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深入研究,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tion,IGT)也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IGT又称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糖耐量与DM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1999年WHO制订的IGT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6.1mmol/L,且<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7.8mmol/L,且<11.1mmol/L.  相似文献   

2.
糖耐量低减危险因素及相关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智耀  白永清 《山西中医》2008,24(12):46-48
在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中,将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低减(IGT)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状态”[1],此阶段是2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IGT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7·8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耐量减低干预治疗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也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DM)的一个危险阶段,属于糖尿病前期范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是IGT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3].2006年WHO制定的IGT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即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7.8~11.1mmol/L.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研究报告显示每年有超过700万人发展为糖尿病,每10 s就有2人发展为糖尿病,所以迫切需要积极地干预IGT.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防治糖耐量异常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是指患者的血糖值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正式公布的IGT诊断标准是[1]:空腹血糖(FPG)<7.2mmol/L,餐后2h血糖(2h PG)≥7.8mmol/L,但<11.1mmol/L。近年来,随着对Ⅱ型糖尿病病因学及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中医防治糖耐量异常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是指患者的血糖值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正式公布的IGT诊断标准是[1]: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7.8mmol/L,但<11.1mmol/L。近年来,随着对2型糖尿病病因学及发病机理认  相似文献   

6.
糖耐量低减 ( IGT)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 ,其特点为餐后高血糖。积极干预治疗糖耐量低减 ,对预防糖尿病及血管病变 ,减少病死率十分重要。笔者以自拟中药方治疗本病 ,取得较好疗效 ,简述如下。1 一般资料 共 64例 ,平均年龄 5 4 .8岁 ,均系健康查体中发现空腹血浆葡萄糖大于 6. 1 1 mmol/L,小于7.0 mmol/L,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OGTT)确诊为糖耐量低减。诊断标准为在空腹血浆葡萄糖小于7.0 mmol/L,OGTT2 h静脉血浆葡萄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且小于 1 1 .1 mmol/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1人 ,平均…  相似文献   

7.
辨证分型治疗葡萄糖耐量低减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健儿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21-521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其特点为餐后高血糖.IGT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从正常代谢发展至糖尿病的一种必经阶段.其诊断标准为在空腹血浆葡萄糖小于7.0mmol/L时,OGTT2h静脉血浆葡萄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且小于11.1mmol/L.笔者于1999年3月至2004年1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IGT60例,收效较好,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静脉血浆空腹血糖<7.0mmol/L(1260 mg/L),>6.11 mmol(1202 mg/L),2 h血糖值≥7.8 mmol/L(1400 mg/L),<11.1 mmol/L(2 000 mg/L)的状态。IGT阶段虽然糖代谢仅出现轻度异常,但已经存在着胰岛素的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损害,是可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状态[1-2]。大多数长期糖耐量受  相似文献   

9.
糖耐量低减者胰岛素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糖耐量低减 (IGT)是 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目前约有 4.76 %的发生率 ,且每年约有 2 %~ 1 0 %转为 型糖尿病 ,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有相关性。因此 ,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并进行有效的防治 ,使胰腺功能得以改善 ,恢复到正常糖耐量 ,是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工作。本研究旨在探讨 IGT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为下一步防治 IGT提供思路。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按照 WHO(1 999) IGT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FBG) <7.0 mmol/ L ,餐后 2小时血糖 (2 -h PG)≥ 7.8mmol/ L,<1 1 .1 mmol/L。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0.
活血祛痰通腑法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糖耐量减低 (IGT) ,是指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国糖耐量减低患病率在 2 %~4 % ,几乎所有 2型糖尿病人均是通过IGT阶段转变而来 ,因此 ,对IGT人群干预治疗非常重要。笔者临床用活血祛痰、通腑法治疗糖耐量减低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均为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 ,本组2 5例中 ,男 1 4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5 2 5岁。按照 1 985年WHO规定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7 8mmol/L ,口服 75g ,葡萄糖 2h后血糖在 7 8~1 1 1mmol/L属IGT。病例中无孕妇及肝、肾等方面疾病 ,可兼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  相似文献   

11.
糖耐量减低中医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iation。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正式公布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餐后2h血糖(2hPG)≥7.8mmol(140mg/dl),而〈11.1mmol/L(200mg/dl)。研究证实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非IGT人群高约100倍,在此阶段进行干预是防治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静脉血浆空腹血糖〈7.0mmol/L(1260 mg/L),〉6.11 mmol(1202 mg/L),2 h血糖值≥7.8 mmol/L(1400 mg/L),〈11.1 mmol/L(2 000 mg/L)的状态。IGT阶段虽然糖代谢仅出现轻度异常,但已经存在着胰岛素的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损害,是可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状态[1-2]。大多数长期糖耐量受  相似文献   

13.
正糖耐量受损(IGT)是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而在口服75g葡萄糖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浆血糖值在7.8~11.0mmol/L之间[1]。目前一般认为IGT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2],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它既是发展成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后关口。近年来,笔者运用健脾化湿、清热导滞法治疗IGT42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将"治未病"思想融入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早发现、早干预、早防变。方法: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行餐后2h末梢血糖监测,血糖达7.8~11.1mmol/L者,择期行OGTT试验,抽取餐后2h静脉血确诊为IGT患者。结果:共监测754人,其中287人行OGTT试验,确诊IGT患者105例,糖尿病患者69人。结论: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IGT的筛查,并对筛查出的IGT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八段锦的培训及中药免煎颗粒的干预,延缓其向糖尿病的转变,甚至逆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15.
Meng H  Zhai X  Hao JD  Wang HC 《中国针灸》2011,31(11):971-973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糖耐量受损(IGT)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糖耐量受损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的干预方法,刺激干预6个疗程;空白对照组未做干预.观察患者电针干预前后及空白对照组同期空腹血糖(FBG)、75 g葡萄糖负荷2h后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疗效.结果:电针组进行6个疗程的电针干预后,总有效率为76.7%(23/30),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的16.7%(5/30),P<0.01,并可显著降低2h PBG[(7.08±0.74) mmol/L]及HbA1c [(5.74±0.35)%],疗效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8.93±1.87) mmol/L、(5.97±0.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并对患者正常的FBG水平不造成影响.结论:电针干预可以作为IGT人群的临床有效干预方法及糖尿病早期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夏立强  祖瑞环  张敏 《河北中医》2009,31(8):1274-1275
2008-03-2009-02,我们在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基础上行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阑尾炎手术53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糖尿病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1].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耐量低减 ( IGT)目前被广泛认为与糖尿病不可截然分开 ,它是可能发展成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 N IDDM)的一个严重阶段。有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防止或延迟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1 980年 WH 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公布其诊断标准为 :空腹血糖 <7.8mmol/L,OGTT2小时血糖 >7.8mmol/L,但低于 1 1 .1 mmol/L。除糖耐量低减外 ,此类人群常伴有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参照年龄、遗传 (糖尿病家族史 )、体力活动减少、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 ,可以作出诊断。兹就我们对该病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调护辨治方法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8.
刘晶  宋晓琳  戴子枫 《陕西中医》2009,30(2):196-196
糖耐量受损(IGT)指血糖水平已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DM)诊断分割点间的时期。近年来国内外用药物对IGT进行干预性治疗的报道增多,常用药物为二甲双胍、拜糖平等。但其长期服用有较大的副作用,我科近几年来使用院制中成药益气养阴降糖丸,干预IGT转化为2型DM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糖调节受损是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在7.8 至11.1mmol/L之间的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在6.1至6.9mmol/L之间、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7.8 mmol/L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1]。我国5个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成都)曾对5 000例未诊断过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餐后血糖调查,发现有48.25%高血压患者餐后(负荷后)2 h血糖增高,我国IGT已逾6 000万。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较单纯高血压更易出现高血管外周阻力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动脉壁损伤和内皮功能紊乱,当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可增加2~3倍[2]。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是引起IGT/IFG的共同病因[3]。  相似文献   

20.
浊毒瘀滞、糖—脂毒性与葡萄糖耐量减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雄  陆璐  卢红梅  张芸  邱健行 《中医杂志》2008,49(11):1052-1052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是指静脉血浆空腹血精<7.0mmol/L(126mg/d1),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值≥7.8mmol/L(140mg/d1),<11.1mmol/L(200mg/d1)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