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琼林 《学术论坛》2006,(2):181-183
作为西方批判学派的主要人物,鲍德里亚对现代消费社会进行了研究,并逐渐开始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从物的消费进入符号消费的领域,建立了以符号消费为主导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人们对“物”的消费行为中,看到物或商品对人的本性的支配与异化,看到了实际蕴涵的更深层的“符号”消费。文章分析鲍德里亚的理论转变,从而探求他的符号消费构建的消费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以独到的视野,揭示了当代社会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背后蕴藏着的深层次"符号"消费,符号消费主宰当代社会一切基本风貌及其发展走向,切入当下人生活的现实境况;在现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人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必须通过"象征交换"的方式对大众文化进行解码来代替建立在符号控制中的现代性生产体系,从而终结符号消费社会的统治;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分析,扩展和深化了人们对于资本本性的认识,揭示了资本文明在当代发展的内在机制,为我们分析人类当前的生存境遇和探索摆脱符号操控而获得自由的解放方式提供了新角度,但鲍德里亚只是在理论内部维持着一种彻底性,是对超越符号消费社会的一种空洞的呐喊。  相似文献   

4.
闫方洁 《北方论丛》2012,(4):137-140
早期的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法则构成了消费社会的首要法则。符号建筑在差异原则基础上,同时具有超强的意指性和永久的流动性,这使它顺利成为社会权利策略的组成部分。在消费社会中,日常生活平台上的所有物品都幻化成了符号,符号与消费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谋,符号消费为人们制造了平等、晋升和关切的幻觉,成为一种更加稳定的、无意识的资本主义社会调节机制。通过符号学的解读,鲍德里亚触碰到了消费社会权力再生产的隐蔽机制,同时他也显示出强烈的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韩蒙 《理论界》2014,(1):103-107
面对消费社会中消费物、消费主体以及需求性质的新变化,鲍德里亚在批判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基础上替代性地提出了符号拜物教理论。然而,由于过分凸显消费批判与拜物教批判的符号学视角,鲍德里亚彻底否认了物质生产,夸大了符号的主导作用与消费社会的非连续性,导致消解拜物教的现实道路的堵死和幻想般的象征颠覆的出现。与之相反,马克思立足于从物质生产到资本批判的方法路径,从生产过程出发理解消费过程,阐释了消费过程的资本运作及其社会效应,并指明了拜物教批判的辩证特性,从而为分析和超越拜物教的当代形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6.
杨生平  韩蒙 《江汉论坛》2014,(5):110-114
面对消费社会中消费物、消费主体以及需求性质的新变化,鲍德里亚在批判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基础上替代性地提出了符号拜物教理论。由于过分凸显消费批判与拜物教批判的符号学视角,鲍德里亚彻底否认了物质生产,夸大了符号的主导作用与消费社会的非连续性,导致消解拜物教的现实道路的堵塞和幻想般的象征颠覆的出现。与之相反,马克思立足于从物质生产到资本批判的方法路径,从生产过程出发理解消费过程,阐释了消费过程的资本运作及其社会效应,并指明了拜物教实质和拜物教批判的辩证特性,从而为分析和超越拜物教的当代形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由于商品客观物质性的隐退和表达自身文化意义的需要,符号学方法的解码功能便具有了分析当代消费社会内在逻辑的重要价值.鲍德里亚成功地将符号逻辑运用于对物的存在方式的分析,即在物的功能化时代发生了从物到符号-物的转变,进而带来了使用价值的没落以及消费意识形态对人类需求的控制,并通过对物的符号意义的消费来保持身份、地位区分的不平等社会结构.鲍德里亚指出了现代世界的功能化特征,对有用性、需求和使用价值的形而上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使用价值拜物化.鲍德里亚将符号逻辑引入现代商品价值理论研究,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从物-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等概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符号价值体系,并探索这一体系和经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试图通过对符号拜物教的批判来摒除消费异化。他在揭露资本在消费领域运行的固有本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曲解。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消费和生产之间互动互促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摆脱符号化消费和异化消费的困扰,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追求,在全社会建立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新常态,才能促进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分析批判,从他的第一本著作<物体系>就已经开始了,后来出版的<消费社会>一书是对<物体系>消费理论的进一步展开.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内容包括<物体系>、<消费社会>、<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镜>和<象征交换与死亡>,这些早期的著作结合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和符号学理论,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0.
消费及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体系和象征体系,因此消费社会学将消费看作是一种文化。消费文化的出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从社会变迁的多重视角进行历史省察。工业革命的到来,福特主义以及后福特主义的出现,不断为消费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鲍德里亚、伊舍伍德、萨赫利斯、道格拉斯、布尔迪厄等学者也用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着人们对于消费文化的认知。而消费文化自身的范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符号价值走向了物的社会意义。西方消费文化理论,对于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有着诸多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与马尔库塞和阿格尔等人分别基于人道视角、生态视角批判自由消费的异化本质不同,鲍德里亚以物(商品)的功能的零度化为理论切入口,通过对消费内涵的重新定义,以及对符号拜物教的理论指认,提出必须引入符号学才能彻底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本质及其统治策略的隐蔽机制,由此建构了基于符号视角的独特批判向度。但鲍德里亚将其理论语境和关注视野仅仅锁定在符号消费和文化意识层面,过度夸大了消费对社会发展的深层作用以及符号逻辑批判的积极效应,遮蔽了资本这一现代性问题域的轴心地位和根本意义,从而导致其批判理论只是停留在分析异化现实的直接性和表象性层面上,阻断了深入社会现实本质的可能,并最终陷入符号决定论的虚无主义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2.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以符号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第一,符号取代实物成为消费主体,具有独立的符号价值;第二,符号的生产也是意义的生产,追求符号价值的获得与追求身份地位的认同具有同构性;第三,符号意义引导符号消费,它是一种集体话语,并非个人行为.鲍德里亚针对后现代新情况,即电子媒介所带来的图景真实与符号、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线消失,符号价值上升到主导地位,并引导追求意义、欲望及自我认同的迷狂消费.他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不足以解释消费社会的符号现象,批判的触角必须深入到对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和最具煽动性的精神创造者的鲍德里亚是近年来西方学界热烈讨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中的消费异化所具有的符号特征以及在西方发达的消费社会中消费异化所内在包含的唯心逻辑和强制性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早期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符号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对现代艺术的思考。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与电子媒介时代,艺术已不再是对对象的表象,也不是主体内在本质的表现。而是一种功能化符号体系制约下的消费行为,现代艺术是一种符号拜物教。鲍德里亚的思考,虽然深刻,但陷入到一种符号学的单向度阅读中。  相似文献   

15.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向我们描述了一个超越于物之上的符号社会,深刻剖析和揭示了这种由符号建构起来的消费文化体系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意识形态功能.透过符号的神奇功能,我们看到了潜藏在消费文化体系背后的资本这只无形之手.它利用市场经济原则将符号播撒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人的无意识深处,从而达到对社会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6.
鲍德里亚指出,在当代资本主义消费中,消费主体是由一种"巨大的重复"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需求也是这种重复的意识形态的产物.在鲍德里亚看来,当"重复"建构这个消费世界的时候,最主要的法宝就是所谓的指向声望、地位的差异性逻辑,而差异性逻辑的根本基础则为社会的差异性生产.以鲍德里亚的看法.如果说马克思的时代里资本家是通过在生产中剥削劳动力,那么今天,资本家则发现了消费个体在消费中建构出来的新型差异性符号生产.消费就是更重要的生产.在此意义上,消费已不再是传统理解中的那种产生需要和满足的过程了,"消费不仅要在结构的意义上被界定为交换体系和符号体系,同时还要在策略的意义上被界定为一种权力机制".鲍德里亚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结构的批判是十分深刻的,其中也不乏值得认真借鉴和思考的地方.可遗憾的是,其理论逻辑生成的方向又却是向着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向度发展的,他指认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存在是由符码关系支配,而非马克思所指认的经济交换结构.  相似文献   

17.
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社会理论从消费视角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通过制造和控制需求来消解消费者的主体性,并以消费为特征构建起一个丰盛的符号体系,个体在符号体系中确定其在社会等级中的序列。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进行了有力的解释,丰富了社会分层理论,为后现代理论做出较大贡献,但是该理论的局限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鲍德里亚从符号学的角度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扩展和补充,并指出商品形式已被当代社会符号形式所取代.波德里亚认为,传统社会资本家的社会控制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而现代却是通过对待号的全面垄断来实现社会控制.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对符码的控制进而操控整个消费环节和流通领域.于是,提出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来代替经典政治经济学,这对于全面理解现代西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歪曲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符号消费在现代经济中的意义日益得到体现。论述了符号消费产生的 背景及其特征,并从企业的角度探讨了构建符号消费意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法国思想大师让·鲍德里亚对以"消费"为主导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揭露,他以消费意识形态的言说方式解弊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公正与民主的真实本质不过是被虚构出来的革命幻想,公正与民主都是被消费体系所建构出来的扼杀了主体性的人以后所留存下来的物的民主与平等而已。大众在生产过甚的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被统治者所刻意制造出来的物的符号消费系统所钳制,在媒介等一切虚拟平台的诱惑下,集体主动性地抛弃了自我主体性真实需求,被"超真实"扼杀了。主体性的人不仅自我扼杀了自己,而且还满怀真实感地在死亡中享受所谓的真实而不自知。这正是消费意识形态符号编码本质上窒息这个现代西方资本社会的最大恐怖,而恐怖的必然结果则是晚期资本主义不可以避免地从"物"的世界走向"符号"帝国的单向度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