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5,27(3):49-49
以超微茶粉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和酶处理对红茶茶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经超细微化和在萃取过程中加酶有助于提高茶汤中可溶性固形物和茶多酚的含量,提高茶汤的澄清度,并缩短萃取时间。通过SAS软件得到了关于茶汤品质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68和0.67),并得出茶汤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时间20min、pH=5、加酶量1.0%,  相似文献   

2.
通过DPPH~·、ABTS和0H~·自由基清除率试验测定了单宁酶处理乌龙茶水浸出液的抗氧化活性,并以透光率为指标评价浸出液的澄清度,研究了单宁酶处理对乌龙茶水浸出液抗氧化活性和澄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龙茶的水浸出液经单宁酶作用后,对DPPH~·、ABTS~·和0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有增强,其中IC_(50)分别降低了14.5%、15.4%和44.5%;保存4周后,经单宁酶解的水浸出液透光率基本不变(T_(640)为81.10),而未经酶解的水浸出液透光率明显下降(T_(640)由82.67降至33.37),说明茶水浸出液经单宁酶酶解处理后,其贮存稳定性显著提高。因此,单宁酶可有效提高乌龙茶水浸出液的抗氧化活性以及茶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对夏季绿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工艺:在1.0g茶叶中,以茶水比1︰20,加入1.0g固定化纤维素酶,55℃下恒温浸提50min。与传统高温水提法所得茶汤相比,以此工艺条件浸提所得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有所提高,酚氨比有所下降,连续提取7批次茶叶,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相对酶活力仍保持80%以上。  相似文献   

4.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碱浸出率的影响不显著,茶叶用量对游离氨基酸浸出率影响最大,温度对茶多酚浸出率影响最大。以茶汤感官品质为评价,优化冲泡白牡丹的最优条件为茶叶用量3.05 g(茶水比约1∶50)、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5.03 min,该条件下冲泡的白茶感官评分为92.40分,其茶汤香气清纯、滋味醇爽、汤色橙黄,回归方程模型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拟合度好。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福建水仙毛净茶为材料,设温度(110、120、130、140、150℃)、时间(1、3、5、7、9、11、13 h)2因素进行烘焙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在1.52%~2.33%,茶汤pH值在5.19~5.39,均低于对照;相同时间,温度越高,游离氨基酸总量和pH值越低;还原糖在17.1%~21.7%,变化规律不明显。对茶汤pH值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茶汤pH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相同温度不同时间,低温(110℃、120℃)pH值差异达极显著,中温(130℃)、高温(140℃、150℃)差异不显著;相同时间不同温度间差异极显著。烘焙影响茶汤风味,烘焙后茶汤pH值在5.23~5.28间,火功为中火时,茶汤呈酸味,其呈酸物质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对于绿茶滋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夏秋季节茶树中积累过多的酯型儿茶素会降低茶叶感官品质。前期发现的茶树单宁酶CsTA具有水解酯型儿茶素的功能,但其理化性质以及能否在绿茶饮料加工中发挥一定作用尚不清楚。在前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对CsTA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单宁酶CsT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热稳定范围在60℃以下、最适反应pH为7.0,Mg2+对单宁酶CsTA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Cu2+可使其完全失活,Mn2+、Zn2+、Al3+、Fe3+、Fe2+、Li+对单宁酶CsTA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CsTA在冷冻干燥后有很好的贮存稳定性。将茶树单宁酶CsTA应用于绿茶茶汤后发现,当茶树单宁酶CsTA添加量为11μg、料液比为1∶100、作用时间20 min、温度为35℃时对绿茶茶汤中酯型儿茶素的降解效果最好。本研究为今后利用CsTA在绿茶饮料生产中降低苦涩味,提升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稻米加工副产品米糠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外添谷氨酸脱羧酶(GAD)制备γ-氨基丁酸(GABA)的最佳工艺条件:GAD酶用量175u/g,酶解时间2h,pH5.5,酶解温度45℃。经验证实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GABA生成量为1530.7mg/100g米糠。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金柑果汁加工中的酶解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4.0,果胶酶用量为0.04%,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金柑出汁率高达83.2%,酶解工艺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  相似文献   

9.
冲泡条件对福鼎白茶茶汤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白茶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冲泡条件对其茶汤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冲泡温度、时间、次数能够显著影响福鼎白茶茶汤茶多酚含量,而不同因素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较不规律;茶汤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冲泡温度方面显著正相关,而在冲泡时间和次数方面相关性较弱。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汤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冲泡温度>冲泡次数>冲泡时间,最高茶多酚含量(146.37 mg/g)的冲泡条件为:冲泡时间7 min、冲泡次数1次、冲泡温度100℃。各因素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顺序为: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次数,最高清除率(93.59%)的冲泡条件为90℃下冲泡5 min、冲泡1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辣木多糖的酶促提取工艺和辣木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选择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试验因素,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辣木多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辣木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差异。4种因素对辣木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建立辣木多糖提取率(Y)与纤维素酶用量(X1)、提取温度(X2)、提取时间(X3)、液料比(X4)的二次正交回归模型:Y=18.6602+0.8134X1+0.7572X2–0.4312X3+0.6909X4–0.5181X12–0.4935X22–0.6277X42,该模型拟合度好,4个因素均对多糖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通过回归模型获得优化的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1.60%,提取温度53℃,提取时间68 min,液料比52∶1,在此条件下辣木多糖提取率为19.83%,实际值与预测值一致。辣木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辣木根、花、嫩叶、茎中均含有丰富的多糖,其中根中含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1),可进一步开发利用。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得到的辣木多糖酶促提取工艺条件准确可靠,可有效提高辣木多糖提取率并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