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Bmi-1和c-myc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Bmi-1和c-myc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ima,DLBCL)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两者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DLBCL石蜡样本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组织中Bmi-1、c-myc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DLBCL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Bmi-1和c-myc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5.0%和75.0%,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Bmi-1和c-myc的表达在临床分期及国际预后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在年龄、性别、结外侵犯、全身症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mi-1和c-myc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作为DLBCL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低氧环境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邢台市人民医院58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与P-gp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细胞爬片法检测常氧与低氧条件下HIF-1α与P-gp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IF-1α与P-g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8例患者结肠癌组织标本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62%,P-gp阳性表达率为46.55%;HIF-1α与P-gp阳性表达率在Dukes分期C+D期者均明显高于A+B期者,且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P-gp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4,P<0.01).同一细胞株中,低氧下HIF-1α及P-gp表达水平均高于常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相同氧环境下不同结肠癌细胞株间HIF-1α及P-g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P-gp在结肠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和共表达现象,在不同Dukes分期和是否伴随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中二者阳性表达率存在明显差异,且HIF-1α与P-gp表达呈明显正相关;低氧可诱导结肠癌细胞中HIF-1α与P-gp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3.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01-404
目的:探讨miR-23a和Mtss1在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65例为观察组,同期RH患者组织标本35例为对照组,采取实时定量荧光PCR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miR-23a和Mtss1在两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3a和Mtss1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观察组淋巴结组织中,miR-23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MTSS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93、16.853,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miR-23a和MTSS1表达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12,P<0.01);miR-23a、MTSS1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患者Ann Arbor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IPI评分明显相关(P<0.05);通过对DLBCL患者随访3年发现,miR-23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MTSS1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0、4.842,P<0.05)。结论:miR-23a和MTSS1在DLBCL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且与DLBCL的生存率有关,miR-23a可能是MTSS1的一个靶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Glut1及PCNA在55例NSCLC组织和20例肺良性病变对照组织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和对照组中HIF-1α阳性率分别为76.36%(42/55)、15.00%(3/2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Glu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45%(47/55)、25.00%(5/2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Glut1表达与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HIF-1α与Glut1表达呈正相关(r=0.598,P<0.01)。PCNA在NSCLC组中的表达[(75.00±21.99)%]明显高于对照组[(26.75±10.55)%](P<0.01)。HIF-1α、Glut1的表达与PCNA均呈正相关(r=0.514,P<0.01;r=0.608,P<0.01)。结论 NSCLC中HIF-1α、Glut1及PCNA过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判断NSCLC临床分期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碳酸酐酶-9(CAⅨ)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 Plus/HR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和CAⅨ在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5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80例SCC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相关性。结果:HIF-1α在正常子宫颈组织、CIN及SCC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0%、43.64%和7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Ⅸ在正常子宫颈组织、CIN及SCC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0%、40.00%和6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SCC组织中HIF-1α、CAⅨ的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SCC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SCC组织中HIF-1α、CAⅨ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SCC组织(P0.05),Ⅱ期SCC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率高于Ⅰ期SCC组织(P0.05);SCC组织中HIF-1α与CAⅨ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IF-1α、CAⅨ在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CC中HIF-1α和CAⅨ的高表达和正相关关系提示了以缺氧诱导因子通路为基础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HIF-1α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①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TM-PV9000法,检测75例经手术切除的人体肺癌组织(术前均未行放疗及化疗)HIF-1α的表达。③结果 HIF-1α主要表达于肺癌细胞胞核及胞浆,肿瘤间质细胞也可见少量表达。肿瘤坏死区周围及肿瘤浸润边缘部的癌细胞HIF-1α表达明显增多。小细胞肺癌HIF-1α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鳞癌、腺癌(P=0.000、0.012),而鳞癌、腺癌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113)。HIF-1α的表达强度与肺癌细胞恶性程度(P=0.000)、淋巴结转移(P=0.010)及预后(P=0.000)有关,而与病人年龄、性别及原发肿瘤大小均无关。其阳性强度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期短而增高。④结论 HIF-1α可作为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SALL4和BMI-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强  张荣环  宋斌  张巍  张萍 《四川医学》2010,31(3):288-291
目的探讨SALL4和BMI-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DLBC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SALL4和BMI-1的表达。结果SALL4和BMI-1在DLBC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24/40)和65.0%(26/4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AlL4和BMI-1的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具有相关性(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ALL4的表达与BMI-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02)。SALL4和BMI-1阳性表达患者其完全缓解率低和完全缓解后其复发率较SALL4和BMl-1阴性患者高(P〈0.05或0.01)。结论SALL4和BMI-1在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并且可作为DLBCL的疗效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和2型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 2,GL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本院结直肠癌术后108例组织标本(其中23例含癌旁黏膜组织)中HIF-1α和GLS2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测HIF-1α和GLS2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法分析结直肠癌中HIF-1α和GLS2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 α和GLS2的表达均高于癌旁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 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GLS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浸润深度、术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HIF-1 α和GLS2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0.464,P<0.01),且均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关,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术后远处转移及HIF-1α、GLS2的表达均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HIF-1α、GLS2高表达预后均较低表达差,提示二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HIF-1α和Sema 4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Sema 4D的表达,同时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VD),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Sema 4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 72% (80/110)、77.27%(85/110);HIF-1α与Sema 4D表达呈正相关性(r=0.691, P<0.01)。HIF-1α、Sema 4D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的LVD差异显著(P<0.01)。HIF-1α和Sema4D的表达阳性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Sema 4D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管密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otch1和HIF-1α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otch1和HIF-1α在135例胃癌及27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对正常胃黏膜与胃癌Notch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Notch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的相关性,Notch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Notch1和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TNM分期中的Ⅲ-Ⅳ期组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Notch1和HIF-1α阳性表达率高于相应的Ⅰ-Ⅱ期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otch1与HIF-1α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并与生存期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组较之阴性表达组平均生存期缩短(P〈0.05)。结论 Notch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于判断胃癌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生长因子-C(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直肠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sion plus法检测72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α、VEGF-C的表达及VEGFR-3染色的微淋巴管密度。结果:HIF-1α、VEGF-C在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7.8%、83.0%和44.4%、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HIF-1α阳性率为90.0%,无转移者为6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C阳性率为95.0%,无转移者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P<0.01)。在直肠癌高、中分化组和低、未分化组HIF-1α阳性率分别为12%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阳性率分别为14%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与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相关关系(r=0.105,P<0.01)。结论:HIF-1α、VEGF-C在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且其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HIF-1α、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在直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H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实验检测120例LSCC和60例对照喉组织中ALDH1、HIF-1α和VEGF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上述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因子表达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ALDH1、HIF-1α和VEGF mRNA在L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69/120)、73.3%(88/120)和56.7%(68/120),三者在LSCC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67/120)、70.8%(85/120)和55.0%(66/1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SCC患者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ALDH1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三者的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P<0.05)。ALDH1、HIF-1α和VEGF三种因子中两者(或三者)联合表达阳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只表达任一单个分子或两者均不表达(或三者不同时表达)的患者(P<0.05)。三种因子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均较阴性表达患者低(P均<0.05),三者联合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ALDH1、HIF-1α及VEGF在LSCC中表达上调,三者的联合检测对LSC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HIF-1α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HIF-1α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HIF-1α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20例) 、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及乳腺癌组织(60例)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IF-1α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无阳性表达,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 30%, 6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分期越高,其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的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P<0.05);HIF-1α蛋白表与患者5 a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HIF-1α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IF-1α、Survivin、CyclinD1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不同民族食管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1蛋白在不同民族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相关。HIF-1α与Survivin、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1)食管癌组织内HIF-1α、Survivin、CyclinD1蛋白表达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检测三者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推断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金洁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9,(14):1497-1500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表达情况及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DLBCL组织样本149例,按照Hans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淋巴瘤(GCB)45例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淋巴瘤(Non-GCB)104例。另取6例反应性增生的正常人扁桃体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UCH-L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同时分析UCH-L1阳性表达与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49例DLBCL患者中,36例UCH-L1阳性表达,其中GCB型阳性表达率为44.44%,明显高于Non-GCB型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BCL患者中UCH-L1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AnnArbor分期、LDH水平和国际预后评分指数均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白蛋白水平、有无B症状和有无骨髓侵犯均无关(均P>0.05)。UCH-L1阳性表达与Bcl-6、Bcl-2、Ki-67表达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UCH-L1阳性表达在生发中心源性DLBCL患者中更为普遍,其表达异常可为患者预后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淋巴转移及无淋巴转移组的HIF-1α、VEGF-C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HIF-1α、VEGF-C在食管鳞癌组和癌旁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HIF-1α、VEGF-C在食管鳞癌淋巴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食管鳞癌组中HIF-1α与VEGF-C表达有关(P<0.05).结论 HIF-1α、VEGF-C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食管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沈承澜  沈振斌  陈伟东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460-2463,246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胃癌增殖、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35例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2月-2005年12月手术的胃癌病例,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标本VEGF、HIF-1α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用K-M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单因素、多因素比较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VEGF、HIF-1α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胃癌组织HIF-1α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VEGF、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VEGF阳性表达、HIF-1α阳性表达等影响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TNM分期、淋巴结转移、HIF-1α阳性表达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HIF-1α在胃癌中是肿瘤耐受缺氧的中心环节,VEGF和HIF-1α的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具有高度侵袭转移潜能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低氧状态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的HBE细胞取第3~7代用于实验,氯化钴(CoCl2)100 ?滋mol/L模拟缺氧状态?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氯化钴干预组(B组)?氯化钴 + PEDF 50 ng/ml干预组(C组)及氯化钴 + PEDF 200 ng/ml干预组(D组)?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HIF-1α及VEGF 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ELISA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IF)检测各组细胞HIF-1α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组VEGF的mRNA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为A组的(8.56 ± 0.67)倍,P < 0.01],C组与D组的VEGF mRNA水平较B组明显下降(P < 0.01);B组 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 < 0.01),B?C?D 3组间HIF-1α mRNA无统计学差异;②细胞培养基上清中B组VEGF表达量[(1 370.10 ± 42.98)pg/ml]较A组[(670.00 ± 23.35) pg/ml]明显升高(P < 0.01),且B组与C组[(816.19 ± 37.05) pg/ml]及D组[(646.47 ± 22.70)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组VEGF的蛋白表达量为A组的(3.99 ± 0.3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组与D组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IF结果显示,B组HIF-1α的表达水平及核内转移较A组和D组明显升高?结论:PEDF对低氧状态下HBE细胞高表达的VEGF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可能与PEDF调控HIF-1α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杨飞  薛玉保 《安徽医学》2017,38(3):345-347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为胃癌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胃癌组织、42例配对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5 cm)中HIF-1α和SATB1蛋白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HIF-1α和SATB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分析HIF-1α和SATB-1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和SAT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SATB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与SATB-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21.63,P=0.00).结论 胃癌组织中HIF-1α和SATB1蛋白的高表达预示胃癌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较晚,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HIF-1α和SATB1蛋白具有协同作用,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261-263
[目的]探讨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3例肝外胆管癌和7例胆管癌癌旁组织石蜡标本,观察HIF-1α,VEGF,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33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HIF-1α,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21(63.6%),18(54.5%),24(72.7%);7例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和P53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14.3%),0(0%),1(14.3%);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外胆管癌组织中HIF-1α,VEGF和P53均高表达;HIF-1α,VEGF和P53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侵袭程度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