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山核桃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是一种功能性油脂.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山核桃油,研究超声波处理参数,提取溶剂、液料比、提取时间对超声提取山核桃油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是较理想的山核桃油提取溶剂;适当增加溶剂量、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山核桃油得率随之增加;超声波辅助提取山核桃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波料比为7:l(mL:g),超声功率为646 W,超声时间为64 min,山核桃油得率为51.5%.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提取菜籽油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菜籽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油菜籽出油率的影响,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油菜籽提取最佳条件是:提取溶剂正己烷,料液比1︰17(g/m L),超声波温度50℃,超声波时间40 min,超声波功率100 W。在此条件下,菜籽油得率为31.50%±0.01%。气相色谱结果显示,菜籽油毛油中的主要脂肪酸组分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3.28%±0.66%,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61.60%±0.34%和21.23%±0.48%,说明菜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用油脂。  相似文献   

3.
薄壳山核桃油水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优化薄壳山核桃油水酶法提取工艺,以薄壳山核桃仁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油脂,筛选出水酶法提油的适宜酶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解pH对薄壳山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比了水酶法、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3种方法制取的薄壳山核桃油的品质。结果表明:蛋白酶为适宜的酶制剂;水酶法提取薄壳山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4、加酶量2.5%、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2.0 h、酶解pH 8,在此条件下薄壳山核桃油提取率为68.44%;薄壳山核桃油中含有7种主要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且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高达70%以上,亚油酸含量在15%以上。3种制油方法中,水酶法制取的薄壳山核桃油具有较高的油酸、生育酚、总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含量,油脂品质最好。水酶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核桃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核桃的综合利用率,优化了水酶法联产核桃油和核桃多肽的工艺条件,并分析了油脂的脂肪酸组成。通过比较4种不同的蛋白酶与纤维素酶复配对核桃提油率和多肽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酶组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L18(35)正交试验研究了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和加酶量对核桃提油率以及多肽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与纤维素酶复配(2:1,w/w)为最佳酶组合;水酶法制备核桃油和核桃多肽的最佳联产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0%,料液比1:5(g/mL),pH5,时间3.0 h,温度60 ℃;在此工艺条件下,核桃提油率可达53.37%,多肽产量为4.01 mg/g。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核桃油中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62.26%)、油酸(18.64%)、α-亚麻酸(10.57%)、棕榈酸(6.00%)、硬脂酸(2.53%);核桃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总含量高达91.47%,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83%,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64%。该工艺可为水酶法联产核桃油和核桃多肽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冬瓜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GC-MS对所得冬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籽油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5、超声功率400 W、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冬瓜籽油提取率为96.56%;所得冬瓜籽油经GC-MS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为棕榈酸(30.78%)、棕榈油酸(0.15%)、十七烷酸(0.21%)、油酸(5.45%)、亚油酸(48.55%)、硬脂酸(14.31%)和花生酸(0.55%);冬瓜籽油水分含量0.13%,酸值(KOH)2.16 mg/g,色泽亮橙色。  相似文献   

6.
新疆野核桃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浸出法提取新疆野核桃油,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野核桃油中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0.68%。油酸含量较高,为65.69%,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分别为24.99%、8.86%。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籽油,并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20min、超声功率90W、超声温度30℃,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高达94.22%,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气相色谱分析南瓜籽油表明,南瓜籽油中主要含有5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8.
以乳木果核为原料对其所含油脂进行超声波辅助溶剂(正己烷)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乳木果油提取的5个因素(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粒度、超声功率)进行筛选,根据PB试验优选结果,再以液料比和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运用Central Composite响应面法对乳木果油的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乳木果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 7∶1、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52min、粒度20目、超声功率320 W,在此条件下乳木果油得率为42. 36%。经分析测定乳木果油由8种脂肪酸(棕榈酸、棕榈一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组成,其中以硬脂酸和油酸为主。乳木果油皂化值(KOH)为178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11%。  相似文献   

9.
新疆石榴籽油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石榴籽为原料,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石榴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石榴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石榴籽粉碎粒度60目,料液比1∶10,超声功率240 W,超声处理时间50 min,超声处理温度45℃;在该条件下,石榴籽提油率为15.09%。GC-MS分析结果显示,石榴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6.24%、亚油酸14.64%、油酸11.11%、硬脂酸3.97%、石榴酸43.46%、9,12,15-十八碳三烯酸11.31%、6,9,12-十八碳三烯酸9.28%。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提取巴塘核桃油的最佳工艺及不同储藏条件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L9(34)正交试验研究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加酶量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并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为指标研究该核桃油在不同温度、光照、容器材料以及抗氧化剂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巴塘核桃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pH7、酶解温度45 ℃、酶解时间3.5 h、加酶量1.4%,在此条件下巴塘核桃油提取率为78.91%±0.03%;将此条件下提取的核桃油用铁罐灌装,置于冷藏、避光的条件下,并添加0.02% BHT+VC(质量比1:1)作为抗氧化剂,其表现出的氧化稳定性较佳,具有较长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肉豆蔻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3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2mL/g,超声温度59℃和超声时间39min;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27.90%,与理论计...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研究了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溶剂种类、料液比对野生桃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野生桃种仁油的影响次序为:溶剂种类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最佳工艺条件参数是:提取剂为正己烷,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15 min,料液比1∶11,野生桃种仁油的提取率为45.97%。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野生桃种仁油的油脂组成主要是油酸(65.21%)、亚油酸(19.08%)、棕榈酸(11.06%)、硬脂酸(3.39%)。  相似文献   

13.
以石榴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石榴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对石榴籽油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石榴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温度50℃,超声波功率400 W。在该条件下石榴籽油得率为21.77%。  相似文献   

14.
提取方法对核桃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建华  朱振宝 《食品科技》2007,32(5):224-227
研究了水酶法和溶剂法两种提油方法对核桃油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水酶法、溶剂法)对核桃油的理化特性有一定的影响。水酶法提取的核桃油透明度高、色值低、且风味好;水酶法提取所得核桃油的酸值、未皂化值及磷脂含量均低于溶剂法,有利于油脂的后续精炼。水酶法与溶剂法对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低于溶剂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栀子超声辅助预萃取脱除栀子苷、栀子黄,残渣采用水酶法提取栀子油,初步实现了栀子综合利用。研究优化了栀子超声波辅助预处理工艺参数,比较了溶剂种类、浓度、料液比及超声时间对栀子苷、栀子黄萃取率的影响,探讨了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单酶水解及组合分步水解改善栀子油提取率。结果发现超声辅助60%异丙醇预萃取20 min 结合后续水酶法释放可实现86%~87%的栀子苷、栀子黄提取率,且预处理明显改善了后续水酶法制油过程的乳化程度。单一酶解可改善栀子清油产率,纤维素酶、蛋白酶组合两步水解进一步将栀子清油产率提高至15.96%。不同萃取方法获得的栀子油分析表明,水酶法栀子产率高于压榨法、超临界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相当,但水酶法栀子油酸价、过氧化物值更低,并富含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等功能性脂类伴随物,显示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百香果果籽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百香果果籽油。以百香果果籽油的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百香果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60 W、料液比1:16 g/mL,超声温度35 oC,超声时间39.3 min,该条件下百香果果籽油得率为24.7%。百香果果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69.6%)、油酸(17.1%)、棕榈酸(9.8%)和硬脂酸(2.2%)组成。参照食用调和油标准(Q/BAAK0012S),配制了百香果果籽食用调和油,配方为:大豆油56.5%、菜子油20.90%、百香果果籽油10.0%、玉米油3.0%、葵花籽油3.0%、花生油6.0%、芝麻油0.6%。该调和油含13.89%饱和脂肪酸、33.86%单不饱和脂肪酸和50.6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73% 、45.90%、1.62%。  相似文献   

17.
以临安山核桃仁为原料,结合超声波辅助,研究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酶解制取山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蛋白酶4种酶配比为2∶5∶2∶4,料水比1∶5,加酶量1.6%,酶解温度45℃,酶解pH值为7.0,酶反应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山核桃油得率为54.23%。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辅助提取棉籽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小红  解成喜 《食品科技》2012,(10):154-157
以棉仁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棉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剂、微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棉籽得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棉籽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棉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棉籽油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剂为正己烷、微波功率500W、料液比1:7、提取时间5min,在该条件下棉籽油得率为32.50%。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棉籽油含有1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含有棕榈酸37.82%、亚油酸44.24%、油酸11.61%,还含有锦葵酸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