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云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国  杨振球 《广西气象》2006,27(3):67-69,25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有代表性的30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其中包括降水量、降水日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摸清广西适合人工增雨云的情况,减少作业的盲目性,为全区人影作业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炮防雹作业方式和用弹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巍 《黑龙江气象》2003,(2):34-34,37
通过多年防雹作业经验总结了高炮防雹作业的6种方式和对用弹量做出统计分析和估算。  相似文献   

3.
河北秋季层状云物理结构及适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2010年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对29块云体9架次飞机探测(或作业)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北地区秋季层状云气溶胶粒子、云凝结核CCN、小云粒子、大云粒子、降水粒子浓度和云粒子有效直径等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河北地区适宜增雨作业的云系为中、低或高、中、低搭配的层状云,过冷层催化有利于云体发展,促使气流流入形成正反馈。适宜催化的作业层指标有:云层高度为4582 m,云内平均含水量≥0.1 g·m-3,所对应温度为-8.0℃,小云粒子浓度为236.5 cm-3。  相似文献   

4.
地形云是人工催化增雨(雪)的主要选择之一。通过2004—2005年冬春季的人工增雨(雪)作业和雷达回波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市区及周边地区由于受特殊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云的特征明显。针对地形云,实施的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显著。加强对地形云的研究,对提高包头市人工增雨(雪)作业水平,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冰雹是兵团农七师和乌苏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为了提高防雹作业的效果,1998年对乌苏711雷达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作者根据1998~2003年6年回波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出适合本地的识别雹云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3 ~1998 年河南省春秋季31 例人工增雨天气过程54 个降水日的郑州714CD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降水回波的特征及作业效果,确定了有利于河南省春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判据和最佳作业时机及最佳作业区域。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气象中心自主研发的双参数云降水方案与GRAPES中尺度数值模式耦合建立的人工影响天气条件判别的模式预报系统基础上,进行本地化改进建立广西人工影响天气模式预报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广西及其附近区域多种云物理量24小时的预报产品,为人影作业预警指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经过3年春夏季节防雹作业,取得了较好较果。主要是,一要正确识别雹云,尤其是强雹暴。统计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强度N≥50dbz,回波顶高Hm≥10km,强回波区高度H△X≥8km3个综合指标是识别雹云的较好方法。二是要枞据回波强度、顶高,强回波区高度的差异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及用弹量。并对3年防雹效果进行了检查,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湖南秋季积层混合云系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2007—2016年秋季湖南省长沙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湖南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 得到湖南省秋季积层混合云系的降水分布情况、一般结构特征和相应的飞机增雨作业方法。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GRAPES_CAMS数值模式和中小尺度气象站网等资料对典型作业天气过程进行云降水物理和数值模拟分析, 采用成对对流云和基于TREC算法的回波跟踪等方法进行作业效果评估。归纳得到湖南省秋季积层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的12个宏微观指标, 探讨在使用运7飞机、碘化银烟条作业装备条件下, 开展飞机增雨作业的最佳催化时机、部位和剂量。针对积层混合云系中的降水性层状云系、积云对流泡, 飞机增雨适宜作业的区域、播撒高度和催化剂量:在过冷高层云的-15~-5℃层, 播撒达到30 L-1的人工冰晶浓度; 在过冷积云的-15~-7℃层, 静力催化使冰晶浓度达到30 L-1或动力催化达到100 L-1。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0.
雷达回波顶高(ET)产品在广西冰雹云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2009至2012年降雹样本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顶高(ET)产品,对广西冰雹云回波顶高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冰雹云的ET整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降雹时间和ET值达到最大值时间基本一致。冰雹云量化识别指标分别为:2月份回波顶高≥8km且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36.1km;3-4月份回波顶高≥10km且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6.1km;5月份回波顶高≥13且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差38.1km。降雹直径与冰雹云ET值和特征层高度差值成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估计降雹直径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广西数字化天气雷达的平显回波(CAPP I),结合作业炮点的地理信息,依托气象预警系统计算机网络,建立了集作业指挥、作业信息处理及其数据库管理为一体的人影实时作业指挥平台。该系统能有效避免人影作业盲目性,提高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广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报批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广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报批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各子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广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报批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各子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普查和统计分析,将全区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总站次≥5的作为区域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对1990~2001年共12a春季(2~5月)广西所出现的51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场和对强对流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一些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得出了广西产生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的分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香娥  何晖  高茜  王永庆  杨燕 《气象学报》2021,79(2):359-368
数值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中。文中着眼北京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对数值模式预报的需求,结合地基作业的特点,初步进行了碘化银(AgI)冷云催化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应用试验。试验采用同化了多种观测资料的北京睿图快速更新和多尺度分析预报系统-临近子系统(RMAPS-ST,Rapid-refres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Short Term)的预报结果做为初始场,运用耦合了冷云催化模块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进行冷云催化数值试验,催化模块添加在Morrison双参数微物理方案中,考虑了水汽在人工冰核上的凝华核化、凝结冻结和接触冻结核化过程,模拟范围覆盖北京地区所有的地面作业站点以及华北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区域。业务试验包括运行对照试验以判定具有催化潜力的地基作业站点及催化信息、进行预催化模拟和实际作业后的催化模拟。个例应用显示,冷云催化数值模式的业务试验可以预判未来一定时段内人工影响天气相关物理量场的变化及作业效果,可为前期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后期可进行实际作业信息输入进行催化模拟,对比验证与分析可以改进和优化流程算法,不断提升制定地面作业方案的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工增雨研究有很好的成果,有大规模作业的丰富经验,近年来又有很大进步。"人工增雨研究专辑"选登其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和经验,以及未来近期内可以再进一步提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作者试图先对这些经验和问题进行归纳概述和分析讨论。大体上说,这些成功的研究成果和作业经验有:选择有利于增雨的历史天气—气候背景条件、临近作业时对作业云的判断、机理的数值模拟、凝结核和雨滴及它们的谱分布规律和新催化剂的研制等。未来近期内应该做、而且可以有结果的使作业进一步科学化的工作,除结合经验介绍而指出的一些外,关键是:1)尽量做到观测—预报—作业—效果检验一体化;直接面对增雨作业效果本身进行检验,这样才能使作业和效果检验科学化。为此应用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尤其是工程控制论和自然控制论)是可行的。2)要开展暖性对流云催化作业的研究。3)一定要对已有的工作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一定要将研究工作和作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4)一定要气象和水利部门协调起来,才能充分有效地解决四度空间的水资源利用问题。此外,还涉及其他一些人工影响天气的问题,如防雹、消雾等。  相似文献   

17.
对1980年9月至2003年9月共24a来影响广西的14次东风波天气过程,从其降雨强度、形成特征等作出了统计分析,并从中找出东风波影响广西的预报参考点。  相似文献   

18.
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系统及其业务化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中尺度静力平衡层状云系数值模式;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特点,开发了模式预处理、后处理和产品服务系统;初步建立了一套可在业务中实时运行的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经过两年多的业务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实用,对降水场和云场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小、中雨量级的稳定性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模拟的云场同卫星、雷达实测云系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及降水预报等实时业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以琳  黄磊 《气象科技》2007,35(4):535-540
以GIS为基础,把人工增雨、防雹资料分析、作业指挥、数据传递、效果分析等项市级人工增雨、防雹业务,较完整地汇总到一个工作平台上,建立了可视化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该系统依据雷达图像和增雨、防雹的不同特点,自动确定高炮作业参数,自动形成和发布作业指令并通过采用了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的“固定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令接收机”安全、无延迟地接收作业指令,形成了地市级指挥中心直接指挥作业点的作业模式。该系统较好地解决异地数据共享和异地事务处理问题,实现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的业务化,具有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