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0):212-219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提取玫瑰香葡萄酒的香气组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商业酿酒酵母对玫瑰香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共检测出54种香气成分,包括9种萜烯类、30种酯类、9种醇类、4种酮类、1种脂肪酸类和1种芳烃类,不同酒样的总香气含量略有差异,但均以醇类和酯类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种商业酵母发酵的玫瑰香葡萄酒在前3个主成分三维分布图中位置分散,玫瑰醚、香茅醇、1-己醇和苯乙烯与酵母K1相关,α-松油醇、异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异丁醇与酵母R-HST相关;辛酸甲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和辛酸与酵母DV10相关;2-辛烯酸乙酯和正癸醇与安琪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相关;柠檬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庚酯、丁二酸二乙酯、反式-4-癸烯酸乙酯、2-甲基-1-丁醇、1-庚醇和1-辛醇与酵母E491相关,上述香气成分在有相关性的酒样中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酒样。关键呈香成分分析结果表明,RC212发酵的玫瑰香葡萄酒中关键呈香成分有14种,包括里那醇、玫瑰醚、香茅醇、香叶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3-甲基-1-丁醇、2-苯乙醇、大马酮、6-甲基-5-庚烯-2-酮和辛酸;其余5种商业酿酒酵母发酵的玫瑰香葡萄酒中关键呈香成分除上述14种外,还包括异丁酸乙酯。关键香气成分是玫瑰香葡萄酒特征香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但可能由于各香气成分OAV值不同及香气成分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商业酿酒酵母条件下玫瑰香葡萄酒的香气轮廓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蜂蜜桑椹酒主要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的蜂蜜桑椹酒中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酒样在糖度、酸度、酒度上差异很小,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矿物元素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特点,镁元素含量较高。氨基酸总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以红果1号桑椹蜂蜜发酵酒最高,而农用桑椹蜂蜜发酵酒最低。在检测的7种酚酸和5种黄酮醇中,不同酒样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原儿茶酸、咖啡酸、槲皮素和桑色素是含量较高的4种物质。此外,以3-甲基-1-丁醇、2-甲基-1-丙醇、苯乙醇、4-羟基苯乙醇、2,3-丁二醇、乙酸乙酯、丁二酸单乙酯、S-乳酸乙酯、乙酸和癸酸等为蜂蜜桑椹酒的基本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3.
全果发酵与果渣发酵对欧李果酒香气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欧李全果及欧李果渣为原料发酵生产欧李果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2 种果酒中芳香成分,并结合不同香气成分的阈值与相对香气活度值,分析2 种欧李果酒香气特征。结果表明:全果发酵欧李果酒检出香气成分50 种,欧李果渣发酵果酒检出香气成分49 种,2 种酒皆含有的香气成分33 种。全果发酵果酒独有香气成分17 种,果渣发酵果酒独有香气成分16 种。2 种欧李果发酵酒的主要香气成分都为辛酸乙酯。在2 种果酒中相对香气活度较大并有突出香气的化合物为辛酸乙酯、β-大马酮、3-甲基丁醛、里哪醇、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以及苯乙醇。全果发酵酒具有类似杏仁香气,兼具脂香及果香。果渣发酵果酒具有明显果香,兼具花香、甜香,香气持久稳定。欧李全果发酵与果渣发酵果酒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及相对香气活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欧李果渣发酵酒具有典型果酒香型特点,风格明显,同时充分利用欧李果汁生产副产物果渣,更具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果酒香气成分的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秦美猕猴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离与分析,共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6.44%,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烃类以及少量的其他化合物,以酯类、醇类、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3-甲基丁酯、3-甲基丁醇、苯乙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醇酯、已酸乙酯、辛酸、2-甲基丙醇、乙酸-2-甲基丙酯、癸酸、乙酸己酯、己酸等.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猕猴桃果酒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SO2处理对低度番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酵前添加0×10-6、10×10-6、20×10-6SO2所生产的低度番茄酒为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直接进样,分析番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研究添加不同浓度SO2对低度番茄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酒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酯类香气物质、挥发酸和醇,主要包括3-甲基-1-丁醇、辛酸、己酸、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乙酯、苯乙醇、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异丁醇、乙酸-3-己烯酯、1-己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酐、丁酸乙酯等。这3份不同浓度SO2发酵处理的酒样分别检测出49、55、54种挥发性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94.87%、96.18%、97.41%,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以发酵前添加10×10-6SO2处理的番茄酒香气和口感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利用HPLC、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北冰红山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 CO_2浸渍发酵酒样中的白藜芦醇含量大于传统发酵酒样,并且差异性显著,说明CO_2浸渍发酵工艺可以保留葡萄酒的营养成分; 2种酒样中共检测出42种香气物质,传统发酵工艺酒样中36种、CO_2浸渍发酵酒样中24种,虽然CO_2浸渍发酵酒样中香气种类没有传统发酵酒样中的多,但经CO_2浸渍发酵酒中的醇类物质总量增加7.06%,说明酒香味更加浓郁,酯类化合物总量减少18.707%,但酮类化合物总量增加13.896%,酯类化合物是葡萄酒水果香气的主要成分,酮类化合物是葡萄酒花香味的主要成分,说明CO_2浸渍发酵使得酒的果香味淡化,而花香味增加,同时CO_2浸渍发酵酒中一些不愉快气味数量减少。研究表明CO_2浸渍发酵工艺可以改善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运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从霞多丽葡萄汁到酒精发酵结束,每隔12h对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检测得到的香气成分通过质谱谱库进行定性,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霞多丽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31中香气物质,其中醇类物质有11种,酯类物质有13种,其他物质(酸、醛、酮)有7种。发酵前后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变化显著。其中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有所增加,而其他类(酸、醛、酮)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急剧下降。发酵结束后,发酵液的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醇、2-甲基丙醇、3-甲基丁醇、2,3-丁二醇、苯乙醇、正丙醇、己醇、乙酸己酯、辛酸乙酯、壬酸乙酯、2-苯基乙酸乙酯、十二酸乙酯、乙酸乙酯、2-甲基乙酸丙酯、3-甲基乙酸丁酯、己酸乙酯、乙酸。  相似文献   

8.
低温发酵条件下黑比诺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溶剂微萃取法(SME)、气相色谱-质谱(GC-MS)研究在低温发酵条件下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黑比诺干红葡萄酒香气的化学成分.酒样中检测出42种香气物质, 主要芳香物质为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1,4-丁二酸乙酯、苯乙醇、1-丙醇、邻苯二甲酸二丁庚酯、2,3-丁二醇、乳酸乙酯、1-丁醇、1-己醇等,占其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97.77%.  相似文献   

9.
金银花纯花固态发酵酒风味特征及活性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  黄永光  唐东亚  潘承金 《食品科学》2018,39(24):249-255
对金银花纯花固态发酵酿造花酒的风味及其活性功能成分进行研究,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金银花酒中重要的香气化合物,结果表明纯花固态发酵金银花酒中主要含有β-大马酮、辛酸乙酯、乙缩醛、3-甲基丁酸乙酯、芳樟醇、苯乙醇、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月桂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醛、罗勒烯、辛酸异戊酯、2-甲基丁醇、反式丁香烯,其风味与清香型白酒有相似性,同时金银花特征风味明显;金银花固态发酵酒中检测出绿原酸等活性功能成分。利用纯花直接固态发酵工艺酿酒,更有利于原料中的香气、活性功能成分得到大量保留和转移到酒体中,增加酒体风味及活性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分析一种清香型志都五谷酒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稀释分析法共得到40 种香气物质,且香气稀释(flavor dilution,FD)因子最大的为异丁酸、月桂酸乙酯、愈创木酚和2-苯乙醇(FD>4 096),通过质谱、保留指数、香气特征和标准品比对共定性出35 种香气活性化合物,以乙酸肉桂酯、4-辛醇和2-甲基己酸为内标对30 种化合物进行标准曲线法定量,通过计算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将香气贡献较大(OAV>1)的17 种化合物进行重组,获得了模拟酒样,与原酒样相比有良好的相似性。结合FD因子与OAV贡献,对清香型志都五谷酒香气有重要贡献的化合物为乙酸异戊酯、3-苯丙酸乙酯、愈创木酚、异丁酸、月桂酸乙酯、3-甲硫基丙醇、乙酸乙酯、2-苯乙醇和3-甲基丁醇。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法和微波法提取番茄红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皮渣为原料,比较了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2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效果优于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辐射功率400W,料液比1∶4,提取时间35s,提取2次,番茄红素提取率超过97%。  相似文献   

12.
研究TUHT产品三聚氰胺检测过程中前处理的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利用透析纸或透析袋的热熔性和透析度,通过分子隔断筛选,使三聚氰胺分子自由穿入并溶于水中。此方法与国标方法比较:透析方法的前处理省时省事,并且所用消耗品较少,总体成本较现用方法便宜,但是在使用透析纸密封样品时必须小心包扎,不能漏样。  相似文献   

13.
14.
说烹牡蛎     
牡蛎又称蚝、海蛎子、蛎黄、蚵,属贝类动物瓣腮纲牡蛎科,纯雄无雌。牡蛎分布于热带海域,以江河人海一带的海湾繁殖最旺,我国黄海、渤海,南海均有出产,广东、广西、福建、山东等省产量较火。每年4~10月是最肥美季节。由于牡蛎比鱼类容易捕获,所以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已开始采食野生牡蛎,考古发现原始人类的遗迹中有大量牡蛎的贝壳,便是很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正> 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奔小康的目标,但我国食企如何发家致富,各地的做法却不尽相同。湖北竹溪县的地道保鲜法,省钱、实用,值得推广。 为解决大宗农产品集中上市价廉、卖难、增产不增收的难题,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草莓分类准确率。方法:通过混合池化方法对CNN进行改进,提出基于改进CNN的草莓分类方法。通过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技术组合,得到混合池化方法;通过混合池化方法对CNN进行改进,提高CNN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图像数据采集、图像预处理和提取图像特征;并利用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对训练好的草莓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效果评估。结果:试验方法对16像素×16像素图像中草莓分类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达到0.993,0.993,0.994,0.992,0.991;与其他5种分类方法相比,试验方法对草莓分类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平均提高了3.44%,3.96%,4.26%,3.92%,4.08%。结论:该方法可实现不同成熟度草莓的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17.
翦祎  韩舜愈  张波  祝霞  王婧  崔日宝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323-325,423
为了寻求快速、经济地测定干红葡萄酒中总花色苷含量的方法,采用单-pH法、pH示差法和差减法对比分析3种方法测定数据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吸光度与浓度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7、0.9988和0.9984,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方法均能用于干红葡萄酒总花色苷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8.
液相色谱法检测韭菜中阿维菌素残留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改进韭菜中阿维菌素农残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乙腈提取韭菜中的阿维菌素,用氨基柱对样品进行净化,利用液相色谱作为检测手段,紫外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这种前处理方法经过氨基柱的回收率在98.11%~102.23%,相对标准偏差为5.31%~6.76%,最低检出限为0.01 mg/kg。结论韭菜中阿维菌素的残留检测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添加回收率理想。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磁波的屏蔽原理,采用一种新的测试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方法-屏蔽箱法,对增重率不同的化学镀银聚酰胺6织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发射源与人的距离可以用发射源与屏蔽材料的距离来模拟;织物屏蔽效能随着镀层增重率的增加而提高,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屏蔽效能值趋于稳定;材料性能的变化可以用屏蔽箱法测试的数据直接反映;这种测试织物屏蔽效能的方法经济有效,且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20.
西服的纸样设计是从西服设计到西服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的公式是多样的,有用定值的,有用公式的,设定公式关系到制板最终的效果,不能随意搭配;如胸宽与背宽的设定,否则按照一定的比例公式推出的板很难配套成功.本文通过对西服比例法与原型法的比较,详细阐明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