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开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提高CT对疾病的诊断技术及诊断能力。方法多层螺旋CT,高压注射器,图像后处理软件及工作站。从肘静脉向血管内快速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选择恰当的延迟扫描时间螺旋扫描,层厚5mm,层间隔5mm,将图像薄层重建,重建层厚1.25min,重建层间隔0.625min,在工作站内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结果2007—2009年共完成CTA46例,血管三维成像清晰,清楚显示血管病变以及病变与周围血管结构的毗邻关系,横断面显示周围结构及其异常改变的信息。结论CTA对血管病变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外科设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螺旋CT颅底区域扫描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优化颅底区骨及脑组织螺旋CT扫描及成像参数。方法 对42例疑颅底区病变患者分别行1mm,3mm,5mm层厚螺旋CT扫描,改变扫描及成像参数,以对颞骨内细微结构如听小骨或骨病显示的清晰度及颅底区域脑组织及其病变显示清晰度为标准,分析扫描和成像参数与成像质量的关系。结果 用1mm层厚,小扫描野,0.2mm骨重建,只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组织及其病变,用3mm层厚,适当增加管电压及照射量,一次扫描,再以1mm间隔,分别以骨和标准算法重建,以骨窗和脑窗显示,能分别清晰显示骨和脑组织及其病变。5mm层厚扫描只能较清晰显示脑组织及病变。结论 颅底区螺旋CT扫描用3mm层厚扫描及成像参数组合的成像质量最佳,可用它来代替常规5mm层厚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A)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疑似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接受造影剂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检查,观察组(25例)接受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头颈部血管CT参数值(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同层静脉CT差、椎动脉起始部、同层静脉CT值)均比对照组高,延迟扫描时间平均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可准确评估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血液循环情况,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及时总结经验,用好64层螺旋C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末,64层螺旋CT进入我国。因其螺旋扫描速度快(0.35~0.42s/360°),时间分辨率高(41~53ms),心脏扫描层厚薄(0.5~0.625mm),探测器旋转一周所覆盖的扫描范围达32~40mm,10s以内就可以完成一次心脏扫描,加上设备的强大后处理功能,所得到的优良冠脉CTA图像受到临床专家的青睐。为了帮助大家用好64层CT,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为临床服务好,为患者服务好,本期杂志集中刊登了23篇有关64层CT使用经验的论文,并谈几点编者的意见,供大家参考。也希望更多的64层CT使用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撰写高水平的论文投稿本刊。1充分发挥64层CT的优势64层CT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实验分析影响螺旋CT实际层厚的因素,并分析实际层厚与CT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GE Hispeed DX/1 CT机及Elscinet的QC水模在不同扫描层厚及不同螺距情况下进行扫描,测量螺旋CT实际层厚并分析。结果 螺旋CT实际层厚随扫描层厚及螺距减小而减小:Z轴分辨率及扫描时间、病人接受的放射剂量随螺距增大而增大;螺旋扫描图像噪声与螺距呈非线性关系,螺距为1、5时噪声较螺距为1.0时要小。结论 螺旋CT实际层厚与扫描层厚、螺距有密切关系,选择合适的扫描层厚及螺距对提高CT图像质量、减少扫描时间、减少病人接受的放射剂量均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青年脑梗死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20-40岁脑梗死9例,应用MSCT行全脑容积扫描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采集和重建层厚均为1.0mm,重建间隔0.5mm,螺距:5.5。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方法显示横断、冠状、矢状三个方向的脑实质断面图像和遮盖容积重建(SVR)方法显示三维CTA图像。结果 全部病例MPR图像显示脑实质低密度病灶,其中单发7例,多发2例;9例中CTA发现7例脑动脉主干截断、狭窄、分支减少等异常改变。结论 MSCT是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腹部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随着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CT血管成像(CTA)在腹部的应用范围扩大.腹部CTA对扫描和后处理技术有较高要求.本文对CTA的各方面技术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CTA)对血管病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CTA检查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2~94岁,平均43.98岁。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3.0ml/s,总剂量按体重1.2ml/kg计算。扫描参数:220mA,120kV,层厚5mm,进床速度8.75mm/s。回顾性重建1.25mm。检查后经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法(VR)重建。结果出现l例假阴性病例,无假阳性病例。结论基层医院DSA设备配置目前尚少,而CT机器已较普遍,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 2 5例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多平面螺旋CT重建的图像进行分析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价值。1 材料与资料1 1 临床资料 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本院2 5例脊柱爆裂性骨折 ,其中腰椎 17例 ,胸椎 8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8~ 6 5岁 ,平均年龄 5 2岁 ,手术后截瘫 3例。1 2 检查方法  2 5例均行腰椎平片 ,腰椎常规CT检查和腰椎螺旋CT多平面重建 (CT机为GEHigh speedCT I) ,9例行MRI检查。CT扫描电压 12 0Kv ,电流 15 0mA。扫描层厚为 5mm ,螺距 1mm ,重建间距 1 5mm。扫描范围包括骨折椎…  相似文献   

10.
256层螺旋CT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CT,检查时间短,每圈扫描只需0.27s即可得256层图像,图像精度高,可精确显示人体细小的结构和各种病灶。因其安全程度高、放射剂量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CT造影的检查。我院2012年4月-2012年7月采有256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560例,检查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熟练地操作、有效的沟通和指导及患者配合,取得了满意的检查效果。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小肠血管畸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2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均采用周围静脉法。扫描前肌内注射盐酸山莨菪碱20 mg,检查时饮水600 mL,采用1 mm层厚平扫后注射对比剂,进行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增强后图像以1 mm重建,重建后图象采用CTA技术结合1 mm薄层图像对小肠出血部位、病变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2例患者CTA明确诊断出血部位9例,均显示出血灶及供血血管和引流静脉,其中7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3例未发现出血灶。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重建技术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定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李大华  王泉  周宁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6):1529-1529
目的:探论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CT检查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CT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细致、有效的护理工作是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方法:1)X线照射剂量测试:采用美国NE公司的NE2570/1的X线射剂量仪,用120kV、0.75s、分别测试8mm、5mm、3mm、1mm层厚的115mAs、75mAs、40mAs、25mAs、7.5mAs X线照射剂量,并加以比较。2)水模测试:在水模的同一层面,用120kV、0.75S分别作8mm、5mm、3mm层厚的115mAs 40mAs、25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相同位置测6个兴趣区,作CT值的统计处理。3)病例CT扫描:随机选择肺部块影和片状影的病人各20例。用120kV、0.75s、8mm层厚在同一层面作115mAs、40mAs、25mAs、15mAs、7.5mAs扫描,另选5例作190mAs、150mAs、40mAs、25mAs、15mAs螺旋扫描。作不同厚度的重建间隔对比和后处理图像MIP、CVR、MPR、HRCT、3D、仿真支气管镜等效果比较。4)图像质量评估:由4名CT医生盲法评价CT图像。按照正常图像(O);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评判每一幅图像,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照射剂量测试表明,115mAs的X线照剂量大于75mAs、40mAs、25mAs、7.5mAs分别为1.5倍、3倍、5倍、14倍。2)水模测试结果,8mm层厚的115mAs与40mAs;115mAs与25mAs;5mm层厚的115mAs与40mAs之间CT值P>0.05; 其它为P<0.05。3)图像质量评价结果,115mAs、40mAs、25mAs正常图像百分率的X^2检验,纵隔窗为0.025>X^2>0.01;肺窗为0.25>X^2>0.1。后处理图像25mAs以上剂量差异不显。结论:多层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病人和保证图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影响双层螺旋CT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 ,包括螺距、有效层厚、重建间距等。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扫描 /重建参数对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对 10位志愿者作胸部CT扫描 ,应用不同扫描/重建参数 ,进行双层螺旋CT扫描。采用PHILIPS公司MX 80 0 0D双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包括 :螺距分别为 0 .875和 1.5 ;有效层厚分别为 10 .4mm和 6 .5mm ,有效层厚 10 .4mm条件下重建间距分别为 10 .4mm、5 .2mm ;有效层厚为 6 .5mm条件下重建间距分别为 6 .5mm、3.2mm。扫描KV固定为 12 0KV ,mA固定为 15 0mA ,时间固定为 0 .75s。应用上述扫…  相似文献   

15.
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T的发明是20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30多年来,CT的扫描时间越来越快,扫描方式从非螺旋到螺旋;检测器从单排发展到双排、4排、6排、8排、10排、16排、32排乃至当前的64排。从1971年使用的横断图像发展到在几秒内能得到几百张图像。CT从将近5min的扫描时间缩短到0.5s。层厚从5mm降到0.5mm。由于这些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我们今天的CT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以横断面为主的形态学诊断工具,而是可以多平面重建,可进行多种形式的形态学诊断,如CTA、各种仿真内窥镜检查和结肠的检查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区骨折行螺旋CT扫描表面遮盖法 (SSD)重建的技术要点。方法  69例鼻区骨折进行螺旋CT扫描 ,运用CT随机 3D软件用SSD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分析影响重建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图像重建算法、图像的大小、重叠扫描、阈值的选择等。结果 层厚 3mm ,螺距 1~ 1 5mm ,重建间距 2mm的螺旋扫描和层厚 3mm ,间距 2mm的重叠扫描 ,适当阈值显示的图像光滑、细腻 ,伪影较少。结论 合理选择 2DCT和 3D重建技术参数 ,才能获得高质量的 3D图像。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的重建间隔对三维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使用不同重建间隔处理螺旋CT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的图像技术的评价,分析重建间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实用价值和局限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00.1~2002.6我院螺旋CT扫描的颈、胸、腰椎检查结果为正常的病例15例(扫描层厚分别为2mm、3mm、5mm),利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同一容积性原始数据使用不同的重建间隔(0.5~7mm)处理后三维成像,并对图像技术的各个指标进行客观的评价,探讨重建间隔与图像层厚的关系及对三维重建的影响。结果:2mm扫描层厚病例的原始数据不同重建间隔重建三维图像质量有差异,但非显著性差异;3mm、5mm扫描层厚病例的原始数据不同重建间隔重建三维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且在一定范围内重建间隔越小,重建图像质量越好。结论:将容积性原始数据装三维软件前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对提高图像质量是有作用的,是对传统三维重建方法的补充,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眼外伤病情急 ,需早期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速度快、Z轴分辨率高、后处理技术强大[1] ,特别是多平面重建 (MPR)图像质量高 ,能全面地显示眼外伤的细节 ,为眼外伤的正确诊断提供了一有效的检查手段。我们分析 5 6例眼外伤的轴位扫描图像和MPR图像 ,旨在评价MPR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6例眼外伤中 ,男 39例 ,女 17例 ,年龄 11~ 6 2岁 ,平均 35岁。病程为伤后 0 5~ 2 4h。单眼外伤 5 5例 ,双眼伤 1例。受伤原因为撞、砸伤 35例 ,扎伤 9例 ,爆炸伤 12例。1 2 扫描技术及图像…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 ,以其扫描速度快、损伤性小 ,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 ,检查费用较低等特点使得螺旋CT冠脉造影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为冠脉病变无创检查显示提供了新的方法[1 3 ] 。本文就冠脉造影时的心率 ,扫描条件及最佳时相扫描等技术进行探讨 ,以便该项技术应用更广泛。1 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PhilipsMx 80 0 0多排螺旋CT ,SGI工作站 ,4D软件 ,美国MedradVistronCT高压注射系统。选取本院临床病例 18例 ,其中 14例心率低于 75次 /min ,4例心率在 85次 /min左右 ,心率高于 85次 /min的 4例 ,在扫描前服用降心率药倍他…  相似文献   

20.
亓波  王小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0):1680-1682
目的探索适用于64层螺旋CT肾上腺成像筛查肾上腺肿瘤的低剂量扫描参数,以有利于该技术在临床上更广泛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确诊的肾上腺肿瘤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8岁,年龄范围在28岁-67岁之间。肾上腺肿瘤共36个,其中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照组:健康自愿者10例。一同使用64层螺旋CT在自动管电流模式下以不同的扫描参数组合扫描:噪声指数(NI)分别采用8、121、5、18、21、24、273、0、33;管电压(TV)分别采用140 kV、120 kV、100 kV8、0 kV;球管旋转时间(RT)分别采用0.4 s和0.5 s。将所得数据经0.625 mm重建后传至GE ADW4.3工作站。运用肾上腺成像专用软件重组出肾上腺的图像,由1名有20年放射经验的医师对各扫描参数组合所得图像进行评分,记录各扫描参数组合的放射剂量(DLP),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放射剂量及图像质量与噪声指数、管电压、球管旋转时间的关系。结果 DLP与NI的偏相关系数为-0.613,P〈0.0l;DLP与TV的偏相关系数为0.198,P〉0.05;DLP与RT的偏相关系数为-0.054,P〉0.05。结论自动管电流法模式下扫描,NI取值21,管电压120 KV,球管旋转时间0.4 s为64层螺旋CT筛查肾上腺肿瘤的最优剂量扫描参数组合,其放射剂量约为固定管电流法CT肾上腺成像的18.6%。上述扫描参数可作为64层螺旋CT筛查肾上腺肿瘤的低剂量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