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螺旋CT颅底区域扫描参数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优化颅底区骨及脑组织螺旋CT扫描及成像参数。方法 对42例疑颅底区病变患者分别行1mm,3mm,5mm层厚螺旋CT扫描,改变扫描及成像参数,以对颞骨内细微结构如听小骨或骨病显示的清晰度及颅底区域脑组织及其病变显示清晰度为标准,分析扫描和成像参数与成像质量的关系。结果 用1mm层厚,小扫描野,0.2mm骨重建,只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组织及其病变,用3mm层厚,适当增加管电压及照射量,一次扫描,再以1mm间隔,分别以骨和标准算法重建,以骨窗和脑窗显示,能分别清晰显示骨和脑组织及其病变。5mm层厚扫描只能较清晰显示脑组织及病变。结论 颅底区螺旋CT扫描用3mm层厚扫描及成像参数组合的成像质量最佳,可用它来代替常规5mm层厚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小肠血管畸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12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均采用周围静脉法。扫描前肌内注射盐酸山莨菪碱20 mg,检查时饮水600 mL,采用1 mm层厚平扫后注射对比剂,进行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增强后图像以1 mm重建,重建后图象采用CTA技术结合1 mm薄层图像对小肠出血部位、病变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2例患者CTA明确诊断出血部位9例,均显示出血灶及供血血管和引流静脉,其中7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3例未发现出血灶。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重建技术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定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副鼻窦16层螺旋CT扫描的技术优势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多层螺旋扫描机,对68例临床诊断鼻窦炎的病人行轴位螺旋扫描,准直0.75mm,床速5mm/cycle,重建薄层高分辨率图像系列,层厚1mm,间隔0.5mm,卷积核H70h very sharp。将图像系列载入3D卡,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行标准轴位、冠状位、矢状位2次图像重建,层厚1mm,间隔0.5mm,多方位观察鼻腔和鼻窦的细微结构,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果多平面2次重建图像具有高清晰各向同性,能清楚显示鼻腔、副鼻窦的细微结构(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及鼻窦炎的基本CT改变)。结论16层螺旋CT各向同性的多平面二次图像重建技术为副鼻窦检查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骨重建在颌面部病变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颌面部行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骨重建,5例非螺旋CT扫描作为对照。结果:颌面部螺旋CT扫描以层厚2mm~5mm为宜,螺距1为佳,后重建以1mm间隔重组,强调成像技术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SSD)能清楚地显示骨折部位、分型、移位情况以及肿瘤整体形态、内部结构,图像立体感强。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骨重建有利于颌面部骨折、肿瘤的诊断,有利于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5.
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骨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扫描层厚2~3mm,重建间隔1.5mm,螺距为1,数据输入工作站,用SSD及MPR重建方法进行处理。结果20例骨肿瘤三维CT重建图像显示良好。骨肿瘤的整体形态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观察。结论我们认为SSD及MPR重建方法的结合运用,并参考CT的横断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将提高螺旋CT对骨肿瘤的定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CTA)对血管病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CTA检查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2~94岁,平均43.98岁。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3.0ml/s,总剂量按体重1.2ml/kg计算。扫描参数:220mA,120kV,层厚5mm,进床速度8.75mm/s。回顾性重建1.25mm。检查后经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法(VR)重建。结果出现l例假阴性病例,无假阳性病例。结论基层医院DSA设备配置目前尚少,而CT机器已较普遍,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血管成像 (CTA)已成为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多层螺旋CT (MSCTA)具有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解剖覆盖面长、后处理技术多样等功能 ,使CTA图像质量更好。但图像质量的好坏还与扫描参数的设定 ,造影剂的用量及注射速度和图像后处理等技术密切相关 ,本文我们主要就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变化对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4 0例脑部强化病例 ,年龄 18~ 5 5岁 ,平均 38岁 ,将其随机分成四组 ,如下表 :例数准直mm有效层厚mm扫描间隔mm螺距第一组 10 1 0 …  相似文献   

8.
MSCT曲面重建肠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肠管成像技术在肠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肠道病变患者,十二指肠腺癌3例,空肠脂肪瘤1例,回肠淋巴瘤1例,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回肠腺癌4例,回肠及结肠Crohn病1例,结肠腺癌19例,结肠淋巴瘤1例,直肠腺癌11例。采用10mm层厚层距行全腹部MSCT容积扫描,获得原始数据,用2.5mm层厚、1.25mm间隔重叠50%重建轴面源像(ASI),传输至AW4.0诊断工作站,用reformat软件行局部肠管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肠管图像,再沿肠管走行划曲线进行CPR成像。结果:CPR肠管成像成功率为100%,图像清晰,均清楚地显示肠道病变。结论: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肠管图像,CPR肠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肠道病变,是对轴位CT图像一种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青年脑梗死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20-40岁脑梗死9例,应用MSCT行全脑容积扫描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采集和重建层厚均为1.0mm,重建间隔0.5mm,螺距:5.5。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方法显示横断、冠状、矢状三个方向的脑实质断面图像和遮盖容积重建(SVR)方法显示三维CTA图像。结果 全部病例MPR图像显示脑实质低密度病灶,其中单发7例,多发2例;9例中CTA发现7例脑动脉主干截断、狭窄、分支减少等异常改变。结论 MSCT是诊断青年人脑梗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输尿管梗阻患者行腹、盆部MSCT容积扫描,获层厚层距10 mm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1.5 mm的层厚层间距重建轴面图像,输尿管成像方法为选取冠状及矢状曲面重建。结果:40例曲面重建像均清楚地显示尿路全程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CPR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全尿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所得数据行三维重建,其中15例与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56例患者原始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对近端冠状动脉均成功显示,显示率达100%;对中远段的显示,原始横断面图像优于重建图像。6例显示内支架7只;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显示桥血管14条;15例MS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17处。经常规DSA检查发现18处。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为有效可靠的冠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腔狭窄、硬化斑块及内支架、桥血管情况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颈部、体部及四肢血管病变的患行多层螺旋CT平行及增强扫描,以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实时3D重建(RT-3D)、血管CT仿真内镜(CTVE)等多种方式重建。结果 MPR能保留有助于定性诊断的密度CT征象,多方位地显示附壁血栓、真假腔、充盈缺损等,但缺乏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立体观;SSD均能直观地显示血管病变的全貌,以及病变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但不能显示管腔内的情况;RT-3D可清楚显示血管壁的钙化、测量各径线参数以及多角度观察病变,其图像优于其他方法的重建图像;CTVE可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真假腔、内膜片及钙化斑块的形态。结论 综合应用多层螺旋CT的各种重建技术诊断血管性疾病,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MRI和MSCT对颅内病变的比较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和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疾病诊断方面的不同价值。材料和方法:常规MRI检查仍有诊断疑问而行MSCT三维成像检查的5例病例。MSCT采集层厚0.5mm或1.0mm,重建间隔0.5mm,螺距:3.5或5.5,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遮羔容积重建(ShadedVolume Rendering,SVR)。结果:全部病例的MSCT图像,除得到MRI的诊断信息外,另有新增诊断信息而得到临床确诊。MSCT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学诊断方面相对于MRI的优势有:显示肿瘤钙化和继发颅底骨质改变,空间分辨高,利于显示微细构造以及增强检查同时观察血管和其他组织结构。结论:MSCT检查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例优于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显示并记录15例患者病变血管及部位。结果:15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有闭锁或狭窄,CT后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病变血管。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辨率高,图像立体感强,病变显示清晰,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CT三维重建在口腔颌面部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应用表面遮盖显示法和多层面重建技术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的三维病变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设计和指导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全身各部位血管及血管相关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颅脑血管CTA27例,颈部动脉CTA8例,肺动脉CTA10例,冠状动脉CTA6例,主动脉CTA11例,下肢动脉CTA11例。采集的原始数据经主机上的重叠层厚基础重建后装载到后处理工作站,使用三维软件的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重建(SSD)及容积漫游技术(VRT)等功能软件进行重建及评价。结果73例中有71例检查部位的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共发现血管异常63例,其中脑动脉瘤7例,脑动静脉畸形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脑血管闭塞2例,脑胶质瘤2例,脑膜瘤3例,颈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放置术后1例,肺动脉栓塞3例,肺癌侵及肺动脉5例,冠状动脉狭窄3例,主动脉夹层4例,主动脉明显钙化狭窄5例,主动脉瘤2例,肝癌2例,肾动脉狭窄2例,Budd-Chiari综合症2例,髂外动脉闭塞2例,股动脉狭窄5例。结论结合CT轴位图像及各种重建成像,MSCTA能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及血管相关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的重建间隔对三维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使用不同重建间隔处理螺旋CT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的图像技术的评价,分析重建间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实用价值和局限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00.1~2002.6我院螺旋CT扫描的颈、胸、腰椎检查结果为正常的病例15例(扫描层厚分别为2mm、3mm、5mm),利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同一容积性原始数据使用不同的重建间隔(0.5~7mm)处理后三维成像,并对图像技术的各个指标进行客观的评价,探讨重建间隔与图像层厚的关系及对三维重建的影响。结果:2mm扫描层厚病例的原始数据不同重建间隔重建三维图像质量有差异,但非显著性差异;3mm、5mm扫描层厚病例的原始数据不同重建间隔重建三维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且在一定范围内重建间隔越小,重建图像质量越好。结论:将容积性原始数据装三维软件前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对提高图像质量是有作用的,是对传统三维重建方法的补充,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肺栓塞的24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层厚5mm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原始数据行层厚1mm的轴面及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SVR)。比较层厚5mm、1mm的轴面图像及SVR、MPR图像。结果诊断肺栓塞24例均为双肺多发肺动脉栓予。病变共累及肺动脉177支。对于诊断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四种图像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动脉栓塞,层厚1mm较5mm显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mm的SVR、MPR较轴面图像显示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肺结节CT三维血管重建的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结节性病变CT三维血管成像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23例肺结节性病变患者,增强后35 s时间段螺旋扫描并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结节处血管情况及与定性的关系.结果 23例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中,质量良好19例,其中14例恶性结节中,13例可见结节处异常血管,良性结节5例,结节处血管未见异常.结论①层厚3~5 mm,螺距1.2~1.5可获得良好的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且层数不会过多;②位于肺野外带的结节成像更加清晰,扫描时可适当增加层厚;③肺结节CT三维血管成像对病灶的定性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CTA)在肾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肾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将所得原始图像分薄后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表现遮盖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容积重建等方法重建。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MSCT肾动脉CTA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结论:CTA在诊断肾动脉疾病中是最有价值的成像方法之一,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对肾动脉疾病筛查中完全可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