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旨在为其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经手术治疗的324例胃癌病人(≥60岁)人选老年组,81例青年(〈44岁)胃癌病人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两组在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构成、病史长短、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手术类型、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后,老年组与青年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病人在临床及病理学方面并未显示出比青年病人更差的结果。老年人胃癌预后的改善仍依赖于早期诊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老年肾移植的临床特点(附7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5例老年患者肾移植的临床资料,以同期行肾移植的160例非老年成人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老年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50.7%)和死亡率(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和0,P〈0.01)。老年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P〈0.05)。老年组1年人存活率为90.6%,显著低于对照组(98.1%,P〈0.05);1年肾存活率为90.6%,低于对照组(96.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肾移植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老年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应使用低剂量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行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5例伴乙肝肝硬变的手术患者根据疾病和手术的不同分为肝叶切除术组(n=18)和非肝叶切除术组(n=17),并分别于术前、术毕和术后24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非肝叶切除组患者的PT、APTT和TT在手术前后不同时相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叶切除组PT水平术前明显高于术毕和术后,并明显高于非肝叶切除组(P〈0.01),APTT术后则明显高于术前和术毕,也高于非肝叶切除组(P〈0.01),而TT在组内不同时相间及与非肝叶切除组相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bg和D-D水平术后均较术前和术毕明显升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实施肝叶切除术时,血液处于低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提示有潜在出血的危险,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与单纯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期间,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共入组研究72例直肠癌患者,其中综合治疗组33例,采用单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策略;对照组39例,仅采用手术治疗。比较2组之间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结果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学分期构成比以及肿瘤距齿状线距离上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方式分布构成上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看,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康复指标上看,综合治疗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则晚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前、后的CEA差值上看,综合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WBC差值在2组间的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提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综合治疗策略在临床上具有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方案的干预效应。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肛肠外科专业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MDT组与非MDT组的手术预计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结果 共纳入了251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直肠癌183例,结肠癌68例。MDT组和非MDT组之间基线一致,2组间术前预估手术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预估施行标准根治性保肛手术的患者,发现其中术后实际手术方案无变动者所占比例及实际手术方案为扩大的根治性保肛手术者所占比例,在MDT组与非MDT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由预估的标准根治性保肛手术改为局部根治手术者所占比例,MDT组高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预估施行不保肛手术的患者中,2组间比较,实际手术方案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病灶变化,MDT组中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T分期变化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不仅在于术前试图降低肿瘤分期,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为需要经由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创造更高质量的临床效果;而新辅助化疗是否可以实现微创化手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多学科协作(MDT)诊治模式的运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MDT组与非MDT组的疗效。结果MDT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及外科住院时间少于非MDT组(P〈0.05),但住院总时间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结果上,MDT组肿瘤手术切除率高于非MDT组(P〈0.05)。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MDT组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率低于非MDT组(P〈0.05),但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5~10个月的随访,MDT组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非MDT组(P〈0.05),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肠梗阻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MDT模式针对大肠癌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时间分配,而且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对于MDT模式的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同时还需将MDT模式中手术治疗的多模式环节进一步完善,以推出更为细化的围手术期MDT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分析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治疗组)的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并与接受非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生活质量、保肛率、术后并发症、3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功能子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子量表中疲倦、恶心欲呕吐、疼痛、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积分增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3年生存率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限制性液体治疗能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本文主要观察限制性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10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老年组(年龄≥65岁,40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40例),围手术期液体治疗采用限制性液体治疗方案,监测两组术前(DO)、术后第1天(D1)、术后第2天(D2)、术后第3天(D3)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并记录术后3d生命体征、动脉血乳酸水平、每小时液体人量和尿量。结果两组术后3d的动脉血乳酸、每小时液体人量和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老年组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组,t=2.164,P=0.034。两组术后醛固酮均先升高后降低,术后第2天最高,老年组术后醛固酮水平高于非老年组,其中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P=0.024。结论老年患者术前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而在术后醛固酮水平高于非老年患者,尤其是术后第1天差异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组织学前列腺炎对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PKEP)的影响程度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对2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组:138例BPH伴组织学前列腺炎患者(炎症组)和93例单纯BPH患者(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增生腺体剥离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IPSS评分以及尿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与对照组剥离时间分别为:(55±20)min和(37±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5例发生前列腺包膜穿孔,对照组无穿孔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90)ml和(105±5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8例需术中输血,对照组无输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与对照组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失禁分别为63例和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学前列腺炎是导致PKEP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9年9月,8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并计算JOA改善率。结果术后随访12~54个月,平均27.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和VAS评分相比,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LIF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可以获得与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