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侧肾脏切除是一种常用的手术,严重肾脏病患者如肿瘤,巨大结石或重度损伤需做肾切除,肾移植活体供肾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剩余肾脏是否会因负荷过重产生高滤过损害,导致肾功能衰竭,这是患者很担心的问题。因此,作者对32例肾切除术后病例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供肾组(肾移植供者)17例,男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岁,肾切除时平均年龄48岁,术后平均3.1年;肾脏病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岁,手术时平均年龄24岁,术后平均18.8年;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单侧肾脏切除(UNx)患者,对侧肾脏功能代偿良好。但也有些患者在单侧肾脏切除后表现肾脏功能不全。有证据显示,中老年患者存在着影响肾脏功能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对术前预测患者行单侧肾切除术后肾脏功能情况有重要意义。作者为预测术后肾功能情况,对需行根治性肾切除的中老年肾细胞癌患者术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该项研究中共包括2 0 1例行根治性单侧肾切除患者,女5 1例,男15 0例,平均年龄5 8岁。收集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6年间的血清肌酐值。血清肌酐水平≥12 3μmol/L时,被认为术后肾脏功能不全。分析手术前后各因素的相关关系,逻辑…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单侧肾功能明显受损的肾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Abbas采用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22例肾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4.
139例单侧肾切除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1~57年,平均为13.0±1.1年,男82例,女57例,由于肾输尿管肿瘤而行1侧肾切除52例,由于肾结核43例,其他疾病44例,随访中侧量患者的血压,测定肾功能:抽血测肌酐,电解质和β_2微球蛋白清除率,NAG和蛋白的排泄量,结果显示血清肌酐浓度及其清除率,β_2微球蛋白清除率,血压都保持稳定,甚至57年后仍然稳定,这说明遗留肾的功能得以很好地保存。肾功能水平与肾切除后的年限和肾切除的原因无关,但与肾切除时的年龄有关,肌酐清除率与肾切除时年龄成反比,原因很清楚,青年人肾代偿性生长快,而老年人则缓慢。尿NAG排泄在肾切除超过20年的病人中高于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对肾结核患者患肾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继往诊断的肾结核患者15例,均经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得出双肾总GFR值及分肾GFR值,同时获得患者的血清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对两种检查方法评估肾功能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5例患者肾动态显像显示左肾、右肾或双肾不同程度的GFR值降低,根据GFR值级别判断标准,左肾功能异常者5例(其中重度受损者3例,中度受损者1例,轻度受损者1例),右肾功能异常者11例(其中重度受损者9例,中度受损者2例),其中1例双肾功能均为重度受损;而此15例患者中,10例血肌酐及尿素氮正常,仅4例有不同程度的血肌酐及尿素氮改变,另1例仅尿素氮异常改变,对于肾结核患者肾功能状态判断的敏感性仅达肾动态显像的33.3% (5/15);分肾GFR值与血清学肾功指标对肾功能状态的判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对于肾结核患者分肾功能的判断较血清肾功能指标更早更准确的发现肾功能异常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内窥镜切除、加卡介苗或丝裂霉素C灌注治疗孤立肾移行细胞癌的长期疗效。自1985年共收治孤立肾移行细胞癌病人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70岁。每例对侧肾或因肿瘤、感染或结石被切除,或者无功能。其中9例为肾盂移行细胞癌,1例为远端输尿管肿瘤。病理分级:7例Ⅰ、Ⅱ级,2例Ⅲ级,1例原位癌。用Storz切除镜经皮和/或输尿管镜电切或用钕-YAG激光治  相似文献   

7.
活体亲属供肾能获得最佳移植效果,供者肾切除后的安全性既往主要依据人寿保险统计资料和存活率——单侧肾切除未表明死亡率增高。过去对供肾切除后非供肾功能的评价依据肌酐清除率,而本文用放射性核素肾扫描准确评定非供肾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比较非供肾术前与术后1周、1年和10年ERPF的变化以及各年龄组(小于30岁、30~49岁、大于50岁)和性别间ERPF的变化。作者回顾分析两组供体肾功能:Ⅰ组55例(男19、女36)术前均行肾扫描,术后1周和1年测ERPF;Ⅱ组20例(男7、女13)为10年随访ERPF的病人,该组大多术后1周和1年也测定了ERPF。所有病人开始行分泌性尿路造影、肾动脉造影、12小时肌酐清除率和放射性核素肾扫描(用碘~(131)——邻碘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罕见病节段性肾发育不全的诊治水平。方法 通过个案分析及文献复习,对本病进行探讨。结果 本例无尿路感染史、无输尿管扩张或积水等可排除逆流性肾病,倾向先天性发育障碍。根据少年严重高血压,血浆RAA增高,结合彩超、肾动脉DSA及CT检查,可确诊本病。结论 此病以少年严重高血压,双侧肾萎缩为特征。RAA增高为高血压原因。本病治疗降压、延缓肾功能减退为主要原则,单侧者可行患肾切除,双侧者ACEI及β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异常患者肾活检的病理构成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确肾活检在肾功能异常中的诊断价值及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活检的311例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异常(急性或慢性)患者和同期1717例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影像与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急性或慢性肾功能异常的肾活检病理结果以及肾活检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肾功能异常患者中急性89例、慢性222例。急性肾功能异常前3位病理类型为ANCA相关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功能异常前3位为IgA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和高血压肾损害。急、慢性肾功能异常的肾活检并发症分别为2.2%和5.8%,高于肾功能正常的发生率1.3%。但是没有肾脏切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小球滤过率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相关(P〈0.05)。结论:对肾功能异常患者谨慎肾活检,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理诊断,指导治疗。肾小球滤过率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23例孤立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肾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T1a期,其中透明细胞癌19例,嫌色细胞癌2例,乳头状肾癌1例,囊性肾癌1例。术后平均随访44.7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为4.3%。1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23/23)、93.8%(15/16)。随访期间未出现肾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治疗者。结论:孤立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肾癌,是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绝对指征,在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的前提下可以获得与根治性肾切除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目的:探讨运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方法:对86例结石性脓肾患者,62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24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结果:术后1年获随访59例,患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39例(66.1%),患肾萎缩(无功能)18例(30.5%),患肾切除2例(3.4%)。结论: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是可行、有效的,因此,绝大多数的结石性脓肾可作保肾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毒症合并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移植前切除双肾对术后血压及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2例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分成2组(每组21例),一组先行双肾切除,6个月~1年后再行肾移植,另一组不切肾,直接施行肾移植。对比分析2个组肾移植术后的血压及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切肾组在双肾切除后,13例(61.9%)的平均舒张压低于90mmHg或较术前降低10mmHg以上;6例(28.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测量积水肾体积参数在评估肾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肾积水患者的病例资料。测定所有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泌尿系增强CT进行三维影像重建后测量肾实质体积、肾积水体积、肾总体积及肾积水体积比例,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侧肾积水患者积水肾和健侧肾在肾实质体积、肾积水体积、肾总体积及肾积水体积比例等指标上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积水侧肾实质体积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线性正相关(r=0.438,P<0.01);肾积水体积(r=-0.385,P<0.05)、肾积水体积比例与GFR(r=-0.417,P<0.01)呈线性负相关。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组间肾实质体积、肾积水体积、肾积水体积比例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其他肾体积参数指标,肾实质体积在诊断区分不同程度肾功能分组之间的诊断效能较高,取肾实质体积为105.69、92.32 mL时,诊断区分肾功能正常与肾功能受损组肾脏、肾功能轻度受损与重度受损组肾脏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结论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测量积水肾体积参数在评估肾功能中有一定临床价值,其中肾实质体积在区分不同程度肾功能分组之间的诊断效能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肾包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包膜下积液的病因、治疗经过。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3例男性和1例女性患者由体外震波碎石(ESWL)引起,1例女性由输尿管镜检引起,其余2例无明显原因。同位素分肾功能检查均有患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例有高血压和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水平升高(Page肾)。7例均行肾包膜切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结果随访6~24月(平均11月),无1例肾包膜下积液复发。2例高血压患者术后4周血压逐渐降至正常,复查血中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正常。5例患肾功能完全恢复,2例3月后患肾的肾小球滤过率较对侧下降15%和25%。结论对外伤和医源性肾包膜下积液或积血患者要严密观察,有肾性高血压或患肾功能减退者应积极外科治疗,防止发生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腹腔镜肾纤维膜切除应为首选方法,严重患者行肾切除。  相似文献   

15.
复杂性肾动脉瘤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复杂性肾动脉瘤(RAA)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1999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复杂性RAA患者5例.女4例,男1例.平均年龄35(20~54)岁.腰痛伴血尿2例、腹痛伴休克i例、高血压1例、查体发现1例.RAA直径平均3.5(0.5~9.0)cm.单侧3例、双侧2例.5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保守治疗1例、肾动脉栓塞后肾切除1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覆膜支架介入治疗1例、肾分支动脉结扎1例.结果 1例孤立肾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者保守治疗5 d死亡;1例肾上极1.5 cm动脉瘤,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1例直径9.0 cm肾动脉瘤经肾动脉栓塞后行肾切除,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1例肾内3.0 cm动脉瘤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1例右肾2.5 cm动脉瘤行右肾分支动脉结扎,10个月后发现左肾1.3 cm动脉瘤.随访24个月左肾RAA无变化,右肾RAA无复发.结论 直径<2 cmRAA可密切观察,复杂性RAA治疗应根据患者一般状况、症状,动脉瘤大小、数目、部位、肾功能、有无并发症等选择手术或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初诊时伴发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病率及其相关护理评估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肾内一科首次就诊的原发性IgA肾病162例成人患者的护理评估特征,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gA肾病患者伴发初诊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相关护理因素。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肾内一科162例IgA肾病患者中,肾功能严重受损(CKD4~5期)患者48例,比例为29.6%。肾功能严重受损组患者中,中学及以下学历并自由职业者的比例高,合并高血压及伴有皮肤浮肿比例高。校正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A肾病患者伴发初诊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相关护理评估危险因素为:中学及以下学历并自由职业及合并高血压。中学及以下学历并自由职业的患者有61例,比例为37.7%,这些患者年龄偏大,未能自行发现皮肤浮肿的患者比例高,而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我院肾内一科IgA肾病患者伴发初诊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比例为29.6%,护理评估指标中,中学及以下学历并自由职业者及合并高血压是IgA肾病患者伴发初诊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护理评估中应重视中学及以下学历并自由职业及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尽快协助完善相关检查及积极的患者教育。  相似文献   

17.
稳定期移植肾功能减退的肾穿刺活检及治疗方案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稳定期移植肾功能减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移植肾功能减退者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病10例,急性排斥反应6例,环孢素A(CsA)肾毒性反应4例,移植肾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1例。据此调整患者CsA的用法或进行药物切换治疗。结果:13例经调整CsA的剂量,其中7例肾功能损害逆转;7例将CsA切换为他克莫司后,有5例肾功能损害恢复;另外4例对症处理。24例中,13例(54.2%)血肌酐降至正常。结论:稳定期移植肾功能减退患者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半数以上患者可通过调整CsA的剂量或进行药物转换治疗,移植肾肾功能损害可以逆转。  相似文献   

18.
肾动脉狭窄是肾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为1~25%,病因包括受体动脉硬化、肾灌洗时肾动脉损伤、错误的血管吻合及肾动脉纽转的受压,但免疫学因素未引起足够重视。作者对4年间连续100例肾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供肾采用整块原位Collins,液灌洗法并置于右髂窝。9例随访表明继发性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恶化(降压治疗无效),该9例(Ⅰ组)与年龄和术后时间类似的40例(Ⅱ组)作对照,并比较两组供者年龄,HLA配型程度,急、慢性排斥发病率和肾功能,同时分析了Ⅰ组血管杂音,狭窄的类型、位置、发病时间以及肾动脉狭窄成形术(8例经皮经管腔血管成形术,1例手术切除狭窄血管段后再吻合)后对血压肾功能恢复的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丧失功能的移植肾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肾移植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移植肾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后1个月内丧失移植肾功能的29例接受了移植肾切除;1年后移植肾功能丧失者,93例行移植肾切除,4例行移植肾动脉栓塞,114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结论对术后早期即无功能的移植肾应尽早切除;对于1年以后丧失功能的移植肾,若停用免疫抑制剂后无不良反应者,可不必对移植肾进行特殊处理,有临床症状者,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移植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真性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RAA)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8月5例真性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RAA)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34~68岁。1例腰酸伴肉眼血尿,1例顽固性高血压伴腰痛,3例无明显症状。均为单发囊性真性肾动脉瘤。行覆膜支架修复术3例,动脉瘤栓塞术2例。结果均一次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置入覆膜支架后恶心、腹痛、发热,3天后缓解,术后1个月在原有降压药治疗基础上血压趋于稳定。血尿患者术后无明显缓解。5例术后3个月复查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术后3个月CT随访,未见内漏或动脉瘤残存。6个月复查肾动脉彩超,5例载瘤动脉均通畅。结论介入手术治疗真性肾动脉瘤安全、有效。应综合考虑多因素,选择适合的介入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