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撤机拔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组。观察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呼吸、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等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停药后撤机时间、拔管的时间。结果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起效时间和镇静解除时间均显著快于咪达唑仑组(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撤机、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良好;镇静起效时间和镇静解除时间要快,安全性更高;并且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在患儿CT检查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CT检查需实施镇静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年龄2~7岁),将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于CT检查前M组患儿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D组患儿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比较两组患儿给药后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镇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M组患儿比较,D组患儿苏醒时间短(P0.05),舌后坠、烦躁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儿给药后起效时间、检查时间、镇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均可在患儿CT检查镇静中有效应用,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定患儿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分别行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镇静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医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全身麻醉术后继续行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层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均24例。三组患者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分别应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进行麻醉镇静。对三组患者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镇静深度满意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其他两组,但统计学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随着镇静程度的加深BIS值逐渐下降,且右美托咪定组在不同镇静深度的BIS值更低于其他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适度镇静状态下,右美托咪定组的BIS临界值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用药中,右美托咪的总体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更高,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在急性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FOB)插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行FOB插管术的急性困难气道患者58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26例与右美托咪定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麻醉,咪达唑仑组患者5 min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患者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插管前(T_1)、插管即刻(T_2)、插管后1 min(T_3)、插管后3 min(T_4)、插管后5 min(T_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和末梢灌注指数(TPI),T_0、T_3、T_5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TPI上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T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TPI上主效应显著(P0.05);T_0两组患者HR、MAP、SPO_2、Ramsay镇静评分、T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咪达唑仑组患者HR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T_3咪达唑仑组患者MAP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T_2、T_3、T_4、T_5咪达唑仑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NE、E、Cor水平上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NE、Cor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E水平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方法在NE、Cor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E水平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T0两组患者NE、E、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咪达唑仑组患者NE水平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T_3、T_5咪达唑仑组患者Cor水平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在急性困难气道患者FOB插管术中的镇静效果优于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姜文  陈涛 《国际呼吸杂志》2016,(16):1228-1230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用于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镇静效果.方法 入选病例来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采取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30例,记录2组的APACHEⅡ评分、Ramsay评分等指标,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机械通气时间[(95.00±5.00) h]与咪达唑仑组通气时间[(126.00±6.00)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5,P<0.01);右美托咪啶组ICU住院时间[(6.10±1.50)d]与咪达唑仑组ICU住院时间[(8.20±1.70)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34,P<0.01).右美托咪啶组谵妄发生率与咪达唑仑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7,P<0.01).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COPD患者机械通气镇静治疗是有效的,它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能降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PICU,需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并需镇静的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予以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予咪达唑仑镇静,采用Ramsay评分标准评估镇静水平,观察两组患儿药物镇静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镇静4h后血压、心率、呼吸抑制情况并记录两组患儿谵妄发生情况及两组患儿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两组达到镇静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及两组患儿镇静评分相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谵妄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及心动过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PICU时间(47.5± 10.2)h,机械通气时间(125±12.6)h,对照组PICU时间(80.8±11.9)h,机械通气时间(165±13.8)h,两组相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组镇静具有能够减少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谵妄及呼吸抑制的发生,并能明显缩短苏醒时间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3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对照组)和盐酸右美托咪定组(实验组),每组16例.记录镇静前的APACHEⅡ评分、Ramsay 评分,记录镇静开始、2 h、6 h和 12 h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HR)、呼吸(RP)、脉搏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aw)、氧合指数(PaO2/FiO2).镇静达12 h 时停止药物输注,每10 min 评估1 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镇静满意程度.结果 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比较咪达唑仑组,镇静满意时间和恢复时间,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镇静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满意,可使患者随时可唤醒状态,且无呼吸抑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患者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得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患者96例,按术后予以镇痛药物的不同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旋美托咪定组术后6h、12h、24h的Ramsay镇静评分[6h:(1.59±0.52)分比(2.13±0.15)分]显著增加,SAS评分[6h:(4.09±0.82)分比(3.73±0.76)分]显著减少(P0.05或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37.5%比10.4%,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对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患者临床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n=34)和右美托咪定组(n=34)。麻醉诱导: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0.2 mg/kg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咪达唑仑组输注咪达唑仑0.2 mg.kg-1.h-1和芬太尼10μg.kg-1.h-1,1 h后分别以0.1μg.kg-1.h-1和5μg.kg-1.h-1维持;右美托咪定组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h-1和芬太尼10μg.kg-1.h-1,1 h后分别以0.5μg.kg-1.h-1和5μg.kg-1.h-1维持。必要时以0.4%~1.0%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监测并记录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后1 h、切皮前、切皮后即刻、手术结束即刻、手术结束后10 min的血压和心率。结果两组患儿在输注麻醉药物1 h后,收缩压和心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切皮时,咪达唑仑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切皮前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较少患儿需加用异氟醚,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3%(12/34)vs.85.3%(29/34),χ2=17.752,P=0.000]。结论与咪达唑仑比较,右美托咪定可更有效的维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麻醉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MICU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51例,将其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n=25,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n=26,D组)。C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观察患者镇静前,镇静后10 min、30 min、2 h时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开始镇静至停药后2 h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苏醒时间和苏醒后2 h内再入睡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谵妄发生率低于C组,苏醒时间短于C组,苏醒后2 h内再入睡率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镇静前,镇静后10 min、30 min、2 h时HR、R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对呼吸影响相似,对循环影响较小,谵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用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麻醉诱导时镇静深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Ⅱ级拟行非体外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滴注0.5μg/kg(D5组,n=20)、0.7μg/kg(D7组,n=20)及1μg/kg(D1组,n=20),记录入室及给药后Ramsay评分,以及入室后(T0)、右美托咪啶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0min(T4)各时点BIS、HR及SBP。结果:3组患者给药后Ramsay评分与入室后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3组患者BIS、HR及SBP在给药后均呈下降趋势,D5组插管后即刻HR及SBP均明显高于插管前(P<0.05),且在插管后10min,BIS明显回升,而D7和D1组在插管前后及插管后10min BIS、HR及SBP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D1组BIS、HR及SBP下降最为明显,与D5和D7组相比均P<0.05。结论:诱导前静滴0.7μg/kg右美托咪啶可能更适合于非体外CABG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瑞芬太尼MAC用于无痛肠镜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自愿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DR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和DP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先缓慢注入右美托咪定0.6μg/kg,时间大于10 min。DR组注射完毕后给予盐酸瑞芬太尼1.0μg/kg,时间大于1 min,然后以0.1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DP组注射完毕后给予丙泊酚1.5~2.0μg/kg。记录基础值(T0)、检查开始(T1)、手术结束(T2)、术毕10 min(T3)各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术毕至呼之睁眼);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DR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DP组(P0.05),血流动力学更平稳(P0.05),副作用小。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瑞芬太尼MAC可安全用于无痛肠镜,血流动力学稳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A clin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exmedetomidine for seda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outin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GI) endoscopy. Methods: Forty middle‐aged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for medical examination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an initial loading dose infusion of dexmedetomidine 6.0 µg/kg per h over 10 min followed by a maintenance infusion of 0.6 µg/kg per h (group A) or rapid infusion of midazolam 0.05 mg/kg (group B) as sedation for routine endoscopy. Sixty patients did not receive sedative agent (group C). Assessment included measurement of heart rate (HR), blood pressure (BP), oxygen saturation, and endoscopy duration.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groups in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The level of sedation was similar between groups A and B, and the gag respons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edated groups than in group C. Hemodynamic stability was also demonstrated in group A during and after the endoscopic procedure. Increased systolic/diastolic BP wa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in group A compared with group C. Interestingly, HR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s B and C. In groups A and B, SpO2 wa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group C during and after the procedures;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 with endoscopy duration. Conclusions: For sedation during upper endoscopy, dexmedetomidine is as safe and effective as midazolam, and it significantly reduces HR and BP during and after the endoscopic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连枷胸合并肺损伤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9月—2011年8月连枷胸合并肺损伤需要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各15例。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1.d-1经静脉泵注射20min,维持剂量0.2~0.7μg.kg-1.d-1支持。丙泊酚组:首先静脉注射1mg/kg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维持剂量为0.5~4.0 mg.kg-1.h-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芬太尼使用剂量、脱机时间,住ICU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在治疗后6、24h时的心率和MAP与丙泊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48h的心率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脱机时间、住ICU时间和芬太尼使用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连枷胸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镇静安全、有效,能减少降压药物及芬太尼的用量,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DEX)应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安全性及是否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TURP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试验组(A组)于腰麻成功后10 min初始泵入0.5μg/kg DEX10 min),后以0.2μg/( kg·h)维持,手术结束时停止泵入;对照组(B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入室时(T0)、腰麻后10 min(T1)、DEX或生理盐水泵入后10 min(T2),手术开始时(I3),手术开始后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患者的舒适度. 结果 与T0时间点比较,A组T3~T5时间点MAP降低,T2~T5时间点HR降低,T2~T4时间点RR降低,T2~T5时间点OAA/S评分降低;B组在T4~T5时间点RR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在T3~T5时间点MAP降低,T2~T5时间点HR降低,T3时间点RR降低,T2 ~T5时间点OAA/S评分降低;寒战反应发生率降低;舒适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 结论 DEX应用于TURP术安全有效,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麻醉诱导时联合应用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在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P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与对照组(C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1μg/kg进行麻醉诱导,给药时间>10min。C组采用0.9%氯化钠液对照。2组麻醉诱导方法和其他用药相同。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效果采用100m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法,术后镇静程度采用Remesay镇静评分。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舒芬太尼应用总量、术后吗啡的额外需要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C组比较,D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平均动脉压(76±8)mmHg(1 mmHg=0.133 kPa)较C组(64±10)mm-Hg高,下降幅度小(P<0.05),气管插管后MAP及心率升高幅度较小(P<0.05)。ICU拔除气管导管后15 min、4 h及24 h的VAS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舒芬太尼总量、Reme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联合应用右旋美托咪啶于OPCABG患者具有更理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示右旋美托咪啶在OPCABG患者麻醉诱导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电子支气管镜镇静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方法 选择年龄在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级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52例进行前瞻性双盲研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右美托咪啶十芬太尼,D组)26例和咪达唑仑组(咪达唑仑十芬太尼,M组)2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麻醉前(T0)、进鼻腔时(T1)、过声门时(T2)、过声门后1 min (T3)、3 min (T4)、5 min (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p()2,镜检中情况、镜检时间及复苏时间,术后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D组HR在T1、T2、T3、T4、T5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Sp()2在T1、T2、T3、T4、T5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过程中D组追加芬太尼人次、出现低氧血症人次均少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人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镜检过程满意度较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检时间、复苏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合并芬太尼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相比咪达唑仑合并芬太尼具有呼吸抑制不明显,患者舒适度高的优点,而对镜检和复苏时间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澎  李霞  郑林  王旭 《心脏杂志》2021,33(2):178
目的 评估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痛镇静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n=151)接受镇痛镇静治疗,分为常规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治疗,n=81)和联合组(再加用右美托咪定治疗,n=70)。观察两组镇痛满意程度、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停留时间等指标。 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镇痛效果更好(P<0.05);联合组使用的瑞芬太尼[(46±7)μg /(kg·h) vs. (28±4)μg /(kg·h)]和苯二氮卓类中咪达唑仑[(206±54)μg/ (kg·h) vs. (139±21)μg/(kg·h)]用量更低(P<0.05);疼痛临时干预比例更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停留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痛镇静中具有良好效果,还可降低阿片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