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了提高青海藏羊养殖效益,取3 种不同饲养模式(放牧组、放牧+补饲组、全舍饲组)的藏羊肉,采用色差仪、酸度计、嫩度仪测定羊肉的色度、pH值和嫩度等食用品质指标,参照国家标准规定方法测定羊肉脂肪、蛋白质、水分等营养成分含量以及重金属、抗生素、农兽药等有害物质残留量。结果表明:3 种饲养模式的羊肉在蒸煮损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全舍饲组羊肉的蒸煮损失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3 种饲养模式的羊肉失水率和剪切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全舍饲组羊肉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水分含量则差异不显著,3 组羊肉的蛋白质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3 种饲养模式羊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只有放牧+补饲组的羊肉检出铅含量为0.022 mg/kg,3 种饲养模式下的羊肉均未检出其他有害物质。全舍饲组藏羊肉的加工性能较好,而放牧组藏羊肉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在生产中应考虑其不同用途从而选择不同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藏羊肉不同部位及不同地区同一部位肌肉的品质差异,该研究以大通县、同仁县、祁连县的6月龄藏羊为研究对象,采集颈肉、肩肉、前腿、前腱、羊脊排、腰肉、胸腹肉、臀肉、臀腰肉、粗米龙、膝圆、里脊及后腱13个部位的肉样,分析不同部位的组织学特性与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及不同部位之间肉品质特性具有较大差异。肩肉的蛋白质含量高(29.05%)、脂肪含量高(9.24%)、拥有较好的色泽(L*值为39.89),但水分含量低;前腿的肌纤维密度较小(785.50 N/mm2)、肌纤维直径最粗(52.06 μm)、水分含量较大(72.43%);羊脊排具有较好的肉色;臀肉的pH值较小(6.18)、脂肪含量低(1.20%);臀腰肉具有最小的剪切力值(24.10 N)和pH值(6.16);与祁连和同仁的藏羊肉相比,大通的藏羊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蒸煮损失率低,具有良好的色泽和质构特性。综合分析:臀腰肉的肉质最嫩,膝圆、臀肉及羊脊排的肉质较优。藏羊肉的蒸煮损失率平均值为29.74%,适合蒸煮。不同地区藏羊肉品质受海拔影响显著,前腿肉、臀腰肉、羊脊排和膝圆可以用来开发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戈壁滩放养及工厂集约化饲养的6 月龄多浪羊背最长肌为对象,分析测定不同饲养条件下羊肉的屠 宰性能、pH值、持水力、嫩度、色泽、抗氧化能力、脂肪酸含量、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工厂集 约化饲养组多浪羊肉的嫩度、成熟7 d的亮度值和脂肪酸总量优于戈壁滩放养组(P<0.05),而戈壁滩放养组多浪 羊肉的持水力、抗氧化能力、宰后1 d的红度值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优于工厂集约化饲养组(P<0.05);工厂集 约化饲养组多浪羊肉肌原纤维密度较大、直径小,肌原纤维之间排列紧密;而戈壁滩放养组的多浪羊肉肌原纤维密 度小、直径大,肌原纤维之间空隙较大。两种饲养方式各有优势,在生产中可考虑结合已有的饲养条件加以完善, 以生产出更优质的羊肉。  相似文献   

4.
《肉类研究》2016,(6):10-14
目的:寻求一种成本低、安全健康、嫩化效果好的嫩化方法。方法:以剪切力、pH值、蒸煮损失、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lllentation index,MFI)、胶原蛋白含量及其溶解度、羊半腱肌全骨架蛋白降解情况等为评价指标,研究腌制结合滚揉、真空滚揉及腌制结合真空滚揉对羊肉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对羊肉的剪切力、pH值、蒸煮损失、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均影响显著。结论:采用真空滚揉对羊肉嫩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岗巴羊羊肉营养品质及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岗巴县孔玛乡的岗巴羊羊肉的营养品质,对3个年龄的岗巴羊的营养成份、食用品质和感官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孔玛乡岗巴羊羊肉水分含量为74.78%,灰分含量为1.20%,蛋白质含量为19.70%,粗脂肪为3.63%;L*和a*值分别为50.17和10.02,色泽好;剪切力低至33.54 N,失水率、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分别低至33.72%、9.37%、47.53%,具有很好加工特性和出肉率。通过因子分析以0.75 为界限值进行关键品质指标的筛选,其关键指标为灰分、蛋白质、粗脂肪、pH、L*、b*、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等8个品质指标,本实验结果为岗巴羊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超声辅助成熟后冷冻,常规冷藏成熟后冷冻及直接冷冻方式对羊肉冻藏品质的影响。以哈萨克羊半膜肌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羊肉冻藏期间嫩度、色泽及保水性等指标,分析3种成熟方式对羊肉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藏12周后的常规冷藏成熟后冷冻组的半膜肌及背最长肌冻藏解冻损失(6.93%、7.24%)、蒸煮损失(33.67%、30.12%)优于其他两组,保水性最好,色泽劣变速度缓慢,食用品质最佳;超声辅助成熟后冷冻组的半膜肌及背最长肌在第12周时剪切力(84.4 N、86.4 N)、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46.3、47.6)值较其他组最差,食用品质最不理想;而直接冷冻组在第12周时半膜肌及背最长肌的解冻损失(7.22%、11.06%)及剪切力(98.2 N、95 N)值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羊肉品质最差。综上冷藏成熟处理对羊肉冻藏品质的负面影响最小,更适合作为羊肉冻藏前成熟方式,能较好保持羊肉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7.
选择5月龄巴寒杂交二代10只,与同月龄的小尾寒羊、苏尼特羊作对比,分别测定并计算其屠宰性能(屠宰率和净肉率),同时取巴寒杂交二代羊的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三个部位,分别测定其色泽、嫩度、p H、熟肉率以及脂肪酸含量并进行比较,确定食用最佳部位。结果表明:巴寒杂交二代在屠宰性能上优于小尾寒羊、苏尼特羊;其屠宰率显著大于苏尼特羊,净肉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巴寒杂交二代背最长肌部位的色泽、嫩度、蒸煮损失率等食用品质指标较其他部位有一定的优势,并且背最长肌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股二头肌、臂三头肌。其脂肪酸分布合理,以脂肪酸作为评价指标,其背最长肌部位的肉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育肥模式对淘汰青年渤海种公驴肉质特性的影响,对6头(随机分成2组)3岁渤海公驴在不同育肥模式下饲养10个月后屠宰,取背最长肌进行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pH值、剪切力值、蒸煮损失的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脂肪含量达到9.84%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剪切力(4.22 kg)显著低于对照组(5.28 kg)。总体可见,加强营养栓饲淘汰青年渤海种公驴对驴肉品质的风味、多汁性、嫩度等方面都有改善,实验组驴肉嫩度已达到意大利煎牛排嫩的标准要求,可以作为煎烤原料,为发展高档驴肉提供新的思路。根据肉牛分割增值的理念,可进一步提升驴肉的价值,增加经济效益。为今后肉驴饲养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放牧和舍饲两种饲养条件下12 月龄苏尼特羊股二头肌为实验材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对肌内脂肪沉积动态平衡中脂肪酸β氧化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CPT1)通路所涉及的相关酶活力和质量浓度、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及肉品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AMPK-ACC-CPT1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肌内脂肪含量及肉品品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饲养组羊股二头肌AMPK质量浓度、AMPK活力、CPT1质量浓度、AMPK mRNA表达量、亮度、黄度和剪切力显著大于舍饲饲养组(P<0.05);放牧饲养组羊股二头肌ACC活力、ACC mRNA表达量、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舍饲饲养组(P<0.05)。由此可见,放牧饲养可以一定程度上激活AMPK-ACC-CPT1通路,从而减少肌内脂肪沉积,增加羊肉亮度和黄度,降低嫩度,进而影响肉品品质。  相似文献   

10.
乳酸嫩化牦牛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改善牦牛肉的嫩度,以酱卤牦牛肉为加工对象,以嫩化后牦牛肉的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探究乳酸浓度、乳酸注射量及静置时间对牦牛肉嫩度的影响,并以剪切力为测定指标,通过L9(33)正交试验对乳酸嫩化牦牛肉的工艺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乳酸注射浓度为0.3 mol/L、注射量为肉质量的10%、静置12 h为乳酸嫩化牦牛肉的最佳组合工艺条件,此时牦牛肉的蒸煮损失为35.40%,剪切力为16.25 kg,pH值为5.49,感官评分为62.48 分。  相似文献   

11.
以僵直前獭兔肉为原料,在室温(25 ℃)条件下,分别用100、200、400 MPa超高压处理15 min,-8 ℃贮存24 h,然后对兔肉进行品质分析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兔肉亮度(L*)值升高,红度(a*)值降低,兔肉颜色由浅红色逐渐变为灰白;随着压力的升高兔肉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0 MPa时兔肉的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最低,分别为31.54%和2.61%;超高压对兔肉嫩度影响显著(P<0.05),在0.1~200 MPa之间,剪切力随压力增大而降低,而400 MPa处理时,兔肉剪切力急剧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0.1 MPa);100 MPa压力处理,兔肉组织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而400 MPa时兔肌肉显微组织结构变化明显:肌节收缩,肌纤维歪曲、片段化,蛋白质发生解聚、三级结构遭到破坏。可见,不同的超高压对僵直前獭兔肉的品质和微观结构有显著影响,且200 MPa是最适于僵直前兔肉处理的超高压条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蒸煮、烘烤和煎炸)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质构指标以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蒸煮方式的损失率最低,对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最小;在3 种烹调方式对肉样处理过程中,肉样的氨基酸模式和脂肪酸模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煎炸肉样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55.33%,显著高于蒸煮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50.67%)和烘烤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49.33%);烘烤肉样呈味核苷酸含量最低;蒸煮、煎炸和烘烤对肉样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虽有影响,但组间并无差异显著性。烘烤肉样咀嚼性优于煎炸肉样和蒸煮肉样。在3 种烹调方式处理过程中,烘烤肉样肌纤维束变形、肌束膜破坏、肌间脂肪受损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养殖模式罗非鱼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分析鱼菜共生养殖、纯投料养殖2 种养殖模式奥尼罗非鱼的肌肉营养成分、感官特性、理化特性、氨 基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2 种养殖模式下罗非鱼的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和总糖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粗蛋 白的含量差异显著;感官评定中,2 种养殖模式下的罗非鱼的鲜味存在显著差异,而口感、嫩度及可接受值差异均 不显著;理化指标中,2 种养殖模式的罗非鱼最终pH值、熟肉率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差异,持水性、滴水损失、肌 内脂肪、肌原纤维断裂指数、肌红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肌肉中检测到18 种常见氨基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精氨 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 种养殖模式的罗非鱼必需氨基酸总量分 别为22.49%(鱼菜共生模式)和22.45%(纯投料模式),无显著差异;鱼菜共生模式养殖的罗非鱼中鲜味氨基酸总 量显著高于纯投料模式;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5.13%(鱼菜共生模式)和51.18%(纯投料模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气调包装结合冰温贮藏对羊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延长鲜羊肉的保鲜时间,研究不同气体组分的气调包装对羊肉冰温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以真空包装为对照,比较75% O2+25% CO2、75% N2+25% CO2气调包装羊肉在-1 ℃冰温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色泽、汁液流失率、嫩度、挥发性盐基氮、pH值、微生物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真空包装羊肉的汁液流失率显著高于2 种气调包装,而75% N2+25% CO2气调包装羊肉的色泽和感官评分最差。75% O2+25% CO2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最好,其色泽和感官评分最高,汁液流失率较小,pH值最低,-1 ℃冰温条件下贮藏42 d时,羊肉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菌数、乳酸菌菌数的对数值分别为5.91、5.95、5.23 (lg(CFU/g)),其中菌落总数指标符合国家二级鲜肉标准。因此,-1 ℃冰温条件下结合75% O2+25% CO2气调包装可以使羊肉有效保鲜42 d,是较好的鲜羊肉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永昌蘑菇羊与甘南藏羊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楠  朱子雄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6):82-85,101
为了对永昌肉羊品质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饲喂双孢蘑菇菇柄的永昌肉羊和同期甘南藏羊为研究对象,对8月龄肥育后的羊肉表面亮度、熟肉率、蛋白含量等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永昌蘑菇羊肉表面亮度L*值为32.27、熟肉率67.51%、pH5.86、水分75.88 g/100 g、蛋白质21.37 g/100 g、失水率为28.17%、剪切力5.31 kg/cm2、脂肪含量2.01 g/100 g,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甘南藏羊肉表面亮度L*值为30.72、熟肉率60.41%、pH5.57、水分71.01 g/100 g、蛋白质20.06 g/100 g、失水率为33.21%、剪切力6.14 kg/cm2、脂肪含量2.31 g/100 g。与甘南臧羊肉相比,永昌蘑菇羊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嫩度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蒙古羊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抹脖子屠宰、掏心式屠宰及电击晕屠宰对蒙古羊应激及羊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利用生化分析仪等仪器对蒙古羊血液指标及食用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电击晕后屠宰,肉羊血液中乳酸含量、皮质醇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 种方式,肉羊在屠宰过程中应激反应也最小;相比于抹脖子及掏心式屠宰2 组,电击晕组羊肉的蒸煮损失率较低,而嫩度高于抹脖子组,且与掏心组差异不显著,红度值(a*)高于上述2 组,且电击晕组羊肉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最低;营养方面,电击晕及掏心式屠宰可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因此,从肉羊屠宰食用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比较,电击晕屠宰方式可以减小肉羊应激反应,提高肉羊屠宰企业的经济效益,符合动物福利屠宰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不同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自然空气解冻、低温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5 种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兔肉解冻过程中基本食用品质、全质构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伊拉兔肉的食用品质、质构特性、TVB-N值和TBARS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解冻方式对兔肉品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解冻后蒸煮损失率、剪切力、TVB-N值、TBARS值、a*值、b*值、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与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pH值、L*值、内聚性、弹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 种解冻方式中,微波解冻能较好地保持兔肉的嫩度和色泽,且通过微波解冻后的兔肉其蒸煮损失率、pH值、TVB-N值和TBARS值最低,但解冻损失率较高,质构特性较差。与其他几种解冻方式相比,微波解冻能够较好地保持兔肉的品质,但解冻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巧能  梁琪  文鹏程  张炎 《食品科学》2015,36(18):237-241
研究宰后成熟时间对不同年龄牦牛肉用品质(pH值、肉色、肌红蛋白含量、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并分析成熟时间、年龄与肉用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L*值和b*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而a*值先下降后上升;肌红蛋白含量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H值在成熟的前3 d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成熟过程中不同年龄牦牛肉p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在宰后成熟的第3天时达到最大;成熟3 d后,剪切力值显著降低(P<0.05);年龄与牦牛肉用品质指标均呈正相关,而成熟时间与L*值、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呈较强的正相关,与剪切力、肌红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牦牛宰后经过7 d的成熟,可以降低因屠宰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同时也可以改善肉的嫩度。  相似文献   

19.
梅山猪与三元杂交猪肉宰后成熟过程品质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梅山猪与三元杂交猪的肉品质以及影响两个猪种持水力的因素,为梅山猪肉质性状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6 头梅山猪和6 头三元杂交猪,在宰后45 min取胴体左侧背最长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肌肉中水分分布情况以及酪蛋白酶原分析法测定钙蛋白酶的活性,在成熟过程中的1、3、7 d测定肌肉的持水力。结果:梅山猪肉色的L*值和a*值与三元杂交猪差异显著(P<0.05)。梅山猪宰后成熟1、3 d的贮藏损失率和宰后1 d的蒸煮损失率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说明梅山猪肉具有较高的保水性。梅山猪宰后45 min的pH值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低场核磁共振T2弛豫测定结果表明,梅山猪肉中结合水含量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自由水含量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肌肉水分分布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两种猪肉的持水力的变化。梅山猪与三元杂交猪肉中的钙蛋白酶活性在成熟第1天差异显著(P<0.05),成熟第3天和第7天差异不显著。结论:钙蛋白酶活性对这两个猪种的保水性影响不大,肌肉的水分分布及宰后45 min、pH值的差异解释了梅山猪具有较高的保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