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我国目前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讨论了我国日光温室的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方向,这些技术包括温室棚面集雨灌溉和利用沼气给日光温室加温以及利用沼气为改善作物发育环境而补充二氧化碳.提出了集雨设施的合理配套、沼气池池容与日光温室的合理配套以及温室提高二氧化碳环境浓度对温室节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性干旱加剧与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雨水集蓄利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川中丘陵区嘉陵江中游的李子溪流域为例,对区域农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进行了设计研究。探讨了小流域集雨利用工程解决农业生产中季节性干旱的可能性,试图总结出适合我国西南地区的农业集雨利用技术和抗旱灌溉模式,为该地区今后的农业发展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微灌,即微量灌溉。温室蔬菜微灌技术,是对我国北方广泛采用的温室栽培蔬菜进行科学灌溉的节水、节能、增产、增收的先进灌水方法和灌溉技术。 温室蔬菜微灌技术与传统的沟、畦灌水方法的根本区别,是它利用微灌系统,将低压水直接输送到蔬菜根部或喷洒在枝叶上,使适量的灌水及时、均匀、缓慢地渗入土壤中,以消除传统灌水方法的水流对耕层土壤的冲刷和压实作用,且因严格控制灌水量而可杜绝深层渗漏。从而使之较沟、畦灌水方法具有明显的保土、保肥、保持地温等作用,并为耕作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雨水集蓄利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雨水集蓄利用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各种防渗材料下垫面集雨效率与降雨特性及材料雨前含水量的定量关系。分析得出了不同降水量地区在不同保证率年份的全年集流效率和可集水量。经比较,推荐了由水泥瓦屋面,混凝土庭院和坡面以及水泥砂浆抹面水窖组成的雨水集蓄系统,分析证明,利用这顶技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发展小片灌溉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而且可促进山区小型水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雨水的集蓄和利用是广泛存在的传统技术。利用日光温室集雨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上部覆盖的棚膜就是很好的集雨场地。从目光温室的种植情况看,日光温室种植主要在冬季,而降水较多的时闻却在夏季,在干旱缺水的石羊河流域,把雨水作为一种“外补”水源,可降低用水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日光温室的效益,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并相对减少流域“中游”对地表水的利用、缓解农业供需水矛盾,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滴灌技术是微灌技术的一种类型,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微喷灌、脉冲微喷灌、渗灌等。随着当前农业科学的发展,各种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应运而生。我国大棚温室多采用传统的沟畦灌,水的利用率只有40%。进入90年代,国家对节水灌溉日益重视,投入相对增加,促进了微灌技术的广泛应用。海伦市实施了国家级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温室采用微灌,以滴灌为主,水利用率最高达95%。 蔬菜保护地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节约灌溉用水,同时还为蔬菜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水、肥、气、热、光等生态环境,为增产创造有利条件。 一、硬管滴灌植株…  相似文献   

7.
韦红阳 《四川水利》2004,(Z1):19-22
本文简要回顾了广西河池市雨水集蓄利用的历史,分析了石山地区自然条件和解决山区旱地灌溉的做法,论证了集雨工程地头水柜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地头水柜集雨节水灌溉工程的成效,并提出了河池市雨水集蓄利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黄土高原旱垣地的应用,以晋中市黄土丘陵区不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一次降雨量和收集水量形成集雨效率图,并观测工程的耐久度和实用性,筛选出4种坚固耐用、用水就近方便、维护简单低廉、集雨效果良好的典型高效雨水集蓄利用模式,并提供了另一种集雨效率低但潜力巨大、互补性强的模式,系统分析了各类模式适应性和优缺点,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发展集雨节灌所必备的条件集雨节灌是通过管道(或明渠)把地表水(或泉水)引向水池(水窖、水窑、水塘)等,然后再由管道向田间配水的灌溉形式,是雨水集蓄利用与节水灌溉的有机结合。近年来,这种形式也普遍应用于人畜饮水工程。发展集雨节灌工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水源较为可靠,平时集蓄,旱时灌溉。②水源较高。一般以高出下游地面10~30m为宜,保证能够自压灌溉。③具备一定的植被条件,及时清淤确保不致因淤塞而报废。  相似文献   

10.
杨志 《中国水利》2011,(9):26-28
对红寺堡灌区蓄水池调蓄、管道输水、温室微灌、农艺、节水管理等农业灌溉技术进行研究,提出蓄水池调蓄、管道输水、设施农业微灌模式,并建立了蓄水池调蓄、设施农业微灌模式示范区。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为扬黄灌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的示范区将为宁夏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提供样板。  相似文献   

11.
温室微灌设备配套选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技术是设施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微灌技术的优势,本文论述了微灌施肥系统的设备选型配套,主要探讨了不同过滤器、不同灌水器及其他设备的适用范围,研究了微灌系统设备的配套和选择方法,旨在为温室微灌系统的使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作为严重缺水城市.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雨水的收集与利用作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正逐渐被人们关注。针对目前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项目地表雨水入渗与收集的情况.介绍了渗沟这一城市水土保持雨水收集与利用措施,详细分析渗沟措施设计要点及入渗能力。通过对北京市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渗沟措施典型设计对雨水收集及地表水入渗的能力.提出了渗沟设计对地表雨水收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希望对城市中水土保持渗沟措施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雨水集蓄利用(RWCU)工程,满足干旱时四季茶和柑橘等生态高效经果林灌溉的需要,促进山丘区农民增收。提出“方改圆、混改砖、露改埋(堆)”的结构形式,投资省且坚固耐用。用PVC或PE管将雨水集蓄工程联接起来,形成山丘区规模化灌区新的理念。对雨水的汇集、蓄存、利用技术,雨水利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雨水资源的评价,雨水利用的效益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饮用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反渗透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来生产纯水和处理废水,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反渗透膜的污染尤其是生物污染严重制约着其高效应用。膜表面改性技术是提升膜抗污染性能的最常用手段,通过多巴胺盐酸盐(DA)在聚酰胺反渗透膜表面自聚,生成超薄聚多巴胺涂层(PDA),进一步利用PDA涂层上的活性基团将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到反渗透膜表面,得到稳定持久的PDA-PEI改性反渗透膜。通过对改性膜的XPS测试,亲水性和抗菌性试验,得到以下结论:PDA成功涂层于反渗透膜表面,且PEI成功接枝于PDA涂层表面;PDA-PEI改性增大了膜表面的亲水性,提升了反渗透膜抗污染的能力,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结合河南省干旱特点,对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干旱年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大量超采、环境恶化,而一般年份地表水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从地下水、地表水联合优化运用、防洪与兴利、地下水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雨水汇集利用、污水资源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光伏提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提水是涉及太阳能采集与变换、电力电子、电机、水泵等多门学科专业综合配套的一门新兴技术,因其符合新能源战略发展的需要而备受关注和重视。基于研究和推广应用需要,在回顾了光伏提水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国内出现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光伏提水装置,对它们的类型和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光伏提水技术在我国特别是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推广应用的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UN water action decade: a unique challenge and chance for water engine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year 2000,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resolved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and all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UN pledged to take any measures to get the MDGs achieved. Concerning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a rough calculation clearly tells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meet the MDGs by just copying and pasting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s it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ovel 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have to be developed, tested and made available which allow fast implementation for a reasonable price, and which provide high treatment efficiency, reliability and robustness. Based on the latest estimates 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migration rates it appears that top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investments in the water infrastructure of municipalities. Introduction of water re-use systems should be favoured to avoid over-exploitation of local water resources. Suggested are step changes of the infrastructural system components with emphasis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y small steps are often more effective than a single big one. In the attempt to quickly improve local situations specific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odern physico-chemical methods based on membrane technology.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methods should be installed simultaneous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house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ethods for separate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particularly composed waste streams should be encouraged. Wastewater should be rated as a source of valuable materials rather than a nuisa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ould proceed hand-in-h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al,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framework. Concerted actions are necessary to make novel technology function. Otherwise, meeting of the MDGs will remain an illusion.  相似文献   

18.
引用高含沙地表水作为微灌水源是解决干旱地区微灌工程水源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水质过滤一直是困绕微灌工程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高含沙地表水特点结合渠道工程,提出一种高含沙地表水处理装置,试验表明该装置的过滤效果良好,为干旱地区应用高含沙地表水进行微灌提供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结合目前北京农业使用微灌技术情况,分析了大田作物、设施农业、再生水利用采用微灌技 术节水的潜力,对缓解水资源紧缺现状,实现北京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