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佩英 《广州化工》2012,40(13):139-141
某冷轧厂排放的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且废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属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经采用双膜法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系统运行稳定,脱盐率达96%以上,出水水质满足循环水补充水要求,废水回收率达65%以上。本文对该处理系统超滤、反渗透等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1前言 邯峰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320MW,是由德国进口的两台660MW的超临界发电机组,机组凝汽器部分换热管材质是TP304不锈钢,循环冷却水水源为深井水和经弱酸处理的软化水,两种水质按4:6的比例混合后补入系统。众所周知,采用弱酸处理水与原水混合的作为补充水补入系统时,水质的碱度和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小,水质条件确实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3.
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公用工程车间循环水系统因环保排放要求变化,于2018年开始陆续将各循环水系统所使用的低磷配方水质稳定剂更换为无磷配方水质稳定剂。更换后药剂在前期使用时药剂消耗量与理论存在较大差距,后经多方查找原因分析,以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无磷配方水质稳定剂的使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景森 《大氮肥》2004,27(2):80-82
大庆石化公司化肥厂年排放仅受到轻度污染的工艺冷凝液和尿素水解水约130×104m3,其主要污染物为低浓度甲醇.在小试和中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并回用的工艺路线.经实施后工程运行表明,该系统可将混合液的COD由40mg/L降至12mg/L以下,对甲醇的去除率达到93.6%~100%,其出水水质可以满足回用到锅炉脱盐水系统进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难生化塑料助剂废水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会栋  刘勃  季华东  洪卫  苏颖 《广东化工》2010,37(10):234-235
采用Fenton氧化-电解-水解酸化-固定化微生物组合工艺处理塑料助剂废水,系统经调试试运行后,废水CODCr从8000mg/L左右降为80mg/L以下,处理效率达到99%,排放水质完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Fenton氧化-水解酸化-SBR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系统经调试试运行后,废水COD<,Cr>从8000mg/L左右降为80mg/L以下,处理效率达到99%,排放水质完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某公司闭式冷却水系统是国内化工行业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闭路循环冷却水系统,系统的材质有碳钢、不锈钢和铝材等,采用除盐水作为补水,水质属于强腐蚀性水质。该装置开工初期,闭路循环冷却水系统并未投加任何药剂,导致系统腐蚀,并伴随总铁、浊度的升高,在使用某药剂公司的自动加药系统和水处理药剂后,系统的总铁、浊度及腐蚀率等水质参数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Fenton氧化-电解-水解酸化-固定化微生物组合工艺处理塑料助剂废水,系统经调试试运行后,废水COD从8 000mg·L-1左右降为80mg·L-1以下,处理效率达到99%,排放水质完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晶硅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水质不稳定造成生产设备事故频发的问题,采用Puckorius指数理论分析水质稳定性,研究了循环冷却水对设备腐蚀结垢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提出可行的水处理指导。经一年运行监测表明水质指标稳定,设备运行情况平稳。  相似文献   

10.
陕北油田联合站普遍采用“气浮+油水分离器+改性纤维球过滤+PE精细过滤”工艺处理油田采出水,注水水质变化表现为采油污水经水处理系统后出水水质波动较大,不能满足回注要求,为此经室内药剂优选试验并根据现场情况,提出了回注水水质稳定处理技术方案,通过对系统药剂调整和工艺操作改变,同时对系统全程的水质进行监测,保证了注水水质的稳定.文章分析了造成水质不稳定的因素,对水质恶化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水质稳定措施.  相似文献   

11.
某化工园区生产的废水,经污水厂处理后的尾水不能达到再生水回用的要求,需要新建再生水回收处理项目,采用超滤膜、反渗透膜处理工艺。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水处理系统脱盐率超过99%,电导率低于50μs/cm,回收利用效率高于75%,处理后的水质可以用于锅炉用水和循环冷却水要求。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1):199-205
以湛江电力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工程为实例,介绍了超滤+反渗透技术在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超滤+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能有效除去中水经预处理后残留的污染物,对有机物、氨氮、无机盐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1.67%,93.22%,98.49%,出水水质优良且稳定,经离子交换系统处理后,满足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在适当的运行维护条件下,长期运行膜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废水处理采用石灰乳+铁盐二级中和处理工艺,出水达到《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但出水总硬度高、盐分高,只能回用于用水水质较低的水淬系统、地坪冲洗等。经探索研究,开发了采用化学法预处理+膜分离法深度处理的组合处理工艺,首先将废水总硬度降到300 mg/L以下、铁离子质量浓度低于0.1 mg/L后,再用膜分离法深度处理除去溶解于水中的盐类及各种离子。处理后再生水水质可回用于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产水率84%,浓水率16%,实现了生产废水循环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17,(1):199-202
以湛江电力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工程为实例,介绍了超滤+反渗透技术在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超滤+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能有效除去中水经预处理后残留的污染物,对有机物、氨氮、无机盐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1.67%,93.22%,98.49%,出水水质优良且稳定,经离子交换系统处理后,满足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在适当的运行维护条件下,长期运行膜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印染企业废水有机污染物种类复杂、可生化性差、水质波动大及处理困难的难题,采用生物膜法与复合型MBR结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出水COD为8~33 mg/L,NH_3-N、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1~0.5 mg/L,COD、NH_3-N、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90%、~99%,水质达到GB/T 50102-2003中水回用标准。水处理费用0.669元/t。该处理工艺系统易维护、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制乙二醇废水污染物种类多且含盐量高的特点,河南省某煤化工企业采用活性炭过滤器+自清洗过滤器+超滤+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对其深度处理出水作脱盐处理,出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运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出水COD3 mg/L,浊度0.5 NTU,电导率约为40μS/cm,脱盐率为98.0%,水的回收率约60%,出水水质优于GB 50050—2007中再生水水质要求。该工艺运行成本约2.95元/m~3。  相似文献   

17.
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蒸发系统(MVC)日处理量下降70%,出水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深入剖析该MVC系统工艺特点和实际运行状况,采用热态运行测试和冷态停机检测、垢样分析等方法,确定系统故障单元,发现存在浓液流量过高、换热管束之间结垢严重、电加热器能耗偏高等问题。经污垢堵塞清除、离子交换系统更换等治理措施后,日处理量恢复到175 t/d,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耗电量降低到125.6 k W·h。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印刷电路板生产中污染源、污染物的特点,采用分类处理的办法,将废水、废液分类分别进入回用水处理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设计了整套处理工艺方案。按照本处理方案,浸酸清洗水等可回收废水经回用水处理系统处理后80%可直接回用于生产,其它废水经处理后排放,水质达到一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某电厂锅炉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脱硝还原剂为质量分数25%氨水。氨水储罐容量为100m3,可储存约100吨氨水。脱硝系统废水主要由雨水、氨水管道冲洗水,泄漏氨水构成。废水水质特点主要为水量较少、间断排放、水质不稳定、含有少量悬浮物、高钠、高硅、高浓度氨氮,难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依据废水水质特点,将废水经处理后回用至循环冷却水及氨水储罐,既减少了环保和安全压力,又可避免氨水浪费。  相似文献   

20.
油田注水水质中悬浮物指标普遍采用重量法测定,但重量法存在操作复杂、耗时长等不足。经试验,水中悬浮物浓度与其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指数R2=0.998 6),测量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油田污水中悬浮物浓度操作简单、耗时短,可用其监测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