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I2C总线技术及其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I^2C总线的工作原理与特点,介绍了在硬件系统设计中使用I^2C总线技术的优点。通过MMTRON公司I^2C总线方式的E^2PROM(FM24C64)的应用实例介绍了I^2C总线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并给出了芯片的实际电路及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介绍了I^2C串行总线和闪速(F1ash)单片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应用I^2C串行总线的原理和方法。阐述了I^2C总线的结构,并对I^2C总线上的数据传输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一个应用实例,提出了F1ash单片机与串行E2PROM进行连接的实现方案。其中的硬件是针对应用广泛的AT89系列中的AT89C2051Flash单片机而设计的,而串行E2PROM以AT24C16为例。研究表明,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应用I^2C总线是方便灵活有效的,而且切实可行。I^2C串行总线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领域,本文介绍的内容,对应用I^2C总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可编程器件实现I2C接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硬件描述语言AHDL在可编程器件上实现I^2C总线主控制器模式接口,可供没有I^2C总线接口的智能控制器接入I^2C总线,以简化系统软、硬件设计的难度,并具有接口简单、可以直接接入高速并行总线、资源消耗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分布式测温系统结构以及应用I^2C总线接口芯片设计存储器电路,I^2C总线采用两线制,由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OL构成。文中说明I^2C总线特点和寻址方式。对I^2C总线数据传送的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I^2C总线启动与结束时序,解释了数据传送过程中应答信号与非应答信号的处理。并指出了程序设计中应答信号与非应答信号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给出了I^2C总线E^2PROM芯片与单片机的硬件连接。对I^2C总线E^2PROM芯片的软件编程进行了详细描述,阐述了E^2PROM芯片的写入程序设计以及连续读取程序设计。文中基于I^2C总线存储器电路连接与软件编程已经成功应用于分布式测温系统中,实现了正确存储报警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I^2C总线的构成及其原理,在Mcs-5l单片机控制电路中初步实现了I^2C总线的通信。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I^2C总线的特点,重点给出了基于Philips公司内嵌I^2C总线结构微控制器80C552多主双向串行通信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MSP430系列单片机性能,以及如何实现与I^2C总线器件的接口,结合具体的芯片详细地说明I^2C总线的规约,给出了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结构图,并且结合了设计和调试经历,指出了系统设计中的要点。在某些重要方面,我们把MSP430系列单片机的与51系列进行了对比,使大家对MSP430系列有更深认识。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片机的I2C总线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光建  贾金玲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3):2465-2466
目前比较流行的串行扩展总线中,I2C总线以其严格的规范和众多支持I2C接口的外围器件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适合于较复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元件与芯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主要应用于板级的IC通信.文章中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I2C总线系统设计过程,其中包括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I^2C总线的规范及总线构成和数据传输形式,以Strong Arm嵌入式通信平台上扩展I/O接口的应用为例具体说明了I^2C总线在嵌入式系统中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I^2总线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并使用单片机C51编程实现I^2C总线的功能,即I^2C总线的虚拟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串行总线I^2C或SPI的E^2PROM芯片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仪表中,但通常对E^2PROM的操作是利用单片机实现,可视性不强。文中以X25045为例,给出了一种实现串行E^2PROM芯片功能的新方案,即通过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可以很方便的实现PC机对E^2PROM的读写操作,并且可以把需要存入E^2PROM的数据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起来,设计更为灵活。PC机界面采用VB6.0编程,形象直观。该设计充分利用了PC机的资源,在模块方式嵌入系统中,对于无显示模板系统的调试,确认存取数据和基本参数的准确性等方面的操作方便、简单。本方案具有典型性,对于其他I^2C或SPI总线串行E^2PROM的读写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2.
DSP与标准I2C总线的接口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关注TNS320C54X DSP作为单一主芯片提供标准I2C总线接口。依照本设计TMS320C54X DSP可以简单地实现与I2C总线芯片的的互连。另外,为了实现I2C总线的通讯协议,需要加入一个缓冲芯片,使用一个时钟和一组McBSP.简要分析了标准I2C总线的时序特点,给出了与TMS320C54xDSP连接所需的各种子程序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CAN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8051F040单片机是高速混合信号系统级芯片(SOC),并集成了CAN控制器,它有32个各自独立功能的消息目标。本文简单介绍了以此芯片为核心的CAN总线智能节点通讯接口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及用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N总线的船舶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C8051F040徽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基于CAN总线的船舶火灾报警系统。文中简要介绍了C8051F040徽控制器和CAN总线.给出了系统硬件框图和部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流程图。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实现RS232接口与CAN总线接口协议转换的CAN-RS232转接板电路图和设计方案.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效率高、技术先进、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单片机和串口服务器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平  曾小玲 《机械管理开发》2010,25(2):189-190,192
介绍一种通过串口服务器在单片机与远程PC机间建立通信的方法,实现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是应用一款低电压,高性能的CMOS的8位单片机AT89C52构成数据采集系统.利用嵌入式串口服务器DNE-18将数据封装并联入Interhet。文中介绍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软、硬件的设计框架。该系统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可扩展性强,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利用AVR 8位高速单片机ATmega64和ATmega162以及具有国际标准的CAN总线,采用双处理器、双口RAM IDT7130数据缓存的结构,设计了一个用于工业现场液位控制调节的智能控制器.在重点设计控制器硬件结构电路和软件流程的同时,尝试应用了多种液位控制算法.不仅可以实现工业现场液位对象的智能监测、控制和调节,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业现场液位对象的计量精度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为基础,以新型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为测温元件,提出了一套新型的分布式测温系统。整个测温系统由一台上位机和多个Host—Based结构的智能节点组成,其中智能节点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主处理器、神经元芯片TMPN3120为从处理器、FTT-10A为收发器。系统中单片机将采集来的温度数据传送给神经元芯片,然后数据经由收发器通过LON网络传输到上位机。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三线制趾行总线器件MAX531(12位DAC)时序的基础上,给出8031单片机与这类总线器件的接口方法以及模拟这类接口的相应程序框图;作为一个实例,介绍了应用MAX531实现智能熔融金属测温仪模拟量输出(0-10mA或4-20mA)和自校验功能的原理、方法以及原理电路,给出了MAX531输入数字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DSP的虚拟I2C总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I^2C总线是一种两线制同步串行总线,由于其接口简单、运行可靠,得到了广泛应用。AT24LC256是具有32KB存储容量的I^2C总线Flash ROM芯片;TMS320LF240x DSP是控制应用中的高端芯片,指令周期为25ns,具有多种片内外设,但是没有专用的I^2C引脚。论述了TMS320LF240x DSP与AT24LC256的接口设计和软件设计,软件采用C语言和宏定义,提高了程序的可移植性和执行速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GAL可编程芯片替代传统的逻辑芯片。扩展89C52单片机串行通讯接口的方法。给出了通过在Protel99SE嵌套的PLD99的开发环境下,对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的实现过程,并且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通过对GALl6V8芯片进行编程,成功的解决了一台计算机对三台现场仪表采样数据不定期发送串口数据的收集问题;采用定时芯片Intel82C53,为三路串口扩展芯片Intel82C51A提供时基。可以实现输入的三路串口数据采用各自的波特率。通过对CPU芯片的编程。实现了通讯功能。通过实际测试,可以达到预期效果,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