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目的:回顾近年来镇痛药的研究进展,从其最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中枢性致敏现象的药物及镇痛模型几方面进行概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数据库1996—01/2001-01的文章,检索词“analgesic,analgetic,pai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近3年http://www.wanfangdata.com.cn文章,检索词“镇痛;镇痛药;神经节阻滞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共检索出50000多篇与镇痛药物有关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条件:①基础研究。②临床研究。排除条件:①综述文献。②内容重复。资料提炼:共收集100篇基础研究文献,选择反映镇痛药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15篇,排除综述类及重复研究文献82篇。资料综合:①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原癌基因c-fos是一类DNA结合蛋白质,可以调节一些与疼痛密切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有研究发现抑制P物质的合成可能是其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的一个主要机制。②新的研究思路:开发针对中枢性致敏现象的药物是目前研究的方向。③新模型的研究:新建立包括培养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模型及吞咽反应模型。结论:充分利用各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对疼痛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寻找更多的新药;并从细胞、分子水平深入研究神经递质和递质受体的克隆,寻找药物的新作用靶点;进一步深入认识关于人类慢性疼痛的整体性,将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取得更多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近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onetissueengineering,genetherap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文数据库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选与目的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骨修复与骨组织工程。②骨形态发生蛋白2。排除标准:①文献中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章。②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中文文献67篇,英文文献55篇,另有英文摘要近百篇,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排除的文献多为重复研究或非骨组织工程研究。资料综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载体或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有效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治疗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骨缺损是肯定可行的,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近况。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one tissue engineering,gene therap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文数据库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选与目的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骨修复与骨组织工程。②骨形态发生蛋白2。排除标准:①文献中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章。②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中文文献67篇,英文文献55篇,另有英文摘要近百篇。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排除的文献多为重复研究或非骨组织工程研究。 资料综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载体或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有效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治疗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 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骨缺损是肯定可行的,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心理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倡导网络文明的现实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0-01/2004-01相关大学生网络行为心理分析的文章,检索词"students'psychology,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are,elements Analy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01相关大学生网络行为心理分析的文章,检索词"学生心理、网络行为、因素分析",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研究对象为18~24岁的中国在校大学生.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大学生网络行为心理分析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随机临床试验.②研究对象年龄为18~24岁.排除标准①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②重复研究、综述及Meta分析类文章.对纳入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1篇符合标准的文章.资料综合对纳入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上网更多的是为了人际交往、娱乐消遣以及寻求刺激和精神寄托等.结论分别从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动机、性心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心理特点,就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克服网络心理问题提出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并评价各类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及优缺点,探讨建立最佳的氧化应激模型,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氧化损伤的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氧化应激药物。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5-12关于氧化应激的文章。检索词“oxidativestress”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氧化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氧化应激模型的成因及其建立的方法。②氧化应激模型的应用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0篇,排除23篇重复性研究,纳入17篇。资料综合:实验表明,氧化应激在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现有氧化应激模型主要有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模型两种形式(也可称为在体模型和离体模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模型。动物模型中以D-半乳糖模型应用最广泛,而细胞模型中以过氧化氢氧化损伤模型为著。结论:在活体和离体培养细胞上建立多种氧化应激模型,各种模型均有其优缺点,为建立稳定、确切的氧化应激模型,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抗氧化应激药物,应将多种模型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微囊化人工细胞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80-01/2007-04有关人工细胞微囊技术进展的文章,检索词“microcapsule,artificial cell,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7-05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微囊化,人工细胞,移植”。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人工细胞微囊治疗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神经再生的研究。②人工细胞微囊生物特性的研究。③动物实验。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65篇,49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的20篇为较陈旧的文献及重复研究;对符合标准的29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微囊化人工细胞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免疫隔离技术,与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能够成功的包裹部分神经功能细胞或基因工程细胞,并可明显提高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同时发挥一定的生理功能,在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周围神经再生、镇痛等方面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微囊化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对移植细胞的损伤,日益成熟的人工细胞微囊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近况,探讨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检索词“cellfactor,osteoporosi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8-01/2006-12相关骨质疏松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细胞因子”,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质疏松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质疏松的病因。②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的关系。排除标准:①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7篇关于骨质疏松的文献,纳入2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骨质疏松和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行评价。资料综合: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改变和雌激素减少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造成骨的代谢紊乱,致使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出现骨重建平衡失调与骨转换加快。结论:骨质疏松和细胞因子的关系密切是肯定,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认识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性,选择最佳的骨移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07相关文章,检索词““““bone substitutes,modifie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36篇资料的摘要进行初审,纳入条件:①关于立体支架材料方面的文章.②单一样本的基础研究.③临床研究.排除条件:①关于金属材料的文章.②重复研究.③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关于支架材料表面修饰的文章,其中24篇符合上述标准.排除的6篇为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对24篇相关文献涉及的纤维蛋白,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细胞生长因子,合成材料等表面修饰材料的表面特性、局部形态和化学能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成骨细胞与材料的作用依赖于材料的表面特性、局部形态、表面能或化学能等.这些表面特性决定了细胞怎样吸附到材料表面、细胞的定位以及细胞的功能行为.目前应用最多的表面修饰材料是Ⅰ型胶原.  相似文献   

9.
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并评价各类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及优缺点,探讨建立最佳的氧化应激模型,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氧化损伤的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氧化应激药物。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4—0-/2005-12关于氧化应激的文章。检索词“oxidative stress”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氧化损伤”。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氧化应激模型的成因及其建立的方法。②氧化应激模型的应用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40篇,排除23篇重复性研究,纳入17篇. 资料综合:实验表明,氧化应激在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氧化应激模型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现有氧化应激模型主要有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模型两种形式(也可称为在体模型和离体模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模型。动物模型中以D-半乳糖模型应用最广泛,而细胞模型中以过氧化氢氧化损伤模型为著. 结论:在活体和离体培养细胞上建立多种氧化应激模型,各种模型均有其优缺点,为建立稳定、确切的氧化应激模型,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抗氧化应激药物,应将多种模型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0.
肖扬  王万春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126-129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近况探讨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检索词“cell factor,osteoporosi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 1998—01/2006—12相关骨质疏松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细胞因子”,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质疏松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质疏松的病因。②骨质疏松症和细胞因子的关系。排除标准:①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7篇关于骨质疏松的文献,纳入2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文献对骨质疏松和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行评价。 资料综合: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改变和雌激素减少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造成骨的代谢紊乱,致使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出现骨重建平衡失调与骨转换加快。 结论:骨质疏松和细胞因子的关系密切是肯定,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认识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习惯、饮食、药物及遗传等因素对大肠癌发病的影响,以期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 Entrez PubMed 1980-01/2003-12相关大肠癌流行病的文章,检索词为"large intestine cancer,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4-01/2003-12有关大肠癌流行病的研究文章,检索词为"大肠癌,流行病,预防",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符合检索词的文献进行初审,并察看每篇文章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影响大肠癌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文章.②不同机体状态、激素水平及遗传因素对大肠癌发病的作用.③不良致病因素诱发大肠癌的机制研究.④大肠癌的干预实验和三级预防的论述文章.⑤RCT类研究类文章,不要求排除盲法.排除标准综述文献、Meta分析、重复研究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4篇相关文献,含追溯法查找文献17篇.5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出26篇文章.排除的文章中6篇是关于大肠癌基础生化方面的研究,12篇为大肠癌不同病理类型、住院病例分布等方面文章,4篇为Meta分析,4篇为科普介绍及医源性或自身性延误诊治的文章.选取资料显示大肠癌发生与分布和地区、年龄、饮食因素、寄生虫病、遗传、激素、肠道慢性疾患及长期精神紧张等方面有关并加以论述.资料综合①论述了不同饮食特点、微量元素摄入及生活习惯对大肠癌发病的影响.②对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机制加以分析.③阐述了机体免疫状态、激素水平及遗传因素与大肠癌的相互关系.④以病例对照研究方式对以上情况加以论述.⑤提出降低大肠癌发病率相应预防措施.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和分布有所增加,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合理运动,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它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5-0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aspase-3","apoptosis","center rnerve system","emergency diseases"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文章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随机对照实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56篇关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与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关系的文章,其中有25篇符合标准,排除131篇.排除的131篇系重复或者与本文关系不大.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综合加以概括综述,总结出在急性脑损伤、急性脊髓损伤、脑缺血、脑出血后存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增高,应用广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Z-VAD-fmk可显著降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结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是凋亡过程中最重要的蛋白酶,是多种凋亡途径的共同下游效应部分,是细胞凋亡蛋白酶级联反应的必经之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激活后可裂解细胞内固有的和保护性酶类,进而形成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特征性改变.DNA片段化是急性脑损伤早期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生化特征,DNA片段化的形成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脑血管调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血管壁炎症反应、血管细胞增殖以及基因激活等方面探讨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1/2004-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ubarachnoid hemorrhage,cerebral ischemia,temporal,molecular biolog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研究目的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对象为动物.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篇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分子机制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14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试验均为重复研究.资料综合①在体外实验中发现氧自由基可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其中机制包括提高内皮细胞的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1,4,5-三磷酸肌醇水平和使细胞去极化.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去极化,舒张功能受损,可能与细胞能量代谢衰竭导致离子泵的功能障碍,或是钾通道受到抑制导致细胞膜去极化和血管收缩有关.③脑血管的炎症反应可能在血管的持续收缩中起着重要作用.④血管细胞增殖和基因的激活可促进脑血管痉挛的缓解.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可能与内皮的损害、平滑肌的细胞内离子泵功能的紊乱和蛋白激酶C的激活、血管壁炎症反应以及血管细胞的增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非融合性棘突间固定器在下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非融合性棘突间固定器的应用研究进展。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1966-01/2004-10和Ovid数据库2003-01/2007-06与非融合性棘突间固定器及下腰痛相关的文章,检索词"inter-spinous,low back pai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阅读全部文章的文题和大部分文章的摘要。选择文献所述内容与非融合性棘突间固定器类型、非融合性棘突间固定器减轻疼痛的机制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得到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351篇,排除322篇。选择其中29篇进行分析,排除的文章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非融合性棘突间固定器改善下腰痛的机制为对腰椎退变性下腰痛的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如对椎间盘纤维环后缘的负荷减轻作用、对椎间孔的撑开等。目前应用的非融合性棘突间固定器,如X-STOP,Wallis,DIAM,都是相对早期开发并经过测试的,所以其有效性,有用性和危险性及引发并发症情况正通过和即将通过临床试验得到证实。结论:非融合性棘突间固定器治疗腰椎退变性下腰痛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可避免融合技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载脂蛋白E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载脂蛋白E-ε4是第一个被确认的迟发家族型、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易患基因.载脂蛋白E E4或与ε4连锁的其他基因产物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但其生物学基础还不甚明了.阐明载脂蛋白E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生物学机制仍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78-01/1999-01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develop","ApoE"和"Alzheimer",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8-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载脂蛋白E类,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择载脂蛋白E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相关的文章,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基础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5篇相关文献,20篇纳入标准.排除33篇为重复实验和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20个实验中有16个实验说明了载脂蛋白E E4或与ε4连锁的其他基因产物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有一定作用.4个研究提出了载脂蛋白E-ε4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易感基因.结论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载脂蛋白E基因型测定不可能取代目前的任何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只可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来提高临床诊断的特异性.载脂蛋白E-ε4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易感基因无疑是其研究中重要的发现,但很多有关问题还停留在实验、假说阶段,今后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仍须重视载脂蛋白E基因型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中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失语症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甚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了有关失语症恢复机制的文献,力求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phasia,recovery”,“language,recove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无论是否为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2篇关于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12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0篇试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语言功能的恢复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变性质、病变范围、发病到语言康复的时间及患者语言障碍的自知力、自我纠正能力等因素有关,因此,以往的有关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研究各有不同的发现和观点。结论:关于失语症的恢复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可能为失语症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就髋臼横行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资料来源:由调查员进行检索.中文资料检索时间为1990/2009,英文资料检索时间为1980/2009.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acetabular/acetabulum,fracture,plate/plates,screw/screws,cable".中文检索词为"髋臼,骨折,内固定,钢板,螺钉,钢丝/张力带".资料选择:纳入标准为髋臼横行骨折手术时机、内固定方法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和病例报道.排除重复及内容、数据不完整的文章.结局评价指标:纳入35篇文献,其中综述3篇,基础研究8篇,临床研究24篇.结果: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髋臼横行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其治疗的目标在于髋臼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从而使早期活动成为可能.重建钢板具有强度大、韧性好、固定牢固、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内固定材料.但是,近几年国内外不少学者采用锁定钢板、可吸收螺钉、记忆合金骑缝钉、髋臼记忆内固定系统等内固定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髋臼横行骨折的内固定材料类型较多,目前公认的内固定材料是重建钢板,在实际的手术操作当中,可以灵活的结合使用螺钉,达到更加有效的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现象及其定向迁移的可能机制,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展和神经干细胞迁移和网络化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70/20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migration,nerve net".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神经干细胞迁移和网络化的随机和非随机对照实验.排除综述类和重复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9篇,共检出16篇文献涉及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网络化研究的进展,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对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及严重损伤,神经干细胞移植有可能替代衰老变性和死亡的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网络,恢复失去的脑功能.神经细胞的迁移和网络化原理可以应用以解决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分化、迁移及神经网络建立的问题,实现脑功能修复重建.结论神经干细胞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迁移到预计的地方并建立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银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国内外纳米银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 ncbi.nlm.nih.gov/PubMed,英文)1972-08/2009-09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ilver nanoparticles, apoptosis,silver nanoparticles toxicit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中国知网(wwW.cnki.net/index htm,中文)1972-08/2009-09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纳米银,凋亡,纳米银毒性",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具有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其研究材料或方法具有代表性.排除重复性研究及与课题相关性较弱的文献.结局评价指标:纳米银的毒性作用及纳米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结果:目前较关注纳米银的临床运用,但是,有一些报道证实纳米银对细胞产生毒性,使细胞发生凋亡.纳米银颗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细胞凋亡,而具体是哪种途径为主,则受到纳米银颗粒的粒径、粒径分布、形状、表面性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结论:目前人们还不了解纳米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对纳米银颗粒引起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改进纳米银颗粒的制造工艺或表面结构,从而减小其对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intraoral sucrose and other sweet-tasting solu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 associated with minor procedures in newborns. DATA SOURCES: A search of MEDLINE articles from 1966 to August 1999 and an extensive review of journals was conducted. MeSH headings included analgesia, sucrose, and neonate. DATA SYNTHESIS: Newborn infants regularly undergo minor invasive procedures for which analgesics are not routinely used. Intraoral sucrose and other sweet-tasting solutions appear to diminish surrogate biomarkers of pain response as evidenced by a reduction in crying time, smaller increases in heart rate, and lower pain scale ratings. CONCLUSIONS: These studies appear to suggest that sucrose solution 0.5 g provides effective analgesia with no reported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