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氧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频发性咳嗽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频发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频发性咳嗽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5例,对照组60例。两组基本用药相同,治疗组给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8.0%,总有效率86.7%,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P〈0.01)及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频发性咳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小儿消化不良应用整体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57例小儿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实行护理前后消化不良症状的评分、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及门诊输液时间和费用。结果两组患儿在护理前的消化不良症状的评分对比不具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对照组的消化不良症状的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家长对护理满意度为71.4%,低于观察组家长的93.1%(P0.05);观察组在门诊输液时间和费用上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消化不良患儿行整体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消化不良的症状,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儿童慢性咳嗽50例病因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本院儿科呼吸专科门诊的慢性咳嗽62例患儿中,其中50例根据其咳嗽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确定慢性咳嗽的病因。结果50例慢性咳嗽患儿中CVA19例;UARIS15例,其中慢性鼻窦炎15例,鼻炎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2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例;原因不明性咳嗽1例。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炎症综合征、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其病因复杂多样,根据临床过程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曹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750-750,752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后的反馈等,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8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1、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43%。其次为咳嗽变异型哮喘27.2%。第三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占18.1%。结论儿童慢性咳嗽应针对病因治疗,抗生素非主要选用药物,特别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弊大于利。结核感染需警惕。  相似文献   

5.
李小艳 《内科》2015,(1):58-59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慢性咳嗽患儿(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具有咳嗽症状的非慢性咳嗽患儿125例(对照组)相比较,对慢性咳嗽的病因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病因主要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感冒后咳嗽,其中年龄3岁的患儿其病因以感冒后咳嗽为主,3~6岁和6岁患儿病因均以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研究组患儿慢性咳嗽的影响因素中特应性体质、呼吸道疾病住院史、被动吸烟、居室内花草/宠物、居室新装修、家族过敏史/哮喘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疾病住院史、居室内花草/宠物、家族过敏史/鼻炎史是小儿慢性咳嗽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多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感冒后咳嗽,不同年龄患儿病因有所不同;呼吸道疾病住院史、居室环境及家族过敏史/鼻炎史是小儿慢性咳嗽主要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慢性咳嗽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我院呼吸内科门诊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明确诊断为慢性咳嗽的连续病例68例,对所有患者根据FeNO水平分组,研究组间主观评分差异,并在治疗4周后进行FeNO检测、并评价咳嗽症状积分、莱赛斯特生活质量问卷(LCQ)评分.结果 以FeNO水平分组后,患者LCQ评分及咳嗽症状日间积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患者根据咳嗽病因分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FeNO均值[(67.5±17.1) ppb]显著高于EB组[(34.6±9)ppb],2组高于其他病因组[(23.4±8.9) ppb](Z=-4.9,P<0.01),治疗后FeNO水平、LCQ值和咳嗽积分相较治疗前均有改善(Z=-3.975,P<0.01),3组病因间FeNO下降程度不同(P<0.01),CVA组平均改善率[(33.2±3.9)%]高于其他2组病因患者,FeNO治疗前后总体下降变化与LCQ评分(r=0.48,P<0.01)及咳嗽症状积分变化呈正相关,其中CVA组及EB组与LCQ评分治疗变化呈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66(P<0.01).结论 FeNO与患者的咳嗽症状和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在慢性咳嗽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46例慢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按年龄分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小儿慢性咳嗽主要病因,其次为结核感染、上感后慢性咳嗽、支原体感染。不同年龄慢性咳嗽病因不尽相同,年龄越小,反复呼吸道感染所占比率越高,年龄越大,咳嗽变异型哮喘比率越高。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多样,除病史、体检以外,患儿年龄、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的反应都能提供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198例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参考2006年ACCP《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循证实践指南》的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所有患儿均进行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比较不同病因的慢性咳嗽儿童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的差异。同时选择159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19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有175例痰诱导成功,成功率为8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主要表现为咽痒、恶心、咳嗽、头晕,停止诱导后可缓解。对175例痰诱导成功的慢性咳嗽患儿病因进行分析,获得明确诊断的有164例(93.7%),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65例(37.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52例(29.7%)、感染后咳嗽(PIC)37例(21.1%)、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4例(2.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4例(2.3%)、肺结核(TB)1例(0.6%)、气道异物1例(0.6%),病因未明11例(6.3%)。CVA、UACS、PIC是本组慢性咳嗽患儿最常见的病因。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4~6岁)51例(29.1%),Ⅱ组(7~11岁)66例(37.7%),Ⅲ组(12~14岁)58例(33.1%)。不同年龄组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病因组之间诱导痰细胞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开展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安全和成功率较高的检测手段,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咳嗽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在儿科门诊就诊患儿中非常常见。临床上一般认为,持续咳嗽或反复咳嗽超过4周即可诊断为慢性咳嗽。为进一步做好慢性咳嗽儿童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对137例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进行了观察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咳嗽的病因对病因实施治疗的有效率。方法91例慢性咳嗽患者按解剖学诊断程序 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进行病因诊断,针对病因实施特异性治疗。结果病因诊断率为90%(82/91),病因未明10%(9/91),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占31%(29/91),病毒感染后咳嗽占18%(17/91)。82例明确诊断经针对性治疗有效率93.3%(77/82)。结论慢性咳嗽解剖性咳嗽患者病因明确,针对性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李璐  周鹏  侯霁芯 《心脏杂志》2015,27(2):179-181
目的:评估强化慢病管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心功能评级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80例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分为强化管理组和一般管理组(对照组)。强化管理组每2周通过规范化慢病管理门诊方式随访,每3个月定期检测,一般管理组通过每月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心功能评级(NYHA评级)。结果:随访2年后发现,强化管理组阿斯匹林/氯吡格雷(74%vs.54%,P<0.01)、他汀类药物(69%vs.46%,P<0.01)、ACEI/ARB(76%vs.46%,P<0.01)和β受体阻滞剂(63%vs.42%,P<0.05)的服药率均优于一般管理组;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也较低(26%vs.42%,P<0.05)。结论: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美敏伪麻溶液(惠菲宁)为阳性对照,对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奥亭止咳露)治疗急性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引起的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分层区段随机、拟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服药0、15、30、60和1...  相似文献   

13.
流感样疾病的病原学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流感样疾病"的病原谱与抗菌药物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选取符合卫生部流感样疾病定义的发热门诊患者,留取咽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和病毒学榆测,调查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呼吸道症状、肺外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析治疗和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汇总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榆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退热时间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共入选"流感样疾病"患者476例,最终资料完整的454例纳入分析.除副流感嗜血杆菌外,流感病毒是最主要的致病原(197例,43.4%),其他病原体少见.45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 ±13)岁,男:女为1.1:1,1年内有流感疫苗接种史的24例(5.3%),接受抗菌约物治疗的288例(63.4%),无接受奥司他韦或金刚烷胺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患者.与流感病毒阴性组相比,流感病毒阳性组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咳嗽、咽痛和全身症状的比例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流感病毒阳性组表现为流感综合征(体温≥39℃,同时伴有咳嗽、咽痛、头痛或全身肌肉酸痛)的比例显著高于流感病毒阴性组.流感病毒阳性组197例中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32例(67.0%),抗菌药物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高于未用抗菌药物组;应用抗菌药物组的医疗费用比不用抗菌药物组约高1倍,但平均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复诊率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是退热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49和1.014),但抗生素使用不影响退热时间.结论 在冬春季节北京地区"流感样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对于单纯"流感样疾病",抗菌药物治疗不缩短病程,但费用却大大增加.因此,研究并制定流感样疾病诊断和治疗规范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药、微量元素制剂配合短疗程a-干扰素、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并肝硬化失代偿18例(治疗组),并和19例(对照组)随机对照,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黄疸消失者占88%(16/18),腹水消失94%(17/18);对照组分别为26%(5/19)和37%(7/19)。两组比较均P<0.01。ALT、TBil检验,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1,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lgM转阴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治疗组缓解率68%(12/18),好转率28%(5/18),总有效率94%(17/18);对照组分别为16%(3/19),36%(7/19)和52%(10/19)。两组比较,缓解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海萍  高扬  罗明 《心脏杂志》2013,25(1):73-076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3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27例,给予高流量吸氧+药物治疗;无创通气组26例,给予经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CR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无创通气组有效率96%,常规组有效率70%,无创通气组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1 h两组间的SBP、DBP、HR、RR、PaO2、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治疗后24 h两组间的PaO2、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并能够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Case management is believed to promote continuity of care and decrease hospitalization rates, although few controlled trials have tested this approach.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tandardized telephonic case-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decreasing resource u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elephonic case management on resource use.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at hospitalization and assigned to receive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n = 130) or usual care (n = 228) based on the group to which their physician was randomized. Hospitalization rates, readmission rates, hospital days, days to first rehospitalization, multiple readmissions,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inpatient costs, outpatient resource us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measured at 3 and 6 months. RESULTS: The heart failure hospitalization rate was 45.7% low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t 3 months (P =.03) and 47.8% lower at 6 months (P =.01). Heart failure hospital days (P =.03) and multiple readmissions (P =.03)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t 6 months. Inpatient heart failure costs were 45.5% lower at 6 months (P =.04). A cost saving was realized even after intervention costs were deducted.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cost shifting to the outpatient setting.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was high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NCLUSIONS: The reduction in hospitalizations, costs, and other resource use achieved using standardized telephonic case management in the early months after a heart failure admiss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usually achieved with pharmaceutical therapy and comparable with other disease management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方法 103例轻中度喘息婴幼儿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3例,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缓解后逐渐减量吸入,对照组主要采用静脉滴注甲强龙治疗,咳喘缓解后改泼尼松口服。观察治疗后咳嗽、哮鸣音消失所需天数、本次喘息的经济费用、家长误工时间,3月随访期内反复喘息发作例数等。结果两组急性期咳嗽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平均费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家长误工天数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三个月内喘息反复的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婴幼儿喘息,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相对全身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简易方便、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因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患儿1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及T-IgE水平,另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3月内反复发作次数。结果两组经治疗并随访3月后ECP、EOS方面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Ig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3月内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哮喘儿童用药的合理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市6家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及家属和负责诊治的医师进行调查,事先拟定问卷调查表,请他们回答。将患儿分为用药合理组和用药不合理组,观察在性别、年龄、监护人对疾病了解程度以及学历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过去1年哮喘发作次数以及过去1年用于哮喘的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别。同时对患儿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以及医师可能影响患儿用药合理性的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用药合理组115例(53.49%),不合理组100例(46.51%)。两组患儿性别无明显差别(P0.05),而用药合理组患儿年龄、主要监护人对疾病了解程度以及学历水平明显高于不合理组(P0.05),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过去1年哮喘发作次数以及过去1年用于哮喘的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用药不合理组(P0.05)。导致患儿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为无医务人员进行用药和健康宣教,或宣教过于简单(30.37%)。而在医师可能影响患儿用药合理性的因素中,没有为患儿进行详细用药指导的比例最高(55.56%)。结论影响我市哮喘患儿用药最主要的原因为无医务人员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我们临床药师今后还需针对这些因素,协助医师做好哮喘患儿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水平和甲状腺体积等相关因素对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71例Graves病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正规治疗(2.8±1.4)年后停药,随访(22±6.0)个月.对停药后复发与未复发组的年龄、性别及停药时的TSAb活性、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等进行分析比较.应用表达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人胚肾(HEK-hTSHR)细胞测定TSAb活性.结果 71例患者随访期间有11例(15.5%)复发,治疗停药时TSAb阳性患者复发率(42.9%,6/14)显著高于阴性患者(8.8%,5/57,X2=9.97,P<0.01).停药时甲状腺正常体积、Ⅰ度肿大、Ⅱ度肿大复发比率分别为6.25%、12.2%、35.7%.复发组患者停药时TSAb活性、阳性率以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或P<0.01).结论 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终止时TSAb活性和甲状腺大小是Graves病停药后复发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