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源性寄生虫病包括肉源性、鱼源性、植物源性、水源性、软体动物源性及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等。本文主要就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6种我国主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为制定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多与饮食有关,不生食、不半生食是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变、人口和物资流动日趋频繁,饮食来源和方式多样化,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呈现新的特点,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成为我国及全球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及全球较为重要的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总结了目前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趋势,以及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技术研究、致病机制研究的现状与缺陷。此外,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检测、基础机制、传播阻断技术及防治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2017年10-12月抽取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内929名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正确态度和行为形成情况等。结果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P均 < 0.05),非医学专业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知晓率和关注程度均低于医学专业学生,已接受过医学寄生虫学教育的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知晓率和关注程度明显高于未接受相关教育者。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不喜猎奇方面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非医学专业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相对较低;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建议他人不吃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食物、会改变自身可能存在的与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相关的特殊喜好和生活习惯方面存在差异(P均 < 0.05),医学专业学生正确态度形成率相对较高。结论 接受过医学寄生虫学教育的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的知晓率、正确态度和行为形成率相对较高,在高校开设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课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断技术与治疗的学术交流,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将于2008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诊断技术与治疗”学习班,学习期满将授予国家继续教育Ⅰ类学分6分。 本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相关知名专家作有关食源性寄生虫的专题报告。介绍食源性寄生虫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相关新理论和新诊疗技术。探讨交流各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和治疗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本次学习班将会为各位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诚挚地欢迎您参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饮食的丰富多样化,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同食品安伞、人民健埭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近年来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增多且流行区域扩大。本文综述了食源性奇牛虫病的流行趟势,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的种类及其流行概况,并概述了目前我同食源性寄生虫的检验检疫现状。  相似文献   

6.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式。 地摊经济对缓解就业压力,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我国市场经济的补充,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可能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地摊美食中常见食材的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情况以及人群中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为地摊经济背景下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芜湖市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芜湖市5所高校1 685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并采用[χ2] 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芜湖市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为33.5%(565例),危害知晓率最低,为31.4%(529例);不同年级、学校、生源地、家庭年收入,以及有无男女朋友、亲属是否在医疗机构工作、是否坚持每年体检1次、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寄生虫病感染史的大学生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校、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坚持每年体检1次以及寄生虫病史是食源性寄生虫知识知晓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均< 0.01])。结论 芜湖市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健康行为及正确态度形成率也较低,在高校开设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课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中学生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问卷调查秭归县某中学高中学生,并对答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353名中学生,知晓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危害以及传播途径的学生分别占62.23%(842人)、80.78%(1 093人)和83.89%(1 135人)。高一年级学生知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比例高于高二年级(χ~2=7.037,P0.05)。高一学生不生食或半生食食物、不喝生水、在学校或家里就餐等3种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优于高二学生(χ~2=6.970、12.749、12.921,P均0.05)。对于可能传播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食物,51.00%(690人)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再食用。结论秭归县中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的改变,食源性寄生虫病有流行蔓延的趋势。本文简述了山东省肝吸虫病、绦/囊虫病和弓形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是指通过吃了食物中所携带的寄生虫体或幼虫而受感染的寄生虫病,其范围很广,可包括:原虫病、蠕虫病及节肢动物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形势大好,人民生活水平及条件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寄生虫病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而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却呈日渐增多的趋势,一些过去较少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鄂口线虫病、肾膨结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等也比以前多见.  相似文献   

11.
近期我国报道的人感染蜱传寄生虫的种类和病例数均不断增加,蜱传疾病被认为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我国蜱传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提出我国蜱传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可能被严重低估,亟需开展包括人群、媒介及动物宿主在内的蜱传寄生虫病的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 态度和行为的情况, 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扬州市职业大学在校大学生1 114名,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知识、 态度和行为。 结果 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对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分别为42.2 %和41.7%; 不同性别、 年龄、 地区 (江苏省内)、 专业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1), 其中男生、 17~<19岁年龄组、 苏南地区、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知晓率相对偏低。除家中不养宠物 (32.0%)、 家用切菜砧板切生熟食物完全分开 (28.6%)、 饭前洗手(67.1%) 3项外, 其余9项健康行为形成率均≥ 80.0%, 不同性别、 年龄、 地区、 专业大学生在不吃醉虾醉蟹、 不吃烧烤、 不喜吃半生不熟或未煮熟食物、 不喜猎奇等方面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 其中男生、 21~<23岁年龄组、 苏南地区、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正确行为形成率相对偏低。大学生正确态度形成率均≥ 84.8%, 不同性别及专业大学生对存在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食物持 “不会再去吃” 、 “建议他人不要去吃” 、 “改掉这些特殊喜好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等态度的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1), 其中男生、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形成率相对偏低。 结论 结论 被调查大学生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知晓率偏低, 健康行为及正确态度形成率相对较高, 应有针对性地、 差别化地对其开展食源性寄生虫病知识宣传教育, 以提高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寄生虫病是行为性疾病。健康教育作为预防控制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推动我国农村寄生虫病防治进 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当前农村地区寄生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等进 行了综合评述, 系统总结了各类模式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和影响; 并就当前寄生虫病防治形势及防治目标对我国农 村地区健康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蚊子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是全球公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合作国家和地区的不断增多,我国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进一步增加。在此背景下,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风险也将增高,一些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或不常见蚊媒传染病,通过境外输入而引起我国继发传播与流行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有可能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就当前主要蚊媒传染病的输入风险及防控对策进行述评,为我国出入境卫生检疫和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支睾吸虫病是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系统, 可引起胆结石、 胆囊炎和胆管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并可致胆管癌。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 流行区人群感染率高, 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东省是我国发现华支睾吸虫病最早和流行最严重的省份。全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结果显示, 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平均感染率为16.42%, 估计全省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超过600万。当前, 我国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控尚处于起步阶段, 防控工作中还存在疾病流行特征和传播模式不清、 长效防控机制缺乏等问题。本文就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情况、 防控策略和措施, 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作一介绍, 并就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1990—2019年我国主要人体寄生虫病疾病负担时间变化趋势,为完善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数据中,提取1990—2019年我国疟疾、肠道线虫感染、血吸虫病、食源性吸虫病、囊尾蚴病和棘球蚴病等寄生虫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对其DALYs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描述年龄和性别分布。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各病种DALYs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结果 2019年我国主要人体寄生虫病DALYs由大到小依次为:食源性吸虫病(643 836.42人·年)、囊尾蚴病(156 853.03人·年)、血吸虫病(79 764.62人·年)、肠道线虫感染(70 989.73人·年)、棘球蚴病(4 258.61人·年)和疟疾(264.86人·年),男性DALYs(546 441.93人·年)高于女性(409 525.33人·年),青壮年(14~65岁,684 780.84人年)高于儿童(≤ 14岁,35 437.38人·年)和老年(≥ 65岁,235 749.04人·年)。1990—2019年,我国食源性吸虫病DALYs在6种寄生虫病中一直居首位,囊尾蚴病由199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2位,肠道线虫感染则由1990年的第2位下降至2019年的第4位。1990—2019年,我国主要人体寄生虫病DALYs总体呈下降趋势,疟疾DALYs下降速度最快(AAPC = -19.6%,P = 0.003),其次是肠道线虫感染(AAPC = -8.2%,P < 0.001)和血吸虫病(AAPC = -3.1%,P < 0.001),食源性吸虫病DALYs下降趋势较缓(AAPC = -1.0%,P < 0.001),棘球蚴病DALYs下降不明显(AAPC = -0.5%,P = 0.264),囊尾蚴病DALYs呈增长趋势(AAPC = 0.7%,P < 0.001)。结论 1990—2019年,我国血吸虫病、肠道线虫感染与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疾病负担显著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疾病负担较高,棘球蚴病疾病负担下降不明显,囊尾蚴病疾病负担有上升趋势。建议我国以棘球蚴病防控为重点,在继续巩固其他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成果的同时,加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某武警部队卫生员开展常见寄生虫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参照有关“KABP”调查标准,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常见寄生虫病知识、有关态度与信念以及预防行为。教育前现场编号,无记名调查。用SPSS10.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健康教育前武警卫生员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态度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46.5、61.8、81.3;健康教育实施半年后平均得分分别为69.6、77.8、96.6,差异有显著性(P<0.001)。教育前后武警部队卫生员常见寄生虫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态度与信念、行为形成率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武警部队卫生员中开展寄生虫病的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