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瑶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106-109
毛姆一生游历甚广,著作颇丰,他曾来中国游历并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中国形象。毛姆一方面试图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及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却始终无法摆脱欧洲人对中国根深蒂固的认识,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相交织导致了其笔下中国形象的复杂矛盾及变化。本文旨在从形象学的角度阐明毛姆笔下复杂矛盾且不断变化的中国形象,且分析这种形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家毛姆在他的几部长篇小说中都着力探讨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以及其解救之道,而写于晚年的《刀锋》,基本可看作是他对于此类问题的盖棺定论。文章着力分析《刀锋》主人公拉里人生三段经历,探讨毛姆笔下战争与人性的关系,以及毛姆对于解决精神危机的理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毛姆小说具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重特性,这种风格的形成既与其出生后受到英法两种文化与两种文学流派的影响有关,又与其生活在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大变革时期有关;此外,也与毛姆自身不停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力图达到精神世界的满足有关。毛姆希望通过探索其他的文化现象解决困扰他的信仰问题和人生意义问题,并进行了深层次的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4.
活跃于20世纪的英国作家毛姆一生著述颇丰。文学界与批评界对其所属文学流派及其创作风格的划分和定性则一直有着较大争议。大多数学者将毛姆定性为自然主义作家,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更多地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试从毛姆包含了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多元化的写作风格出发,对他的个性化的文学创作和独特的复合型的文学流派进行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重要长篇小说之一,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对该作品中三个与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有重要关系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她们分别代表了毛姆心目中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考察和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发现不管是恶意的批判还是理想化地塑造,毛姆的女性观迎合了当时社会主流人群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他的女性观是有偏见的。  相似文献   

6.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重要长篇小说之一,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对该作品中三个与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有重要关系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她们分别代表了毛姆心目中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通过考察和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发现不管是恶意的批判还是理想化地塑造,毛姆的女性观迎合了当时社会主流人群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他的女性观是有偏见的。  相似文献   

7.
论毛姆"中国情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是一位对东方及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童年的不幸以及成年后的经历使毛姆放弃了对基督教的信仰,而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心契神合,叔本华对东方哲学的盛赞影响了毛姆。对奥斯卡.王尔德的景仰,则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中国的渴慕,其中王尔德对庄子哲学思想的介绍对毛姆的影响不可忽略。正是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引领毛姆走上了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8.
毛姆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逃避社会和追求艺术的画家思特里克兰德的形象。文章通过对故事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探讨了月亮和六便士在当时社会的象征意义,反映出毛姆对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毛姆的作品中富有一种浓郁的异国情调.这种作品风格的出现,一方面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生活的社会背景有关.科技的迅速发展、战争的灾难、精神的危机、信仰的怀疑,这一些都影响着毛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析毛姆在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人生的枷锁》和《在中国屏风上》中所表现出的傲慢与偏见以及这种傲慢与偏见产生的原因。毛姆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对东方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创作了大量以东方为背景的作品。其中,《人生的枷锁》和《在中国屏风上》,他不但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系列中国形象,而且这一系列中国形象也折射出了他作为西方作家内心的傲慢与偏见。毛姆对待中国,尤其是对待中国人的那种傲慢与偏见具有浓厚的东方主义色彩,是诸多因素作用下的产物。首先,在西方社会文化语境中,中国人的相貌一直悖离西方的审美观;其次,英国的工业革命使英国一跃成为列强之首,社会上空弥漫着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情绪,这就使英国的作家们在进行"他者"形象的建构时难以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还有就是毛姆自身的性格因素。  相似文献   

11.
毛姆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女性的厌恶,他将西方文明社会中的女子塑造成冷酷、自私的妖魔,认为她们是造成男子堕落和毁灭的祸水。而《寻欢作乐》中的罗西却是毛姆在小说中唯一大加颂扬的女子。罗西集中代表了毛姆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即有着浓烈生命热情和纯洁、健康人性的女子。  相似文献   

12.
《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是毛姆小说中探索人性的多元化、为自由而呐喊的典范之作,毛姆通过两位男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两种不同的人生信仰,思特里克兰德为艺术与现代文明决绝,拉里最终在印度的吠陀经哲学中找到生命的终极意义,展示了毛姆不同时期的哲学思考。毛姆一方面受西方追求个体自由的哲学的影响寻求彼岸世界,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深受通过自我修行来达到解脱的东方哲学观的影响,反映了毛姆对东西方哲学的学习感悟,也表现了毛姆精神探索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天使与魔鬼──《刀锋》的人物形象塑造及毛姆的创作心态李天军“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这是威·萨·毛姆的长篇小说《刀锋》的题记,可以说是全书的主旨。那么,究竟是谁越过了“刀锋”?如何又算越过了“刀锋”呢?这大概要让书中的人物和毛姆一起...  相似文献   

14.
自尊即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待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毛姆曾说:"自尊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就看他是否具备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对毛姆小说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表现在其思维方法、形象塑造、性恶论、情欲描写、叙述风格等多个方面。研究基督教对毛姆小说的影响,可以加深对毛姆创作思想与艺术技巧的认识,对于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毛姆小说可提供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英国现代作家。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历史交叉口上,其小说创作体现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征,对于东方文明的描绘是毛姆书中的亮点之一。在西方殖民者统治下,东方民众生活表面上似乎生活在西方人的阴影之下。但是,那些在西方文化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西方人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东方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渗透之后所导致的结果有两种:一是被东方文明所异化,另一种是借助东方文明以寻求精神解脱。毛姆小说中所呈现的东方文明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毛姆的小说在我国拥有大批读者,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毛姆本人对小说叙事理论也多有认识。本文从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叙事学理论,对作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逆转与呼应等手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彩色的面纱》是毛姆第一部费了几年时间才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主要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特别是两性关系的分析,阐释了毛姆对和谐的两性关系和婚姻的理解,体现出了和谐的社会婚姻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正《总结》是英国作家毛姆64岁时的作品。这本既是自传而又不全是自传的告白笔记,精当地勾勒出毛姆一生的写作生涯,给我们带来种种智慧的启示。一毛姆喜欢对人们讲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的东方国王,为了获得世界所有智慧,派人四方寻找。三十年后,学者们带回五千册书,太多!又十五年后,带回了五百册,还是太多!  相似文献   

20.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