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针对紫薯长期贮藏过程中烂薯率高、贮藏后期品质下降的问题。以"济黑一号"紫薯为试材,将其分别置于0、10、14、20℃贮藏,定期检测紫薯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细胞膜透过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明确紫薯最适贮藏温度,以及不同贮藏温度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薯最适贮藏温度为14℃;而0℃贮藏60 d,紫薯细胞膜渗透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腐烂、褐变、木质化现象明显,细胞损伤严重,出现冷害;10℃贮藏80 d时,紫薯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高,失水严重,表面发生皱缩,果实内部发生褐变,木质化现象严重;但是,20℃贮藏条件下,紫薯呼吸强度大,果实衰老快。  相似文献   

2.
藕鞭褐变与软化的控制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藕鞭用不同的褐变抑制剂组合和保脆剂处理后,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袋真空包装,放在8℃贮藏。试验结果表明:(1)最佳褐变抑制剂组合是0.2%EDTA+0.2%Vc,处理2h;(2)最佳保脆剂为1%海藻酸钠处理30min+0.4%CaCl2,处理30min;(3)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褐变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为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先增大后逐渐下降,而褐变度(BD)增加迅速。  相似文献   

3.
洋葱提取液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洋葱的磷酸缓冲溶液提取液对马铃薯PPO酶活抑制率以及鲜切片贮藏保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洋葱提取液抑制马铃薯PPO酶活的效果分别达到了34.2%和59.3%,且经100℃水浴加热的洋葱提取液对马铃薯PPO酶活的抑制效果优于新鲜的洋葱提取液。在贮藏实验中洋葱提取物通过对贮藏过程中鲜切薯片的硬度、色度和PPO酶活力变化的测定,初步证实了洋葱提取液具有防褐变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在其组织中的分布和活性、PPO的最适pH值和稳定性,分析了不同包装方式(真空包装与非真空包装)和不同贮藏温度(-18℃、4℃、25℃)对虾黑变和PPO活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对虾黑变与PPO催化反应速度和贮藏温度的关系以及PPO酶活与贮藏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虾壳和虾头部位的PPO含量和活性较高,虾肉与虾足中PPO含量和活性较低;对虾PPO的最适pH值为6,在pH值6~8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活性;对虾黑变与贮藏温度和PPO催化反应速度呈正相关,PPO相对酶活与贮藏温度呈负相关;真空包装隔绝氧气和低温抑制PPO活性,降低了PPO的催化反应速度,从而减缓了对虾的黑变。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防止和控制黑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贮藏温度对槟榔果仁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槟榔果仁为原材料,通过研究采后贮藏在5, 10, 15和25℃下槟榔果仁褐变程度,以及褐变相关酶、酚类物质变化、冷害与褐变指数之间的关系,探究槟榔果仁在不同温度下对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显著影响褐变程度,常温25℃下的果仁褐变最严重, 5℃下因引起冷害而加重果仁褐变,致其褐变程度高于15℃,而10℃贮藏褐变程度最轻,可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氨裂解酶(PAL)活性延缓褐变,从而抑制总酚含量的下降,有效保持槟榔果仁的保存质量和抵抗褐变的发展。但在不同贮藏温度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低且与褐变指数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在诱导槟榔果仁内部褐变期间POD可能不是褐变过程内部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6.
针对温度敏感性甘薯低温贮藏冷害、高温腐烂率加剧损耗大等产业难题,试验以"龙薯九号"新鲜甘薯为试材,重点研究0℃强冷害、14℃适宜贮温和25℃偏高温度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对甘薯的贮藏效果最佳,显著延缓失重率的降低,抑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同时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延缓甘薯衰老褐变;0℃贮藏甘薯冷害严重,薯块色泽黯淡,薯肉变褐色,木质化现象明显,细胞损伤严重,导致甘薯品质下降;25℃时,甘薯呼吸强度大,失重率急剧上升,果实衰老快,品质差。试验为龙薯九号甘薯新品种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藕带为试验材料,将壳聚糖涂膜的藕带与未涂膜的藕带进行对比,发现涂膜藕带在贮藏期间能较好地保持品质特性。研究壳聚糖涂膜的藕带在梯度冷藏温度的环境下品质变化情况,得出涂膜藕带品质变化的关键控制因素,为研究涂膜藕带冷藏条件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藕带,在0~5℃的环境下品质较好;色度、脆度、硬度、Vc、PPO酶活性随时间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波动变化;粗纤维和木质素的含量小幅度上升。藕带的色度和脆度是关键控制因素,用2%涂膜的藕带在0~5℃环境下冷藏,品质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烫温度、热烫时间、热烫固液比以及热烫液加酸量对香蕉热处理过程中PPO酶活以及香蕉浆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热处理的优化条件为:热烫温度为100℃、热烫时间为6min、热烫固液比为1∶5(w∶v)和柠檬酸浓度为0.6%.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测得香蕉浆中的残留PPO酶活为16U,香蕉浆液的褐变度仅0.072,对控制香蕉在加工过程中的褐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浑浊苹果汁加工中苹果PPO热失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热处理苹果汁(加或不加防褐变剂)、苹果浆使其中的PPO完全及部分失活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结果为:在90℃处理苹果汁15s可使其中的PPO完全失活,而对于苹果浆则需要90℃处理20s以上。加了防褐变剂的苹果汁经90℃处理10s可使其中的PPO完全失活;此外,经80℃处理30s以上虽不能使其中的PPO完全失活,但添加的防褐变剂及果汁自身的pH值可抑制残余的PPO从而防止酶促褐变的发生。70℃处理苹果汁40s不能防止其中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0.
冯程程  于筠  王春玲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6):244-249,253
为研究鲜切紫甘薯的褐变条件与机理,本文对不同贮藏温度下(4和12℃)的鲜切紫甘薯的褐变程度、褐变相关酶活力以及褐变底物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贮藏组的鲜切紫甘薯褐变度始终显著高于4℃贮藏组(P<0.05)。贮藏期间,褐变重的鲜切紫甘薯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更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更多。2~8 d,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紫甘薯绿原酸和阿魏酸含量显著不同(P<0.05),因此推断褐变相关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以及酚类物质含量可能是引起鲜切紫甘薯褐变的关键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引起鲜切紫甘薯褐变的关键酶。绿原酸和阿魏酸是鲜切紫甘薯褐变的主要底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远红外辐射加热对山药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构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远红外辐射温度对山药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远红外辐射温度对山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褐变度、总酚含量及PPO构象的影响。结果:当辐射温度为260℃时,处理11 min后PPO酶活仍未钝化,辐射温度高于260℃时,PPO在3~7 min内即可失活;褐变度与总酚含量不随辐射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规律性变化。经远红外预处理后,随着辐射温度的升高,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含量有轻微的变化,β-转角减少、β-折叠增加,表明远红外改变了PPO的二级结构。PPO紫外光谱蓝移,荧光光谱红移,表明PPO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结论:远红外辐射加热能改变山药中PPO构象并有效钝化PPO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莲藕为试材,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对鲜切莲藕在低温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褐变及感官品质影响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藕的褐变与PPO有密切关系,PPO是发生酶促褐变的关键酶。50mg/L、100mg/L浓度的ClO2处理鲜切藕片5、10、15min后,在贮藏期间能抑制PPO的活性,减轻褐变,保持好的感官品质。而10mg/L浓度对PPO的活性不起抑制作用反而促进了PPO的活性。100mg/L ClO2处理鲜切藕片10min抑制PPO的活性效果最好,能使藕片在4℃下一周的时间保持最佳的感官品质和最轻的褐变度。而鲜切产品维持一周的货架寿命基本上可满足消费与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对鲜切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莲藕为试材,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对鲜切莲藕在低温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褐变及感官品质影响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藕的褐变与PPO有密切关系,PPO是发生酶促褐变的关键酶.50mg/L、100mg/L浓度的ClO2处理鲜切藕片5min、10 min、15 min后,在贮藏期间能抑制PPO的活性,减轻褐变,保持好的感官品质.而10 mg/L浓度对PPO的活性不起抑制作用反而促进了PPO的活性.100 mg/L ClO2处理鲜切藕片10 min抑制PPO的活性效果最好,能使藕片在4℃下一周的时间保持最佳的感官品质和最轻的褐变度.而鲜切产品维持一周的货架寿命基本上可满足消费与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以延缓鲜切荸荠在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并延长其货架期为目的,研究了贮藏温度为4 ℃时,乙醇浸泡及热处理对鲜切荸荠色差、褐变度、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处理延缓鲜切荸荠褐变效果为:联合处理>乙醇处理>热处理。与对照组相比,乙醇处理中PAL和POD的活性较低,热处理及联合处理组可以降低酚类物质含量。因此,乙醇可能通过抑制PAL和POD活性来延缓荸荠褐变,而热处理及联合处理可能通过降低总酚含量和抑制PAL活性、PPO活性延缓荸荠褐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银条采后褐变及细胞壁降解的影响,该实验将“两细一粗”银条分别置于4、10℃和常温(20℃)下贮藏,贮藏期间每隔5 d随机取样测定银条褐变指数、L*值、总酚、多酚氧化酶、硬度、失重率、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常温贮藏银条褐变严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较高,细胞壁物质降解严重,硬度下降较快。与4℃低温贮藏相比,10℃低温贮藏显著降低了银条褐变程度,维持了银条较低的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持了银条较高L*值和较低褐变指数;显著延缓了银条原果胶的降解和水溶性果胶的上升,显著抑制了贮藏前期银条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贮藏后期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了银条细胞壁降解过程,维持了细胞壁结构完整,从而保持了银条较高硬度和品质。综合分析,10℃低温贮藏下银条保鲜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银条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吴海霞 《食品科学》2014,35(18):241-245
为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在平菇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效果,以黑平1号为试材,分别采用0.5、0.8、1.0、1.3、1.6 kGy和2.0 kGy 60Coγ射线对平菇进行辐照,研究其在6℃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及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0.5~1.0 kGy 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可以改善平菇的贮藏品质,贮藏第12天时1.0 kGy处理平菇的保鲜度为0.5,贮藏效果最佳;0.5~1.0 kGy辐照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平菇褐变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增强,统计分析表明褐变度(browing degree,BD)与PPO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BD=0.0183 PPO活性-0.1527(R2=0.753 9,P0.05);0.5~1.0 kGy 60Co γ射线辐照能延缓平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修复酶活性的降低,减少丙二醛(MDA)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积累,降低质量损失率。因此,采用0.5~1.0 kGy 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平菇,可以延缓平菇的褐变及衰老,保持其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至10~12 d。  相似文献   

17.
莲藕贮藏期间褐变生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藕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之一,而褐变是莲藕贮藏和加工过程中限制其品质的关键问题.研究莲藕贮藏期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等褐变相关成分,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呼吸强度等生理生化指标,从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出发,探讨两类指标与褐变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莲藕采后贮藏期间,褐变度和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含量在不同温度下变化差异显著.与室温贮藏相比,冷藏条件下的莲藕褐变度和PPO活性较低,而可溶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较高.室温和冷藏贮藏下莲藕的呼吸强度高峰分别出现在采后的第4天和第15天.莲藕褐变度与PPO活性之间、还原糖含量与呼吸强度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张华  董月强  李星科  司俊玲 《食品与机械》2013,29(1):170-172,176
分别研究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和热处理技术对鲜切莲藕中酶的活性以及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PCD处理的鲜切莲藕比热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残余酶活分别降低了69%,80%,21%;随着处理压力增加,PPO、POD和PAL残余酶活显著降低,而温度的增加对上述残余酶活影响不大.DPCD处理的鲜切莲藕贮藏l周后,PPO和POD残存酶活仅为25%,14%,褐变度(L*)值比热处理高了30.7%,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的褐变.说明DPCD技术较好地保护了鲜切莲藕的色泽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热处理梨汁(加或不加防褐变剂),梨浆使其中的PPO完全及部分失活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结果为:在90℃处理果汁10s可使其中的PPO完全失活,而对于果浆则需要90℃处理15s以上.加了防褐变剂的果汁经90℃处理10s可使其中的PPO完全失活.此外,经80℃处理30s以上虽不能使其中的PPO完全失活,但添加的防褐变剂及果汁自身的pH可抑制残余的PPO,从而防止酶促褐变的发生.70℃处理梨汁40s不能防止其中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20.
贮藏温度对鲜切莴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莴笋为原料,研究贮藏温度(2,8,25℃)对鲜切莴笋贮藏期间失重率、呼吸强度、PPO活性、ΔE值、VC含量、菌落总数和感官指标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切莴笋在2℃和8℃的低温下贮藏能有效降低失重率,抑制呼吸作用和VC损失,降低PPO活性,减轻酶促褐变,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贮藏12d后仍具有良好的感官指标,其中2℃下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