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历史、译者、翻译版本、翻译方法、国外传播、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以下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中外译者对毛泽东诗词文学性的态度;中外翻译的目的;集体翻译与个人翻译的差异;不同版本的"副文本"特征;"文革"期间,毛泽东著作对外译介"空前绝后",为何国外的毛泽东诗词译本基本上也集中出现在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金凯筠是英美汉学界知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张爱玲研究专家.她成功地将后者送入象征荣誉、影响深远的"企鹅经典".金凯筠的翻译观内涵丰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发掘和大力借鉴.她对汉英文学翻译之困难、策略、功用的看法,尤其是关于翻译的"钢琴师之喻"和"电影之喻"以及"翻译世界观"的思想,对深入探究翻译本质和操作过程,进行汉语文学翻译实践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活动,而是与其周围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自然生态活动.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该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的结果.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革命文学作品的取材及翻译策略的取向适应了当时相应的"翻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是近代将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说和自然科学、哲学的理论知识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翻译有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著作,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译手".他提出的"译事三难"(即"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中国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是晚清以来中国翻译及翻译文学理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命题.它既是严复翻译经验的精炼的总结,也相当程度地揭示和概括了翻译活动的本质规律.在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翻译理论中,没有哪一种学说像"信、达、雅"一样具有如此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主要分析商标的零翻译策略,梳理其中直接音译法、优化音译法、转译法和移植法等具体翻译技巧,认为零翻译策略虽然使商标的源语信息向的语的传输为零,但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无为而治";零翻译对于商标的国际流通不可或缺,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商标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中西文化间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广告语翻译的质量.在翻译广告语时,译者也很容易陷入文化误区.本文试图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心理等中西文化的视角研究广告语的翻译,以促进其翻译水平的提高,实现"宣传企业、吸引顾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文学翻译中"信"与"达"的关系,介绍了钱钟书关于林译小说的"讹"的论述.认为翻译在实现"达"的过程中,"信"是基础,"讹"是补充.文学翻译中恰到好处的"讹",有利于实现"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雅各布森,通过发表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在此从雅各布森此篇论文出发,对其翻译理论思想进行了研究与解析,包括语言的符号事实、翻译分类、符号信息对等及可译幽均研究,并主要从"创造性的移位"问题发现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释意理论揭示了译者从源语输入到译语产出的认知过程,开启了翻译动态研究的理论先河.该理论重视意义,排斥(源语)词语.认为译者翻译的是意义,不是词语;主张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反对逐词翻译;也追求"忠实"、"等值","等值"是在语篇层面上的意义等值;在翻译策略上,提倡归化法;对译员素质也提出了要求.今天看来,该理论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此对其"意义出壳"假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公示语翻译代表了城市的人文素质和整体形象,越来越受到公众尤其是翻译工作者的关注.从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公示语的翻译,依据调查的实例对重庆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译事三难"信、达、雅"--中国译坛人人皆知,但自其诞生百余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本文列举了中国翻译界时此标准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信、达、雅"作为一种翻译标准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并通过分析该标准对中国译论和翻译实践的影响,得出该标准即使在译论"百花齐放"的今天其仍会独领风骚,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隐喻翻译教学模式是指在翻译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隐喻思维能力的训练,以隐喻认知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句段、篇章隐喻翻译的教学讲评、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测试评估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翻译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对"隐喻翻译教学模式"的内容与途径、价值及意义、实践探索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希冀能对翻译教学有所裨益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就受到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翻译研究派的重视.文学翻译的产出和接受有着"陌生化"审美可以构建的意义之处.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具体语言实例来分析文学语言在语音、语义、语符三个层面的"陌生化"审美构建及文学翻译中译者对"陌生化"审美的再现,并进一步阐释"陌生化"的审美构建与再现必须适"度"而止.  相似文献   

14.
莫纳·贝克将叙事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并提出翻译叙事观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并引入"框架"这一概念将翻译与叙事联系起来.叙事在此指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日常故事,她认为译者解析原文本中的叙事这一过程即是进行"框定"的过程.通过分析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时对原文叙事的准确传达,指出译者在翻译叙事丰富的作品时应灵活采用各种框架对叙事进行设定,据此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准确传递源语叙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布迪厄社会学中"惯习"、"场域"的概念入手,考察西方传教士受"西方中心论"思想持久影响在翻译实践中对中国典籍的归化和过度异化处理,撕裂性的介绍以及由此体现的权力话语和文化殖民倾向.在当今这个存在着文化等级、文化霸权的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翻译工作者理应肩负典籍外译的责任,恢复中国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和翻译生产场内争夺文化资本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和国学大家.但除了以上身份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翻译家.凭借其深厚的国学功底以及在圣约翰大学期间奠定的英文基础,他具备了一个译者所需要的全部条件,译作繁多.本文以<浮生六记>英译本为蓝本,分析其中的"信"、"达"、"美",阐述林语堂的翻译标准,展现一代文豪和翻译大家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成都市翻译产业的调查资料,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翻译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成都市翻译产业目前处于"机遇一优势"的战略区间,建议采用复合型的SO战略和积极应对措施,以满足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全球翻译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快速发展以人才密集型和高端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翻译产业.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诗人,郭沫若不但是中国新诗的莫基人,而且在中外诗论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的见解.作为诗歌翻译家,他就诗歌翻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韵译"、"创作论"、"共鸣说"和"以诗译诗"等诗歌翻译理论;在实践上有感而译,作译并举,译诗形式丰富多彩.译诗的音乐性特别强.因此,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诗人译诗、知行合一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途径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新闻翻译负有传达信息和传递文化的双重任务.按照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根据新闻传播的任务和适应受众接受能力的要求,新闻翻译应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带领读者"旅行外国",体会"异国情调".  相似文献   

20.
成语的魅力主要不在其表层义和指称义,而在其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成语的词典翻译不同于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前者往往是孤立静止的,后者则是灵活多变的.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学"+"翻译",其中成语翻译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