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就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此过程涉及生成淋巴管生长因子、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和淋巴道转移.肿瘤淋巴管生成与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此提出针对以淋巴管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作为靶点的治疗.综述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肿瘤淋巴转移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以往研究多集中在肿瘤细胞本身,难以全面阐释淋巴转移的发病机制。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与肿瘤微环境中其他细胞发生交互作用,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LEC)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鉴于此,深入研究肿瘤细胞与LEC的交互作用可能会为肿瘤淋巴转移的病因研究及传统抗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就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此过程涉及生成淋巴管生长因子、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和淋巴道转移。肿瘤淋巴管生成与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此提出针对以淋巴管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作为靶点的治疗。综述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增殖状态,研究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相应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运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D),LYVE-1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管增殖活性。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而肿瘤其他区域多为呈闭索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LD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显著性增高(P<0.05),MLD在肿瘤边缘区、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增高,在临床分组间无显著差异。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高(P<0.05),肿瘤边缘区Ki-67阳性表达的微淋巴管比肿瘤其他区域、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生成,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且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淋巴管密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检测淋巴管密度和增殖状态对预测淋巴道转移可提供一定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增殖状态,研究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相应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运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D),LYVE-1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管增殖活性。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而肿瘤其他区域多为呈闭索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LD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显著性增高(P<0.05),MLD在肿瘤边缘区、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增高,在临床分组间无显著差异。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增高(P<0.05),肿瘤边缘区Ki-67阳性表达的微淋巴管比肿瘤其他区域、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生成,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且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淋巴管密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检测淋巴管密度和增殖状态对预测淋巴道转移可提供一定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及与癌周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3-04—2004-06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采用RT-PCR方法,检测VEGF-C及VEGFR-3mRNA在良、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组织化学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分析其与VEGF-C mRNA表达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VEGF-C mRNA和VEGFR-3 mRNA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VEGF-C mRNA表达阳性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分别大于VEGF-CmRNA表达阴性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VEGF-C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上调导致了癌周淋巴管生成,促进了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7.
淋巴造影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造影(LAG)是一项较新的影像学技术,开始它只在淋巴瘤的病因研究中应用,但随着对肿瘤淋巴转移认识的深入,淋巴造影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1淋巴造影的方法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是将对比剂注入体腔或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1例乳腺癌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有、无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周围正常组织VEGF-C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结果: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和在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和34.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和无转移淋巴结组中阳性率分别为61.9%和30.0%和25.0;2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可能通过VEGF-C的高表达刺激新生淋巴管的生成,诱导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中,以促进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间接淋巴造影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磁共振(MR)间接淋巴系统造影诊断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Ⅰa2~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21例,检查前未行盆腔手术或放疗,在双足趾蹼间或外阴大小阴唇皮内或宫颈间质注射欧乃影造影剂,行MR间接淋巴造影,观察前哨淋巴结、盆腔淋巴管引流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结果 21例成功行MR间接淋巴造影的宫颈癌患者中,能清晰观察到淋巴结形态及淋巴管走行。淋巴造影阳性患者4例,术后病理淋巴结为阳性,1例造影示右腹股沟深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为右髂内淋巴结转移;阴性17例,16例术后病理淋巴结检查结果阴性,1例假阴性的病理示左闭孔淋巴结有1/1转移。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行MR间接淋巴造影可有效显示盆腔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的解剖形态,评价前哨淋巴结状态及诊断宫颈癌淋巴是否转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是VEGF家族的新成员,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介导淋巴血管形成促进肿瘤转移,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C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治疗肿瘤新的理想靶点,阻断VEGFR-3信号通路可为阻止肿瘤淋巴结转移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D能与其受体(VEGFR)-3特异性结合介导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且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内淋巴管生成对肿瘤生长和转移有重要作用.提出淋巴管及诱导淋巴管生成的因子--VEGF-C和-D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就淋巴管生成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情况综述.  相似文献   

12.
VEGF-C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是VEGF家族的新成员,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介导淋巴血管形成促进肿瘤转移,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C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治疗肿瘤新的理想靶点,阻断VEGFR-3信号通路可为阻止肿瘤淋巴结转移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调控肿瘤相关性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0至2011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30例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TREM-1在卵巢癌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用CD163标记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用D2-40标记微淋巴管,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TREM-1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TRE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强阳性表达率为70%(21/30),阳性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的10.0%(2/20)(χ2=42.19,P=0.000)。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TREM-1和CD163很少表达。TREM-1定位于TAMs。TREM-1表达强度与淋巴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TREM-1评分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09)。结论:TREM-1表达于卵巢癌组织的TAMs,其调控的炎症可能在促进卵巢癌淋巴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D能与其受体(VEGFR)-3特异性结合介导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且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内淋巴管生成对肿瘤生长和转移有重要作用。提出淋巴管及诱导淋巴管生成的因子——VEGF—C和—D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就淋巴管生成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情况综述。  相似文献   

15.
卵巢癌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血管形成是指新生血管在肿瘤内或向肿瘤内生长的过程。肿瘤生长离不开血管形成 ,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目前 ,已有多种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药物进入Ⅰ~Ⅲ期临床试验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卵巢癌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卵巢癌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概况卵巢癌是女性生殖道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其转移多以种植及淋巴途径为主 ,少见血行转移 ,但多年来 ,研究者们一直试图了解肿瘤血管形成在卵巢癌中的确切价值。Weidner等[1] 提出 ,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能较好地反映血管形成活性。…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强有力的血管生成有丝分裂原,可诱导肿瘤新生血管、淋巴管形成,与官颈癌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VEGF可增加血管渗透性引起血流抵抗、减少肿瘤血液供应,影响细胞毒药物的组织分布和疗效.VEGF抑制剂可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增强药物吸收,是目前官颈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淋巴造影术 (lymphangioadenography ,LAG)是近年用于妇科肿瘤领域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的一项影象学技术。现将近 10年来该项技术的发展及用于妇科肿瘤诊断和淋巴化疗 (lym phochemotheraphy)的现状作一综述。提出LAG仍是目前诊断腹膜后淋巴转移可靠的手段 ,淋巴化疗将是治疗妇癌腹膜后淋巴转移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淋巴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技术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核标志物Proxl和淋巴管形成相关因子VEGF-A、VEGF-C、VEGF-D及PDGF-A、PDGF-B、PDGF-C、PDGF-D在卵巢癌细胞株SKOV3、7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0例、卵巢癌45例)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卜述90例卵巢组织中Proxl、VEGF-A、-C、-D及PDGF-A、-B、-C、-D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Proxl在各种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SKOV3细胞中无表达;VEGF-A、-C、-D及PDGF-A、-B、-C、-D在SKOV3细胞和各种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2)卵巢癌组织中Proxl(2.2±1.3)、VEGF.A(3.5±1.5)、VEGF-C(19 ±14)、VEGF-D(3.0±1.8)及PDGF-A(3.3±3.3)、PDGF-C(6.9±4.6)的表达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P均<0.05).(3)Proxl、VEGF-A和PDGF-A在卵巢癌Ⅲ~Ⅳ期(Proxl:2.6±1.3,VEGF-A:4.0± 1.4.PDGF-A:4.1±3.7)、淋巴结转移阳性(Proxl:3.0±1.4,VEGF-A:4.1±1.7,PDGF-A:4.9±4.1)及腹膜转移阳性(Proxl:2.8±0.9,VEGF-A:4.0±1.8,PDGF-A:4.5±4.0)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腹膜转移阴性者(P均<0.05);VEGF-C、VEGF-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VEGF-c:24± 13,VEGF-D:3.9±2.0)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均<0.05).(4)卵巢癌组织中Proxl的表达水平与VEGF-D(r=0.62,P<0.01)、PDGF-C(r=0.91,P<0.01)、PDGF-D(r=0.61,P<0.0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A、VEGF-C和PDGF-A可能通过参与淋巴管形成之外的机制促进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VEGF-D可以促进卵巢癌的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PDGF-B与卵巢癌的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DGF-C、PDGF-D参与卵巢癌淋巴管形成,但无促进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对淋巴处理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淋巴转移。淋巴有无转移是影响预后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淋巴转移阳性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目前,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妇科肿瘤分期委员会规定,除宫颈癌外其他常见恶性肿瘤均把有无淋巴转移作为分期条件。因此,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时,必须要同时考虑对淋巴的处理。术中通过  相似文献   

20.
淋巴转移是恶性肿瘤扩散、转移的主要途径,是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其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尤具特殊性,值得重视的是淋巴转移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中的左右与权重作用,以及近年关于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盆腹腔系统淋巴结切除术是妇科肿瘤医生的高水平外科技术,亦应有一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