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世民  丘青中  刘伟忠  李豫明 《骨科》2011,2(3):120-121
目的 探讨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应用喉箍辅助复位固定,评估其优越性.方法 在38例股骨干骨折病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使用喉箍辅助复位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中应用喉箍辅助复位固定,术中操作方便,术后骨折均近解剖复位,固定效果满意.结论 喉箍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应用,可得到良好的复位固...  相似文献   

2.
作为骨折微创治疗中较重要的工具之一,外固定支架临时性固定适用于全身及局部情况不允许或不能耐受其他治疗的骨折患者,持久性固定则用于整个骨折治疗过程中.外固定支架治疗早期,局部应达到坚强固定,其后逐渐降低固定强度,使骨折断端承受负荷,促进骨愈合过程.该文就外固定支架应用原则、适应证、支架选择、支架护理和调整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骨折微创治疗中较重要的工具之一,外固定支架临时性固定适用于全身及局部情况不允许或不能耐受其他治疗的骨折患者,持久性固定则用于整个骨折治疗过程中.外固定支架治疗早期,局部应达到坚强固定,其后逐渐降低固定强度,使骨折断端承受负荷,促进骨愈合过程.该文就外固定支架应用原则、适应证、支架选择、支架护理和调整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股骨远端骨折好发于高能量损伤的年轻人或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近年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发展,手术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各种内固定方式各有利弊,临床实践中应根据骨折具体分型、损伤能量大小、软组织情况、骨质情况及手术者自身经验选择正确的内固定方式.该文就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解剖型钢板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钢板和DH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30例,解剖型钢板固定36例,DHS固定94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在稳定性骨折中两种内固定临床疗效满意;不稳定骨折术后并发症解剖型钢板以髋内翻、内固定失效多见,DHS以股骨颈变短、加压钉切出股骨头为主.结论 两种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固定,合理选择内固定,制定正确的康复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Bennett骨折10例螺钉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螺钉内固定辅以功能康复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评价其对骨折修复的作用.方法切开复位以螺钉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10例,结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结果术中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功能康复,4个月后去除内固定,骨折一期愈合,功能良好.结论螺钉内固定辅以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治疗Bennett骨折有确实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骨折类型分别进行非手术治疗,闭合复位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DHS及Gamma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8例中有4例出现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闭合复位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与内固定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分中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骨折类型进行选择治疗以求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眼眶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术中应用微型钛板、钛钉作为眶骨骨折复位、骨移植的内固定,术后常规行头颅X线平片或CT扫描检查固定的可靠性.结果外伤性眼眶骨折患者56例经6~12个月的随访观察,未发现感染及钛钉、钛板的排异反应,经头颅X线平片或CT扫描检查未见骨折移位复发及移植体的移位.在第2次手术中发现钛钉、钛板固定牢固可靠.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眼眶骨折,其固定性可靠、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骨外固定的疗效.方法:43例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骨外固定治疗.骨外交叉穿针时,伤口感染应先彻底清创,取出已松动内固定物.稳定性骨折可直接加压固定,不稳定性骨折可借助外固定器连接螺杆牵伸使骨周组织产生一定张力能维持骨折对位、对线,同时也将骨折达到稳定固定.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选用腓肠肌皮瓣或腓肠肌内侧头转位,中下段用邻近筋膜皮瓣覆盖.结果:43例中32例伤口Ⅰ期愈合(79%),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骨外穿针骨折固定牢固,方法简便,对骨端血供干扰小,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愈合.同时,也便于术后对伤口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DHS螺钉内固定手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方法对我院101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9.2个月.DHS内固定组56例,优良率92.86%,全髋关节置换组45例,优良率57.78%.DHS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显著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在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输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笔者认为DHS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动力加压等优点,有利于骨折稳定以及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1.
采用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76例,取得满意疗效.该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能方便准确地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对骨折端具有加压作用,固定牢靠;穿针部位避开骨折处,且穿针数目少,术中软组织损伤少;术后调整容易,不影响非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认为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治疗宜尽早彻底清创,骨折暴露复位,采用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既有利于骨折愈合,也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及减少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100例胫骨干骨折病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疗效回顾分析,其中小切口切开复位66例,闭合复住34例,全部行有限扩髓,一期静力固定.结果:10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2月,骨折愈合率98%,骨折愈合平均时间5.2月;疗效评定按Iowa评分标准,优为9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8%;骨折不愈2例,胫前皮瓣坏死2例,下肢静脉栓塞2例,10例膝关节疼痛.未出现感染、内固定断裂、脂肪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胫骨干骨折的治疗首选交锁髓内钉,相比钢板、外支榘等手术方法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术中骨折复位尽量或接近解剖对位,以利骨折稳定固定和骨折愈合,不强求用舍复位.但对于切开复住病例采用小切口有限切开,根据BO原则不剥离或尽量少剥离骨膜.对于粉碎性骨折必要时加用克氏针固定.术中常规静力固定,避免骨折断端不稳,肢体缩短,旋转畸形等,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考虐改用动力化固定.小切口切开复位扩髓时可回收骨屑回植到骨折处,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骨折内固定取出术中术后再骨折近年来时有报道.笔者从1999年4月~2007年6月,对57例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行内固定取出术,5例发生术中或术后再骨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访分析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内固定治疗1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93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18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34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本组随访.12~30个月.DHS组中有6例出现髋内翻;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中有4例出现髋内翻,1例近端锁钉断裂,出现髋内翻,经非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1例钢板断裂,骨折移位,再次手术后骨折愈合.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合适的内固定选择、术中良好复位及内侧支撑结构的复位与固定对治疗至关重要.三种钉板内固定系统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内固定(BO)概念、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产生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AO学派推崇的内固定技术,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1].AO在建立之初,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骨折治疗的四项原则[2]:①解剖复位;②坚强固定;③无创操作;④早期无痛活动.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如果骨断端出现骨痂,通常认为是固定不稳的征兆,应该尽量避免.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  相似文献   

16.
股骨骨折早期与延期内固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干骨折288例.分伤后36小时内的早期固定组和伤后8~21天的延期固定组做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单纯骨折早期固定组.术后4~6周、3个月骨折愈合优于延期固定,6个月时无差异;多发损伤组.早期固定术后4~6个周、3个月与延期固定骨折愈合无差异,但6个月时.早期固定优于延期固定.多发损伤并发症早期固定明显少于延期固定.认为对于股骨骨折,早期固定并不增加骨不连及切口感染.而且有利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微型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掌指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指骨骨折在手外伤中较为常见.由于掌指骨短小并呈管状,其骨折后传统的石膏及小夹板固定难以达到或维持理想的复位效果.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术较为复杂,还易导致不同程度的骨折畸形愈合或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近年来,微型钢板内固定技术发展已成熟,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固定效果及愈后疗效,但术后有并发伤口感染、肌腱粘连、骨折不愈合等缺点.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内固定(BO)概念、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1 产生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AO学派推崇的内固定技术,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1].AO在建立之初,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骨折治疗的四项原则[2]:①解剖复位;②坚强固定;③无创操作;④早期无痛活动.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如果骨断端出现骨痂,通常认为是固定不稳的征兆,应该尽量避免.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32例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均先置外固定器,利用其可调节特点,使骨折端复位,用1~2枚螺丝钉固定骨折端,术后根据X线片调整外固定器延长锁钮,使支架动力化.结果: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30例,良2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器是治疗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鲜齿状突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鲜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类型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54例.按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A型7例,ⅡB型23例,ⅡC型8例,Ⅲ型16例.4例伴有脊髓损伤(ⅡB型3例,ⅡC型1例).ⅡA型、2例合并相邻椎体骨折的ⅡB型、6例ⅡC型和Ⅲ型患者采用Halo-vest外固定;16例ⅡB型采用齿状突螺钉固定,5例移位严重的ⅡB型和2例ⅡC型采用后路寰枢固定融合术.随访时间均超过24周,拍摄颈椎侧位、开口位X线片并行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1例Halo-vest外固定治疗者中,30例在12周时获得骨折愈合,其中4例(ⅡB型1例,Ⅲ型3例)原始骨折有前移位者,在牵引复位、Halo-vest固定后发生再移位,畸形愈合,但无神经压迫表现;1例2周时复查骨折前移位,改行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后获骨性融合.16例采用齿状突螺钉固定的ⅡB型骨折患者13例骨折愈合,3例在24周时骨折仍未愈合,骨折端有明显骨质吸收;7例寰枢关节固定融合患者在12周时均获得骨性融合.4例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Halo-vest外固定适合治疗ⅡA型、无或轻度移位ⅡC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但原始有前移位的骨折在固定过程中容易出现再移位.可复位的ⅡB型骨折适合齿状突螺钉固定,但骨折移位大的ⅡB型和粉碎性骨折宜及早采用寰枢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