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2015-06—2016-12收治的发病4.5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分为溶栓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溶栓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及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其他常规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和7d进行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溶栓组的NIHSS评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4.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4.5h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对照组56例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9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后若无明显出血,开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90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以评价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2h、24h、7d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90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虽然观察组总体出血事件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2组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4.5h以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对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组发病4.5 h内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rt-PA溶栓组40例和非溶栓组28例,比较2组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治疗后90 d、1 a MRS评分。结果 rt-PA溶栓组与非溶栓组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14 d溶栓组NIHSS评分改善4分以上比例高于非溶栓组,治疗后90 d、1 a MRS评分0~2分比例均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发病4.5 h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未能降低进展性卒中发生率,但其与非溶栓组相比,其近、远期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流程及临床疗效。方法以2011-02—2013-07我院收治的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溶栓前、溶栓后12h、7d、14d2组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溶栓组17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24例,总有效率83.33%。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2h、7d、14d2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泌尿道出血及牙龈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症状性灶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患者NIHS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和出血、死亡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58例在4.5h内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静脉rt-pA溶栓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196例患者按0.9mg·kg-1(最大量不超过90mg)静脉给予rt-PA,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颅内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4.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显著临床疗效,并未增加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6例经多模式MRI证实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窗<4.5 h组和4.5~9 h组各13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4 d、90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时行Ba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溶栓后有无脑出血发生。结果 <4.5 h组与4.5~9 h组各时间点NIHSS、BI及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 h组与4.5~9 h组各有1例非症状性脑出血。90 d时,<4.5 h组mRS评分预后良好7例(53.85%);4.5~9 h组6例(46.15%),两组预后良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治疗4.5 h时间窗和适当延长治疗时间窗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在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80例(NIHSS评分5~20分),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42例)和低剂量组(38例),于脑梗死发病4.5 h内标准剂量组患者给予rt-PA 0.9 mg/kg治疗,低剂量组患者给予rt-PA 0.6 mg/kg治疗,之后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溶栓24 h,7、30 d后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均显著下降(P<0.05); 2组溶栓后的NIHSS评分、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各时间点的m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低剂量组溶栓后皮肤黏膜、牙龈出血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结论 低剂量(0.6 mg/kg)与标准剂量(0.9 mg/kg)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度-中重度)伴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低剂量溶栓治疗安全性更高,对于患者的恢复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模式MRI证实且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不同,将其分为4.5 h组(35例)和4.5~9 h组(35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观察两组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5 h组和4.5~9 h组患者溶栓后24 h、14 d、30 d及90 d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I评分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tPA静脉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及预后良好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 m随访期内,4.5 h组脑出血发生率为5.71%,4.5~9 h组脑出血发生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扩大时间窗至9 h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因此,对于治疗时间窗为4.5 h~9 h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也可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3h)患者行CTP检查组15例:见缺血半晴带应用rt-PA静脉溶栓组(见IP)10例,无缺血半暗带常规治疗组(无IP)5例.未行CTP检查应用rt-PA静脉溶栓组(对照组)10例.评价CTP指导下见IP组、无IP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和预后.结果 见IP组rt-PA静脉溶栓后各时间段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01),而对照组NIHSS评分于24h、7d均无明显变化,直到30d后明显改善(P<0.01),而两组相比于24h后见IP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IP组未出现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且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颅内出血率44%,死亡率11%.无IP组常规抗栓治疗NIHSS评分于24h、7d均无明显变化,30d后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3h内,经CTP检查见IP者应用rt-PA溶栓安全、效果可靠;无IP者不予溶栓治疗而给予常规抗栓治疗,即能避免盲目溶栓所带来的出血及死亡风险,还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按照溶栓使用药物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和尿激酶组,按照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time,简称t)可分为6组:分别为t≤1 h、1 t≤2 h、2 t≤3 h、3 t≤4 h、4 t≤5 h、5 t≤6 h。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在时间窗内给予了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和溶栓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溶栓治疗前,rt-PA组与尿激酶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均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rt-PA组与尿激酶组溶栓疗效及合并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时间t≤1 h、1 t≤2 h、2 t≤3h、3 t≤4 h、4 t≤5 h、5 t≤6 h等6组溶栓效果及合并并发症个数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急性脑梗死时,不管是用尿激酶还是rt-PA,都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且溶栓越早,疗效越好,合并的并发症越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t-PA溶栓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共124例,其中发病后3~4.5 h行rt-PA溶栓共64例设为对照组,发病后3 h内行rt-PA溶栓共60例设为观察组; 比较2组患者溶栓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随访mRS评分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溶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治疗后1和7d 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治疗后7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组患者随访mRS评分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和脑部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实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在发病后3 h内行rt-PA溶栓在可提高溶栓效果和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较发病后3~4.5 h溶栓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远期疗效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方面两者接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AC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4.5h内进行rt-PA溶栓治疗,溶栓24h后使用阿司匹林,根据阿司匹林给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50mg·d~(-1),32例)和高剂量组(300mg·d~(-1),28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90d预后,统计2组治疗期间HT及其他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溶栓24h、7d、14d 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下降(P0.05);2组溶栓24h、7d、14d 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低剂量组HT发生率为6.25%与高剂量组的10.71%比较无差异(P0.05);低剂量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高剂量组的35.71%(P0.05);2组患者90d预后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ACI患者rt-PA溶栓24h后分别给予150mg·d~(-1)、300mg·d~(-1)阿司匹林对其神经功能改善、近期预后及HT发生率无影响,但高剂量阿司匹林会增加其他出血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5例发病时间<3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0.6~0.9)mg/kg.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及7 d接受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接受改良Rankin评分,并观察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较基线值显著改善(P=0.04),20例完成3个月MRS评估者中,0~1分6例(30%),死亡2例(10%).症状性脑出血患者2例.基线NIHSS评分高(P=0.002)及完全前循环梗死型(P=0.01)者易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伴或不伴心房纤颤(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rt-PA对病程<6h的66例无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房颤组)和21例伴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房颤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溶栓后90d使用改良Rankin( mRN)量表评估其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及7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及mR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28.6%)高于与非房颤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19.0%)显著高于非房颤组(1.5%)(P<0.05).结论 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但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不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低剂量尿激酶(UK)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分为rt-PA(0.9mg/kg)静脉溶栓组23例,低剂量UK(50万~70万IU)静脉溶栓组19例,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24h、10d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治疗前与治疗后10d的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观察2组溶栓后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 (1)rt-PA组及UK组治疗后24h、10d的NIHSS及Barthel评分与溶栓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2组间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24h、10d的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7%,UK组为78.9%,rt-PA组总有效率较UK组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3h组总有效率92.3%,UK3~6h组总有效率50.0%,rt-PA治疗组总有效率与UK3~6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溶栓后rt-PA组脑出血2例,均为非症状性,UK组无脑出血,2组均无其他系统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h内急性脑梗死与rt-PA相比同样有效,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关注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探讨起病3~6 h动脉溶栓与3 h内静脉溶栓的疗效差异并比较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6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其中38例起病3 h内的患者予静脉溶栓治疗(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9 mg/kg静脉溶栓),28例起病3~6 h的患者予动脉溶栓治疗(经股动脉穿刺,经微导管对梗死部位接触性给予rt-PA,总量为0.6 mg/kg).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7 d、90 d的Barthel指数(BI)进行比较,并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2 h、24 h、7 d的NIHSS评分与治疗后7 d、90 d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NIHSS评分与BI评分在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系统超急性期脑梗死,3 h内予静脉溶栓具有与3~6 h动脉溶栓相当的疗效,且未增加出血、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具备介入治疗条件的单位,针对3~6 h起病的合并大动脉病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可能是理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6h以内的ACI患者1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比较静脉溶栓组有无出血并发症患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静脉溶栓组溶栓后24h、14d 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24 h、14 d NHI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静脉溶栓组的NHIS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静脉溶栓组患者90d后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治疗组(58.4%vs42.3%,2=4.423,P0.05)。两组之间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2.5%vs19.2%,2=1.487,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NHISS评分(OR:1.517,1.2142.261,P0.05)、心房颤动病史(OR:1.431,1.2792.041,P0.05)是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t-PA静脉溶栓对发病6h内的ACI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治疗前NHISS评分、有心房颤动病史是影响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发病时间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其中60例(观察组)应用rt-PA(总量为0.9mg/kg,单次计量最大为50mg)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6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5 000IU达肝素钠,1次/d,连续治疗7d。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2h、24h、14d、3个月2组NIHSS评分,回访调查治疗3个月后2组的BI值、继发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及时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溶栓治疗时间窗分为4.5 h组和4.5~9 h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14 d、30 d、90 d时4.5 h组和4.5~9 h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30 d、90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90 d,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5 h组和4.5~9 h组BI评分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25)、8.0%(2/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发病9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颅MRI指导下轻中度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发病12 h内的轻中度脑梗死(NIHSS评分≤15分)患者306例,行头颅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符合溶栓标准131例,其中≤4.5 h组84例,4.5~12 h组MRI评价后存在缺血半暗带47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出血情况及pod的疗效。结果≤4.5 h组发生8例脑出血,发生率为9.52%,死亡0例,4.5~12 h组发生6例脑出血,发生率为12.76%,死亡0例,2组患者基线情况、继发脑出血的发生率、90 d 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前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