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合理性。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6~12月500例儿童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过程中对儿科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并使用计算机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现状以及合理性。结果: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有312例,占62.4%,主要使用年龄在0~3岁之间;使用糖皮质激素合理的病例有215例,合理率为69%,不合理病例为97例,不合理率为31%。312例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病历中包括:呼吸系统95例、肾内科78例、皮肤科72例、血液科52例、其他科室15例。结论:当前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间、剂量以及原则仍存在一定问题,所以临床治疗中应该遵守糖皮质激素科学用药的原则,提高糖皮质激素运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成美 《北方药学》2014,(2):101-102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住院部儿科病历351份,对含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历品种个数、所占比例、给药途径、用药剂量、使用情况、使用的对应诊断、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中使用广泛,病历使用率占58.9%;其中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使用最多,使用率占含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儿科病历的63.8%;病历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60.4%;部分儿科病历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分别在适应症、药物配伍、药物联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加强对我院儿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监控和教育,提高对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危害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黎华平 《抗感染药学》2019,16(3):429-432
目的:分析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2017年间医院儿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1 500份,每年500份,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DDDs以及不合理用药类型和原因。结果:1 500份病历中,不合理用药48份占3.20%;其中2015年24份占4.80%,2016年15份占3.00%和2017年9份1.80%;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有用法与用量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疗程不合理,以及无指征用药和重复用药等。结论:该院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用现象,虽经药师干预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诊疗中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红河州妇幼保健院儿科患儿232例,随机选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80例。按照年龄段不同分析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并分析儿科疾病中糖皮质激素应用现状、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232例患儿中应用糖皮质激素80例,糖皮质激素应用最多年龄段为0~3岁,糖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喉炎及急性支气管炎中;儿科疾病诊治中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其次为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8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中32例应用1种糖皮质激素,46例应用2种糖皮质激素,2例应用3种糖皮质激素。8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中54例药物应用合理,不合理26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药物选取不当、药物剂量不当及用药时间过长。结论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疾病诊治中仍存在药物选取不当、药物剂量不当及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表现。因此,加强糖皮质激素应用合理管理,重视个体化用药尤为关键,同时应在综合考虑患儿年龄及遵循糖皮质激素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前提下,严格把控给药方式,调控药物应用剂量,缩短用药时间,且停止用药时,严格遵循缓慢减量原则,以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张美凤 《北方药学》2018,(6):180-181
目的:调查2016年我院糖皮质激素(GCs)应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应用GCs的住院部病历300份、门诊处方1000份,分析用药品种、用途及合理性.结果:GCs总体用药不合理比例为14.08%(183/1300),主要分布在内科肿瘤、外科手术及内科非肿瘤中,不合理表现中用药疗程不当占4.84%(63/1300),给药剂量不当占4.08%(53/1300),无指征给药占2.00%(26/1300).结论:我院GCs用药结构及治疗疾病基本合理,不合理表现主要为用药不当、给药剂量不当、无指征给药,仍需进一步加强用药监控,规范用药行为,防止滥用、乱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李文胜  何凯  李坤浪  张胜才 《中国药师》2013,16(9):1395-1397
目的:了解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2年1~6月我院住院患者病历280份,分别统计各科使用病例数、合理性、使用剂量、给药途径、各科使用品种数等情况,利用Excel统计相关研究指标.结果:使用糖皮质激素最多科室依次为小儿内科、肿瘤化疗科、呼吸内科、肿瘤放疗科等;280份病历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有78份,占27.86%.使用品种最多依次为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片、泼尼松龙钠注射液.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合理率91%,不合理应用病历7份.结论: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2010年儿科住院患者2 219例出院病历中,以随机抽样法抽取560例,统计病历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的使用品种、使用比例、联合用药情况、适应证等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类药在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中使用广泛,使用率达53.57%,部分病历存在滥用、乱用现象。结论:严格执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的用药监控和教育,提高对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危害的认识,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蒲兵  孙波  谢法东 《中国药房》2016,(5):706-708
目的:为规范肿瘤患者化疗用药提供参考,并探讨其药学监护要点。方法:选取山东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化疗病历2 242份,调查化疗用药方案和药学监护情况,并对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药学监护要点。结果:化疗用药不合理1295例,其中给药剂量不合理占26.87%,止吐药物不合理占14.44%,方案选择不合理占13.13%,药物选择不合理占10.89%,给药顺序不合理占10.04%。总结出6项化疗合理用药监护指标,即方案选择合理性、药物选择合理性、药物剂量合理性、给药时间和顺序合理性、溶剂浓度和途径合理性、辅助用药合理性,覆盖了肿瘤患者化疗用药全程。结论:通过对肿瘤患者化疗用药合理性的调查来规范用药过程的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5,(10):765-767
目的:通过对儿科医嘱专项点评,发现儿科用药中的不合理问题。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上半年儿科出院病历120份,进行专项点评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儿科用药情况与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疗任务相符。儿科医嘱专项点评情况:遴选药品不适宜14份(占61.0%);联合用药不适宜8份(占35.0%)。结论: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中成药及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儿科合理用药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滨江院区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该院门诊2013年7—12月的8 998张处方,对其中糖皮质激素类药在各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皮质激素类药在该院门诊各科室应用广泛,占9.02%。其中,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科、眼科和口腔科使用率分别为50.91%、28.48%、28.02%、15.78%和6.36%;糖皮质激素类药处方构成比排序前5位的科室分别是儿科(33.37%)、内科(23.52%)、耳鼻喉科(17.12%)、皮肤科(13.79%)和眼科(7.27%);<20岁的患者使用率最高(42.49%,345/812);醋酸泼尼松片使用频率最高(24.85%,206/829);使用患者男女比例为1.16∶1。结论:该院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基本符合《糖皮质激素类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较为合理,少数处方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建议贯彻执行《糖皮质激素类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临床药学工作,提高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贾萍  刘辽  王晓丽  蒋丹 《中国药业》2014,(14):72-73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发生原因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6月至11月出院病历180份,对其中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80份病历中,不合理病历39份,不合理用药医嘱56例次。不合理情况主要涉及适应证、遴选药品、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等。结论医院应重视医嘱点评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和分析该院住院病例合理用药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查阅该院2011年上半年900份住院病例用药情况,包括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相互作用、药物过敏等,并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0份病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病例有144例,其中药物选用不当的有152例次,联合用药不合理的132例次,无指征使用辅助药物的有125例次;外科出现率最高,有68例(47.22%),其农为内科56例(38.89%).结论 医院应重视合理用药管理,提高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及原因,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18 年 847 例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采用帕累托图分析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次要及一般原因。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因素:用 量不适宜(40.61%)、给药途径不适宜(26.92%)、给药频次不适宜(12.51%);次要因素:用药与诊断不符(7.56%);一般因素: 电脑输入错误(3.78%)、用药禁忌(3.78%)、重复用药(1.77%)、溶媒不适宜(1.77%)、其他(1.30%)。结论:药师根据不合理 用药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药学服务,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主要因素进行控制,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杨  唐慕菲 《安徽医药》2017,21(11):2120-2122
目的 了解该院肿瘤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肿瘤内科、呼吸内科及普外科1200份肿瘤住院患者的病历,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依据,对病历医嘱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所抽查的1200份病历中,用药医嘱合理病历为972份(81%),不合理病历228份(19%).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适应证不适宜、溶媒量不合理、遴选药品不适宜、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重复用药等.结论 通过对肿瘤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点评,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病历医嘱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归类,以促进临床医师合理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对抽查病历中的医嘱用药进行综合审查、分析。结果:随机抽取住院5 d以上、非死亡患者病历960份,其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医嘱247份,占总抽查病历的25.73%,主要表现在溶剂选择不适当、配伍不适宜、用法与用量不正确、重复给药、选药不合理等。结论:医师应重视对药品说明书和药物配伍知识的了解,药师应加大药学服务力度,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相互配合减少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及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院儿科住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等距抽样法在该院病案室抽取2016年1月-12月儿科出院病历600份。由临床药师对抽样病历进行审核,统计不合理用药的份数、类型分布、构成比等,采用帕累托图及其法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分析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发现49份病历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率为8.17%,其中34份为超说明书用药,占不合理用药病历数的69.39%(34/49),占总病历数的5.67%(34/600)。不合理用药的主要类型为超给药剂量(34.69%)、超给药频率(14.29%)、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14.29%)和超给药途径(12.24%)。不合理用药涉及药物的主要种类为呼吸系统药物(44.90%),次要种类为抗菌药物(42.86%)。超说明书用药的主要类型为超给药剂量(50.00%)和超给药频率(20.59%),次要类型为超给药途径(17.65%),涉及药物的主要种类为呼吸系统药物(55.88%)。年龄小、管床医生职称低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危险因素。结论:需要相关部门针对该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和主要原因,完善和实施相关制度和措施,保证儿童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出院的患者病历,对抗菌药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06%,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50.65DDDs。490份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的病历94份,占19.18%,分别存在遴选药品、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和适应证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通过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关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本院儿科的用药合理性,促进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院内感染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共136份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的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136份病历资料中,用药时间不合理者68份,占50.00%;联合用药不合理者20份,占14.71%;用药时机不合理者9份,占6.62%;病原学送检不合理者11份,占8.09%。结论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在本院临床中存在滥用现象,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病区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我院病区的不合理用药医嘱,应用Pareto图分析导致不合理用药医属的主要、次要及一般因素。结果:2017年我院不合理医嘱共计1 925例,具体不合理因素可分为12类。Pareto图分析显示,不合理用药主要因素为给药剂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合理、药物浓度不当、输液速度不当,次要因素为溶媒选择不适宜、医嘱录入错误,一般因素为给药频次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给药、禁忌证用药、药物配伍问题或药物不良相互作用、遴选药品不适宜。结论:利用Pareto图,针对不合理用药的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和药学服务,可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中成药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每月200张门急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汇总,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5.41%,其中不规范处方占52.31%,用药不适宜处方占40.77%,超常处方占6.92%;主要表现为联合、重复、遴选药物不适宜及无适应证用药等.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查找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医务部门针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干预,临床药师参与日常临床用药指导,以促进我院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