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矿林 《节能》1997,(5):20-23
细粉分离器是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细粉分离器的经济运行问题,指出运行工况对细粉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及阻力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细粉分离器是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细粉分离器的经济运行问题,指出运行工况对细粉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及阻力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燃用劣质煤的315 MWW火焰锅炉所配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出力不足及煤种负荷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将原直吹式制粉系统改为储仓-直吹式制粉系统的方案,该方案要求研究开发一高性能的煤粉注入式粗粉分离器。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两种典型的煤粉注入式粗粉分离器及3种内部导流装置,并对其进行了数值与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注入式粗粉分离器能够满足储仓-直吹式制粉系统的技术要求;加高型注入式分离器内的流动阻力对内部导流装置结构尺寸的变化不甚敏感,阻力变化仅20 Pa左右,而基于原型结构的注入式粗粉分离器对内部导流装置结构尺寸的变化较敏感,阻力变化高达183Pa;原型结构与加高型结构注入式分离器的内部流动阻力差最大达163 Pa。  相似文献   

4.
宁佐阳  衣晓青等 《节能》2000,(10):24-25
针对目前火电厂细粉分离器普遍存在的分离效率偏低、排粉机磨损严重等诸多问题,本文从结构和运行两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一种新型的细粉分离器结构。  相似文献   

5.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X4.2软件对经改造后的电厂细粉旋风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其气相流场采用差分雷诺应力模型计算旋转流动,在拉格朗日坐标中计算粒子运动,为优化求解,采用多块结构适体网络,利用SIMPLE算法解离散方程,给出了经改造后的细粉旋风分离器内不同截面的速度分布和粒子轨道,证明了经改造后的旋风分离器比常规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6.
火力发电厂细粉分离器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我国火力发电厂中细粉分离器使用情况和改进过程,并详细介绍了新型双级分离式细粉分离器的试验数据与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方法(分离效率的测定和三维粒子动态分析实验)研究了扩散式下排气气固分离器的分离流阻、流场分布和分离效率等,从而降低扩散式气固分离器的阻力,提高分离效率。分离器内部的各种设计(上导流锥高度的确定、下导流锥的倾角和排气管高度等)均为提高气固分离器的效率和降低阻力,从实验可以看出该气固分离器对于30μm粒径粗灰的分离效率很高,能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8.
新型扩散式下排气气固分离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碧霞  吴学安 《动力工程》2003,23(1):2232-2235
通过实验方法(分离效率的测定和三维粒子动态分析实验)研究了扩散式下排气气固分离器的分离流阻,流场分布,分离效率等,从而达到降低扩散式气固分离器的阻力和提高分离效率的效果,分离器内部的各种设计(如上导流锥高度的确定,下导流锥的倾角,排气管高度等)均为提高气固分离器的效率和降低阻力,从实验可以看出,该气固分离器对于30μm粒径的粗灰的分离效率很高,能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类改进谐波小波的离心风机旋转失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谐波小波频谱边缘突变点应用Hanning窗进行光滑处理,改善了谐波小波的时域衰减特性,并给出实现算法。通过对离心风机旋转失速的试验研究,应用改进的谐波小波时频等高线图对不同测量部位的动态压力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得出在不同导流器开度下离心风机不同的特征和弱失速区域的能量间歇现象,风机最高效率线与失速边界线比较接近,并且在导流器小开度下会出现交叉,说明弱失速区域应引起运行、维修人员足够重视。图10参8  相似文献   

10.
无节流器轴流旋风气液分离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节流器轴流旋风气液分离器的内部流场状态进行了预测,得到不同壁面开槽尺寸无节流器轴流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场特性,通过试验研究获取了分离器的阻力特性与效率特性,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值计算获得的阻力特性曲线与试验得到的阻力特性曲线基本重合,数值计算方法在获取旋风气液分离器阻力特性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开槽尺寸对无节流器轴流旋风气液分离器的阻力特性影响不大,但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影响较大;在入口气流平均速度为3 m/s和4 m/s的条件下,当外壁开槽尺寸为30 mm时,分离器的平均分离效率最高,均在97.3%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湿法烟气脱硫塔为研究对象,对脱硫塔整体结构进行合理的建模和简化。基于Fluent软件平台,在烟道出口处采用几种不同的导流板布置方案,并对各方案脱硫塔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不同方案下流场均匀性和压降。结果表明:烟道出口前设置导流板能显著改善出口截面的流场分布及压力分布,不同出口导流板结构对出口流场分布影响程度不同,为选择最优导流板布置形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某款中冷器导流装置的分配性能进行研究。把中冷器在有、无导流装置作用时的数值模拟结果作比较,定性和定量分析导流装置对中冷器芯子流道间流体均匀分配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质量流量变化对导流装置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导流装置能显著提高中冷器的流体分配的均匀性;同时增加导流装置以后,对中冷器的压降不会带来较大的增加,不会影响整车的油耗。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中冷器的气室结构,改善中冷器的流动分配的均匀性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红  吕太 《锅炉技术》2003,34(2):9-12
从分析固相颗粒在旋风分离器中的运动轨迹和浓度分布情况入手 ,建立了旋风分离器性能分析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径向混合”的假设 ,并充分考虑了重力沉降和径向加速过程对固相分离的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理论模型对实际过程的描述能力。通过工业性试验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并利用该模型对 1台细粉分离器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 ,重点讨论了分离器的工作参数及结构特性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600 MW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的典型结构,建立了在风机出口安装空气导流板的空冷单元物理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加装导流板前后空冷单元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导流板数量和形状对内部空气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冷单元风机出口加装一定数量和形状的导流板能提高冷却空气流场的均匀性,降低管束表面局部高温区的温度,从而提高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效果;安装8块导流板时效果最好,且弓形导流板对空冷凝汽器散热效果的改善要比长方形导流板和弯曲面形导流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按照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的实际尺寸和工作指数,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模拟其内部的气相流场,发现了脱硫塔内存在着流场不均匀性,并提出多种改造方案进行优化与比较。研究分析表明:改变文丘里管径,加装导流板(竖直导流板,斜导流板或弯曲导流板)能使流场内气流组织均匀;并对不同优化方案的利弊做了相应分析,最后确定加装竖直导流板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利用CFD软件对环境横向风影响下“V”型布置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空气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空冷单元迎风侧加装平行导流板与未加导流板的流场特征,探究了环境风对流场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导流板的导流机制;分析了由4种倾角与3种递减角度组合形成的不同变倾角导流板的导流效果,给出了速度场、风机吸风量、凝汽器散热量以及空气出口温度与不同倾角导流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不利风的削弱是空气流经导流板的增压与导流板背风侧旋涡引起流动偏移的综合效果。在所研究的变倾角导流装置中,45°倾角与5°递减角度组合的导流板导流效果最佳,75°倾角与0°递减角度组合的导流效果最差。所得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导流板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采用RNG 模型对某600MW机组低压排汽通道内气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研究了排汽通道内流场分布并提出三种不同的导流方案对排汽通道内的流场进行优化改造。研究结果表明:排汽缸上部通道中气流呈漩涡流动,通道内排汽压力损失增加;在喉部出口截面每1/4区域内都有一个漩涡,相邻的两个漩涡之间流场分布不同;加装导流装置能够有效破坏流场中的漩涡结构,改善通道内的流场分布;在机组变负荷运行时,不同的优化方案同样适用;低负荷运行时,三种不同方案压力损失数值变化不大,方案三中喉部加装四块导流板时喉部出口流场均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武俊  李清海  张衍国 《动力工程》2004,24(5):732-735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新型通道式分离器的结构优化方案,并对改进前后的分离器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出口的阻力是分离阻力损失的主要部分,改变分离器出口管的长度能有效地降低分离器的阻力,但是同时也使分离器的效率有所下降。利用清华大学自主开发的150t/d循环床垃圾焚烧炉对通道式分离器的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颗粒浓度实测值0.8kg/m^3~3.3kg/m^3),通道式分离器的效率高达99.8%以上。图8表2参6  相似文献   

19.
卧式热交换式方形分离器分离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卧式热交换式方形分离器在不同风速和不同入口浓度下分离效率和阻力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了运行工况分离性能。为了进行优化设计,对不同的结构方案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排气管直径和仲入长度分别为分离器特征尺寸的1/3和1/15的分离器具有高效、低阻等优点;对于粒径大于100μm的固体颗粒,其分离效率在90%以上,阻力小于1500Pa。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某舰用机组的喷嘴阀箱做相似模拟,利用风洞试验台对喷嘴阀箱进行几何模拟气动性能的吹风试验研究,测量了三个阀门的流动情况。在改进方案中,对多种方式设置的导流元件进行试验研究,找到了布置导流元件较佳位置和方法,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