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位移为基础的连续梁桥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跨连续直桥为背景,在地震作用下,其横桥向的弹塑性位移需求和弹性位移需求分别由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和弹性反应谱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然后采用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对弹塑性位移需求和弹性位移需求的比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主要振型周期相对较长的桥梁,其弹塑性位移需求与弹性位移需求接近,可采用相对简单的弹性分析方法(如弹性反应谱分析)得到的位移需求,近似代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位移需求,进而简化了连续梁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2.
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其顶棚结构由阳光谷钢结构和索膜结构组成。针对阳光谷体型尺度大、曲面空间复杂、悬挑跨度大、三角形网格组成的单层钢结构体系的特点,结构设计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反应谱法罕遇地震作用分析、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阳光谷结构不仅在各种荷载组合工况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达到了大震弹性的抗震能力;结构的控制荷载主要为风荷载;结构传力途径丰富,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沙五矿广场项目T1塔楼属于超A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带环桁架的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塔楼独特的建筑造型使其在21层及31层有立面收进,使用功能也由办公转变成酒店及公寓,并且在机电层布置转换桁架,将上部楼层不能落地的结构柱的荷载传递给主框架柱。采用多个结构分析软件进行了多遇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能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收进所采用的加强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合肥游泳馆屋盖为双层网架结构,其支撑结构不对称,通过采用性能设计方法,研究该结构在遭受超过规范允许值的大雪荷载下的反应。弹塑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大雪作用下,结构杆件处于弹性阶段、无残余变形,雪后结构性能完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SAP2000、ANSYS软件对常规岛主厂房进行弹性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Pushover分析),分析结构周期、振型和层间位移角特点,绘制能力谱-需求谱曲线,得到了在不同地震作用下核电站常规岛主厂房从弹性阶段到弹塑性阶段的较为完整的结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良好,结构的周期和振型以及弹性阶段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需求谱、能力谱两线相交所得性能点出现较早且处于能力谱的弹性范围内,结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本文分析过程对核电站常规岛主厂房等重大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曾琼 《建筑结构》2020,50(7):44-49
以目前在建的江西省博物馆超限高层建筑为例,结合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合理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及构件在各设防地震烈度下的性能水准。使用PKPM,MIDAS,YJK软件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计算分析、设防地震作用下弹性和不屈服分析,采用SAUSAGE软件进行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验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等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对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分析,确定结构薄弱部位(薄弱层及薄弱构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抗震加强措施以确保结构在各设防烈度下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目前许多国家在抗震设计规范里规定重要建筑物、特种建筑物,尤其是超过45米的高层建筑物须采用时程分析法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计算分析,找出建筑物的薄弱环节。如日本抗震设计规范里规定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物必须采用输入地震波来计算结构地震内力,并进行加速度峰值为400~500gal的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寻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与部位,来判别结构的破坏程度。据此日本东京大学已经开发出三维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程序,并在日本构造计画研究所得到实际应用。我国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5.3…  相似文献   

8.
王智  宁显东  陈万庆  张学臣 《城市住宅》2017,24(11):115-118
为研究某超高层建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利用Perform 3D软件对其开展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剪力墙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框架梁和连梁为主要耗能构件;结构性能能够达到所设定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9.
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指的是多遇地震下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和通过构造措施与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相结合来防止结构在罕遇地震中的倒塌。它运用结构抗震动力学理论和概率可靠度分析来改进抗震设计方法,以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个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取值:主要国家抗震规范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亚勇  郭子雄 《建筑科学》1999,15(5):36-39,55
对中国,日本,美国,欧洲,新西兰等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作用取值进行对比。地震作用了值不但与各国的地震背景,区划方法,衰减规律等技术问题有关,还与设防水准,设防目标有关,而后者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和行政的决策,比较是在相同超越概率(重现期)的基础上,将地震作用取值归结到基底剪力的计算,比较弹性和弹塑性基底剪力的大小,不涉及荷载组合,材料强度取值等。综合比较的表明,日本规范的地震作用取值最大,其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不同开洞区域的带50%穿层柱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框架柱地震剪力分担比例的设计调整方法,并进行了调整前后结构弹性及弹塑性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由于楼板开洞形成穿层柱,穿层柱抗侧刚度偏小,按照计算刚度分担的剪力偏小,一旦进入屈服,穿层柱弹塑性开展较快。弹性设计阶段,应通过调整梁柱截面,满足小震作用下设计指标要求,使穿层柱承担的楼层剪力比例不低于40%,宜控制在45%左右,结构的弹塑性性能满足预期要求。按照普通柱与穿层柱的地震剪力分担相当的原则,进行穿层柱的设计地震作用调整,提高了穿层柱的弹塑性承载力,增加了穿层柱在弹塑性阶段的抗侧贡献,改善了普通柱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2.
合理有效地控制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损伤机制,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体系设计、需求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损伤机制控制的三个主要方面。在总结建筑结构抗震损伤机制控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着重于需求分析,建议了一套基于建筑结构损伤机制控制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两阶段设计:在多遇地震设计阶段,采用线弹性分析给出结构预期损伤部位的承载力需求;在罕遇地震设计阶段,采用等效线性化法定量给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实现预期损伤机制下损伤部位的变形能力需求和非损伤部位的承载力需求,为构件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通过一个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结构算例说明了建议方法的实施流程,并通过动力弹塑性分析评价了建议方法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现行规范方法相比,建议方法更有助于预期损伤机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超限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以无锡苏宁广场北楼为例,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使结构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多重目标,从而提高设计的可靠性。首先建立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利用弹塑性分析及评估软件PERFORM-3D建立结构的基准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在小震和中震作用下的弹性响应,并进行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然后利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判定结构的性能水准,从而确定结构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计算结果表明:无锡苏宁广场北楼能够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提出的各项抗震设防要求和各项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对其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是对超限高层设计方法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上海某写字楼为地上26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125 m的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采用SATWE、PMSAP、ETABS进行多遇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分析,最终采用SATWE程序中的弹性时程分析进行补充验算.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达到了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格构式广播电视发射塔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结构立面复杂的广播电视发射塔结构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全面研究了其抗震性能。由结构特征值分析可知,结构第一扭转振型出现在第8阶振型中,结构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为0.197,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继而采用静力分析手段,计算了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下的位移响应。通过静力计算可知,结构天线顶点和塔体主结构顶部的层间位移均小于相应规范中规定的层间位移角限值;且与地震荷载相比,风荷载对结构起控制作用。通过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可知,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均处于弹性阶段,结构层间位移较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虽结构的层间位移有所增大,但绝大多数结构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某超高层钢筋混凝土双塔楼结构为例,分别进行弹性地震和弹塑性地震的分析计算,在计算和分析的过程当中,考虑结构底盘刚度和塔楼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多个实际高层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分析结果,初步总结并分析了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响应及构件破坏模式的规律与内在原因,得出如下一些结论:1)可以采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作为初步判断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薄弱部位的指标;2)在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伸臂桁架中采用防屈曲支撑作为其斜腹杆构件,有利于防止斜腹杆的受压屈曲破坏并保障核心筒与外框架的协同工作,是实现有限刚度加强层与延性破坏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3)对于高宽比较大的剪力墙结构,宜设置构件配筋过渡楼层以避免因结构配筋指标突然变小而造成的抗震薄弱部位;4)强震作用下,核心筒内的电梯门厅楼板实际起到了类似连梁的作用,提高其与墙体连接部位的配筋构造、保证其在往复荷载下的耗能能力有利于结构抗震。  相似文献   

18.
沈平 《安徽建筑》2004,11(6):66-66
设计通信建筑要求结构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处于或基本处于弹性阶段工作,结构既有强度安全储备,而变形又在使用许可范围之内。结构抗震结构必须体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原则,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既要进行强度验算,也要进行变形验算。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大剧院兼会议中心工程平面选型复杂,出现局部楼层错层、楼板开大洞、竖向构件局部转换等,属于特别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很多新的课题和理念。结合抗震规范的要求,采用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对主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弹性和弹塑性抗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具备较好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能够达到小震弹性、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性能指标。通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计算,找出了结构潜在的抗震薄弱部位和薄弱构件,并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2004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试用。《通则》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最新抗震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提出了抗震性态设计、设计地震加速度、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结构影响系数、结构弹塑性侧移、高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建筑抗震设计类别等诸多抗震设计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提高我国建筑抗震设计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