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采用镰刀菌粗毒素幼芽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带菌菌谷接种、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草酸局部注射等5种方法对4个品种(小黄金1025、中烟100、长脖黄、664-01)的镰刀菌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镰刀菌毒素液胁迫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毒素浓度为8%,处理时间6d;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孢子液浓度为107个/mL,处理时间4 d;带菌菌谷接种也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菌谷比例为20%,处理时间9 d;离体叶片用菌饼和草酸液处理,能区分品种的抗感性,但不能区分品种的抗感程度。研究结果认为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和带菌菌谷接种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可以准确评价品种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感性。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烟叶产区危害烟草的镰刀菌种类,以河南省烟叶产区典型镰刀菌根腐病烟株及烟田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土壤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无创接种法测定病原菌对烟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获得的98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白色菌丝,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马特形,无色、多孢;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多无分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分离的98株菌分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Fusarium nematophilum。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对烟苗具有致病性;48株致病菌中豫南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致病性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以尖孢镰刀菌为主;豫中为尖孢镰刀菌;豫东、豫西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因此,尖孢镰刀菌为全省烟区重点防控对象,豫南烟区还需加强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防控,豫东、豫西需防范茄病镰刀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与未发病烟株在根际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联合应用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技术研究了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与未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结果表明:(1)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际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为4.14,而未发病烟株则高达4.71,未发病烟株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发病烟株,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与未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在组成上有显著差异;(2)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际真菌以病理营养型为主,占54.64%,而未发病烟株根际真菌则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占46.10%;(3)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根际的病原菌相对丰度为30.73%,显著高于未发病烟株的1.12%,镰刀菌在病原菌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高通量测序与FUNGuild联用可对土传病害感病烟株的根际优势病原真菌群落进行准确鉴定,可为烟草病害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spp.)的高效拮抗菌株,通过平板对峙、盆栽和大田复筛试验,从平顶山烟区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并对拮抗菌抗镰刀菌根腐病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0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土壤微生物菌株512株,其中以L210菌株对镰刀菌根腐病抑制效果最好,平板对峙抑菌直径71.4 mm,抑菌率为68.2%;盆栽和大田防病试验的发病率分别为0、6%,病情指数分别为0、1.5,防治效果分别为100%和77.9%。初步鉴定L210菌株为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其抑菌机理为溶解尖孢镰刀菌的菌丝,使其失去侵染能力,进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菌株发酵液中含有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可溶解病原菌的细胞壁,还可显著诱导提高烟苗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的活性。因此,菌株L210在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河南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组成结构及其侵染过程,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从河南烟区分离的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采用组织染色显微和荧光显微观察了病原菌对烟草根系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豫南和豫西烟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平均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3.04%和48.18%;其次是茄病镰刀菌(F. solani)和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3.62%、37.24%和6.67%、9.91%。豫中烟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平均检出率相近,分别为46.19%和45.48%,各烟区均检出共享镰刀菌(F. commune)、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和藤仓镰刀菌(F. fujikuroi)等新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可通过根系表皮细胞间隙、根毛、根系破损细胞处、侧根生长处等位点侵染植物组织;附着在植株根系表面的病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通过植物表皮细胞间隙及根毛顶端侵入烟草组织,之后芽管生长分化形成菌丝,菌丝沿皮层薄壁细胞间隙逐渐扩展延伸,进入维管束并大量繁殖,进而堵塞导管管腔,阻止水分及营养运输,造成植物病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育抗根部病害的烤烟新品种,以南江3号为母本、双抗70为父本,得到纯系品种许金101。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NC89和中烟100。抗镰刀菌根腐病,中抗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中感青枯病、CMV和PVY,综合抗病能力与NC89相当;烘烤特性好,烤后原烟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能够满足工业企业的需要。该品种根部病害抗性较好,特别是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提高,适宜在我国黄淮烟区特别是平原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一种快速有效的烟草青枯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以红花大金元、青梗、长脖黄和D101等4个烟草品种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采用伤根和不伤根法进行青枯菌侵染接种,依据病情指数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水培条件下采用伤根和不伤根接种法,接种后7~10 d便可判断出各品种的抗性,结果为D101中抗、长脖黄高感、红花大金元高感或感病、青梗感病,与传统盆栽伤根灌菌接种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而盆栽伤根灌菌接种法则需3~4周。本研究建立的水培接种法可快速、高效准确鉴定和评价烟草苗期青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8.
烟草种质抗青枯病鉴定及其抗性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2008年、2009年在安徽省皖南烟区烟草青枯病病圃,选择国内外文献中标注为抗青枯病的部分烟草种质及安徽省尚未鉴定抗性的地方种质共138份,田间采用高密度栽培方式、随机区组设计,鉴定其青枯病抗性。结果表明:(1)以感病对照长脖黄病情指数达到100时的抗性进行划分评价,部分烟草种质的抗性与文献标注的抗性表现有差异;本试验中没有免疫烟草种质;Coker298、K346、NC86、Coker86、K399、LMAFC34、歙圆四号为高抗品种;G28等13份种质为中抗品种;其它种质在中感以上。(2)依据大田病情指数变化对烟草种质抗性分为四类:感病型、慢病型、抗病型及免疫型,并对其进行数据规范;分类结果表明免疫型种质0份,抗病型种质3份为Coker298、NC86、歙圆四号,慢病型种质有DB101等16份;其它为感病种质。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目的】烟草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root rot)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为明确云南省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并进行单孢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与EF-1α序列鉴定病原;采用灌根接种法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获得的300个菌株在PDA平板上均呈絮状,菌丝白色、紫色或粉红色,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多孢、多为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多无隔,呈椭圆形或纺锤形。经序列比对将300菌株鉴定为7个种,其中227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占比75.7%;43株为茄病镰刀菌(F. solani);16株为共享镰刀菌(F. commune);8株为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3株为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2株芬芳镰刀菌(F. redolens)和1株轮枝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结论】云南省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共享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芬芳镰刀菌和轮枝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广东韶关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种类及致病力,在珠玑、始兴、南雄和乌茎采集根腐病样本,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盆栽接种带菌麦粒测定其致病性,观察菌株形态,基于EF-1α和β-Tub基因序列构建发育树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获得45株镰刀菌,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技术鉴定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共享镰刀菌F. commune、藤仓镰刀菌F. fujikuroi和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分别占比42.22%,26.67%、20.00%和11.11%,对烟草均有致病性,强弱排列为F.commune≈F. fujikuroi>F. oxysporum>F. solani。本研究可为广东韶关地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豫烟10 号是以自选烤烟品系农大201 为母本,云烟87 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全国及河南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田间长势强,耐肥性强,易烘烤;抗青枯病,中抗黑胫病和赤星病,中感根结线虫病、TMV、CMV 和PVY;烤后原烟颜色均匀,结构疏松,油分较足,色泽均匀鲜亮,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烟叶感官质量较好。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等均高于对照NC89,是一个品质、抗性、产量、适应性等方面较能兼顾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烟草抗感品种前后代谢途径的差异,选取烟草抗病品种G28与感病品种长脖黄壮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处理:1)G28接种J2s悬浮液(G_RKN);2)长脖黄接种J2s悬浮液(C_RKN);3)G28接种清水(G_CK);4)长脖黄接种清水(C_CK)。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LC/MS技术分析接种前后代谢通路的变化。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抗、感病品种G28与长脖黄在抗病相关的代谢通路都有明显变化,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包括了生物碱、脂肪酸、类黄酮、萜类和聚酮等物质。其中抗病品种被显著激活的代谢通路有10条,而感病品种只有5条。所以抗、感品种被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防御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3.
叶面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对烟草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增强烟草幼苗抗旱能力的作用机理,以不同抗旱性烟草品种豫烟12号和豫烟10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外源EBR对烟草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豫烟12号和豫烟10号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细胞活性氧和MDA含量增加,叶绿素遭到破坏,光合速率降低。喷施外源EBR能够显著促进干旱胁迫下烟草幼苗的生长和根系发育,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提高,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降低,同时增加了叶绿素的含量,提高了光合速率。与豫烟12号相比,干旱对豫烟10号的影响较大,而喷施外源EBR均能降低干旱对两品种幼苗的伤害。喷施外源EBR能够促进根系形态发育,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积累和膜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光合能力,增强烟草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烤烟新品种豫烟7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豫烟7号(Y017)是选用MSKY2作母本、66401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烤烟新品种,2010年11月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植株结构合理,田间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黑胫病,中抗青枯病和赤星病,耐PVY,中感TMV和根结线虫病,耐旱耐寒性强;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NC89;外观质量总体优于对照品种NC89;烤后烟叶叶片厚度均匀,主要化学成分协调,特别是钾含量高;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足,感官评吸质量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利用价值。豫烟7号是一个产量、质量、抗病性较能兼顾的具有浓香型特色的烤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分类地位,2015-2017年从福建省三明市主要烟区采集的烟草根腐病病样中分离获得31个镰孢菌属菌株(F1~F31)。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甄别、系统进化分析、种特异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显微形态特征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共享镰刀菌(F. commune)相似;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 Analysis)对4株分离菌F-04、F-18、F-19和F-28的rDNA基因内间隔区(IGS)基因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菌株同F. commune聚为一类并与F. oxysporum明确区分;特异性引物扩增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为F. commune。通过室内与田间接种试验验证了分离菌株F. commune的致病性,明确其为烟草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物,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共享镰刀菌F. commune引起烟草根腐病。   相似文献   

16.
烤烟新品种中烟207是以优质高香气为主攻目标,兼顾抗病性和产量,采用云烟85的雄性不育同型系(MS云烟85)为母本,以香气浓郁且耐气候性斑点病的烤烟新品系0953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雄性不育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株型筒形,叶形长椭圆,田间生长势较强;综合经济性状略优于K326,略低于云烟87。烤后原烟以金黄色为主,结构、身份和油分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感官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和余味优于K326和云烟87;综合质量与K326相当,优于云烟87。中抗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中感青枯病和赤星病,感TMV、CMV和PVY,气候性斑点病的抗耐性优于K326和云烟87。综合评价,中烟207是品质、经济、抗病性状较能兼顾的烤烟新品种,适宜在东南、四川及陕西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烤烟新品种中烟103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中烟103是从红花大金元中获得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植株结构合理,遗传性状稳定,田间长势强,易烘烤;耐TMV、CMV、PVY,中抗黑胫病,气候斑点病轻,中感根结线虫病,感青枯病和赤星病;其主要经济性状比对照品种NC89、K326或红花大金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烤后原烟橘黄色烟比例高,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分有-多,色度强-浓,外观品质总体性状优于对照品种K326;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与对照品种K326相比,糖、钾含量略高,烟碱、总氮含量略低。感官评吸与K326质量档次相当。中烟103是一个质量、产量、抗病较能兼顾的具有红花大金元香气特征的烤烟新品种,2007年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典型烤烟品种腺毛形态及分泌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烤烟叶面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本文以K326、红花大金元、中烟100、翠碧1号、豫烟11等代表性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超景深显微技术、GC-MS分析检测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叶面腺毛形态、叶面化学成分以及腺毛分泌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烤烟腺毛由长柄分泌型腺毛、短柄分泌型腺毛和非分泌保护毛等不同类型组成,翠碧1号和豫烟11中分泌型腺毛含量较高,而中烟100中非分泌型腺毛相对丰富。(2)西柏烷类化合物是烤烟叶面的主要化学成分,以K326中的含量为最高;赖百当类化合物在烤烟中含量极少,但豫烟11中顺冷杉醇和赖百当二醇含量较高。(3)西柏烷类合成酶关键基因CYC和CYP71D16在K326中表达活跃,赖百当合成酶关键基因CPS2在豫烟11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不同烤烟品种之间叶面腺毛形态、基因表达及分泌物含量所存在的明显差异,可能与品种特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