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庭文 《贵州化工》2010,35(2):48-51,57
结合"深圳市不可回收有机垃圾及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及专家座谈对深圳市有机垃圾资源化在深圳市民中的认知度分析后,了解到深圳大部分市民对生活垃圾资源化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并认为目前要做好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最大的难点在于管理措施或政策跟不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关的管理和政策建议以期对深圳市有机垃圾资源化项目市场化运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收集、转运、处理及资源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 :城市生活垃圾必须采用分类收集才有利于资源化利用 ;可燃垃圾主要采用焚烧的方法 ,产生的热量可资源化利用发电 ;不可燃垃圾进行填埋 ;部分有机垃圾可利用堆肥技术进行覆盖。垃圾的转运应采用压实密闭集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增,"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焚烧、堆肥、填埋已不能满足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具有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综合处理技术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首先,是对该综合处理技术工艺的介绍,整个工艺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前分选预处理系统、联合厌氧发酵系统、资源化利用系统、无害化处理系统;接着,阐述了该工艺采用以"联合厌氧发酵工艺"为核心的综合处理技术;最后,分析了综合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结论提出该工艺能够有效地实现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三化"目的。综合处理技术是城市生活垃圾及其他有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有效处理方式,并资源化利用效果明显,工艺运行长期稳定,该工艺在中小城镇的垃圾处理有效处理方式,并具推广价值和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垃圾产生量大,其中有机垃圾占主要部分,成分复杂、含水率高、易腐败、具恶嗅,同时在收集、运输和管理等方面均较复杂,对城市形象、环境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根据深圳市有机垃圾的产生现状、主要成份及特点,总结出目前深圳市有机垃圾存在资源化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的情况,提出了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为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通知》,明确到2020年,贵州各市(州)、贵安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30%以上。通知要求,各地要对本地区建筑垃圾基本信息进行调查,根据区域建筑垃圾存量及增量预测情况,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  相似文献   

6.
随着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其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成为时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现行的收集方式、处理方法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将为固体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的建议,并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是处理垃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最佳选择。本文就建筑垃圾的产生、利用现状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筑垃圾作为建筑材料综合回收利用途径。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以及政府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餐厨垃圾年产生量大、成分复杂,传统的焚烧、填埋处理方式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餐厨垃圾又具有有机质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的特点,其资源化利用可实现价值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产品利用方向的角度综述了几类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能源化利用方向的餐厨垃圾制生物柴油、甲烷、氢、燃料乙醇技术,农业化利用方向的餐厨垃圾制动物饲料、有机肥料技术,工业化利用方向的餐厨垃圾制还原糖、炭材料、乳酸技术;介绍了餐厨垃圾资源化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废水污染问题以及污染控制相关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对微生物厌氧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实现相关技术在工业生产规模的优化,厨垃圾资源化工艺过程的污染控制需要进一步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征收拆迁过程中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置情况,调研了国内六个主要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和现状,分析了南京市征收拆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情况,并给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餐厨垃圾中常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资源化产糖。相对于填埋、焚烧等餐厨垃圾传统的处理处置方式,餐厨垃圾资源化产糖过程具有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点。但目前各种产糖的工艺过程大都存在产糖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本文在对餐厨垃圾的特点、组成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餐厨垃圾中多糖组分的特性、产糖工艺过程及影响产糖的其他组分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餐厨垃圾资源化产糖工艺及糖的再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现状及发展——上海案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回收利用城市雨水可以减轻城市洪涝灾害、降低城市污水处理负荷和建设费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维护城市水循环的生态平衡,是城市雨洪控制的发展趋势。针对上海市的特点,从雨水回收的必要性、可行性、回收利用的效益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资源化是固体废物治理的最高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物质流程入手,论述了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内在联系。侧重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和资源化途径。文章指出,只有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分装运输、分流处理和合理利用的方针,才能使垃圾中的主要组分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才是垃圾的资源化,它是固体废物治理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伴生产物,也是一类可利用性极高的二次资源,对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讨论了国内外污泥处理的现状,并对目前各种污泥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污泥资源化的一些途径,认为污泥资源化将是我国污泥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指出,污泥资源化在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征 《河北化工》2010,33(11):34-36
我国现在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主要是焚烧、堆肥、填埋。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通过开展新技术,采用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的处理方法,垃圾焚烧余热利用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以及有机垃圾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制沼气等;提倡垃圾综合利用。垃圾分类收集应与垃圾处理工艺相衔接,积极发展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技术,提倡采用综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峰峰集团以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为核心,打造了煤—焦—化、煤—电、煤层气—发电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采用优化设计、保水开采、煤矸石综合利用、地源水源热泵技术等先进技术,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工程、结构、管理节能减排,创建了绿色生态矿山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污水处理模式由于未考虑到废水中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而日显弊端,而视污水为资源和能源载体的可持续水处理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污水现有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出发,立足于资源化和能源化的理念,论述了基于废水碳源回收的厌氧消化产甲烷、厌氧发酵制氢、基于生物电化学原理的水处理新模式及微藻能源的水/烟气联合处理技术,以及基于氮源低能耗处理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同步硝化反硝技术,基于废水磷源回收的P-RoC、MBR、REM-NUT及纳米工艺技术,和基于废水回用的深度处理技术,并介绍了其最新的研发进展,提出了城市污水可持续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重点分析了王河煤矿高硫无烟煤的煤质特征、可选性及降灰脱硫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简单地利用现有的物理分选方法很难将该矿区高硫无烟煤精煤硫分降到1%以下,而且精煤理论产率很低;如果将精煤硫分控制在1.2%~1.3%,并采用配煤等技术,可使精煤产率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可以从高硫煤洗矸中选出硫精矿,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可考虑发展煤化工项目。  相似文献   

18.
黄长缨 《净水技术》2013,32(3):41-45
为了解上海市垃圾中转站产生的压滤污水的基本特性和变化规律,该文对上海市三个典型生活垃圾中转压缩站的污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和调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转站污水的平均产生量约为垃圾量的5.1%,垃圾中转站的污水呈弱酸性,pH变化范围为3.0~6.5;SS和11P的变化范围分为630~218210mg/L和8-260mg/L,呈现夏、秋季节高而冬、春季节低的特征;BOD5、CODcr、NH3-N分别在2250~35200mg/L、141~80000mg/L、68.5~1034mg/L的范围内变化,这些水质指标均在9月份达到最大浓度;污水中重金属物质含量基本没有超出上海市《污水排人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DB31/445--2009)所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但动植物油含量指标则远远超出纳管标准。研究结果对加强城市生活垃圾中转过程中压滤产生的污水进行控制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新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利用煤矸石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工艺过程的研究,提出了解决"煤矸石—纯碱"烧结过程中产生的铝硅酸钠问题的技术方案,揭示了"C—JSTK"技术处理煤矸石的反应历程及提高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提取率、降低碱损失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废气、废液循环利用和废热分级利用的可能性,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了清洁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