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卫 《西部医学》2015,27(2):260-261,26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合并糖尿病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96例,其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36例(A组);未使用抗生素患者60例(B组)。比较和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体温、血液检查、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体温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只要在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水平,勿需常规性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及年龄和手术时间对疗效的影响,阐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合理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患者228例,其中42例患者具有高危感染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组),186例患者围手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未使用抗生素组)。预防性抗生素于手术切皮前30min给予,术后常规剂量使用不超过48h。手术均使用人工修补材料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记录使用抗生素组和未使用抗生素组患者年龄、术后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体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使用抗生素组年龄<60岁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数多于年龄≥60岁患者(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时间>90min患者比较,手术时间≤90min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升高,住院时间延长(P<0.05),但年龄和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生素组和未使用抗生素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不使用抗生素和对高危感染患者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均可使患者安全地接受和完成疝修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于糖尿病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2例合并糖尿病的腹股沟疝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含14例使用抗生素患者,B组含18例未使用抗生素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后血液检查、术后体温以及切口愈合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中性细胞比例和体温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血糖水平,则无需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80例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观察组内具有高危感染因素患者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无直接效果,故在围手术期无需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最大程度上降低抗生素盲目使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应用效果,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74例择期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对照组(897例)和观察组(677例)。对照组不预防使用抗生素;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d、2d、3d、7d的体温变化。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术后7d,比较2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感染率。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2组患者均未见高热病例出现,且2组术后1d、2d、3d、7d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69±0.82)×109/L,观察组为(5.65±0.86)×109/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6.23±0.87)×109/L,观察组为(6.18±0.90)×109/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感染率分别为92.20%、5.91%,观察组分别为93.35%、5.02%,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和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其切口甲级愈合率,只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患者护理,可以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观察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肿)40例和Ⅱ类切口手术(胆囊切除术)52例,用与不用抗生素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生素后,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愈合良好,无肺炎、高热、腹腔或切口感染并发症;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均无显著差异(P〉0.05);送检的培养标本无细菌生长。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患者,用与不用抗生素,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类切口手术胆囊切除术,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在体温上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科择期手术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易受污染切口,术前30min一次性静脉用药(头孢菌素)足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宋林 《吉林医学》2015,(6):1190-1191
目的: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围术期不使用抗生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60例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等差异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围术期不使用抗生素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但是必须注意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何井华  厉周  刘亚楠 《医学综述》2012,18(16):2693-2695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围术期对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严格按照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标准及患者病情变化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习惯性临床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手术野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手术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Ⅱ、Ⅲ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应规范用药,制订合理措施,可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4年收治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患者100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观察组患者术前不使用抗生素。对比2组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没有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会阴侧切术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切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君兰 《吉林医学》2011,(2):250-251
目的:探讨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切口的影响。方法:207例产前无感染征兆且正常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03例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104例未进行全身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会阴侧切术伤口感染和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产妇会阴侧切术伤口愈合、切口感染、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应采取针对影响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0例无潜在感染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观察组(未使用抗生素组)和对照组(使用抗生素组),观察两组术后体温,血象变化,产褥病率以及切口的愈合情况,比较腹膜内剖宫产术后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和不使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未使用抗生素组术后感染机会并未增加,术后两组产妇的体温变化和免疫状态等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无潜在感染的剖宫产手术后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且花费低,并有利于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年龄>70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对比研究。方法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行LC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岁)67例分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antibiotic group, AG)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non-antibiotic group, NAG)。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s, 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切口感染等指标的差异,两组患者根据术后发热情况(体温≥38℃)再分为发热组和体温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前WBC、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WBC、CRP、PCT水平较术前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G组术后第1天WBC、PCT水平显著高于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1天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与NAG组术后切口感染分别为1例(2.56%)和2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器官感染、全身感染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G组与NAG组发生术后体温≥38℃的患者分别为3例(7.69%)和5例(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发热组与体温正常组在年龄、BMI、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三孔法/四孔法)、术中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术中胆汁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体情况良好、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70岁)患者,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正常分娩会阴侧切除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集110例正常分娩会侧切术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中有52例在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58例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术后的伤口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体温和血象变化.结果:两组术后体温超过38℃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24h和48h的伤口疼痛评分、术后7d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应用抗生素对产妇的伤口愈合无显著影响,应用针对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采取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2281例患儿,比较手术前后腋下体温变化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患儿体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00%,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00%.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案,以减少抗生素剂量同时评价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2013年眼科手术I类切口病人分别458、678例,对抗生素的平均用药时间、给药方式、术后感染发生及用药总费用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2013年眼科病人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总费用都明显低于2007年,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007年有1患者产生术后感染. 结论:对于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建议全身应用.建议局部应用,有效且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SMT)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确诊为食管SMT行STER治疗的19例患者分成试验组(n=9)和对照组(n=10).试验组患者术前0.5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替安2 g,对照组不使用.记录术前和术后48.0 h内最高体温;监测术前,术后12、24、48 h血常规及术前、术后12 h C反应蛋白和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2 h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R手术治疗食管SMT围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马峻 《吉林医学》2013,34(2):250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计划性剖宫产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将注射用头孢唑啉钠2.0 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于断脐后一次静脉滴注,术后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术后将注射用头孢唑啉钠2.0 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共5 d,观察术后两组体温、血常规、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异常体温持续时间、平均体温、切口感染、产褥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小于24 h的短疗程方法是一种合理、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妇科非感染手术术前预防使用和术后使用抗生素时切口感染情况,探讨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优点。方法:对比本院妇科2010年6~11月和2011年同期所有非感染性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10年组的病例全部术后连续数天使用抗生素,2011年组的病例则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果:两组病例均无切口感染的发生,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为100%,术后第2天检查的血象变化幅度无明显差异,术后病率及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病例反而略低。结论:在非感染性手术的围手术期,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会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而且,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术后使用的剂量明显减少,抗生素等级明显降低,药物副反应更少,相对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9.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及相关因素的影响,随机将167例妇产科手术病人分为两组,81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实验组,86例术后给3~7d抗生素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体温、血象、切口感染、用药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体温、血象、切口感染均无差异,用药费用、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为病人减少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皮肤预处理与应用抗生素疗效对比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处理组行术前皮肤预处理。结果:两组术后感染、白细胞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凤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皮肤预处理与应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效果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均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