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TLR4及下游炎症因子与P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 9月至 2020 年9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60例(PD组),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TLR4蛋白及IL-6、IL-1β 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PD患者Hoehn-Yahr分期和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PD组外周血血清TLR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游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分期越高,TLR4、IL-6、IL-1β 和TNF-α的表达越高。震颤为主型、强直少动型和混合型PD患者TLR4、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PD的发生发展和分期密切相关,对PD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3): 41-4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帕金森病(PD)伴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PD患者(PD组)和78例健康体检人群(H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根据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进行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将PD患者分为PD伴OP组(50例)与PD不伴OP组(5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伴OP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HC组比较,PD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降低(P<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F-1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分别(r=0.653,P<0.001;r=0.625,P<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是PD伴O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GF-1、尿酸水平减低及H-Y分期增加与PD伴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提高血清IGF-1及UA水平可能成为PD伴骨质疏松潜在治疗方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7-1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IL-1β、IL-6和α2巨球蛋白(α2M)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0例AD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α2M水平,并与帕金森病(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AD患者中各因子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AD中α2M水平与其它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①PD患者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 0.05),AD患者IL-1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AD、PD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两组间无差异(P 0.05);③AD、PD组α2M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0.05);④AD中IL-6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81,P=0.016)。AD中α2M水平与IL-1β、IL-6无相关性(P 0.05)。结论 AD、PD的发病过程伴随着外周炎症反应,IL-6有可能与A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有关,IL-1β与AD认知障碍程度无关,α2M尚不能作为AD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国王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评估和分类,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例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PPS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症状,运用统一PD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Hoehn-Yahr分级(H-Y)、M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症状的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焦虑状况、抑郁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及睡眠情况。将患者分为PD伴疼痛组和不伴疼痛组,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寻找PD伴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PD伴发疼痛的发生率为44.5%,平均KPPS评分为(41.2±26.8)分。患者疼痛部位多为下肢(60.7%)、上肢(22.5%)及腰部(21.3%),其中24例(27%)患者伴两种及两种以上部位疼痛;疼痛类型多为骨骼肌疼痛(61.8%)和肌张力障碍性疼痛(27%),其中伴多种类型疼痛患者17例(19.1%)。PD伴疼痛组与PD不伴疼痛组相比,其病程更长(P=0.022)、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更大(P=0.008)、UPDRSⅢ评分更高(P=0.018)、H-Y等级更高(P=0.003)、HAMD评分更高(P<0.001)、HAMA评分更高(P<0.001)、ADL评分更低(P=0.046)以及PSQI评分更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D伴发疼痛分别与H-Y分级评分[轻度(OR=1.000),中度(OR=2.394,95%CI:1.281~4.473,P=0.006),重度(OR=3.184,95%CI:1.128~8.986,P=0.029)]和PSQI评分相关(OR=2.068,95%CI:1.129~3.786,P=0.019)。结论PD患者疼痛部位多位于四肢及腰部,最常见的疼痛类型是骨骼肌疼痛。PD伴有疼痛的患者病程更长,病情更严重。KPPS量表可对PD疼痛进行评估及分类,有助于更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IL-11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4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评分将脑梗死组分为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11和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BDNF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分析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IL-11在脑梗死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ROC曲线。结果 脑梗死组高血压比率及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预后不良亚组的年龄、糖尿病比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5)。脑梗死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10.123,P<0.001)。脑梗死预后不良亚组血清IL-1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亚组(t=7.438,P<0.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11表达与NIHSS评分(r=-0.603,P<0.001)及脑梗死体积(r=-0.681,P&l...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疗。3个月后采用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其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UPDRS评分和IL-1β、IL-6、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OD、GSH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恩他卡朋方案对PD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疗效确切,于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联用参附注射液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1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PD睡眠量表(PD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MMSE评分。同时对比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p65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及总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DSS、MMSE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1β、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NF-κB-p6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多项评分结果和炎症因子水平,对PD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2—2019-0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8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全麻双腔支气管插管后,试验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对2组老年患者在麻醉开始前(T1)、手术结束后第1天(T3)、手术结束后第3天(T4)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同时记录T1、手术结束时(T2)、T3、T4时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血清神经生物学标志物(S100β)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与T1时间点相比,2组在T3、T4时间点的MMSE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T3、T4时间点的MMSE评分增高(P<0.05);与T1时间点相比,2组在T2、T3、T4时间点的TNF-α、IL-1β水平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T2、T3、T4时间点的TNF-α、IL-1β水平均降低(P<0.05);与T1时间点相比,2组在T2、T3时间点的S100β和NSE水平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T2、T3时间点的S100β和NSE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全麻插管后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不仅可有效减轻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下降水平,还可降低炎症因子和血清S100β、NSE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IL-6、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3例为对照。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及疾病信息,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估其认知功能及日常行为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β、TNF-α、CRP,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并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AD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全部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炎症因子与Mo CA评分的相关性;以AD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CD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D组血清IL-6、IL-1β、CRP、Cys-C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整体人群中,血清IL-1β、Cys-C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187,P=0.006;r=-0.524,P=0.000);AD患者血清IL-6、IL-1β、TNF-α、CRP水平与CDR评分无相关性,Cys-C与CDR呈负相关(r=-0.598,P=0.000)。结论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与整体人群的认知功能相关,但与AD患者痴呆严重程度无相关性。Cys-C可能与AD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1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评分分为A、B组,其中A组为伴随自杀意念,B组为不伴随自杀意念,另选取80例体检正常的青少年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结果 (1)A组白细胞介素-6、CC趋化因子配体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高于B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2)抑郁症病程、精神病家族史、近期与父母关系、IL-1β水平与BSI-CV评分均为影响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杀倾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表现为血清炎症因子的上升,这类患者出现自杀倾向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首诊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miR-128治疗前后的变化,及血清miR-128与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miR-128在PD中的诊断价值和发病机制提供帮助。方法检测54例首诊PD患者(首诊PD组)治疗前后的血清miR-128水平,并与5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比较。评定患者的UPDRS评分,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首诊PD组患者血清miR-128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8.87,P0.01)。首诊PD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清miR-128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治疗前(t=-5.13,P0.01);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t=9.67,P0.01)。首诊PD组患者血清miR-128水平分别与UPDRS评分、IL-1β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763,r=-0.656,r=-0.674;均P0.01)。血清miR-128相对表达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776~0.952,P0.01),其诊断PD的灵敏度72.0%,特异度88.9%。结论首发PD患者血清miR-128水平表达异常,可作为评估PD病情和辅助诊断的较优的外周血指标,在PD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表达水平变化与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武警特色医学中心2018-02—2020-11收治的98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2个亚组及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ACE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TBI患者血清BACE1、IL-12、IL-33水平、入院GCS评分之间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受伤第3天血清BACE1、入院GCS评分对TBI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中度组受伤第1、3、5天血清BACE1、IL-12及IL-33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且重度组血清BACE1、IL-12及IL-33水平均随时间变化呈升高趋势(P<0.05)。受伤第3天重度组血清BACE1、IL-12、IL-33水平和入院GCS评分均呈负相关(r=-0.510、-0.431、-0.371,P<0.05),血清BACE1水平与IL-12、IL-33水平呈正相关(r=0.253、0.361,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Irisin)、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对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98例MG患者为MG组,根据是否发生MG危象分为危象组(12例)和非危象组(86例),另选取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Irisin、IL-1 β、TNF-α水平,分析其与MG病情的相关性。观察血清Irisin、IL-1 β及TNF-α对MG危象的预测价值。结果 MG组血清Iris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 β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MG病情呈负相关,而血清IL-1 β、TNF-α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危象组血清Irisin水平低于非危象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则高于非危象组(P<0.05)。血清Irisin、IL-1 β及TNF-α联合预测MG危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7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鉴别诊断青少年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50例青少年单相抑郁患者为单相抑郁组,50例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为双相抑郁组。同期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采集每组受试者血清IGF-1、FGF-9水平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抑郁严重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组患者血清IGF-1、FGF-9水平与炎症因子、HAMD-24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血清IGF-1、FGF-9水平诊断青少年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双相抑郁组血清IGF-1、FGF-9、IL-6水平高于单相抑郁组和对照组,单相抑郁组血清FGF-9水平高于对照组,双相抑郁组和单相抑郁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SD组,PSQI评分7~14分)和无睡眠障碍组(non-SD组,PSQI评分15~21分)。对比2组血清NSE、IL-1β、5-HT水平,探讨血清NSE、IL-1β、5-HT表达情况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20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56例,发生率为28.00%。SD组患者血清NSE、IL-1β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non-SD组(t=7.880、9.405、5.814,P<0.05),而SD组血清5-HT水平低于non-SD组(t=8.789,P<0.05)。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NSE、IL-1β水平明显升高(t=4.184、3.774,P<0.05),而血清5-HT水平降低(t=3.167,P<0.05)。睡眠障碍患者血清NSE、IL-1β水平与PSQ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41、0.363,P<0.05),而血清5-HT水平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43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OR=1.367,95%CI 1.018~1.835,P<0.05)、血清NSE(OR=1.386,95%CI 1.120~1.716,P<0.05)与IL-1β(OR=1.149,95%CI 1.063~1.243,P<0.05)高表达及血清5-HT(OR=0.770,95%CI 0.667~0.889,P<0.05)低表达是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神经递质分泌失调和炎症反应是导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躯体疼痛抑郁障碍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与躯体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AMD-17评估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抑郁障碍患者,依据躯体疼痛症状的定义将抑郁障碍患者分为伴躯体疼痛组(疼痛组,32例)、不伴躯体疼痛组(单纯组,31例),同期入组3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浓度。结果:1疼痛组HAMD-17总分、焦虑因子分高于单纯组[(23.4±4.0)vs(20.6±2.8),(9.4±1.7)vs(8.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7,3.627;P=0.002,0.001);2疼痛组血清IL-6浓度为(14.5±2.3)pg/ml,单纯组为(12.5±2.2)pg/ml,对照组为(11.3±2.3)pg/ml,疼痛组高于单纯组(d=2.0,P=0.001),单纯组高于对照组(d=1.2,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疼痛组血清IL-6浓度与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31)。结论: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患者血清IL-6浓度较不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患者高,IL-6可能参与了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疼痛症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外泌体中微小RNA-331-5p (miR-331-5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PD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PD组),另纳入同期无任何基础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6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浆外泌体中miR-331-5p水平、血清中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评估2组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分析miR-331-5p与炎症、氧化应激、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的关系,探讨PD发病的影响因素,计算miR-331-5p对PD发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PD组患者血浆外泌体miR-331-5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组患者神经精神调查问卷(NPI)评分、PD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D组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 (IL-6)、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及炎症因子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获取47例早期PD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一般情况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8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早期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差异。结果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水平降低(P0.05),IL-8、C反应蛋白、T-Tau/α-syn、P-Tau/α-syn比值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RP与P-Tau/α-syn比例组合诊断价值较高(AUC=0.931;敏感性=92.1%;特异性=78.0%)。结论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及P-Tau/α-syn比值是PD早期病理改变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CD)的相关性。方法 将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 16例PD患者根据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PD-NC组)和认知功能减退组(PD-CD组)收集两组基础资料、病情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25(OH)D水平,分析PD患者发生CD的危险因素,研究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CD组患者各项MoCA评分均低于PD-NC组(P<0.05) PD-CD组病程较PD-NC组更长,Hoehn-Yahr(H-Y)分期也更高(P<0.05);PD-CD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PD-NC组,血清25(OH)D水平则低于PD-N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H-Y分级、血清25(OH)D及Hcv水平是PD患者发生C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水平与MoCA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与PD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可为PD患者CD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清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阿尔茨海默病住院患者(AD组)和40例健康老年者(N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标准将AD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33和IL-1β水平。结果 与N组比较,轻度组IL-1β水平升高(P<0.05),IL-33水平降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 随病情加重,IL-33水平呈降低趋势,IL-1β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回归分析显示,IL-33水平与AD的严重程度呈独立负相关(P<0.001); Il-1β水平与AD的发生风险和AD的严重程度呈独立正相关(P<0.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IL-33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是0.807,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截断值是30 ng/L(P<0.01); IL-1β的AUC是0.913,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截断值是1.77 ng/L(P<0.01)。结论 在体内IL-33和IL-1β水平异常变化可能是导致AD发生或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已经发生AD的患者,IL-33和IL-1β水平均可以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