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在津液理论指导下探讨改良枳术方对于便秘大鼠AQP3/AQP9、MUC2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改良枳术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制备慢传输便秘大鼠模型。改良枳术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4.725、7.875、11.024 g/(kg·d)灌胃,莫沙必利组以1.56 mg/(kg·d)莫沙必利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蒸馏水。每天一次,共持续7天。检测各小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转运时间、肠道推进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测定结肠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 AQP3)、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 AQP9)、黏蛋白2(Mucin 2, MUC2)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转运时间延长、肠道推进率降低,结肠AQP3蛋白表达升高、MUC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改良枳术方各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增加、肠道推进率增加,改良枳术方各组结肠AQP3表达下降、MUC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改良枳术方高剂量组结肠AQP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AQP3/AQP9、MUC2介导的结肠“津”“液”代谢在便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改良枳术方用于便秘疗效确切,其中以中、高剂量效果更佳,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通过AQP3/AQP9、MUC2从而调控结肠的“津”“液”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脑-肠-菌”轴的角度探讨生、制枳实换用的枳实芍药散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15.625 mg·kg-1)、生枳实芍药散组、清炒枳实芍药散组、麸炒枳实芍药散组、炒炭枳实芍药散组、成品枳实芍药散组(3.75 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灌胃常温0.9%氯化钠溶液外,其余各组均灌胃0~4 ℃冰0.9%氯化钠溶液(2 mL·d-1,共14 d)建立C-IBS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大鼠粪便含水量、小肠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水通道蛋白3(AQP3) mRNA的表达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VIP和AQP3蛋白的表达;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检测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5-HT、VIP、CGRP、SP水平显著上升,NPY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中DAO和D-L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黏膜上皮轻度破损,杯状细胞减少且腔内颗粒明显减少;结肠组织中AQP3、cAMP、PKA mRNA表达水平和AQP3、VI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粪便中SCFAs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含量显著减少,丙酸、丁酸含量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明显提高C-IBS大鼠小肠推进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整模型大鼠血清中脑肠肽水平(P<0.05,P<0.01),明显升高大鼠结肠组织中AQP3、cAMP、PKA mRNA及VIP、AQP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P<0.01),除异丁酸外各给药组对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均具有显著回调作用,并且麸炒枳实入药的枳实芍药散的作用稍强于其他炮制品枳实入药的枳实芍药散。结论 生、制枳实换用的枳实芍药散可通过对“脑-肠-菌”轴功能的调节来改善C-IBS,并且使用麸炒枳实入药的枳实芍药散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果糖、微生态制剂联合四磨汤对老年糖尿病中便秘患者肠动力及血清肠神经递质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便秘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联疗法(莫沙必利、乳果糖口服液、双歧杆菌),51例观察组患者同时口服四磨汤。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并比较血清肠神经递质指[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血清P物质(SP)、一氧化氮(NO)]、胃肠道动力[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S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CTT)及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CTT)]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及VIP、SS及NO水平均较低(P<0.05),SP水平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RSTT、LCTT及RCT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果糖、微生态制剂联合四磨汤有利于缓解老年糖尿病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患者肠动力及血清肠神经递质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黄连粗多糖与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6只外,其余在小鼠日常饮水中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结肠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每组分别进行灌胃给药4 d,每日1次,小檗碱组(100 mg·kg-1 BBR)、小檗碱+低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22.8 mg·kg-1 CCP)、小檗碱+高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45.6 mg·kg-1 CCP),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提取结肠,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闭锁连接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以正常组为对照,评价各治疗组模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形态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ZO-1、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Claudin-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Claudin-1、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小檗碱单独给药(P<0.05)。结论 黄连粗多糖协同小檗碱给药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5.
陈钰岚  魏柯健  刘静  郭静妍  吕圭源  苏洁 《中草药》2024,55(5):1578-1589
目的 探讨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水提物对肥胖小鼠血管稳态失衡的改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依折麦布片(1 mg/kg)组和白术水提物(4、2 g/kg)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每天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的同时分别ig相应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ig蒸馏水,1次/d,连续11周。给药期间检测小鼠体质量及面温、舌色等中医证候指标;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取主动脉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主动脉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TNF-α、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yl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的蛋白表达。结果 白术水提物可显著提高肥胖小鼠旷场水平移动总距离和水平移动速度、排便量、排尿量及面温(P<0.01),增加尾部微循环血流量(P<0.05、0.01),显著降低尿液吸光度、足温(P<0.01),并改善舌色变化(P<0.01),显著降低TC、LDL-C、TNF-α和ET-1水平(P<0.01),升高NO含量(P<0.01),改善主动脉组织结构异常,降低主动脉IL-6、TNF-α、TLR4蛋白表达(P<0.05、0.01),提高p-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白术水提物能够有效缓解倦怠乏力、排便无力、四肢烦热等证候表现,并能改善肥胖引起的主动脉损伤、血管内皮紊乱等血管稳态失衡,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激活AMPK/SIRT1/PGC-1α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 “心与小肠相表里”中医理论指导下,探讨松萝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与回肠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采用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建立AS模型。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1)和松萝醇提物低(0.7 g·kg-1),中(1.4 g·kg-1),高剂量组(2.8 g·kg-1),每组8只。干预治疗4周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液、主动脉、回肠及回肠内容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病理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回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的蛋白表达,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回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主动脉斑块沉积明显,血清LPS,TNF-α,IL-6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回肠组织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松萝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主动脉的斑块沉积,降低血清LPS,TNF-α,IL-6的含量(P<0.05,P<0.01),同时提高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B/F)明显降低(P<0.05)。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表示模型组肠道菌群物种总数较高,但丰度较低且分布不均(P<0.05,P<0.01),且富集大量致病菌。与模型组比较,松萝醇提物可显著升高B/F值,改善模型大鼠回肠菌群结构的紊乱,降低致病菌、提高益生菌的相对丰度。结论 松萝对A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紊乱,增强肠黏膜屏障,降低血清LPS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作用及其对结肠组织神经递质和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tem cell factor / kit proto-oncogene, SCF/c-kit)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槐黄丸低剂量组(30 mg·kg-1)、槐黄丸中剂量组(75 mg·kg-1)、槐黄丸高剂量组(150 mg·kg-1)、莫沙必利组(2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别均对大鼠进行大黄灌胃处理模拟STC造模,并以相应药物浓度给药。给药2周后,测量24 h首次排便时间、6 h排便粒数及粪便含水量、干重和肠道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结肠P物质(Substance P, SP)、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的含量。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延长,排便粒数及干重、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推进率降低,SP、Ach含量降低,VIP、NO含量增高,SCF和c-kit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槐黄丸低、中、高剂量组能缩短首次排便时间,6 h排便粒数及干重、粪便含水量明显增高,肠道推进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槐黄丸低、中剂量组相比,槐黄丸高剂量组缓解STC的效果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结肠神经递质,提高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加味芪榔方对药物依赖性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5-羟色胺(5-HT),5-羟色胺4受体(5-HT4R)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药物依赖性气阴两虚型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予加味芪榔方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血清VIP,MTL,5-HT,5-HT4R水平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至少8周复发率、中医证候随访。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Z=-6.514,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IP,MTL,5-HT,5-HT4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用药8周后,2组患者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MT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HT4R水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5-HT4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少8周,第2,4周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8周后观察组复发率57.14%(40/70),对照组复发率64.81%(3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芪榔方治疗药物依赖性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近、中期疗效优于乳果糖,远期疗效不显著,其治疗机制或与调节患者血清VIP,MTL,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清肺化痰逐瘀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肠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体现肺肠同治的深层次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组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急支糖浆组(10 g·kg-1·d-1)、清肺化痰逐瘀汤低、中、高剂量组(10、15、20 g·kg-1·d-1)。以脂多糖气管滴注合并烟雾吸入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急支糖浆组与清肺化痰逐瘀汤组分别以相应剂量浓度药液灌胃给药,其余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末次给药后监测大鼠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镜下观察大鼠肺、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结肠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表达;测定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测定大鼠肺组织F4/80阳性肺泡巨噬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结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以及结肠组织Occludin和ZO-1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功能障碍,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态顺应性(Cdyn)降低(P<0.01),肺、肠病理学改变明显,血清IL-6、TNF-α、DAO、D-乳酸、MDA表达增高(P<0.05,P<0.01),肺组织p-NF-κB p65/NF-κB p65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比值升高,肺组织F4/80阳性巨噬细胞表达增强,结肠组织IgA、Occludin、ZO-1表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急支糖浆和清肺化痰逐瘀汤各剂量组大鼠肺功能明显改善,FVC、PaO2、SaO2、Cdyn升高(P<0.05,P<0.01),肺、肠组织病理学改善明显,血清IL-6、TNF-α、DAO、D-乳酸、MDA表达降低(P<0.05,P<0.01),肺组织F4/80阳性巨噬细胞表达减少,肺组织p-NF-κB p65/NF-κB p65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比值降低(P<0.01),结肠组织IgA、Occludin、ZO-1表达增高(P<0.01)。结论 清肺化痰逐瘀汤可以有效减轻COPD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阙穴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胃肠功能障碍和微生物区系失调的作用,并初步分析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电针治疗组(n=12只/组)。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按相应组别处理方法连续干预28 d。测定大鼠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及炭末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结肠组织cGMP含量,qRT-PCR检测结肠组织C-fos mRNA表达,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粪便颗粒数、粪便重量、粪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均明显降低,而AWR评分、cGMP含量、C-f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肠道菌群微生物中,模型组大鼠普氏杆菌(Prevotella)丰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粪便颗粒数、粪便重量、粪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均明显升高,AWR评分、cGMP含量、C-f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及梭菌属(Clostridium)丰度增加。结论 神阙穴电针治疗可减轻IBS-C模型大鼠胃肠功能障碍,调控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5 mg·kg-1)ig,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 3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粪便干湿重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RT-q PCR进一步检测结肠组织中VIP,AQ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大便含水率减少;结肠组织中VIP表达降低,AQP3的表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软,首粒黑便时间缩短,大便含水率增多;结肠组织中VIP mRNA表达明显升高,AQP3 mRNA的表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大鼠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异常表达有关,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VIP-cAMP-PKA-AQP3信号通路探讨益气润肠方对气虚便秘模型大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乳果糖组、益气润肠方低剂量组、益气润肠方中剂量组和益气润肠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正常饮食,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大鼠给予洛哌丁胺混悬液3 mg/(kg·d)灌胃加饥饱饮食2周制作气虚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乳果糖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1.67 g/(kg·d)灌胃,益气润肠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益气润肠方17.5、8.75、4.375 g/(kg·d)灌胃,连续2周。14 d后称量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干重并计算粪便含水率;留取结肠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变化,qPCR检测大鼠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水通道蛋白3(AQP3)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VIP、AQ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 <0.01),粪便湿重及粒数明显减少(P <0.01);与模型组比较,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火麻仁水提液对便秘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以及结肠炎症的病理变化,探讨火麻仁润肠通便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水提液组、阳性对照(优乐多益生元)组,给药处理28 d。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制备便秘致肠道菌群紊乱的大鼠模型。采用细菌平板计数法检测新鲜粪便中细菌变化,PCR-DGGE检测盲肠内菌群结构变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盲肠中SCFAs水平;对结肠进行HE病理染色观察并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新鲜粪便中大肠杆菌及双歧杆菌有增多趋势,乳酸杆菌减少(P0.01);盲肠内细菌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丁酸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减少;肠道内乙酸、丁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结肠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火麻仁水提液调整盲肠中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升高乳酸杆菌、丁酸梭菌、Blautia、颤杆菌等水平,降低梭菌属IV群等水平;降低乙酸、丁酸水平(P0.05);降低结肠病理评分,改善病理损伤(P0.05)。结论火麻仁水提液能够缓解模型大鼠的便秘状态并修复结肠炎性损伤,其作用途径与调整肠道微生态有关,即促进失调的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同时通过影响肠道内SCFAs水平而改变肠道内的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14.
化浊解毒方对浊毒内蕴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采用"不全幽门结孔+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后对照组和模型组蒸馏水ig;奥美拉唑组按3.6 mg·kg-1剂量给予奥美拉唑溶液ig;化浊解毒方组按12.5 g·kg-1剂量ig。8周后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的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奥美拉唑组和化浊解毒方组均能改善食管黏膜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浊解毒方组可升高GAS,MTL含量,降低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GAS,MTL含量,降低VIP含量,对反流性食管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玥  田梦媛  王承潇  曲媛  崔秀明  杨野 《中草药》2021,52(14):4241-4247
目的探究辣木叶Moringaoleifera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及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酚酞(0.05 g/kg)组以及辣木叶醇提物低、中、高剂量(0.5、1.0、2.0 g/kg)组和辣木叶水提物低、中、高剂量(0.5、1.0、2.0g/kg)组,每组10只。通过失水燥结法建立小鼠便秘模型,给予药物进行干预,考察辣木叶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粪便含水率、6 h内排便数量、胃排空率、小肠内容物推进率的影响;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考察辣木叶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便秘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考察辣木叶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便秘小鼠血清中胃泌素、胃动素、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考察辣木叶醇提物和水提物对便秘小鼠小肠组织中胃泌素、胃动素、内皮素和一氧化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辣木叶醇提物和水提物均能明显缩短小鼠首次排便时间(P0.01),提高粪便含水率(P0.05),增加6 h内排便数量(P0.05),提高小鼠胃排空率和小肠内容物推进率(P0.05、0.01),上调小鼠血清和小肠组织胃泌素、胃动素、内皮素分泌及表达(P0.05、0.01),下调血清和小肠组织一氧化氮分泌及表达(P0.05、0.01),减轻小肠绒毛损伤。结论辣木叶醇提物和水提物能够改善小鼠便秘,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小鼠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丝裂原活化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正常组20只,造模组6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混有复方苯乙哌啶的饲料,造模时间120 d后,随机选取雌雄对半大鼠正常组10只,造模组20只,测定大鼠24 h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留存粪便粒数,评价STC大鼠造模是否成功;停药1周后,将造模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便汤组(33 g·kg-1),通便汤+H89组(PKA信号通路阻滞剂,5 mg·kg-1),通便汤+U0126组(MAPK信号通路阻滞剂,0. 1 mg·kg-1)各10只,雌雄各半,药物通便汤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24 h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留存粪便粒数;采用免疫组化(IHC),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结肠内水通道蛋白3(AQP3),AQP4,PKA及MAPKs信号通路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24 h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结肠存留粪便粒数均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通便汤组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均增加,结肠留存粪便粒数减少(P 0. 01),AQP3,AQP4显著降低(P 0. 01);与通便汤组比较,通便汤+H89组和通便汤+U0126组AQP3,AQP4,PKA蛋白与mRNA表达降低(P 0. 01);与通便汤+H89组比较,通便汤+U0126组排便量、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结肠留存粪便粒数,AQP3,AQP4,PKA,MAPK蛋白表达量与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复方苯乙哌啶成功复制出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通便汤可以抑制PKA和MAPK信号通路,从而下调AQP3,AQP4表达,增加肠道蠕动和肠道水分,有效治疗S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