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西梅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西梅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西梅SDF的提取工艺,测定西梅SDF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溶解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西梅SDF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3(g/mL)、超声时间70 min、复合酶添加量2.0%,该条件下西梅SDF提取率为14.15%;西梅SDF的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溶解性分别为5.73 g/g、9.76 mL/g、3.54 g/g、76.31%。西梅SDF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西梅SDF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浓度为2.0 mg/mL时,西梅SDF对DPPH·、ABTS+·和·OH清除率分别为66.53%、78.42%、71.11%。以上结果表明,西梅良好的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使其具有成为功能性食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麸皮为试验原料,研究了蒸汽爆破(SE)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工艺参数(蒸汽爆破压力和保压时间),并探讨了改性前后SDF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为0.6 MPa,保压时间为9 min,SDF提取率达到31.56%。对照-SDF和SE-SDF的溶解性分别为85.47%和95.68%,持水力分别为2.35和3.57 g/g,持油力分别为1.25和2.06 g/g,膨胀力分别为3.24和5.69 mL/g,乳化活性分别为45.78和79.67 mL/100 mL,乳化稳定性分别为40.17和61.02m L/100 mL,最小凝胶浓度分别为13.57%和8.65%;总酚含量分别为1.57和3.26 mg GAE/g,ABTS、·OH、O2^-·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59.34%和70.21%,30.25%和40.12%,45.18%和50.21%,80.42%和88.36%。研究结果可为小麦麸皮膳食纤维的功能改性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乙醇沉淀法、氯化钠活化法、褐藻酸转化法3种方法从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渣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以SDF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乙醇沉淀法的提取条件,由SDF提取率及膨胀力分析结果确定了氯化钠的活化法的最优活化浓度和活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钠活化法优于乙醇沉淀法与褐藻酸转化法,其提取率为55.41%,SDF的膨胀力为55.06mL/g,持水力为2391%,吸脂力为269%,在pH值为2与pH值为7的条件下吸收胆固醇的能力分别为18.21mg/g和13.25mg/g。  相似文献   

4.
以玫瑰花渣为原料,通过酶-化学法提取膳食纤维,并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评判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4%(以玫瑰花渣质量为基准)、碱液质量浓度0.045 g/mL、碱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玫瑰花渣SDF得率为43.59%。  相似文献   

5.
试验主要以雪莲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微波法提取雪莲果中SDF和IDF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最佳的提取工艺,并对得到的膳食纤维进行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雪莲果的SDF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8 g/mL,pH 6.0,微波功率360 W,微波时间20 min,得到SDF的提取率为2.693%。提取IDF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2 g/mL,碱浓度0.4 mol/L,微波功率460 W,微波时间15 min,得到IDF的提取率为7.788 8%。雪莲果中SDF和IDF具有一定的持水能力,较好地吸附油脂、胆固醇和NO_2~-的能力。研究成果为雪莲果膳食纤维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提取黄酮后的椪柑皮残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了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re, 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re, IDF)和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re,TDF)的碱法提取工艺,以及正交试验优化TDF的碱法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成分组成、微观结构和主要功能性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10.0、提取温度65℃、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70 min,该条件下SDF、IDF和TDF的提取率分别为15.49%、60.35%和75.84%;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是椪柑皮渣的主要组成成分,含量达82.10%,具有典型纤维网状结构;其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比椪柑皮渣显著增加。该研究显示碱法提取工艺提取椪柑皮渣SDF、IDF和TDF,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为椪柑皮功能成分的分步提取与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加工副产物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及漂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金针菇下脚料为原料,采用碱结合酶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和脱色工艺。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金针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到64.88%,产品呈淡黄色,无粗糙感,其持水力为7.21g/g,膨胀力为5.8mL/g。  相似文献   

8.
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醇沉法提取豆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SDF提取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其功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豆渣中SDF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碳酸钠质量分数4%,加压时间1.5h,在此条件下豆渣中SDF的提取率可达52.4%.此时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3.1990 g/g,膨胀性为6.3894mL/g.  相似文献   

9.
以椪柑渣为试验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建立了高压均质(HPH)提取椪柑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探讨了均质压力、处理次数和物料温度对SDF得率的作用规律,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压力37 MPa,处理8次,物料温度41℃条件下,SDF提取率高达43.86%。在最佳高压均质工艺条件下,经均质改性的可溶性膳食纤维(H-SDF)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OH、O2-·和DPPH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7.89,6.87,6.17 mg/m L。采用高压均质提取椪柑渣中的SDF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以干燥的百香果果皮为原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酶酶法提取百香果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关键技术,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SDF的提取工艺,测定了SDF的持水力、溶胀性和抗氧化等性质。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百香果果皮SDF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质量分数4%、料液比1:25(g/mL)、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6 h,在此工艺条件下,SDF的提取率可达21%。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570%,溶胀性为17 mL/g,随着时间增加其结合水的能力增加。阳离子交换能力为1.04 mmol/g,持油力(植物油)为0.88 g/g,持油力(动物油)为1.18 g/g。此外,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还原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
以香椿老叶为试材,研究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香椿老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香椿老叶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超声时间>纤维素酶添加量>pH值>超声温度;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50%、超声温度60.0 ℃、超声时间53.0 min、pH 6.0;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7.11%,产品杂质含量低,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7.29 g/g和4.40 mL/g。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开发山药皮的利用价值,以山药皮残渣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探究碱法提取山药皮残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图谱、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提取物进行表征,并对其膨胀率(Swelling Capacity,SC)、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持油力(Oil Holding Capacity,OHC)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碱法提取山药皮残渣SDF的最优工艺为提取时间90 min,NaOH浓度12 g/L,液固比40:1(mL:g),提取温度为80 ℃;在最优工艺下,山药皮残渣SDF得率为11.52%±0.23%;山药皮残渣SDF属于纤维素I型,其红外吸收峰呈现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SEM结果显示,山药皮残渣SDF是由多个细小颗粒团聚在一起而形成的疏松结构;与山药皮SDF相比,山药皮残渣SDF有着更好的膨胀率、持水力、持油力,分别为7.63±0.32 mL/g、9.81±0.21 g/g、4.45±0.24 g/g。综上,山药皮残渣SDF有着良好的理化性质,这使其有成为功能性食品中有效成分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米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  任清  罗宇 《食品科学》2014,35(2):69-74
采用酶法水浴浸提制备小米可溶性膳食纤维,比较不同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溶液pH值对可溶性膳食 纤维含量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设计得到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5∶1(mL/g)、提取温 度73 ℃、提取时间2 h、pH 10,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提取率可高达3.51 mg/g。此外还 对产品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在pH 7、25 ℃条件下溶解性达到71.7%,黏度和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随着产品质量浓 度增大而增加,在产品质量浓度为5 g/100 mL时分别为:4.20 cP、62.54%和97.53%,制得的SDF具有口感细腻,乳 白色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焙烤、汤料、乳制品、饮料等食品和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半纤维素酶提取梨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砀山梨渣为原料,采用半纤维素酶水解法从梨渣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酶解工艺中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半纤维素酶水解法提取梨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3∶1(mL/g)、酶解温度58 ℃、酶解时间5 h、酶添加量35 U/g。在该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15.21%,与理论值相差1.1%,表明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度。梨渣可作为一种优质膳食纤维的原料,半纤维素酶能有效用于梨渣中膳食纤维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萃取和氧化铝柱色谱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高纯度磷脂酰胆碱的制备方法。乙醇萃取后磷脂酰胆碱的纯度为62.00%,得率为31.94%。主要考察了柱层析过程中的固定相、洗脱液浓度、上样量、料液比及洗脱液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定相为100~200 目三氧化二铝、洗脱液为90%乙醇、上样量为1 g/30 g、料液比为1∶12(g/mL)、洗脱液流速为3.0 mL/min时,磷脂酰胆碱的纯度可达到94.52%,回收率为83.71%。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工业化制备磷脂酰胆碱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蒋勇  邹勇  周露  钟耕 《食品科学》2015,36(15):199-205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改善豆渣的功能性质并利用其开发高附加值食品。结果表明:随着过筛目数的增加,豆渣粉的持水力、保水力和膨胀力先增加后减小;其水溶性、阳离子吸附能力、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持续增加;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从60 目时的6.90%增加到了300 目时的11.55%,亨特白度由68.580升高到了84.165。综上所述,选取300 目豆渣粉为原料,添加乙酰磺胺酸钾(acesulfame-K,AK糖)、魔芋粉、香兰素开发代餐粉,经过正交试验优化设计,得出豆渣代餐粉(以5 g为基质)最优配方为:300 目豆渣粉添加量3.5 g、魔芋粉添加量1.0 g、AK糖添加量0.05 g,香兰素添加量0.01 g。同时研究豆渣代餐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渣代餐粉对小鼠肠道菌群调理作用明显,在增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肠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黑果悬钩子(Rubus caesius L.)茎和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ABTS+·的方法测定了黑果悬钩子茎和叶的抗氧化活性。优化的总黄酮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70 min、乙醇溶液体积分数60%、料液比1∶90(g/mL)。通过比较AB-8等14 种大孔树脂对黑果悬钩子茎、叶总黄酮的吸附分离效果,从中筛选出AB-8大孔树脂是理想的吸附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AB-8大孔树脂对黑果悬钩子总黄酮分离纯化的最优工艺为:上样流速1 mL/min、上样液总黄酮质量浓度0.32 mg/mL、上样体积80 mL,吸附饱和平衡后,以40 mL 60%乙醇溶液1.5 mL/min的流速动态洗脱。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提取液的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叶和茎总黄酮含量为纯化前的1.4 倍和2.4 倍,叶和茎的的ABTS+·清除能力分别为纯化前的1.7 倍和 2.5 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纯化前的1.7 倍和2.6 倍。这些结果表明:黑果悬钩子叶和茎均具有较高的总黄酮含量和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是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甜叶菊残渣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甜叶菊残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同时测定甜叶菊残渣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首先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找到每个因素的较优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进行试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提取工艺的数学模型,预测出最佳提取工艺及最高总黄酮浸提量。结果显示:甜叶菊残渣中总黄酮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功率420 W、超声时间42 min,此时总黄酮浸提量为5.928 mg/g,与由数学模型得到的理论值5.949 mg/g基本符合。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甜叶菊残渣中总黄酮具有很强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OH的能力,其半抑制浓度(EC50)相应为7.096、22.065 μg/mL,分别是VC的1.37、1.61 倍,表明甜叶菊残渣中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碱法从高粱乌米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SDF并对其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1.40 g/mL,碱液浓度2.11%,碱解时间90.71 min,提取温度59.30 ℃,SDF最大得率为20.21%。同时,SDF的持水能力、持油能力和溶胀能力分别为3.48±0.05 g/g、1.50±0.07 g/g和13.22±0.03 mL/g。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SDF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与SDF浓度呈正相关。在SDF浓度为3.5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分别为62.02%、56.98%和61.03%。结果表明高粱乌米是一种潜在的天然膳食纤维来源和潜在的功能性食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