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蒺藜的皂苷类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蒺藜(Fructus tribuli)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1].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其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2].蒺藜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已证实蒺藜主要含有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多糖类等化合物,其他尚含甾醇类、氨基酸类、萜类、脂肪酸、无机盐等成分[3-4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甾体皂苷有增强性功能、抗衰老和治疗心血管病的作用.国外已开发了增强性功能的"Tribustan"和"Vitanone"及软化血管的"Tribusaponin"等制剂.蒺藜的研究方兴未艾,笔者就其皂苷类化学成分及其相应的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利对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蒺藜考辨     
古今本草中以蒺藜为名的中药有2种,一种为刺蒺藜,<中国药典>称为蒺藜,其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rs L.[1]的干燥成熟果实.最近我们在对一些医疗单位进行药品检查时,发现一种蒺藜的混淆品,经笔者鉴定为蒺藜植物中亚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llin[2,3]的干燥果实,称软蒺藜.现将二者比较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4.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具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之功效[1]。蒺藜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制剂中,尚无可质量控制的对照品,为控制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笔者从蒺藜药材中分离提纯化合物蒺藜皂  相似文献   

5.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对蒺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蒺藜全草中有蒺藜皂苷、类黄酮、生物碱、水溶性多糖、萜类等多种成分。由其或其单体成分提取出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能产生多种药效功能。如抗血小板聚集和保护肝脏、提高身体免疫力、抗衰老、降低血糖及作用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本文总结了蒺藜的基本药理作用和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明确当前中药蒺藜的药用情况。方法:对全国一些省、市蒺藜类的药源及商品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国药典》收载种蒺藜Tribulusterrestris广布全国,果实入药习称硬蒺藜,在全国范围使用;软蒺藜主产于山东,在山东、河北一些地区习用,仅为中...  相似文献   

7.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牛蒡子含有木脂素类化合物,主要是牛蒡苷等[1].药理研究表明,牛蒡子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牛蒡子粗提物具有抗肿瘤作用[3].牛蒡苷具有抗肾病变作用[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5],具有抗补体活性[6],钙拮抗及抗高血压[7]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蒺藜的心血管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系蒺藜科(Zygophylaceae)蒺藜属(Tribulus)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为一常用中药,具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功效,被用于治疗头痛、头晕、目赤多泪、气管炎、高血压、皮肤瘙痒和风疹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概述中药蒺藜的化学成分,并就其皂苷类成分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分析。蒺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等,其中皂苷类为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蒺藜皂苷类成分对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功能、降压、降脂等多重效应,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炎症损伤、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抗血小板聚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芪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黄芪广泛的药理作用,是由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所决定,如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类、氨基酸类等.黄芪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相似文献   

11.
蒺藜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蒺藜提取物含有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活性成分能促进肌肉强壮、改善性功能,并且对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因此,它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为樟科新木姜子属Neolitsea Merr.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民间常用其根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疾病.对该属其他种植物,中国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曾对密叶新木姜叶[4]、茎[4,5]和果实[6]部位进行过挥发性成分研究,对根部非挥发性成分也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为了全面比较密叶新木姜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也为进一步寻找和明确有效活性成分,笔者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根部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鹅不食草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ca(L.)A.Br.et Ascher.的干燥全草.具有通鼻窍,止咳的功能,用于风寒头痛,咳痰多,鼻塞流涕等症[1].鹅不食草中有甾醇类、愈创木内酯类、单萜、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挥发油及黄酮类成分等.其中挥发油成分包括庚醇-2、苯甲醇、顺式乙酸菊烯酯等[2].  相似文献   

14.
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广东、江西等地,其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主治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等症[1].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喹诺里西啶类(quinolizidine)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心律失常和免疫抑制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2].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其所含的异戊烯基(isoprenyl)黄酮类成分具有很好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3].  相似文献   

15.
密叶新木姜Neolitsea confertifolia(Hemsl.)Merr.为樟科新木姜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湖北、贵州等地[1]。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其叶或果实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痛经及食积气胀等,对该属其他种植物,台湾省及国外曾分离得到了挥发油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等化合物[2,3],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密叶新木姜果实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对密叶新木姜果实中活性及其质量标准研究中,为进一步寻找和确证有效活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密叶新木姜果实中…  相似文献   

16.
师依洋  田沐洋 《中国医刊》2012,47(11):30-32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用药物暂时阻断局部的痛觉传导,使之达到无痛状态.按照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酯类和酰胺类.常用的酯类局麻药物有普鲁卡因和丁卡因等,酰胺类局麻药物有利多卡因、丁哌卡因等[1].  相似文献   

17.
蓝莓(blueberry)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spp),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果实呈深蓝色,外被一层白色果粉,近圆形.蓝莓原产于美洲,目前我国栽种蓝莓仅有20多年历史,产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大小兴安岭,辽东半岛、胶东半岛,西南、华南、长江流域有少量分布[1].蓝莓果实的抗氧化性很强,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抗心血管疾病、抗癌、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视红素再合成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小浆果果树[2].  相似文献   

18.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其性味甘、苦,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1].主要含有挥发油成分和内酯类成分.其中内酯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2,3],该类成分还具有调节胃肠道功能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功能,尤以白术内酯Ⅰ作用明显[4].为有效控制白术质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建立内酯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重现性好,为更好地控制白术药材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及其伪品楝叶吴茱萸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c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具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温阳止泻之功能,用于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症[1].近年来,发现用同科植物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ifolia Benth的干燥成熟或未成熟的果实,伪充吴茱萸.楝叶吴茱萸不作药用,其种子油可制肥皂、润滑油[2].本研究对吴茱萸及楝叶吴茱萸药材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比较,为正确鉴定吴茱萸提供依据.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方法 以蒺藜新苷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甾体皂苷的量;以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总黄酮醇苷的量。结果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有较大差异,蒺藜全草部位中以叶中量最高,果实量最低。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蒺藜药材质量控制;以期为蒺藜全草的资源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