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7,(4):487-491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患者膀胱膨出及Green分型的可行性,探讨超声评估膀胱膨出的应用价值及不同分娩方式与膀胱膨出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分娩并诊断为膀胱膨出的初产妇86例,以分娩方式分成两组,A组剖宫产27例,B组经阴道分娩59例,产后6周均行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测量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颈活动度、膀胱膨出距离、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有无尿道漏斗形成,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孕周、胎儿娩出时体重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在阴道分娩组Valsalva动作后裂孔面积、膀胱颈活动度、膀胱膨出距离、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剖宫产组(P<0.05),且尿道漏斗出现率也明显升高(P<0.05)。Green分型中阴道分娩组Ⅱ型及Ⅲ型比例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能有效动态地观察膀胱膨出,对其分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阴道分娩发生膀胱膨出程度较剖宫产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早期前、中、后3个盆腔的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变及差异。方法 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35例(阴道分娩120例、选择性剖宫产115例),应用盆底超声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观察评估是否有尿道内口漏斗状扩张、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子宫脱垂、直肠膨出,并测量器官脱垂的距离,比较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差异。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尿道内口漏斗状扩张、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的发生率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子宫脱垂、直肠前壁膨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膨出距离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评估产后盆底结构的改变,阴道自然分娩对前盆腔的损伤大于选择性剖宫产,两者在中盆腔及后盆腔的损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杨焰  钟华  何凯平  巫燕玲  刘圆圆 《广东医学》2016,(14):2141-2144
目的:利用经会阴实时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近期前腔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产后6~8周接受产后复查的初产妇169例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其中经阴道自然分娩95例(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74例(剖宫产组),观察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前腔室结构的超声改变。超声观察及测量的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膀胱后角、尿道倾斜角、裂孔面积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裂孔面积、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有无膀胱膨出。结果两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膀胱后角及尿道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息状态下的裂孔面积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裂孔面积比较,阴道分娩组均较剖宫产组增大,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膀胱膨出率阴道分娩组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对产后近期前腔室结构的影响较选择性剖宫产大。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可用于观察产后前腔室结构变化,可为女性前腔室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赵丹 《黑龙江医学》2024,48(4):434-437
目的:探讨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盆底功能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每组各80例,另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于产后6~8周采用GE Voluson 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健康女性于体检时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盆底功能各项超声参数,比较三组女性不同状态下的盆底超声参数差异。结果:静息状态时,剖宫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对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971,P<0.05)。Valsalva状态时,三组女性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宫颈外口位置、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倾斜角、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8.883、803.493、391.602、223.600、100.175、172.614、165.113、41.806,P<0.05)。阴道顺产组产妇膀胱脱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评估导乐分娩、常规经阴道分娩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94位足月单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导乐分娩的孕妇为实验组,常规分娩的孕妇为对照组,产后42 d对两组产妇行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检查。结果:导乐分娩组产妇膀胱颈移动度、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小于常规分娩组(P<0.05)。结论:导乐分娩可减轻妊娠及分娩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摘要] 〖HTH〗目的〖HTSS〗〖KG*2〗结合盆底超声观察并评价妊娠及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法,选择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D(常规三切面扫查)、3D(轴平面)、4D(动态三维)显示模式观察妊娠晚期(≥孕32周)、产后6~8周产妇(阴道分娩44例,剖宫产56例)的盆底结构,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观察膀胱颈部-尿道内口是否关闭,测量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尿道倾斜角、膀胱颈移动度、膀胱距离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肛管直肠连接部位距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垂直距离,同时采用盆底超声3D模式、超声断层成像模式观察盆底肌肉是否完整、有无撕裂缺损情况,采用4D模式实时动态观察盆膈裂孔孕晚期和产后的变化。 〖HTH〗结果〖HTSS〗〖KG*2〗妊娠晚期检查,19例临床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但未见肛门括约肌损伤、直肠膨出等盆底其他组织异常,产后6~8周检查,56例见盆底其他组织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产妇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盆底功能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与产后6~8周产妇Valsalva动作时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尿道倾斜角、膀胱颈移动度、膀胱距离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肛管直肠连接部位距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垂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与产后6~8周产妇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缩肛状态的肛提肌裂孔超声检测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盆底超声在妊娠晚期及产后盆底功能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清晰、全面、动态观察产妇的盆底结构变化,还能够通过量化指标进行准确测量评估,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选择性剖宫产后产妇的盆底功能变化。方法选取行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42 d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观察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有无盆底组织异常,测量并计算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等指标。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有盆底功能障碍组(观察组)以及无盆底功能障碍组(对照组)两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选择性剖宫产后产妇中有盆底功能障碍者(观察组)18例,无盆底功能障碍者(对照组)68例。观察组初产妇临床检查压力性尿失禁6例,阴道前壁脱垂1例,子宫脱垂1例,其余10例未检出异常。对照组初产妇临床检查压力性尿失禁9例,其余59例未检出异常。观察组初产妇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膀胱颈活动度增加13例,阴道前壁脱垂2例,子宫脱垂2例,直肠膨出1例。对照组初产妇经会阴三维超声未检出异常。观察组初产妇在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肛提肌裂孔的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轻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可以简便有效地评价选择性剖宫产后的盆底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膈裂孔形态变化以及下尿路膀胱颈移动度,以评估产后早期女性盆底恢复情况。 方法 对170例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及35例已婚未育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获得静息、Valsalva及缩肛时人体盆底正中矢状切面及盆底轴切面重建图像,测量一系列生物参数。结果 产后6~8周在缩肛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盆膈裂孔纵径测值大于未育组( P<0.05);而剖宫产组盆膈裂孔参数与未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膀胱颈移动度在Valsalva时表现为经阴道分娩者大于剖宫产组及未育组( P<0.05),而剖宫产组仅背侧运动大于未育组( P<0.05)。产后6~8周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4.5%(3/66),经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9.6%(10/104),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组织结构改变较剖宫产者明显。膀胱颈移动度及盆膈裂孔纵径是评估盆底肌收缩能力的重要指标,且后者更敏感,可以作为观察产后盆底肌恢复与否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陈艳  王竞宇  叶德华  彭利  何莲  陈梅  魏瑶 《西部医学》2014,(12):1692-1695
目的 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的近期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 2014年4月在产科分娩后6~8周的产妇201例,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4例)与选择性剖宫产组(127例),分别于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基本情况.应用经会阴超声在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分别测量各组患者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r、As),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θ),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宫颈外口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CV-VD),肛直肠连接部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ARJ-VD),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6~8周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Ar、As、Dr、Ds、θ、UVJ-M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静息期和张力期CV-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为28.3%(36/127例),较阴道分娩组的63.5%(47/74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显示,阴道分娩近期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4D盆底超声在青海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超声诊断膀胱膨出并住院确诊为SUI的患者84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妇科门诊就诊超声排除膀胱膨出并经临床排除SUI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有无膀胱膨出、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分析各指标在SU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息膀胱后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会阴四维超声在静息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联合诊断SUI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66-69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与盆底肌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产妇4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独盆底康复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20)、盆底康复治疗与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盆底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肌电压、盆底肌张力、尿失禁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产妇的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产妇的盆底Ⅰ类、ⅡA类、ⅡB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持续收缩时间均显著长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产妇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肌电压、盆底肌张力评分升高幅度、尿失禁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与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较单独盆底康复治疗更能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9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9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将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即治疗组(盆底肌肉训练+盆底重建术)、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PDF-Q分度、PFDI-20评分、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F-Q分度情况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女性正常盆底与盆底脱垂性疾病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用力排便时正常妇女与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试验组)各60例进行盆腔动态MRI,采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 T1加权快速扫描序列采集屏气期间静息和用力排便时盆腔横断、冠状和矢状面影像,观测盆腔器官的位置和盆底形态,比较盆腔在用力排便时对照组与试验组盆腔器官位置变化.结果用力排便时试验组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显著,与对照组比较膀胱颈下降(P<0.01)、子宫颈下降(P<0.01)、肛直肠连接下降(P<0.01)和盆膈裂孔膨胀(P<0.01).试验组检出膀胱膨出29例、子宫颈脱垂36例、盆底疝27例、直肠前突11例和会阴下降综合征39例.对照组仅发现4例肛直肠连接过度下降和3例轻度膀胱膨出.结论盆腔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用力排便时盆腔器官位置和盆底形态变化,盆底脱垂性疾病患者常发生多个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  相似文献   

14.
吉萦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37-3138
目的 探讨和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40 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盆底重建手术,并进行积极有效康复锻炼和护理.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40 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均成功治愈,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和护理,可提高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阴式子宫全切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4例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QⅢ和Ⅵ度)患者(研究组),与同期19例传统手术的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POP-Q指示点分值等,利用法国杉山公司的PHNIX USB 8盆底功能诊断治疗仪对2组患者盆底功能进行生物电生理评估。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术后保留导尿时间、住院天数2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组自身POP-Q指示点术前、术后测量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各指示点数值相比较,仅T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盆底肌肌电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盆底肌力、肌张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rolift盆底重建术纠正子宫脱垂解剖恢复率高,更好地恢复盆底肌肉功能,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6.
刘浏  张妤  卫兵  王文艳 《安徽医学》2015,36(5):522-525
目的 探讨3种盆底康复训练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足月妊娠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产后第42天经与产妇详细讲述治疗方法后,征求产妇意见进行分组.A组行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家庭阴道哑铃治疗;B组行家庭阴道哑铃治疗;C组行盆底肌锻炼即Kegel运动.治疗3个月后检查3组患者盆底肌力.结果 治疗3个月后3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辅以阴道哑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89-91+95
目的 分析产妇产后尿失禁及盆底肌是否会受到盆底康复时间选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经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产妇在产后48 h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产妇在产后42 d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轻度、中度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最大值与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产后越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越有利于修复盆底肌,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缓解盆底功能受损情况,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加快疾病恢复,有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人。观察组采用标准的盆底肌训练,每周进行2次,5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完成相关健康教育和练习产后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盆底肌力测定以及评价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0%和89.4%,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9.6%和78.7%,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4%和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底悬吊术与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被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行盆底悬吊术治疗,对照组48例行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治愈率均为100%,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1%,对照组为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个月,观察组PFR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好,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保留了患者的子宫,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24-127+封三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在产后盆底康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温州市人民医院产后门诊的初次分娩产妇100例。按照随机且自愿的原则,将产后妇女分成四组,A组接受常规盆底健康宣教、B组接受盆底肌肉训练、C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D组接受盆底肌肉训练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并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分别于产后6周(治疗前)和产后12周(治疗后)观察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等指标观察患者盆腔功能情况,通过各超声指标数值的改变比较不同康复方法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四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盆腔各超声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所有入选产妇依从性为100%;超声结果显示四组产妇盆底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善程度D组最理想、A组最不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盆底功能恢复,超声对盆底功能训练的有效评估能进一步指导盆底功能训练的个性化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