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肝脏保护作用及其抗凋亡机制。方法 30只雄性大鼠分成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及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以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和穿刺盲肠外,其余手术步骤相同。建模成功后15 min乌司他丁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0 000 U/kg),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6、12、24 h尾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术后24 h取大鼠肝组织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3在肝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12、24 h乌司他丁组及脓毒症组大鼠IL-1β(F=5.723,P=0.018;F=12.969,P0.001;F=4.956,P=0.027)、TNF-α(F=5.618,P=0.020;F=20.002,P0.001;F=17.869,P0.001)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脓毒症组更高(P均0.05)。HE染色发现脓毒症组大鼠肝细胞肿胀明显,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而乌司他丁组大鼠肝细胞及肝小叶仅结构出现轻度破坏现象。同时,乌司他丁组及脓毒症组Bax[(17.6±2.2)、(30.2±4.2)、(1.5±0.8)]、Caspase-3蛋白[(10.54±1.44)、(22.60±1.86)、(0.86±0.24)]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抗凋亡蛋白Bcl-2[(21.6±1.6)、(10.2±1.5)、(42.4±2.9)]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且脓毒症组Bax、Caspase-3表达更高,Bcl-2表达更低(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具有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与抗凋亡双重功效,对脓毒症大鼠的肝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方法:健康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Sham组,10只)、脓毒症组(Sepsis组,10只)、乌司他丁组(UTI组,10只)。Sham组仅行开腹、关腹手术,Sepsis组和UTI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15min在UTI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kg),12h后重复给药,Sham组与Sepsis组则在相同的时间点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6、12、24、36、48h尾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质量浓度,留取肾脏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在肾组织内表达情况。结果:在Sepsis组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均在12h达到峰值,相对于UTI组TNF-α和IL-6差异明显。在UTI组6、12、24、36、48h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均明显低于Sepsis组(P<0.05)。在苏木精-伊红染色中发现UTI组较Sepsis组肾脏细胞肿胀及出血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UTI组中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epsis组,UTI组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epsis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抑制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同时抑制肾脏以线粒体途径的Caspase通路细胞凋亡,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动物研究,用改良Chaudry方法制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60min后回输血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部分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含量和回肠黏膜细胞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血清TNF-α、MDA含量以及回肠黏膜细胞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Bcl-2明显降低。复苏后血清TNF-α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回肠黏膜细胞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Bcl-2蛋白明显升高;乌司他丁复苏组上述指标的恢复程度较生理盐水复苏组为好。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失血性休克大鼠回肠黏膜细胞的凋亡,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是否通过抑制核因子-xB(nuclearfactor-κB,NF-κB)通路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各15只,模型组与乌司他丁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u/g,连用3d;72h后3组测定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渊节蛋白水平及胸腹主动脉组织NF-κBp65表达。结果乌司他丁组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渊节蛋白水平及主动脉组织NF-κBp65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度烫伤后麻醉时乌司他丁预处理对机械通气造成的肺组织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只,全麻组30只,乌司他丁组30只.建立大鼠重度烫伤模型后,对照组不进行机械通气,全麻组和乌司他丁组机械通气1 h(乌司他丁组通气前接受乌司他丁预处理).通过观察肺组织大体标本,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学改变,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改变,评估肺系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因子TNF-α、IFN-γ IL-2的表达水平来检测重度烫伤后,乌司他丁对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结果 对照组和全麻组大鼠两肺明显水肿,可见出血灶,切面疏松、肿胀;乌司他丁组大鼠两肺充血水肿相对温和.HE染色可见乌司他丁组肺组织病变轻于全麻组.电镜下:对照组和全麻组肺组织细胞器破坏严重;乌司他丁组相应改变较轻.对比肺系数发现乌司他丁组肺系数与全麻组相比显著下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乌司他丁预处理后肺组织表达TNF-α、IL-2、IFN-γ的强度较全麻组显著降低.结论 乌司他丁对重度烫伤大鼠全麻时机械通气所导致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乌司他丁降低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5只。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腹腔后缝合,其他各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利多卡因组大鼠在给予10 mg/kg的负荷剂量后,以10 mg·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利多卡因3h;乌司他丁组大鼠进行CLP的同时,以100 000 U·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乌司他丁3 h;假手术组和CLP组用等量等渗NaCl溶液代替。于CLP后24 h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另取40只大鼠(每组10只)用于观察4组大鼠72 h死亡情况。 结果4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89.886、237.952、175.999、179.491,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0.05);与CLP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与利多卡因组比较,乌司他丁组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肺泡大小均匀、结构完整,肺泡上皮细胞形态正常;CLP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厚、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塌陷;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病理学改变较CLP组均明显减轻,肺组织轻度水肿,肺泡及肺间质出现少量炎症。四组大鼠死亡构成比(0 /10、9/1、4/6、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0,P < 0.001)。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均<0.008);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CLP组显著降低(P均<0.008);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8)。 结论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及HMGB1的表达,抑制肺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量,减轻脓毒症对肺组织的损伤,有效提高动物存活率,其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及肺保护作用疗效与乌司他丁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损伤中的机制及乌司他丁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内毒素组及乌司他丁组,每组各8只大鼠。内毒素组与乌司他丁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乌司他丁组大鼠1 h后再次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 000 U/kg,对照组大鼠于同一时间点注射同等剂量的等渗NaCl溶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中Bcl-2、Bax、CytC、Caspases-3的表达。结果内毒素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严重,乌司他丁组大鼠心肌组织虽然有损伤,但病变较内毒素组轻。三组大鼠cTnT、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217、18.250,P均0.05),内毒素组与乌司他丁组大鼠cTnT[(20.3±1.0)、(18.7±1.3)、(12.2±1.0)μg/L]、BNP[(26.6±1.4)、(23.0±2.4)、(17.0±1.6)μ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内毒素组更高(P均0.05)。乌司他丁组大鼠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内毒素组[(19.8±1.7)%vs.(22.6±1.2)%,t=3.675,P=0.020]。同时,内毒素组及乌司他丁组大鼠Bcl-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80.3±3.8)、(76.6±2.90)、(49.6±3.9)],且内毒素组大鼠更高(P均0.05),而Bax[(70.8±1.7)、(80.0±4.8)、(99.7±5.6)]、CytC[(120±5)、(132±3)、(151±7)]、Caspases-3[(108.8±4.0)、(113.9±5.2)、(157.2±2.5)]蛋白表达在内毒素组及乌司他丁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内毒素组更低(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通路的激活,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对心肌凋亡有一定影响,但两者联合应用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心肌损伤少见报道。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学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组(n=10),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建模后即刻尾静脉输注异体间充质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建模后即刻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移植组两者联合应用;模型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对照组开腹后不做任何处理,均尾静脉输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24 h 后麻醉处死实验动物,取心肌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蛋白Bax、Caspase-3,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对照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可见广泛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肿胀或皱缩,可见空泡变性;心肌间质血管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组织相似,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较轻,期间散在分布正常心肌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移植组心肌细胞损害较轻,间质充血不明显,少量炎症细胞浸润。Western blot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移植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模型组及对照组(P<0.01), 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减低(P<0.05)。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脓毒症相关性心肌损伤的治疗中可减轻心肌的病理学改变、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抗凋亡蛋白、下调凋亡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2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血必净+乌司他丁组、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 iv q12h,7 d为一疗程;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ivgtt q12h,7 d为一疗程;血必净+乌司他丁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ivgtt q12h+乌司他丁20万U iv q12h,7 d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8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降钙素(PCT),并统计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后LPS、IL-6、TNF-α、PCT水平均下降,其中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组在第4、8天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单一血必净治疗组、单一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两比较P均<0.01).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一血必净治疗组、单一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而28 d生存率呈现相反趋势(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生存率;作用机制可能是拮抗LPS,阻断TOU样受体,抑制促炎因子释放,降低血清PCT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玉梅 《新医学》2010,41(9):616-618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佐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AOPP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干预组(乌司他丁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规范肟类复能剂、抗胆碱能药物、改善机体器官功能的常规药物及血液灌流、机械通气等治疗;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予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2h内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为7~10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TNF-α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病死率、痊愈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乌司他丁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NF-α和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而对照组TNF-α和ICAM-1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佐治AOPP患者,可提高患者痊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治疗的优化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将入选的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n=34)和乌司他丁治疗组(n=34).分别于人住ICU当时与入住ICU后第2、3、7天(D0、D2、D3、D7)检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 d生存情况.结果 (1)入科后,基础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基础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乌司他丁治疗组的下降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APACHEⅡ评分,血浆IFABP在各观察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的基础治疗组(P<0.05),DAO、D-Lac水平在D2和D3观察点乌司他丁组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至D7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FABP、DAO、D-La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但与ICU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P>0.05);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减少ICU住院时间,但对降低28 d病死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止血带诱导的血小板线粒体凋亡信号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44名单侧下肢手术并需应用止血带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和乌司他丁处理,另外以同等条件但无需应用止血带患者12名作为对照。应用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盒测定ATP含量,JC-1探针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小板胞浆细胞色素C,Caspase-3活性试剂盒检测血小板Caspase-3活性,过氧化脂质(1ipid hydroperoxide,LPO)试剂盒检测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组中细胞内ATP含量降低(P0.05),低线粒体膜电位(△ψm)血小板比例、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Caspase-3活性及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均显著增加(P0.05),而应用乌司他丁处理组的以上改变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止血带应用可以诱导血小板线粒体损伤、线粒体依赖途径的凋亡信号激活;乌司他丁处理则可明显抑制止血带诱导的血小板线粒体途径凋亡信号改变。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大鼠肺组织c-FLIP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c-FLI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的肺组织中c-FLIP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乌司他丁对c-FLI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及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每组10只.Sham组不结扎穿刺盲肠,余同CLP组;CLP组采用肓肠结扎并穿刺法造模;UTI组造模后立即经阴茎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注射液(50000 U/kg).12 h后处死大鼠并采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c-FLI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FLIP基因表达.应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脓毒症组光镜下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和大量红细胞渗出,c-FLIP蛋白和基因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光镜下病理改变减轻,c-FLIP蛋白和基因表达较脓毒症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脓毒症中c-FLIP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下降,提示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增加.乌司他丁能上调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c-FLI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的影响,探讨心肺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机制及乌司他丁的治疗机制。方法 利用窒息导致大鼠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常规复苏组、乌司他丁组.每组8只。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2h取动脉血,采用酶生化法测定血清中CK-MB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 与常规复苏组比较,乌司他丁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心功能改善,心肌组织病变减轻。结论 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TNF-α升高参与心肌损伤过程,乌司他丁对复苏后早期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细菌性严重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各细胞因子的表达的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氧氟沙星抗炎抗感染组,每组10只。经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建立脓毒症模型,15 h后取单侧颈总动、静脉血标本测定IL-10、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的水平以及在不同时间测定PMN的凋亡情况。结果在严重脓毒症大鼠的确存在PMN凋亡滞后的现象,合用乌司他丁的抗炎抗感染组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TNF-αI、L-1β,锌金属蛋白酶,溶细胞素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中性粒细胞凋亡时间明显提前。结论乌司他丁能改善严重脓毒症大鼠的预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各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并改变PMN凋亡滞后的现象。从而减轻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现损害而起保护作用,避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放射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放射组大鼠左肺一次性给予20Gy照射,观察1个月。人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分别转染高、低表达的PKR后,给予15Gy照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分析、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MTT法、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PKR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放射组大鼠体重明显较低,肺/体重比值明显较高(P0.05);通过ELISA检测发现,放射组大鼠肺组织中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抑炎因子IL-10相对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放射组大鼠肺间隔纤维组织沉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组肺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抗凋亡因子Bcl-2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射组大鼠肺组织PK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PK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PKR敲低细胞照射组细胞生存率、PKR蛋白和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细胞照射组,而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照射组(P0.05);PKR过表达细胞照射组细胞生存率、PKR蛋白和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照射组,而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细胞照射组(P0.05)。结论:放射可以导致严重的肺损伤,肺损伤发生机制可能与PKR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和穿刺盲肠外,其余手术步骤相同,乌司他丁组小鼠术后30 min尾静脉给药100 000 U/k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reg的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0)%、(10.9±0.8)%、(13.7±0.8)%,F=10.236,P=0.030],且乌司他丁组小鼠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而高于模型组(P均0.05)。同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乌司他丁组IL-2[(352±76)、(172±59)、(249±64)ng/L]和干扰素γ[(177±25)、(56±14)、(109±18)ng/L]均显著下降,而IL-4显著升高[(46±15)、(328±81)、(242±62)ng/L],且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IL-2和干扰素γ均明显升高,而IL-4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诱导脓毒症小鼠Treg细胞凋亡,上调IL-2和干扰素γ,降低IL-4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分析乌司他丁和多西他赛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多西他赛组、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以及对照组四个组,分别予以800 U/ml乌司他丁、3. 7μg/ml多西他赛、800 U/ml乌司他丁+3. 7μg/ml多西他赛以及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分别在干预后0 h、24 h、48 h、72 h时点采用CCK8法检测MDA-MB-231的增殖能力,在干预后48 h采用Transwell法检测MDA-MB-231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多西他赛组、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24 h、48 h、72 h等各时点MDA-MB-231的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 0. 05),且多西他赛组的增殖能力较同时点乌司他丁组较低(P 0. 05),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各时点增殖能力则明显降低(P 0. 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多西他赛组、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各组MDA-MB-23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 0. 05),且乌司他丁联合多西他赛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及乌司他丁组水平(P 0. 05),多西他赛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低于乌司他丁组(P 0. 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与多西他赛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且乌司他丁和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抑制效果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组(CLP组)、乌司他丁组(UTI组)与假手术组(SHAM组)各40只;组内分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各10只。建立脓毒症模型,TUI组大鼠于手术30 min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0 U/kg。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损伤Smith评分,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结果 CLP组大鼠肺损伤随时间呈逐渐加重趋势,术后48 h损伤达到高峰;UTI组大鼠肺损伤在24 h达到高峰;UTI组48 h时点肺损伤Smith评分明显低于CLP组(P0.05)。CLP组和UTI组大鼠各时点肺组织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损伤,UTI组损伤程度均较CLP组对应时点减轻。UTI组大鼠各时点肺组织中HMGB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HMGB1参与了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乌司他丁通过抑制HMGB1的表达减轻了急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等分成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组(ALI组)、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LEV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每组再等分4个亚组,每亚组7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血浆TNF-α、IL-6水平的变化,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多组均数间比较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UTI治疗组的淋巴细胞凋亡率较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组及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血浆TNF-α和IL-6水平分别于CLP术后3 h和6 h时出现升高,UTI治疗组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组及左旋氧氟沙星治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UTI治疗组大鼠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能显著抑制脓毒症肺损伤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血浆TNF-α和IL-6表达水平,能显著减轻肺损伤的病理损害,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