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彭利武  周恩湘  唐华  文星均 《生物磁学》2011,(12):2304-230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4例胆囊结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LC组(44例)和OC+OCHTD组(30例),其中EST+LC组行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OC+OCHTD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比较两组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并发症情况等。结果:①EST+LC组手术时间长于OC+OCHTD组,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少于OC+OCHTD组(P〈0.01或0.05)。②EST+LC组手术成功率90.91%,取石成功率100%,OC+OCHTD组手术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93.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EST+LC组镇痛药使用率低于OC+OCHTD组,术后引流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OC+OCHTD组(P〈0.01或0.05)。④EST+LC组与OC+OCHTD组均并发症少,无结石复发。结论: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联合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探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06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共53例,采取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共53例,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87%,显著低于对照组(35.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胆囊胆总管取石术。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93.7±17.O)min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8.7±10.6)min,t=4.37,P=O.049〈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91.7±27.3)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42.7±17.O)mL,t=-6.10,P=0.026〈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7.%明显小于对照组20.0%,x2=-7.05,P=0.008〈0.05;观察组的结石复发率3.6%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5.0%,x2=-7.76,P=0.005〈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良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组(简称:腹腔镜组)和常规开腹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组(简称:常规开腹组).观察两组手术切口大小、并发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常规开腹组(15.9%)(P<0.05);腹腔镜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常规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等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技术优势。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有两组病例,其中LCBDE+LC组36例,本组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例,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治愈。ERCP+EST+LC组54例,本组术后并发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3例,发生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结论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多镜联合发挥出其独特技术优势,避免了因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而造成较大创伤的不合理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1年5月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分析比较微创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之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所需时间与镇痛药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与完全康复时间。结果:与开腹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微创组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完全康复时间、镇痛药的使用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对合适的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入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4例胆囊结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LC组(44例)和OC+OCHTD组(30例),其中EST+LC组行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OC+OCHTD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比较两组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并发症情况等。结果:①EST+LC组手术时间长于OC+OCHTD组,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少于OC+OCHTD组(P<0.01或0.05)。②EST+LC组手术成功率90.91%,取石成功率100%,OC+OCHTD组手术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93.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EST+LC组镇痛药使用率低于OC+OCHTD组,术后引流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OC+OCHTD组(P<0.01或0.05)。④EST+LC组与OC+OCHTD组均并发症少,无结石复发。结论: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联合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行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胆管一期缝合;B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留置T管引流。比较分析两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胆总管一期缝合组较留置T管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且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几率更小。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的安全可行的方法,既为患者节省了费用又避免留置T管带来的并发症,在合适的适应症下可行此手术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病。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一步法腹腔镜胆囊切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行一步法LC+LCBDE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观察组),并以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胆红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步法LC+LCBDE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高,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及肝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胆漏、出血、结石残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例(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对患者损伤小、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结石取出率高、残留可能性小、结石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其可行性和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angi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RCP/EST-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LCBDE-LC手术,研究组进行ERCP/EST-LC手术,以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考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5.0%,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7.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9.64±5.34 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7.19±3.17 h(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4.17±2.06 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1.85±2.71 d(P<0.05)。两组患者的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肠穿孔、结石残留以及胆管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胆漏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0.00%(P<0.05),而研究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研究组为15.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一年复发率为15.00%,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7.50%,经统计分析,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结论: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统一编号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于常规X线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置管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肝内胆管置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其结石残余率及治疗效果。结果:(1)实验组患者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20.41%,P0.05);(3)对照组患者后3个月的结石残余率为14.29%(7/49),实验组为2.04%(1/4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P0.05)。结论:与常规X线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置管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梗阻中具有较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肝胆科2012年6月到2014年3月住院的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以及胆总管探查取石,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的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愈率为96.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有:结石残留、感染、十二指肠穿孔、恶性呕吐及伤口疼痛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总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好、恢复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肝外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目前该病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的手术方式主要以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为主,但创伤较大,恢复较慢,后遗症较多。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等微创治疗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被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如经消化内镜治疗,经腹腔镜治疗,腹腔镜联合消化内镜治疗及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等。本文就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各种微创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不同时长持续时间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EST联合EPBD治疗的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6例,扩张时间20 s)、B组(46例,扩张时间40 s),对比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12 h血淀粉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对比显示两组患者一次净石率、机械碎石率、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12 h血淀粉酶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的下降,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A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35 %(2/46),B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 %(8/4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EPBD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中不同气囊扩张时间不会对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等指标造成影响,但长时间扩张存在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建议在能够正常实施手术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术中气囊扩张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RG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RG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GP)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两组患者的致病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GP的危险因素。结果:在RGP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复发次数均较多,平均达到(3.21±0.23)次。发病诱因则主要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高脂血症;临床症状主要是黄疸、呕吐、恶心、腹痛、腹胀;并发症主要包括胆管炎、胰腺脓肿以及腹水;临床体征主要有出血征象、腹肌紧张、腹部压痛等。观察组的男性、重度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有高脂血症、手术治疗的患者致病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导致RGP的危险因素有男性、高APACHE-Ⅱ评分、重度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有高脂血症以及手术治疗。结论:RGP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男性、高APACHE-Ⅱ评分、重度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胆胰管开口狭窄、有高脂血症以及手术治疗是导致RG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钬激光在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腹腔镜下胆道镜工作通道,应用钬激光,功率为0.6—0.8J/10Hz,直径为200um光导纤维,在直视下接触结石,将嵌顿结石击碎后注水冲出,或用取石篮套出。结果11例均取石碎石成功,手术时间75—205min,平均95.5min,出血80—130ml,平均89.4ml。平均住院8.2d。术后无胆道出血,胆漏。术后2W照影无结石残留,胆总管下段通畅无胆道狭窄。术后肝功能2W恢复正常6例,5例1月均恢复正常。随访3—6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钬激光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碎石确切、操作容易、安全有效等优点,为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腹腔镜弹道探查术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90例患者进行观察随访,其中一期缝合组45人,T管引流组45人,术后对其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期缝合组除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时间,其他的各项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T管引流组。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管一期缝合的疗效比T管引流的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也少,但是对于不适合做一期缝合而适合T管引流的患者还是应给予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