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冬  裴静  冯健怀  林玉敏  李冰 《广东医学》2007,28(7):1145-1147
目的 探讨血清催乳素(PRL)处于正常值范围或曾一过性高PRL血症的原因不明排卵障碍患者,存在着隐匿性高催乳素血症(OHP)及垂体微腺瘤的可能.方法 对53例原因不明排卵障碍而无法诱发优势卵泡患者,分为2组:A组继续促排卵治疗,B组促排卵 溴隐亭治疗,B超动态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34.62%,B组治疗有效率92.57%,可见加用溴隐亭治疗后优势卵泡发生率显著提高(P<0.01);另外,对19例治疗无效患者进行脑垂体核磁共振(MRI)检查,9例患者发现垂体微腺瘤、10例患者脑垂体未见异常.结论 血清PRL处于正常值范围或曾一次略高于正常值的原因不明排卵障碍患者,应高度重视隐匿性高催乳血症及垂体微腺瘤的可能存在性,及时诊断及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垂体催乳素瘤和高催乳素血症41例,经测定血清催乳素(PRL)值.结合CT及/或MRI检查后分为垂体巨腺瘤组、垂体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8例巨腺癌及4例微腺瘤患者曾被施行手术或加放疗.全部病例口服溴隐亭并长期随访(平均31.1±19.1月).结果:月经恢复率为86.5%,妊娠率达70.8%.微腺瘤组和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组的疗效比巨腺瘤组显著(P<0.05).单用溴隐亭者性腺功能恢复更好(P<0.05),部分病例还有肿瘤缩小的征象.研究结果提示服用溴隐亭是无压迫症状的垂体催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门诊患者62例做六项生殖激素测定: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垂体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及睾酮(T).根据测定结果嘱患者进一步检查证实:62例患者中,12例为高PRL血症,其中2例经CT检查或核磁共振诊断为垂体微腺瘤;7例经B超检查证实为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28例为黄体功能不足(LDP);15例未查明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62例继发闭经测定了血清中 FSH、LH、催乳激素、雌二醇与孕酮浓度,根据测定结果,可分作5组:1.高催乳激素血症组。2.高 FSH、高 LH 组。3.低 FSH、低 LH 组。4.低 FSH、高 LH 组。5.FSH、LH 在正常范围组。高催乳激素血症组应探查有无垂体微腺瘤。高 FSH、高 LH组指示卵巢有功能衰竭。低 FSH、低 LH 组可作垂体兴奋试验,区别病变在下丘脑或垂体部位。低FSH、高 LH 组为多囊卵巢的内分泌类型。FSH、LH 在正常范围者,如催乳激素值也正常,孕酮撤血试验阳性者,多为无排卵型闭经。据此对治疗可起指导作用。本文对孕酮撤血试验的正确性和FSH、LH 与催乳激素分泌的波动性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临床特征、免疫组化以及内分泌变化规律。方法回顾研究资料完整的垂体瘤手术病例128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对病例进行分类,无激素表达腺瘤占总数的17.2%,单激素阳性的腺瘤占37.5%,其中7例催乳激素(PRL)阳性表达,12例生长激素(GH)阳性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阳性14例,其他几种阳性合计15例,双激素阳性表达腺瘤占25%,多激素阳性腺瘤占20.5%。结论免疫组化结果与临床内分泌变化不完全一致;除肿瘤占位效应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调节机制,影响PRL阴性表达垂体肿瘤中PRL水平增高;垂体腺瘤组织学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4组(正常组、产褥组、功能组、肿瘤组)妇女口服羟苄丝肼前后血清泌乳激素(PRL)浓度的变化,以血清PRL峰/基比值为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肿瘤组妇女之峰/基比值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结果显示:羟苄丝肼刺激试验可用于功能性高催乳激素血症与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高催乳素血症系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外周血催乳激素(PRL)升高(≥1.14nmol/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正常PRL脉冲性释放及其昼夜节律对乳腺发育、泌乳和卵巢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PRL分泌受下丘脑促催乳索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双重调节,一旦这种调节失衡即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高催乳素血症可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睡眠、妊娠期、哺乳、按摩乳头,吸吮、情绪紧张、饥饿、进食、运动和应激刺激等均可引起生理性催乳素分泌增多.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见于下丘脑一垂体病变、原发性和(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异位PRL分泌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医源一药物性因素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激素分泌功能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116例垂体腺瘤组织激素分泌功能并回顾性分析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16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检测有分泌功能腺瘤92例,其中单激素腺瘤57例,多激素腺瘤35例,无功能腺瘤23例。单激素腺瘤主要为PRL腺瘤,多激素腺瘤以PRL+ACTH混合型腺瘤及PRL+GH混合型腺瘤多见。垂体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性欲减退、乏力、泌乳、视力下降、毛发脱落、肢端肥大、鼻出血等。结论检测垂体腺瘤激素分泌功能有助于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治疗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对59例神经导航下经蝶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既往经蝶手术后复发性垂体微腺瘤7例,位于垂体侧方或深部的微腺瘤45例,颅底异常增厚3例,蝶窦气化不良1例,双侧颈内动脉间距狭窄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肿瘤全部切除57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水、电解质紊乱31例,无死亡和永久性并发症。垂体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2例均治愈。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10例,治愈8例,进步1例,无效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腺瘤47例,治愈39例,进步1例,无效7例;其中复发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7例,治愈6例,无效1例。结论神经导航可以使部分经蝶垂体微腺瘤切除手术准确、安全、微创、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经蝶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切除手术的适应证,并能有效避免术者和患者接受X线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垂体腺瘤经蝶窦术后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手术治疗泌乳素(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效果及手术前后血清内分泌学变化.方法:我科1995年10月至2002年9月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腺瘤254例,其中具有完整血清内分泌学检查结果和MRI随访资料的功能性垂体腺瘤143例,其中PRL腺瘤61例,GH腺瘤50例,ACTH腺瘤3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3年.结果:GH腺瘤和ACTH腺瘤的全切率明显高于PRL腺瘤(P<0.01),GH腺瘤与ACTH腺瘤相差不显著(P>0.05).肿瘤的全切率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微腺瘤全切率高于大腺瘤.肿瘤全切率与肿瘤侵袭性明显相关(P<0.05).PRL腺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GH腺瘤和ACTH腺瘤(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复发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术后血清内分泌水平均全面降低.结论:GH腺瘤与ACTH腺瘤的治疗效果优于PRL腺瘤.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与肿瘤的内分泌特征和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催乳素血症系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外周血催乳激素(PRL)升高(≥1.14nmol/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正常PRL脉冲性释放及其昼夜节律对乳腺发育、泌乳和卵巢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PRL分泌受下丘脑促催乳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双重调节,一旦这种调节失衡即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对于此病的治疗药按照相应的症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0例正常妇女和28例高泌乳素(PRL)血症妇女用口服奋乃静作垂体PRL兴奋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妇女PRL最大反应值出现时间大都在4(1/2)小时,最大反应比值均大于3。垂体腺瘤组最大反应比值显著低于功能性高PRL组,两者比值部分重迭;有PRL基值大者奋乃静兴奋试验(PST)反应小的关系。提示PST对高PRL血症中垂体腺瘤的诊断有一定的筛选价值。本文对高PRL血症患者对PST不同反应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垂体泌乳素腺瘤引起高泌乳素(PRL)血症,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闭经溢乳、月经稀少等卵巢功能紊乱。由于高PRL阻碍了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释放,垂体分泌FSH和LH减少,LH排卵前高峰不能形成,卵巢不排卵,引起不孕。垂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继发性高血压与垂体微腺瘤的联系及垂体微腺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21例高血压伴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1例患者的主要表现:(1)发病年龄较轻,均有头痛症状;(2)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显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增高;(3)服用降压药降压效果不明显;(4)腺垂体激素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大多数病例超过正常值,少数病例的泌乳素(PRL)超过正常值,其余激素正常;(5)部分病例MRI提示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6)全部病例MRI提示垂体微腺瘤。【结论】对于药物降压效果不佳的高血压中青年患者,应常规进行肾上腺、特别是垂体MRI检查,而MRI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对中医辨证论治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催乳素血症系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外周血催乳激素(PRL)升高(≥1.14nmol/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正常PRL脉冲性释放及其昼夜节律对乳腺发育、泌乳和卵巢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PRL分泌受下丘脑促催乳素释放激素和催乳素抑制因子双重调节,一旦这种调节失衡即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泌乳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观察分析本院62例高泌乳血症病例(功能性高泌乳血症40例,垂体微小腺瘤22例)。结果 功能性高泌乳血症药物(溴隐亭)治疗后80%患者泌乳停止,月经恢复,妊娠率达30%。垂体微小腺瘤(10mm左右),经蝶显微手术后全部恢复排卵性月经,PRL降至20ng/ml以内。结论 功能性高泌乳血症予药物治疗,而垂体微小腺瘤以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7.
陈廉 《四川医学》1992,13(5):269-271
采用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血症60例,已婚51例,不孕者24例。患者多因闭经、月经稀少、不孕和泌乳等就诊。23例行蝶鞍 CT 扫描,诊断垂体腺瘤9例,其中大腺瘤3例,微腺瘤6例。经溴隐亭治疗后,全部恢复月经,PRL 水平下降,共妊娠17例,占已婚妇的33.3%;不孕妇女妊娠12例,占不孕者的50%,并对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垂体腺瘤综合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类多激素型垂体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在分泌不同类型激素的垂体腺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多激素型垂体腺瘤中分泌特定类型激素的垂体腺瘤细胞与ER阳性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33例多激素型垂体腺瘤标本中垂体激素合并ER表达的情况,即分别检测每1例标本中PRL ER、GH ER、ACTH ER、PSH ER、FSH ER和LH ER的表达情况。结果 33例多激素型垂体腺瘤标本中有22例(66.67%)表达ER,其中:PRL ER双标染色阳性标本10例、IH ER双标染色阳性标本9例、FSH ER双标染色阳性标本7例、GH ER双标染色阳性标本2例,33例标本的ACTH ER和TSH ER的双标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多激素型垂体腺瘤中,分泌:PRL、IH或FSH的垂体腺瘤细胞可表达ER;分泌ACTH或TSH的垂体腺瘤细胞不表达ER;分泌GH的垂体腺瘤细胞是否表达ER可能与该垂体腺瘤是否同时分泌PRL有关。ER很可能在多激素型垂体腺瘤PRL、IH及FSH腺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垂体腺瘤体外培养和激素分泌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垂体生长激素 (GH)腺瘤和垂体催乳素 (PRL)腺瘤体外细胞培养及激素分泌特点。 方法 :11例垂体GH腺瘤和 15例垂体PRL腺瘤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 ,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生长特点 ,检测肿瘤细胞基础激素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变化。 结果 :11例垂体GH腺瘤细胞培养成功 10例 ,15例垂体PRL腺瘤细胞培养成功12例 ;贴壁后的细胞被拉长 ,呈椭圆形、梭形或多边形 ,团状或片状生长 ;培养基中GH和RPL分泌量在一周内均维持较高水平。 结论 :按本研究条件培养的垂体腺瘤细胞有良好的分泌功能 ,可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研究 ,对研究垂体腺瘤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药物与手术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确诊为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女性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药物组26例,手术组62例.随访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及生殖生育情况,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总治疗有效率为73.9%,其中药物组为69.2%,手术组为75.8%,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受孕率为12/19,活胎率为10/19.药物组活胎率为7/8,明显高于手术组的3/11(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8%,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药物治疗后1个月泌乳素(PRL)水平是否立即恢复正常、术前PRL,值/术后1 d PRL,值是否≥20是预测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生育要求的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应首选药物治疗.治疗后应定期随访PRL水平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后的1~3个月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