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原位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乙丙橡胶/ SiO2纳米复合材料。分别以乙丙橡胶(EPDM)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接枝改性的乙丙橡胶 (EPDM-g-KH570)在前驱体四乙氧基硅烷 (TEOS)中溶胀,再浸入含有正丁胺的催化剂溶液中催化前驱体的原位溶胶-凝胶反应。考察了不同溶剂以及催化剂含量对TEOS转化率和原位生成的SiO2粒径的影响。采用FT-IR、S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KH570后,TEOS转化率明显提高,SiO2粒径明显减小,在材料中的分散性很好。  相似文献   

2.
卢斌  胡科  刘琪  孙俊艳  张丁日 《硅酸盐通报》2013,32(7):1443-1448
本文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作为混合硅源,通过两步溶胶-壤胶法和常压干燥工艺制备出轻质多孔的SiO2气凝胶,并采用凝胶时间的测定、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BET吸附等手段对SiO2气凝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和前驱比(物质的量)、乙醇(EtOH)和前驱体比(物质的量)、碱浓度对溶胶-凝胶过程和SiO2气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H2O∶ EtOH∶ HCl∶ HH4OH的物质的量为1∶4∶6∶1.8×10-3∶0.144时制备出的SiO2气凝胶性能最优,其密度、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0.15 g·cm-3、944m2 ·g-1、2.264cm3·g-1和9.592 nm.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接枝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子链上,以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前驱体,加入接枝的HDPE中,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HDPE/SiO2杂化材料,使用平板流变仪研究了纳米SiO2对HDPE/纳米SiO2杂化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O2...  相似文献   

4.
贺香梅  徐壁  蔡再生 《广东化工》2014,(1):21-22,34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前驱体,通过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了SiO2气凝胶,综合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气凝胶导热系数,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影响,利用FT-IR分析了SiO2气凝胶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姚润琪 《化工时刊》2007,21(6):8-10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顺丁烯二酸酐(MAn)和含烷氧基硅烷单体γ-氨丙基二乙氧基硅烷(APTES)以一定比例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得共聚物前体,将正硅酸乙酯(TEOS)在HCl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缩合形成SiO2,然后由共聚物和SiO2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杂化复合材料,其中TEOS的质量分数从0至25%。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杂化材料的化学结构,溶胶抽取结果表明在杂化材料中凝胶的含量较高,对它们的形貌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基体中SiO2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有机-无机相相互贯穿。  相似文献   

6.
Sol-Gel法二氧化硅溶胶的制备及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硝酸为催化剂,制备了SiO2溶胶.研究了催化剂、水、乙醇的加入量对溶胶粘度和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其它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EtOH/TEOS摩尔比的增大,溶胶粘度减小,凝胶时间变长;随着H2O/TEOS摩尔比的增大,溶胶粘度先增大后减小,凝胶时间先变短后变长,H2O/TEOS=9.6左右时粘度最大,凝胶时间最短;pH<2时,随着HNO3/TEOS摩尔比的增大,溶胶粘度增大,凝胶时间变短。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催化生长单壁碳纳米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粒子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高化学活性的化合物作反应前驱体经溶胶、凝胶过程,再经热处理而生成颗粒较均一的纳米粒子。分别在酸催化和碱催化条件下以原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躯体制备出SiO2纳米颗粒,用于生长单壁碳纳米管。最后发现,此SiO2粒子作为一种非金属催化剂,其催化生长的碳纳米管密度和结构均一而且产物中无残留催化剂颗粒,扩大了碳纳米管的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环氧树脂杂化材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先驱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剂,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了纳米SiO2/环氧树脂杂化材料以有效控制纳米粒子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考察了共溶剂乙醇对溶胶-凝胶过程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TEOS和KH-570用量对杂化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杂化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EOS质量分数为3%,KH-570质量分数为2%时杂化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9%和10%。杂化材料断口形貌有明显的波纹状,表现为韧性断裂。该方法能够实现无机成分和有机环氧树脂在分子级别上的复合,制备出高性能杂化材料。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溶胶凝胶法将GPTM、TEOS、氟硅烷等前驱体通过表面烷基化来制备杂化超疏水涂层。通过多种实验表征手段对超疏水涂层进行分析,发现前驱体GPTM与TEOS摩尔比为2,氟硅涂层经8%TMCS正己烷溶液修饰后,可得到水接触角为153.54°,透光率为76.2%的透明超疏水涂层。  相似文献   

10.
沈浩  李景学  钱蕙春  蒋伟忠 《硅酸盐通报》2011,30(3):538-541,549
本文主要对搪瓷表面的疏水性进行相关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结合有机硅烷(DDS)在搪瓷材料表面制备出含SiO2颗粒的薄膜,使得表面液滴的接触角增大,从而使让搪瓷表面获得了疏水的特性,且不会降低原搪瓷材料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法原位生成SiO2增强EPD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橡胶工业》2001,24(4):234
利用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四乙氧基硅烷生成SiO2增强EPDM。TEM观察显示原位SiO2均匀地分散在硫化胶中,而且粒径在15nm以下。TGA测试表明,初步的研究引入了3.6%的原位SiO2。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被提高了近2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含高化学活性的四乙氧基硅烷(前驱体)与羟基硅油混合,以三氟乙酸为催化剂,经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形成溶胶体系,在石英纤维表面经陈化胶粒间聚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将键合于石英表面上的凝胶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采用FTIR红外光谱法表征了溶胶-凝胶的转变过程.经谱图解析,表明了四乙氧基硅烷水解形成了Si-OH基,通过与羟基硅油缩合反应形成了Si-O基,并进一步自缩合形成SiO2网络结构.溶胶-凝胶法制备固相微萃取涂层,简便易行,涂层热稳定性好,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13.
郭庆中  刘闯  肖颖 《有机硅材料》2010,24(4):207-210
以浓氨水为催化剂、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原料,利用Stober溶胶-凝胶法制得二氧化硅(SiO2)微球。粒度仪测试结果表明,SiO2微球粒径为30~100nm,其平均粒径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进一步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SiO2纳米球进行表面改性,后与苯偏三酸酐反应,得到羧基改性的SiO2纳米球。利用TEM、FT-IR对羧基改性纳米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过程对SiO2纳米球的粒径无影响,羧基通过化学键结合在SiO2纳米球表面。  相似文献   

14.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再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其进行改性,得到KH-570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采用红外光谱(FT-IR)、粒径分析、透射电镜(TEM)以及热重分析(TG)等对原料及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H-570能够成功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尺寸主要分布在30~115nm。  相似文献   

15.
裘小宁 《应用化工》2006,35(2):113-116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ETES)作为有机改性剂,与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了乙烯基改性S iO2杂化玻璃。研究了乙醇作溶剂的一步溶胶-凝胶法、二步溶胶-凝胶法及丙酮作溶剂的三种方法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醇作为溶剂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得不到完整透明致密的杂化玻璃;采用乙醇作为溶剂的二次水解法,透光率随ETES/TEOS摩尔比的增大而增加,可制备ETES/TEOS摩尔比较大(3∶1~6∶1)的透明均质完整杂化玻璃,透光率可达92.8%;采用丙酮作为溶剂的一次水解法透光率随ETES/TEOS摩尔比的增大而减小,可制备ETES/TEOS摩尔比较小(1∶8~2∶1)的透明均质完整杂化玻璃,透光率可达90.3%。红外光谱表明,乙烯基通过S i─C键接枝到S iO2网络中。  相似文献   

16.
HCl-NH3双组分催化正硅酸乙酯快速制备SiO2气凝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水和乙醇为溶剂,盐酸和氨水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气凝胶.研究了水和乙醇及催化剂对制备SiO2气凝胶反应速度、凝胶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HCl和NH3·H2O作为催化剂大大加速了溶胶和凝胶反应速度,使凝胶时间减少至几分钟甚至更短,所制备的SiO2气凝胶具有纳米多孔结构(骨架颗粒为15~20nm,孔洞尺寸为10~30 nm).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SiO2前驱物,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S)和十二氟庚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2FHPMDMS)为有机硅前驱物,制备得到含氟有机硅/SiO2溶胶,经热固化后得到了不同12FHPMDMS含量的含氟有机硅/SiO2杂化涂层。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溶胶及固化后涂层的结构,采用热重分析仪(TGA)、接触角仪对涂层性能进行分析并测试了其附着力、硬度、冲击强度和耐盐雾腐蚀性(NSS)。结果表明:含氟有机硅/SiO2杂化涂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随着12FHPMDMS加入量增加,含氟有机硅/SiO2杂化涂层的耐热性提高,接触角先增大后减小。当n(TEOS)∶n(DMDES)∶n(12FHPMDMS)=10∶8∶4时,疏水性最好,接触角达到110.0°且涂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纳米SiO_2复合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前驱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硅烷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然后在自制EA(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中加入nano-SiO2和光引发剂,制成可UV(紫外光)固化的EA/nano-SiO2复合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nano-SiO2具有尺寸均匀、分散性好等特点,其平均粒径为50 nm左右;复合胶粘剂的力学性能随TEOS含量增加呈先升后降态势,当w(TEOS)=20%(相对于EA质量而言)时,复合胶粘剂的力学性能达到相对最大值,说明少量nano-SiO2能同时达到增强增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共前驱体制备纳米疏水SiO2溶胶,经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odecyltrimethoxysilane,DTMS)改性后,制备出SiO2粒子薄膜,用红外光谱分析SiO2粒子的化学组成,用透射电镜观察凝胶时间对SiO2粒子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接触角表征SiO2涂膜的表...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薄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以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溶胶并且采用提拉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二氧化硅薄膜。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乙醇和水的加入量对溶胶性质和成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提拉速度和焙烧温度对二氧化硅薄膜润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物的摩尔比TEOS∶EtOH∶H2O=1∶1.5∶1.0,反应温度70℃,pH=3,反应时间1h,薄膜适宜的焙烧温度为450℃。所制备出的二氧化硅薄膜均匀透明,润湿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