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Atherosclerosis,AS)动物模型并探讨影响AS形成、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机制.方法10只大耳白兔,高脂饲料喂饲一周后,采用颈动脉为逆行入径,将球囊导管顺行插入并随机至一侧髂动脉远端,使其内膜损伤,(另一侧不损伤,作为对照),高脂喂养6周后建立髂动脉AS狭窄模型,并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分析证实,并观察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 appaB,NF-k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动脉造影显示平均狭窄度69.0±19.12%;HE染色示内膜明显增厚至管腔偏心性狭窄,增厚内膜主要由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组成,内弹力膜分离断裂,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入内膜层;电镜示膜结构损伤,可见凋亡小体;免疫组化示NF-kB、IGF-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5).结论(1)通过球囊损伤血管内膜加高脂饮食成功建立了兔髂动脉AS狭窄模型,多数为偏心、局限性的40%~100%的狭窄,模型确切、可靠、是用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的理想动物模型;(2)NF-kB及其靶基因IGF-1的激活与AS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采用髂动脉内膜损伤加高脂饲养6周,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与9.1Gy、21.8Gy和33.4Gy^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另一侧髂动脉灌注造影剂,作为自身对照。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观察、电镜观察、核因子-κB(NF—κ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及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对照组血管段内膜明显增生,管腔明显狭窄;9.1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1.8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33.4Gy组管腔重度狭窄,内膜严重增厚,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是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面积丢失;抑制NF-κB及其靶基因的活化,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负性重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内放射源照射对损伤血管增生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常规喂养新西兰大白兔 ,用大于血管直径的球囊过度扩张兔双髂动脉 (球囊 /血管 =1 5 4∶1) ,造成血管壁损伤 ,同时在扩张的球囊中灌注放射性3 2 P进行一侧损伤血管内照射 ,一侧血管单纯扩张作自身对照。按不同照射剂量分成三组 :10Gy、2 0Gy和 40Gy ,每组 10只。在扩张前后进行血管造影 ,4周后再次血管造影同时处死动物取双髂动脉作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 ,观察血管受损后放射对血管腔径及其管壁增生的影响。结果  4周后血管造影显示 ,三组兔髂动脉扩张损伤后均发生一定程度的狭窄反应 (P <0 0 0 1)。血管内照射一侧与对照侧比较 ,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病理组织分析 ,10Gy组照射一侧血管内膜增生与对照侧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而 2 0Gy和 40Gy二组照射一侧血管内膜增生较对照侧血管减少 (P <0 0 0 1,P <0 0 4) ,但二组间比较内膜增生减少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度扩张兔髂动脉可产生再狭窄样反应 ,血管内放射在 2 0Gy到 40Gy照射剂量时能减少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但血管损伤后狭窄程度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脂组、球囊损伤组和MG132组.球囊损伤组和MG132组兔采用球囊拉伤颈总动脉复制血管损伤后狭窄模型;MG132组在损伤血管局部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喂养2周、4周和8周后取颈总动脉损伤段血管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测定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和管腔面积,评价颈总动脉血管狭窄.结果 球囊损伤组颈总动脉发生明显狭窄、管腔减小、内膜增厚,有泡沫细胞和大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MG132组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 用球囊拉伤新西兰白兔颈总动脉复制的血管狭窄模型,颈总动脉发生明显狭窄,局部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抑制损伤后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2P液体球囊血管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对核转录因子核因子-кB (NF-кB)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组、21.8Gy组和33.4Gy 组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每组n=8),另一侧髂动脉灌注造影剂,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n=24).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观察、NF-к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及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①光镜观察: 9.1Gy组:与对照组比病变无明显差异;21.8Gy组:内弹力膜完整无明显断裂;管腔轻度狭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内膜层泡沫样细胞及脂质沉积均不明显;中膜平滑肌呈轻度增厚, 排列轻度紊乱;33.4Gy组:内弹力膜破坏,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脂质沉积,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不定形物质沉积,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其中4例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②免疫组化染色:9.1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1.8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量中等,呈灶状散在分布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③33.4Gy组:NF-кB、IGF-1蛋白少量表达,呈散在性分布,明显低于9.1Gy组和21.8Gy组(P<0.01).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抑制NF-кB及其靶基因的活化,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GZ)对髂动脉球囊损伤兔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球囊损伤)和RGZ组(高脂饮食+球囊损伤+RGZ).喂养8周后行髂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建立兔髂动脉血管内皮损伤模型,RGZ组从术前3天开始给药,0.5mg·kg~(-1)·d~(-1).术后4周分别测定血脂、血糖、hsC-RP、一氧化氨(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内皮素1(ET-I),取髂动脉标本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与模型组动物相比,罗格列酮组在术后4周末TC、TG、LDL-C、ET-1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HE及PCNA染色提示内膜增殖程度显著减轻(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 结论 罗格列酮对球囊损伤后的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影响NOS/ET-1的分泌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 (L arginine)和NG 硝基左旋精氨酸 (L NNA)对兔髂动脉血管成形后的内膜增殖的影响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高脂饲料喂养 3个月后 ,均行右侧髂动脉球囊成形 ,然后随机分为 3组 ,A组 :手术对照组 (共 8只 )。B组 :L arginine治疗组 (共 8只 ) ,损伤当日即给予左旋精氨酸 (5 0 0mg·kg- 1 ·d- 1 ) ,共 14d ,C组 :L NNA治疗组(共 8只 ) ,损伤当日即给予L NNA(3mg·kg- 1 ·d- 1 ) ,共 14d。结果 :病理学观察示 :A组及C组髂动脉内膜显著增生 ,B组髂动脉内膜增生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较L NNA组横断面积增大 ,而L arginine组横断面积缩小 ,3组管腔面积有显著差异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A组、C组的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 (PI)明显高于B组 ,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左旋精氨酸对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的血管内膜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管腔面积显著扩大。揭示NO可能抑制了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取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21.8Gy和33.4Gy ^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另一侧作为自身对照。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9.1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1.8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33.4Gy组管腔重度狭窄,内膜严重增厚,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面积丢失;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负性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取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21.8Gy和33.4Gy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另一侧作为自身对照.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其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9.1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1.8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33.4Gy组管腔重度狭窄,内膜严重增厚,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面积丢失;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负性重塑.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抑制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葛根素抑制损伤部位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药效。复制球囊损伤家兔髂动脉造成血管狭窄模型 ,实验分为 5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10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和手术对照组 ,通过体外超声定期检测血管腔直径 ,病理切片观察血管内膜和中膜面积。结果发现 ,球囊损伤术后第 5周 5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的血管直径 (1.6 6± 0 .4 1mm)和 10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的血管直径 (1.5 9± 0 .17mm)显著高于对照组(1.13± 0 .4 3mm)。病理切片结果发现 10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内膜 /中膜面积比 (36 %± 18% )显著低于对照组(12 4 %± 6 4 % )。结果提示 ,葛根素对球囊损伤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水蛭素对兔髂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2 4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肝素对照组 (n=12 )和重组水蛭素组 (n=12 ) ,采用兔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内膜增殖动物模型 ,术后 2周和 4周复查血管造影 ,术后 4周处死动物取髂总动脉标本。结果 :用药组术后 2周和 4周平均髂总动脉直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0 .0 1) ,4周后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减少 (P<0 .0 1) ,管腔面积明显扩大 (P<0 .0 1)。结论 :重组水蛭素可显著减轻兔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和管腔的狭窄  相似文献   

12.
Fang XY  Li YG  Lin JJ  Zeng X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1):1037-1042
目的通过观察球囊损伤动脉后平滑肌层钠氢交换体(NHE)-1蛋白量的变化及NHE-1抑制剂阿米洛利(AMILORIDE)对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探讨NHE-1参与血管再狭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MILORIDE干预组12只、球囊损伤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干预组及损伤组制作球囊损伤模型,干预组于手术前3天开始给予AMILORIDE5MG·KG-1·D-1,损伤组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行球囊损伤术。术后饲养28天,取髂动脉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平滑肌NHE-1蛋白量;行HE、Α-肌动蛋白、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血管管腔、中膜、内膜面积变化、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变化情况。结果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4周出现明显管腔狭窄,新生内膜生长,平滑肌层增生;3组平滑肌NHE-1蛋白量各为0·21±0·02、0·25±0·04、0·11±0·03,P<0·01,损伤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球囊损伤后平滑肌NHE-1蛋白量增高,干预组与损伤组比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提示经AMILORIDE干预后平滑肌NHE-1蛋白量有所下降,但仍未达正常水平;干预组、损伤组、假手术组髂动脉管腔面积分别为0·91MM2±0·23MM2、0·68MM2±0·19MM2、1·08MM2±0·17MM2,P<0·01,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0·27MM2±0·15MM2、0·67MM2±0·24MM2、0·05MM2±0·03MM2,P<0·01,内膜/中膜面积比分别为1·21±0·24、1·39±0·26、0·15±0·08,P<0·01;经AMILORIDE干预后管腔面积明显增大、内膜面积显著下降、内膜/中膜面积比下降。干预组与损伤组内膜比较,Α-肌动蛋白染色阳性面积减小,4164·15ΜM2±1788·37ΜM2对16328·31ΜM2±6220·27ΜM2,P<0·01;MASSON染色绿色面积下降,8910·62ΜM2±7041·62ΜM2对33358·76ΜM2±7290·17ΜM2,P<0·01,提示干预组内膜平滑肌增生及细胞外基质增生均减轻。结论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出现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向内膜迁移、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形成新生内膜,管腔缩小,平滑肌层NHE-1蛋白量增高。NHE-1抑制剂AMILORIDE可抑制球囊损伤兔髂动脉所致血管狭窄,为应用NHE-1抑制剂防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roscovitine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以期提供新型的支架涂层药物。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模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干预组损伤局部给予roscovitine(200μmol/L)孵育10分钟。14天后取材,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oscovitine对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HE染色观察roscovitine对内膜增生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球囊损伤后14天,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跃、内膜增生明显。Roscovitine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内膜增生被显著抑制,管腔狭窄率和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显著降低。结论:Roscovitine显著抑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有效抑制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观察髂动脉病理改变及连接蛋白(Cx)的表达情况。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再狭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兔髂动脉二次球囊损伤建立再狭窄模型。所有髂动脉标本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RT-PCR法测定血管组织匀浆Cx43及Cx40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狭窄组髂动脉管腔狭窄率增大[(23.00±3.53)%︰(89.32±6.93)%,P0.01],内膜明显增厚[(266.12±70.27)μm︰(2.85±0.19)μm,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证实新生内膜主要细胞成分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均有Cx43表达,再狭窄组新生内膜处有大量Cx4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两组血管ECs及中膜均有Cx40表达,再狭窄组Cx40表达仅比对照组略有增强。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Cx43mRNA表达增加(P0.01);但两组Cx40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内膜增殖是再狭窄的病理基础,VSMCs是主要的增殖细胞成分,并且这一过程伴随有Cx43的表达增加,而Cx40表达无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病理改变,并加用替米沙坦进行干预,探讨其对再狭窄模型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再狭窄和替米沙坦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兔髂动脉二次球囊损伤建立再狭窄模型,其中替米沙坦组于第二次球囊损伤后第2天开始加用替米沙坦5mg/(kg·d)。实验结束时,动物处死前采血检测总胆固醇,并留取髂动脉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匀浆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和替米沙坦组总胆固醇[(20.44±0.68)、(20.39±0.60)比(0.58±0.19)mmol/L]、血管壁AngⅡ[(115.6±15.7)、(123.8±22.1)比(90.1±7.7)ng/L]、内膜厚度[(266.1±70.3)、(68.2±24.4)比(2.8±0.2)μm]和狭窄率[(89.3±6.9)%、(42.6±18.1)%比(23.0±3.5)%]增加(均P0.05)。而替米沙坦组的内膜厚度和狭窄率低于再狭窄组(均P0.01)。与对照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再狭窄组平滑肌细胞增殖率明显增加[(21.9±4.7)%比(7.3±4.9)%、(7.1±5.1)%,均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证实,再狭窄和替米沙坦组的新生内膜主要细胞成分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结论替米沙坦对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新生内膜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和兔颈动脉再狭窄模型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选择更理想的再狭窄动物模型,对大鼠和兔颈动脉再狭窄模型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球囊导管损伤法剥脱大鼠和兔的一侧颈总动脉内膜,术后一周取损伤血管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和HE染色。结果免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主要变化是平滑肌细胞迁移和血液细胞粘附,平滑肌细胞增殖尚不明显;而大鼠球囊损伤后的主要变化是血管壁细胞大量增殖,α-actin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增殖的细胞为平滑肌细胞。结论研究抑制再狭窄发生机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时,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动物模型更合适。  相似文献   

17.
抑制转录因子核因子保护大鼠心肌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核因子 (NF κB)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抑制NF κB激活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 (Iso)组、Iso加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PDTC) 5 0、10 0、15 0mg/kg组 ,每组 8只。Iso造成心肌缺血模型 ,腹腔注射PDTC抑制NF κB的激活 ,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乳酸脱氢酶 (LDH)及心肌匀浆中SOD、MDA的水平 ,免疫组化观察心肌NF κB的激活程度。结果 :腹腔注射Iso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 ,NF κB在缺血组织的血管壁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大量激活 ,血清中LDH、TNF α、VCAM Ⅰ、MDA的含量及心肌匀浆中MD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及心肌匀浆中SOD活力均显著低于正常 (P <0 .0 1)。而用PDTC抑制NF κB ,上述改变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 ,其中PDTC 15 0mg/kg剂量组可显著减轻Iso造成的心肌缺血损伤 ,只有极少量的NF κB被激活 ,血清及心肌匀浆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NF κB在心肌缺血过程中被大量激活 ,产生相应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递质 ,造成心肌损伤 ,抑制NF κB激活 ,能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兔髂动脉球囊成形及支架术后血管壁超微结构的变化 ,探讨支架内再狭窄与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不同机制。方法 :10支兔 ,分别于左髂动脉行 NIR支架置入术 (S组 ) ,右髂动脉行球囊成形术 (B组 )。术前3d始予阿司匹林 2 5 mg· d- 1 ,直至处死动物。术后皮下注射肝素 2 5 0 0 U· d- 1 ,连续 7d。术后 7d和 30 d处死动物。用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损伤部位血管壁变化。结果 :术后 30 d光镜检查发现 S组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 (SMC)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 B组 (P<0 .0 5 )。电镜检查 ,术后 7d,S组较 B组可见较多从外膜向中膜及内膜迁移的肌纤维母细胞 ,中膜及内膜大量以合成型为主的 SMC,细胞外基质 (ECM)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30 d时 B组内膜下 SMC已转化为收缩型 ,ECM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 ;而 S组内膜下大量 SMC仍为典型合成型表现 ,周围 ECM以氨基聚糖及糖蛋白为主。结论 :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术后 ,新生内膜组成成分不同 ,支架术后新生内膜增生以 SMC增生为主 ,ECM以氨基聚糖及糖蛋白为主而球囊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增生 SMC较少 ,ECM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组水蛭素经多孔球囊导管局部治疗兔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内膜增殖和管腔狭窄的作用。方法 :2 4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 (n=12 )和重组水蛭素局部治疗组 (n=12 ) ,采用兔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内膜增殖和管腔狭窄动物模型 ,治疗组经多孔球囊导管于球囊扩张局部在 2个大气压下给予重组水蛭素 re-fludin(14 .5× 10 6 ATU· g- 1 ) 1m g· kg- 1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术后 2周和 4周复查血管造影 ,术后 4周取髂总动脉标本行 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进行计算机图象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 2周和 4周血管造影平均髂总动脉直径分别较对照组扩大 5 9.9% (P<0 .0 1)和 6 1.6 % (P<0 .0 1) ,平均髂总动脉面积分别较对照组扩大 135 .6 % (P<0 .0 1)和 191.1% (P<0 .0 1)。图象分析示球囊扩张术后 4周治疗组髂总动脉血管腔面积较对照组扩大 113.0 4 % (P<0 .0 1) ,管壁面积和内膜面积分别减少 2 9.2 0 % (P<0 .0 1)和 82 .0 0 % (P<0 .0 1)。术后 4周治疗组球囊扩张血管壁α- actin和 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重组水蛭素经多孔球囊导管局部治疗 ,可显著减轻兔髂总动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犬颈动脉再狭窄模型巨噬细胞分子1(macrophagemolecular1,Mac1)、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functionalantigen1,LFA1)在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选10只成年犬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用球囊扩张法建立犬颈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术后8周取目标颈动脉作病理学检查。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单核细胞表面的Mac1和LFA1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8周DSA显示狭窄率为(65±15)%,HE染色显示内膜明显增厚、α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增厚的内膜中,可见大量来源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单核细胞表面Mac1在术前以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F=9.506,P<0.01);单核细胞表面LFA1在各时间段的表达,经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F=1.553,P>0.05)。结论用犬颈动脉球囊扩张法可以建立可靠有效的颈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Mac1可能参与了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过程中的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