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马铃薯淀粉基质脂肪模拟物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高温α-淀粉酶限制性水解的方法制备的脂肪模拟物,其物理性质较原淀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浓度为30%,DE值2~3之间的模拟物的凝胶强度、表观黏度较原淀粉都显著的降低,形成了具有类似脂肪口感的弱凝胶体系;另外还对DE2.5的模拟物的水溶性、持水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冻融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与原淀粉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其在低脂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淀粉基脂肪模拟物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酶法水解制备低DE值脂肪模拟物,并对DE值在2.0~4.1之间脂肪模拟物水溶性、持水性、冻融稳定性、回生现象和表观粘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E值在2~3的马铃薯淀粉基脂肪模拟物具有较好水溶性、持水性、冻融稳定性、凝胶强度,不易发生回生凝沉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α-淀粉酶水解籼米淀粉获得的大米糊精替代蛋黄酱中的脂肪,制备低脂蛋黄酱。研究了不同DE值(葡萄糖值)的大米糊精凝胶特性,不同DE值的大米糊精和替代率对蛋黄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E值在1.5~2.5内,随着DE值的增加,大米糊精凝胶的黏性、黏着性和回弹性增加,而凝胶硬度、咀嚼性和强度降低;不同脂肪替代率的蛋黄酱的G'(弹性模量)和G″(黏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均逐渐增加,DE值1.5的大米糊精替代30%脂肪制成的蛋黄酱的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芋头淀粉为原料,以DE值为指标探讨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芋头淀粉脂肪模拟品制备的影响及制备脂肪模拟品的特性.结果显示,制备芋头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8.20U/g,水解时间30min,水解温度87.5℃,所制备芋头淀粉脂肪模拟品DE值6.03.制备芋头脂肪模拟品含灰分0.59%、蛋白质0.09%和粗脂肪0.12%,低于原淀粉;比表面积0.985,高于原淀粉;体积平均粒度6.092 μm,凝胶强度201 g/cm2,低于原淀粉,25%制备芋头淀粉形成的凝胶软滑细腻、透明.  相似文献   

5.
考察脂肪的预乳化对肌原纤维蛋白-脂肪复合体系凝胶性能的影响与机理,分别采用单硬脂酸甘油酯(GMS)、蔗糖脂肪酸酯(SE)、大豆卵磷脂(LEC)3种乳化剂预乳化脂肪,将预乳化脂肪与肌原纤维蛋白混合构成肌原纤维蛋白-脂肪复合体系,测定试样的乳化稳定性、表面张力、脂肪微粒吸附蛋白膜组分以及所形成复合乳化物凝胶的流变学性质、脱水收缩比例、质构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脂肪+肌原纤维蛋白)相比,复合体系乳化液的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强、表面张力值降低、脂肪微粒吸附蛋白量增加,加热过程中G'值升高、凝胶脱水收缩比降低、保水性提高、凝胶硬度和弹性升高。添加乳化剂但未预乳化的复合体系的乳化及凝胶特性优于对照组而低于乳化剂预乳化脂肪的3组。脂肪的预乳化能显著提高肌原纤维蛋白-脂肪复合体系的乳化效果及凝胶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酸水解南瓜淀粉制备脂肪模拟物。研究乙醇浓度、盐酸浓度、反应时间对南瓜淀粉水解物DE值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南瓜淀粉基脂肪模拟物的形貌。盐酸水解制备南瓜淀粉基脂肪模拟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浓度、6.0%HCl浓度、反应时间5h,此时得到DE值4.24的脂肪模拟物,粒径集中分布于7~8μm之间。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7,(1):57-61
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对加酶挤压处理的玉米淀粉基脂肪模拟物进行粒径分布、晶体结构和分子量分布范围等微观性质及凝胶性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模拟物的凝胶性和表观黏度较原淀粉都有所增加,用扫描电镜观察后发现原淀粉微观结构光滑,挤压处理后,粒子呈无颗粒片状结构。粒径测定结果表明,模拟物平均粒径为7.69μm,可以有很好的模拟脂肪的口感,符合作为脂肪模拟物的标准;X射线衍射表明,玉米淀粉挤压前后晶体结构无明显变化,脂肪模拟物保留了原淀粉的晶体结构;凝胶过滤色谱分析表明,模拟物分子量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8.
以籼米淀粉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籼米淀粉基脂肪替代品,通过改变酶解时间(4、6、10、14 min)分别制得DE值(葡萄糖值)为2.07~5.07的产品。用FT-IR、XRD、SEM对制得的脂肪替代品结构特性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糊化特性、质构性质进行了研究。由FT-IR图谱可知,脂肪替代品在3390 cm-1、2928 cm-1、1157 cm-1、1021 cm-1、1080 cm-1、929 cm-1、859 cm-1及763 cm-1处出现了特征峰,表明其具有吡喃葡萄糖结构。XRD表明,脂肪替代品在18°仍有较强衍射,保留了原淀粉的部分A型特征峰。SEM表明,脂肪替代品呈现出海绵状的碎石结构,为凝胶形成时截留水分提供大量的空间。相对于原淀粉,脂肪替代品的峰值粘度、低谷粘度、崩解值、回升值及糊化温度均显著降低,表明脂肪替代品的抗老化性显著增加。随DE值的增加脂肪替代品的糊化特征值逐渐减小。质构特性值说明,DE值为2~4左右的脂肪替代品更适合应用到食品工业中。  相似文献   

9.
探讨木薯淀粉、甘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对兔肉肉糜流变性质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淀粉添加量时,兔肉肉糜弹性模量G'、质构特性、凝胶强度、保水性和色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兔肉肉糜的弹性模量G'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首先在40~50℃,G'缓慢上升,接着在50~57℃,G'急剧下降,然后在57~80℃,G'快速上升,之后趋于稳定。降温过程中,G'逐渐升高。淀粉对兔肉肉糜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弹性模量的变化影响显著。添加淀粉能增加兔肉肉糜凝胶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降低其内聚性,而弹性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淀粉能增加兔肉肉糜的凝胶强度、持水性,同时降低压力失水率,同一添加量时,马铃薯淀粉对改善兔肉肉糜凝胶的品质、增加肉糜凝胶保水性的效果最好。添加淀粉能增加肉糜凝胶的亮度值和白度值,降低肉糜凝胶的黄度值,但淀粉的种类和添加量对兔肉肉糜凝胶的色泽影响不显著。3种薯类淀粉中,马铃薯淀粉的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淀粉基脂肪模拟物的性质及代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酸水解制取脂肪模拟物。并对得到的不同DE值(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占干物质百分率)的玉米淀粉基脂肪模拟物进行性质研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样品具有2μm-6μm的粒径;x-粉末衍射图表明,样品保留了A型特征峰。以其中一种脂肪模拟物为代表,作为脂肪替代品加到奶油中进行代脂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玉米淀粉水解产物可作为脂肪模拟物用于奶油中。  相似文献   

11.
使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水分含量对山药淀粉理化和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挤压后山药淀粉颗粒受到破坏,出现不规则碎片,其结晶度降低,且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挤压后淀粉的溶解度升高,膨胀度下降,随着水分含量升高,溶解度减小,膨胀度增加.流变学结果表现为弱凝胶性质,山药淀粉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水分...  相似文献   

12.
不同淀粉种类对未漂洗革胡子鲶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淀粉种类对未经漂洗处理革胡子鲶鱼(Clarias gariepinus,CG)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在未经漂洗的CG鱼糜(含2.2%食盐、0.4%转谷氨酰胺酶、20 mmol/kg CaCl2、0.2%浓缩乳清蛋白)中分别添加占鱼糜湿质量6%的木薯变性淀粉(modified cassava starch, MCS)、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绿豆淀粉(mung bean starch,MBS)及红薯淀粉(sweet potato starch,SPS),以不添加淀粉的样品为对照组(CK),5 组样品均通过两段式加热方式制备鱼糜凝胶,分别测定各组CG鱼糜凝胶的凝胶特性、白度、持水性、动态流变学性质和水分迁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 种淀粉的添加均会使CG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增强,但对CG鱼糜凝胶中水分变化的影响不同,其中添加MCS的CG鱼糜凝胶持水性最好,结合水相对含量最高(P21为3.67%)(P<0.05);4 种淀粉的添加均显著降低了CG鱼糜凝胶的白度(P<0.05),均能提高CG鱼糜的凝胶破断力(P<0.05),其中MBS组CG鱼糜凝胶破断力(567.55 g)和凝胶强度(4 739.81 g·mm)最大(P<0.05);动态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4 种淀粉的添加均会增加CG鱼糜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P<0.05),对G’和G’’的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依次均为MCS>CS>MBS>SPS。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添加6% MCS最有利于提高未经漂洗处理CG鱼糜的凝胶特性和持水性。  相似文献   

13.
将6%、9%、12%、15%、18%(质量分数)的玉米淀粉添加到麦醇溶蛋白溶液中形成复合物,复合物加热形成凝胶后,测定其化学作用力、保水率、白度、溶胀率、质构特性、流变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蛋白-淀粉复合凝胶中离子键、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P<0.05);凝胶保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测定湿热处理前后大米淀粉的流变学特性,旨在研究湿热处理对大米淀粉稳态流变、动态流变及温度流变学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大米淀粉均呈现剪切稀化的现象,且湿热处理增强了大米淀粉的凝胶强度;在动态流变测定中发现,所有大米淀粉样品的弹性模量(G′)都大于黏性模量(G〃),且湿热处理后大米淀粉的弹性模量(G′)和...  相似文献   

15.
杨秋晔  刘亚伟  刘洁 《食品科学》2022,43(23):89-96
为探究超声波处理对糯米全粉凝胶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实验以糯米全粉为原料,以反映凝胶黏弹性的损耗角正切值(tan δ)为优化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处理糯米全粉的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130 W、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1∶2,在此条件下糯米全粉凝胶的tan δ为0.8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原糯米全粉(waxy rice flour,WRF)中的淀粉颗粒团聚在一起,超声波处理糯米全粉(ultrasound treated waxy rice flour,UT-WRF)中的淀粉颗粒分散分布。UT-WRF凝胶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硬度、弹性均小于WRF凝胶,而峰值黏度和黏附性均大于WRF凝胶。淀粉作为糯米全粉的主要组分,质量分数达84.34%;分析从WRF和UT-WRF中提取的淀粉发现,两种淀粉的形态结构、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流变学特性、质构特性均无明显变化。对比从UT-WRF与WRF中提取的蛋白质对比发现,UT-WRF中提取的蛋白质结构松散,孔洞密集,β-折叠与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显著上升,二硫键含量以及热稳定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超声波处理糯米全粉时,主要是通过改变其中第二大组分蛋白质基质的构象从而改变全粉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6.
安飞  刘亚伟  刘洁 《食品科学》2017,38(15):101-107
为探讨交联作用对木薯淀粉凝胶的影响,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动态流变仪研究不同交联度木薯淀粉的糊化特性和流变特性。黏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度的增加,交联木薯淀粉的回生值和最终黏度先增加后减小,崩解值减小。由静态流变测试结果可知,不同交联木薯淀粉屈服应力T0大于0,流动指数n均小于1,表明该实验条件下木薯淀粉糊均为屈服-假塑性流体。淀粉糊(质量分数为6%)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在0.1~10.0 Hz频率范围内,交联木薯淀粉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高于原木薯淀粉G’和G";在4℃条件下老化2 h,适当的交联可以使木薯淀粉G’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G"/G’)降低。淀粉糊(质量分数为15%)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在整个升温和降温过程中,交联木薯淀粉的G’和G"大于原木薯淀粉,降温过程中,淀粉凝胶的G’随交联度增加迅速增加,表现出更优越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经超声处理的玉米淀粉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其凝胶特性和结构的变化,以期为提升速冻淀粉基食品品质提供理论指导。利用流变仪、物性分析仪、低场强核磁共振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对超声改性玉米淀粉凝胶动态流变学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以天然玉米淀粉作对照,超声改性玉米淀粉凝胶的析水率在第4次冻融时显著下降了5.19%(P<0.05),提高了冻融稳定性;超声改性玉米淀粉凝胶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凝胶强度变弱;硬度在第4次冻融时显著降低了10.83%(P<0.05),直链淀粉含量下降了0.15%;超声改性玉米淀粉凝胶的碘结合力减弱,横向弛豫时间分布曲线整体左移,短程有序结构减弱,相对结晶度降低。综合凝胶特性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够抑制冻融循环过程中玉米淀粉凝胶体系中的水分迁移和双螺旋结构的形成,改善其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邢明  王展  黄华  刘英 《食品科学》2011,32(13):110-114
以燕麦淀粉为原料,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制备不同燕麦淀粉水解度(DE值)样品;通过分析样品表观黏度和凝胶强度确定其作为脂肪替代品使用时的上限质量分数和下限质量分数;测定样品的凝胶温度及持水性、持油性、冻融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等理化性质,选出较适合做脂肪替代品的样品。结果表明:样品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凝胶强度随DE值的增大、样品质量分数的下降呈下降趋势。样品作为脂肪替代品使用时上限质量分数为30%,下限质量分数为25%。DE值为2.39%、2.93%、3.73%、4.11%的样品较适合做脂肪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