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12年12月l5日,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前主席路易斯女士专程从美国赶来启动首期国际糖尿病教育课程。她根据美国糖尿病教育大纲,运用其40年丰富的教育经验,结合中国的特点,培训了来自中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病人。她生动的教学示范让每位在场的糖尿病教育者都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三、魅力——成为一名成功的糖尿病教育者 很多人认为,做一名糖尿病教育者所付出的远比得到的多,但现实中又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管在医院,社区,平面媒体,网络中……凡是与糖尿病教育工作相关行业的从业者队伍中,只要某人认真学习参与了一段时间教育工作后,虽苦虽累,却都变得热衷起这项事业来,极少有人打退堂鼓。每当欣喜地看到病人因为接受教育而改变的健康状况,是糖尿病教育工作独具的魅力和最好回报。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糖尿病教育者,这一点毋庸置疑,还有一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3.
了解参加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强生糖尿病学院糖尿病教育培训并结业的学员目前糖尿病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7名学员和55名管理者进行项目开展情况调查.通过电子邮件收发调查问卷,学员填写《糖尿病教育者培训调查表》,管理者填写《糖尿病教育者培训后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学员中,89.0%对培训效果的整体评价很满意,28.0%具有糖尿病专职教育者的岗位,78.0%的学员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糖尿病教育.91.0%的管理者对学员回科室后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该培训项目总体满意度较高、较成功,大部分地区还未设立专职健康教育者岗位.应尽快建立一套教育者后续的考核认证制度、设立专职健康教育者岗位.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之友》2013,(10):87-87
今年8月8日,我们有幸跟随程博士在美国费城参加第40届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AADE)大会。在展厅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药品、食品和保健品。会上,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前主席路易斯女士用了一个半/J、时的时间,介绍和总结了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协会中国国际糖尿病中心在中国的工作,并在屏幕上展示了昆明、徐州、温州等糖尿病中心健康体验营活动的照片,期间还与糖尿病患者互动交流,会场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5.
<正>11月14日,不仅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节日,也是糖尿病医务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节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将2009年至2013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主题都定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Diabete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足见糖尿病教育在联合抗击糖尿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2008年,美国最优秀的糖尿病教育者获奖者Janis Roszler应我刊邀请首次访华,她带来的全新教育理念曾令笔者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普罗维登斯医疗集团研修经历,针对国内糖尿病教育现状,介绍美国糖尿病教育及管理的基本情况、糖尿病教育者认证、门诊及病房糖尿病患者教育流程等,为国内糖尿病教育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4日,不仅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节日,也是糖尿病医务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节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将2009年至2013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主题都定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Diabete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足见糖尿病教育在联合抗击糖尿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11月14日,不仅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节日,也是糖尿病医务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节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将2009年至2013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主题都定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Diabete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足见糖尿病教育在联合抗击糖尿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唐荣珍 《内科》2009,4(4):671-672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赏识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使之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我们将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不仅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而且促进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广大糖尿病教育者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融合了全程教育模式、护理程序模式、基于问题的教育模式、临床路径模式、赋能教育模式等多种教育模式.每个模式均有各自的侧重点,如全程教育模式强调门诊、院内、院后随访教育一体化;护理程序模式强调教育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再制定教育计划,教育后需进行教育效果的反馈;赋能教育模式强调教育者为患者提供信息和支持,鼓励患者自己作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决定.目前教育模式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且强调行为改变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糖尿病的不断认识,医生和患者都深知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需要终身的不断管理。如何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教育者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期杂志围绕糖尿病教育话题,邀请国内糖尿病教育领域顶级专家和大家一起分享国内外糖尿病教育相关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的ADA糖尿病杰出教育奖颁给了来自麻省总医院的注册糖尿病营养师(RDN)Linda M.Delahanty女士。6月6日,在授奖仪式上,她作了主题为"做有意义的改变——来自人群、实践和研究的感悟"的大会演讲。教育者需要重新定位Delahanty认为,糖尿病教育者怎样去教患者比教患者干什么对改善患者的生活、健康和糖尿病状态更重要。她说到:"不是在糖尿病教育方面做什么,而是怎样去做,能给糖尿病患者带去更多益处"。当患者知晓如何自我处置饮食问题,他们能更好地调整食物  相似文献   

14.
正国外糖尿病教育的发展历经数十载,甚至可追溯到百年前(1914年)的饥饿疗法,已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并"以糖尿病患者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然而,健康教育的模式因各国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政策法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体说来,国外糖尿病教育拥有满足患者需要的规范化课程、训练有素的糖尿病教育者以及完善的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糖尿病与其他疾病最大的区别是,患者的每个行为都与疾病短兵相接,其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常生活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建立并规范正确的健康理念,再将其培养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已成为治疗中最紧迫的问题。而教育所隐含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如何吃饭打针,还包括培育健康文化和素养,这对糖尿病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教育者大会的内容设计,可谓无所不包。糖尿病的诊断治疗、饮食、运动等最常见的内容,在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治疗是一种综合性治疗,单打一的治疗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糖尿病的具体治疗方案包括五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治疗糖尿病的五套马车。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药物治疗。其中糖尿病教育是最重要的。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糖尿病专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8月14日,45名来自全国的糖尿病医护工作者正式获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颁发的《中国糖尿病教育者证书》,他们也成为我国首批完成糖尿病教育者培训项目(CDE)的合格者,这标志着中国糖尿病教育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9,17(10):748-748
理解和控制糖尿病 2009-201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这个活动号召所有负责糖尿病护理的人去理解和控制糖尿病。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通过教育能自我实现的信息。对政府来说,这是号召去实施有效的战略和政策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以保障其公民中患糖尿病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背景系统化、规范化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是糖尿病诊疗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我国糖尿病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目的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当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现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于2012年启动了为期2年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单位认证项目,开启了"二重认证"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探索。方法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教育管理单位认证项目的回顾,围绕为构建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而推行的6大认证标准进行解读,以及对通过认证的99家医院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与未通过认证的医院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教育管理单位认证项目在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人才梯队,推动医院围绕"组建有资质的3~5人糖尿病教育管理团队""具备固定面积的教育场所""具有常规教育课程体系""具有定期随访系统""具有客观评价系统""能对下级单位提供糖尿病管理和支持服务"6大标准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糖尿病教育和疾病管理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结论单位认证项目从单纯的培训上升为"培训-实践-认证"的体系,突破以往只针对糖尿病教育者个人进行资格认证的传统形式,将糖尿病专职教育师与医院糖尿病管理体系和糖尿病教育项目结合,推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促进高质量糖尿病教育项目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