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随机Hopfield神经网络的最优多用户检测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永刚  焦李成 《电子学报》2004,32(10):1630-1634
Hopfield神经网络检测器与传统检测器相比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存在局部收敛问题.随机Hopfield神经网络通过对状态变量引入噪声,从而避免局部收敛,进而达到最优检测.本文给出了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随机Hopfield神经网络的最优多用户检测器的统一框架,该检测器利用随机Hopfield神经网络对最大似然函数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优检测性能.在三种典型信道中对这些检测器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检测器比传统检测器的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CDMA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现代卫星移动通信也采用CDMA技术。多址干扰(MAI)的存在严重影响了CDMA系统的性能,需要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进行抑制。本文分析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模型,将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用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并对传统检测器、解相关检测器、MMSE检测器等线性检测器进行了性能比较。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使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CDMA由于其独特的性能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中标准多址方式,传统的CDMA信号解调方法是求信号与本用户PN码的相关运算,而此时其它用户的CDMA信号就成为干扰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串行干扰相减式抵消器法,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在对功率不相等的多用户进行信号检测时性能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4.
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宽带码分多址(CDMA)技术为主流技术.智能天线(SA)是移动通信系统中抗多径衰落的关键技术,联合检测(JD)是CDMA通信系统中抗多址干扰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当前宽带CDMA移动通信应用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数字通信时空域自适应滤波器的观点讨论单小区单载波CDMA系统基站接收所应用的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给出了结合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的时空域滤波器结构.我国大唐电信和德国西门子联合开发的TD-SCDMA试验系统已经研发成功,本文在最后结合这一实例,阐述了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在目前国内TD-SCDMA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CDMA全称为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通信技术.由于CDMA具有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覆盖广、发射功率低等等技术特点,因而迟早取代GSM已成为业界共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国内众多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无限商机.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中兴通讯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首先介绍了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及CDMA技术的发展现状.他说,移动通信是当今国际通信领域内发展最快、市场前景最好的部分,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一直占到世界通信市场容量的40%至50%.当前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是GSM技术和基于IS95的窄带CDMA技术,而现阶段所称的CDMA技术就是指窄带CDMA技术.这其中,GSM发展较早,相对成熟,在欧洲和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用户规模也远远超出 CDMA用户规模;CDMA技术虽然出世较迟,但由于技术上的独特优势,在北美、南美和韩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且总体呈向上发展的趋势.尤其重要的是,CDMA可以实现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宽带CDMA技术)的平滑过渡,这是GSM所难以做到的.这些技术优势不仅对运营商有很大吸引力,同时也为移动用户所青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CDMA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DMA的信号失真小、数据传输快、容量大等优势都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的不断进步。本文笔者就对目前CDMA移动通信技术在实际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多址干扰对消及多用户检测技术在CDMA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MA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这些优点使得CDMA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CDMA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技术的时候,还有许多关键技术要解决,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克服CDMA系统中多址干扰(MAI)的技术.本文介绍了多址干扰在CDMA系统中的成因,由此重点阐述了多址干扰对消及多用户检测技术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并对他们的性能、局限性和应用环境做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通信》2009,(2):23-27
3G发牌 中国移动TD-SCDMA TD SCDMA也可简称TD,是中国电信行业百年来第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采用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接力切换、同步CDMA、可变扩频系统、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具有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的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标准,与欧洲WCDMA、美国CDMA2000并称为3G时代主流的移动通信标准.  相似文献   

9.
功率控制和多用户检测是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克服远近效应、抑制多址干扰(MAI)的两项关键技术。这里简要介绍了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与多用户检测技术,阐述了联合功率控制与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重点综述了联合功率控制与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以及联合功率控制与非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段占云  张延华  田栋  杨小勇  沈兰荪 《电子学报》2002,30(10):1558-1561
本文分析了宽窄合用CDMA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宽带CDMA信号和窄带CDMA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提出了最佳的宽窄合用频谱配置方案.研究表明宽窄CDMA信号适当合用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容量能够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的高维数据挖掘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娟 《电声技术》2016,40(3):65-68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的高维声传感器网络数据挖掘算法.进行多通道声传感器网络信号的高维信息数据采集和相空间重组,进行信号模型构建,对高维数据信息流进行子空间降维和自适应陷波器降噪滤波处理,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进行数据的谱峰聚焦和特征提取,实现数据准确挖掘.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的准确检测概率较高,抗干扰性能较好,波束旁瓣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2.
王佳琛  吴亿锋 《信号处理》2022,38(10):2021-2029
针对雷达在检测概率要求严苛的多旁瓣干扰复杂场景下使用传统目标检测方法无法满足需求,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复值深度神经网络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传统脉冲体制阵列雷达的恒虚警率目标检测通常在和通道进行,在对回波信号进行空域相参预处理过程中获得了相参积累的同时丢失了阵元间的相位信息,而实际上目标回波在阵元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位关系。本文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拟合能力和分类能力,将目标检测视为二元分类问题,设计复值深度神经网络深入挖掘目标与背景在不同阵元间的幅度及相位信息差异,从而在传统目标检测和通道-距离-多普勒空间的更前端更好地区分目标与背景的差异,提升了雷达目标检测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存在大量旁瓣干扰的场景下,相较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表现和抗干扰能力,且在杂波环境中也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利用互联网提高北斗二号接收机捕获灵敏度的方法。由于接收机所在的大概位置、星历、时间和多普勒频率等信息必须通过网络得到,相对自主北斗二号接收机,基于互联网的北斗二号接收机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从消除北斗二号卫星强信号对弱信号干扰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接收机捕获灵敏度的因素,根据强信号干扰的特点,提出了消除强信号干扰的具体方法。经过实验测试,系统的捕获灵敏度得到显著提高,从28dBHz提高到21dBHz。  相似文献   

14.
动态环境下数字化DS/BPSK接收机捕获电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实如  郝燕玲  张京娟 《电子学报》2003,31(12):1878-1881
提出了一种全数字化扩频序列捕获电路,建立了接收机动态环境下捕获电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多普勒频移、伪码相位差和信号载噪比对电路捕获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提高电路捕获性能的改进方案.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捕获电路具有检测概率高和虚警概率低的特点,可有效地缩短电路的平均捕获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任修坤  耿欣  胡捍英 《光通信研究》2007,33(3):42-44,61
在研究了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同步原理、介绍了现有的同步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P-CCPCH同步法.该方法基于SYNC-DL调制相位和载波频偏,可以非常好地克服由于载波频偏而引起的捕获概率降低的现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抗载波频偏的性能,且检测概率高,运算量小,操作性强,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phase acquisition method of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address cod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haotic nonlinear maps an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 this new approach can be applied to realize the phase acquisition of a CDMA address cod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Bo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increase the detection probabi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eries acquisition method, which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DMA receiving system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7.
卫星导航系统中,采用扩展复制重叠法(Extended Replica Folding Acquisition Search Tech-nique,XFAST)对长PN码进行直接捕获时,粗捕后得到的对齐码相位存在重叠模糊度.为减少去模糊处理的计算量,提高捕获速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去模糊处理算法.新算法在得到粗捕对齐码相位结果后,先对本地码序列重新按照对齐相位进行排列、分段、段内循环移位等操作,然后进行段间叠加,再与接收码序列通过FFT-IFFT运算实现循环相关运算,从而确定对齐码相位所在的子码段,得到无模糊度的捕获结果.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可以在分段叠加段数和子段长满足一定关系的条件下,在检测性能满足系统要求下,大大降低去模糊处理的计算量和操作时间,从而提高捕获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缩短北斗B1信号的捕获时间,提高多普勒频率和码相位的估计精度,针对北斗NH码对差分相干累积值的影响,改进了广义差分相干累积捕获方法。并采用二次频率-码相位捕获法来提高载波多普勒频率和码相位的估计精度。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广义差分相干累积法能够克服NH码的影响。用4个1ms的相干累积值,改进的广义差分法可成功捕获信噪比为-27dB的信号。最后,用实测的北斗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动态环境下双二进制偏移载波(DBOC)调制信号无法精确捕获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部分匹配滤波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PMF-FFT)的捕获方法。又针对捕获过程中相关损失和扇贝损失引起的检测性能降低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捕获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离散多项式相位变换(DPT)去除接收信号的高阶动态项,然后针对DBOC信号重新设计PMF-FFT算法;最后利用频谱校正法对FFT后的功率谱最大值进行校正。仿真结果表明,在同一条件下,该方法将检测概率提高了2 dB左右,并且有效缩短了捕获时间。  相似文献   

20.
王成志 《移动信息》2023,45(11):222-224
常规的故障智能检测方法主要是根据故障发生后,配网结构的变化来定位故障,并未考虑到故障注入信号的电流相位,检测效果不佳。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单相接地故障注入信号的电流相位,确定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耗散功率。基于小波分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智能定位算法可以找出瞬时、奇异的电气信号,避免过渡电阻对故障检测的影响,从而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精准检测。文中采用仿真实验的方式,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证实了该方法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