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俞樾所著《儿笘录》中所论文字为依据,肯定了俞樾在文字学方面的成绩:一是对《说文》中误训字本义的纠正;二是指出了《说文》中本为一字而分列为二的一些字。  相似文献   

2.
以俞樾所著《儿苫录》中所论文字为依据,肯定了俞樾在文字学方面的成绩:一是对《说文》中误训字本义的纠正;二是指出了《说文》中本为一字而分列为二的一些字。  相似文献   

3.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晚清学者陈熙晋为其文集作注,名为《骆临海集笺注》,被当今学界奉为圭臬。《骆临海集笺注》的成书、刊刻与流传,既体现了一般古籍文献的生成和流传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语约纂》一书为钱基博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编定的讲义。分析了《论语约纂》的篇章结构及内容特色,比较了钱基博在《礼记约纂》中对《礼记》为文之法的评述和在《论语约纂》中对《论语》文学性的点评,认为《论语约纂》中关于《论语》文学性的点评甚少,反映了钱基博的研究由文学性向经学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对《说文解字》中"词"、"辞"、"意"的双重身份进行辨析。认为"词"、"辞"、"意"三词的第一重身份是作为被解释词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并且许慎对三词的含义也进行了解释;第二重身份则是作为训诂术语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词"和"辞"是用来训释词义的,"意"是用来训释字义的。  相似文献   

6.
《论语约纂》一书为钱基博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教时编定的讲义。分析了《论语约纂》的篇章结构及内容特色,比较了钱基博在《礼记约纂》中对《礼记》为文之法的评述和在《论语约纂》中对《论语》文学性的点评,认为《论语约纂》中关于《论语》文学性的点评甚少,反映了钱基博的研究由文学性向经学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郑玄为《诗经》《三礼》所作笺注中的疑问句,反映了东汉末期疑问句的特点。从郑注看,其疑问句中的疑问词出现了双音化现象,疑问标记三重复用现象也有所增多,疑问代词"何"也成为了较高层级的疑问标记。  相似文献   

8.
《尔雅》、《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两部不朽之作,作为系统的、完整的训诂专著,两书既有其鲜明的独创特点,又有继承和发展关系。通过对两书训释对象、训释术语和编排体例三方面入手,探求两者的继承与独创,窥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中含有大量的声训,客观、详细、充分地认识构成声训的训释词和被训词之间 的复杂关系是准确认识《说文》声训的前提。本文从语音、字形、意义等角度对此作了细密的考 察,为正确认识《说文》声训及评价《说文》在我国语言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意义提供了重要 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优良学风培育,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中科院办公厅、工程院办公厅《关于联合开展2020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工作安排, 2020年4月中国科协首次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学风建设资助。资助内容包括:"四有"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一流学科"学术谱系研究;学风作  相似文献   

11.
"道"是老子的哲学核心概念,无独有偶,杨伯峻发现":孔子言道,仅《论语》中就有六十处。",文章中通过对《论语》中所有"道"字进行穷尽的统计发现",道"在《论语》中一共出现89次,其中用作名词80次,用作动词9次。试图从语义角度对《论语》中"道"字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与《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有关"道"字的解释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论语》中"道"字语义使用及后代延续使用情况,并试图揭示出其词义引申的规律性,方便今后的语义训释及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明代,楹联创作主体的隐逸身份非常明确,他们留存下来的较丰富的作品让人们对隐逸类楹联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隐逸类楹联在明代的表现形式为方外人和山人的楹联.《罔措斋联语》是担当出家之后的作品,基木上是为佛门撰写的,故辞句中充盈着佛言祖训,禅机禅理.陈继儒的楹联体现了他作为山人的独特心态与视角,反映了晚明时期山人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3.
神韵与性灵二派是清代诗学的重要流派。它们从学古与创新两个角度挽救明朝拟古之弊。王士祯与赵翼分属二派,其诗话著作也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诗学观点。就《渔洋诗话》与《瓯北诗话》而言,二人从真假之判、审美之异、雅俗之别三个方面论述了自身的诗学思想,对后世诗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4.
神韵与性灵二派是清代诗学的重要流派。它们从学古与创新两个角度挽救明朝拟古之弊。王士祯与赵翼分属二派,其诗话著作也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诗学观点。就《渔洋诗话》与《瓯北诗话》而言,二人从真假之判、审美之异、雅俗之别三个方面论述了自身的诗学思想。对后世诗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我国伟大的历史著作,开创了"不虚美、不隐恶"客观记载历史的"实录"精神。正因如此,它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笔者在研读《史记》时,发现太史公除了原原本本记载历史事件外,其对历史人物的外貌描写也是秉承"实录"精神,对人物外貌进行客观直录。因此,文章尝试从其对先贤将相外貌的"直录"和对芸芸众生的凡人外貌的尚真的两个层面,来管窥其坚持的"实录"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注家对《诗经》"爰"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其注解莫衷一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研究《诗经》"爰",探寻其真正意义和用法所在。研究发现,《诗经》中的"爰"均有实义,为单纯介词,可训释为"於",表示处所。"爰"不存在内部结构层次关系,也不表示任何语气。  相似文献   

17.
"随感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所首创的报刊专栏,"随感录"以其独特的言说方式在它的周围聚集了一批"五四运动"的主将,成为他们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和不良时政的一种理想方式.他的开创者陈独秀不仅首创了"随感录"这种讲究时效性、新闻性的杂感类专栏,启发了当时的许多报刊纷纷仿效并开辟了"随感录"以及类似的专栏,为当时知识分子开拓了一种新的批评空间;同时"随感录"也成为了一个文体概念,陈独秀首创的这一文体成为了中国现代杂文的雏形,并为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清代段玉裁以来,《说文》声训逐渐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对象。至今,众多的研究者为此作了大量的工作:分析了《说文》声训的含量、类别,揭示了某些特殊声训的文化涵义,从语源学角度作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利用声训材料验证古音问题,探讨了《说文》声训的作用和影响。其中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存在明显的不足,还有五大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训诂的条例有形训、声训、义训三大类.郭沫若在研究古代典籍时,综合、灵活地运用了这3种训诂条例进行考辨字词、训释意义.文章以《管子集校》为例,对郭沫若训诂条例方面的情况进行探讨和研究,为郭沫若研究提供新的描写材料.  相似文献   

20.
对《诗经·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句中“尸”字的训释,历代传本多作“主设羹”、“主祭”、“主持”讲,而徐灏《通介堂经说》和王夫之《诗经稗疏》对此提出了质疑。通过分析“尸”“主”的定义,联系《采蓣》描述的问答情形和《仪礼》中记载的祭祀礼俗,认为诗中的“季女”是师生问答之外的第三人,而“尸”、字应训为“主”,是指已故祖先神灵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