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母乳中甘油三酯的结构对于婴幼儿的脂肪消化吸收具有重要影响。作者所在团队前期研究结果显示,母乳脂肪天然富含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是母乳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甘油三酯,其质量约占总甘油三酯的30%,主要结构是一个中链脂肪酸和两个长链脂肪酸构成的单中链型甘油三酯(MLL)。母乳中几乎不含中链甘油三酯(MCT)。作者综述了母乳脂肪中MLCT的含量、组成、影响因素以及母乳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甘油三酯的差异,总结了MLCT的消化特性,以及MLCT型母乳替代脂的研究进展,为新型配方奶粉脂肪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母乳脂可以为婴儿提供约50%的能量, 并且其特殊的成分组成和脂肪酸位置分布, 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母乳最好的替代品, 其脂质成分和功能应与母乳脂最大程度保持一致才能满足婴幼儿的生理需求。目前,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主要以添加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来使其脂质成分和功能更加贴近母乳。而中国母乳中含量最丰富的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和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中长链甘油三酯的制备还未受到广泛重视。脂肪酶可利用其特定的选择性控制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分布,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结构脂的制备中。本文主要阐述了脂肪酶法制备母乳化结构脂的研究现状, 以及今后利用分子改造技术提高脂肪酶的催化性能, 尤其是选择性, 为未来母乳化结构脂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母乳是一种极为精细和复杂的营养体系,是婴幼儿的最佳食物。母乳中的脂肪成分是婴幼儿的最佳脂肪来源,因其具有供能高效、易被婴幼儿消化吸收、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等特点,对婴幼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母乳基本化学组成进行了介绍,重点综述了母乳脂中甘油三酯和磷脂的组成、含量及脂肪酸分布特点,并简要概述了胆固醇的含量及检测方法,为进一步明确母乳脂生理功能以及开发与母乳脂高度相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用油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神经酸在婴幼儿母乳化配方奶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婴幼儿的膳食及脑的发育特点,及母乳中所合的脂肪酸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所含的脂肪酸不同,着眼于母乳中所含有的神经酸(NernonicAcid)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几乎不含有的问题,叙述了婴幼儿摄入强化添加神经酸的母乳化婴幼儿配方奶粉后,对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增强智力水平、提高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的智力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添加神经酸配方奶粉的生产工艺,对添加神经酸的配方奶粉进行了功能性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评价测试试验。  相似文献   

5.
母乳喂养和配方奶粉喂养婴儿的差异可以归因于母乳中多种成分在数量和质量上与配方奶粉的不同,特别是甘油三酯的结构和类型。本文基于国内外不同配方奶粉和母乳中结构脂质差异的研究现状,对两者结构脂质差异、消化与吸收过程、粪便排泄、脂肪酸代谢等作用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就不同结构脂质对婴幼儿生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6.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脂肪酸在甘油三酯骨架上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位置分布,其70%为sn-2棕榈酸酯。棕榈酸在甘油三酯中酰基化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棕榈酸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sn-2棕榈酸酯易被人体吸收。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 triglyceride,OPO)是一种典型的sn-2棕榈酸酯。普通婴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母乳脂肪酸接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母乳存在显著差异,牛乳中的sn-2棕榈酸酯远低于母乳中sn-2棕榈酸酯含量。以牛乳为基础,在奶粉中加入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较之一般的配方奶粉更加接近母乳,更宜作为人乳脂替代品?本文介绍了人乳脂替代品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研究意义、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和分析测定方法等研究进展,旨在为婴儿配方奶粉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市售婴儿配方奶粉脂肪酸组成与脂肪酸的位置分布,与人乳进行对比,为婴儿配方奶粉的开发和改善提供一定的依据。选择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采集其初乳和成熟乳,测定母乳及婴儿配方奶粉中脂肪酸组成和sn-2位脂肪酸分布。结果表明:母乳总脂肪酸中,比例最高的是油酸31.344%,其次是棕榈酸21.373%和亚油酸18.781%;sn-2位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的是棕榈酸18.682%,其次是油酸3.824%和亚油酸3.575%。目前市售婴儿配方奶粉总脂肪酸中油酸比例最高为37.406%~52.863%,棕榈酸和亚油酸分为8. 163%~23.918%和17.043%~22.954%;sn-2位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比例各品牌产品差异较大,油酸为10.274%~18.806%,亚油酸为8.091%~9.716%,棕榈酸为0.696%~11.086%。目前市售的婴儿配方奶粉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分布特点与母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品牌完全没有考虑脂肪酸位置分布。今后在研制婴儿配方奶粉时还需将脂肪酸位置分布作为"母乳化"方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4 种不同脂肪来源的婴儿配方乳粉与母乳在总脂肪酸、sn-2位脂肪酸及甘油三酯上的脂质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共检测出27 种脂肪酸及87 种甘油三酯,与母乳相比,4 种婴儿配方乳粉含有更多的饱和脂肪酸,较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且母乳中超过70%的饱和脂肪酸酯化在甘油三酯的sn-2位,而4 种婴儿配方乳粉甘油三酯sn-2位更多的被不饱和脂肪酸占据,尤其是植物油基IF1和IF2,sn-2位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在甘油三酯组成方面,母乳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及一些中长链甘油三酯显著高于4 种婴儿配方乳粉(P<0.05),而婴儿配方乳粉含有更多的三油酸甘油三酯、1-油酸-2,3-二亚油酸甘油三酯及一些中链甘油三酯(P<0.05),并且脂肪来源的不同会显著影响婴儿配方乳粉的脂质组成,同为植物油基的IF1和IF2具有更相似的甘油三酯、脂肪酸组成及分布,并与添加了乳脂成分的IF3和IF4形成明显区分,且牛乳/植物油混合基婴儿配方乳粉在整体脂质组成上更加接近母乳。最后,基于多变量分析,发现共有16 种甘油三酯可用于区分人乳和婴儿配方奶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研发更接近人乳的婴儿配方乳粉。  相似文献   

9.
洪滨  赵亚东  霍贵成 《食品科技》2011,(9):106-108,112
根据早产儿母乳中脂肪酸的结构,模拟母乳的脂肪酸模式和最佳脂肪酸链长度,按母乳脂肪酸组成将稀奶油、豆油、椰子油和葵花籽油进行调配,使中链脂肪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关键脂肪酸接近早产儿母乳脂肪,进一步使其在营养方面更接近于母乳。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添加配方其他成分,经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生产早产儿配方奶粉。动物实验验证:用仿早产儿母乳脂肪配方奶粉对禁食2d后的小鼠灌胃,分别在灌胃0.5、1、2、4h后测定小鼠脂肪消化率。实验设2组对照,分别是市售婴儿配方奶粉和正常牛乳脂肪婴儿配方奶粉。结果:在灌胃后1、2、4h,仿早产儿母乳脂肪配方奶粉的脂肪消化率都高于其他2组,其中2、4h后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得出,仿早产儿母乳脂肪配方奶粉的脂肪消化率好于未经母乳化的配方奶粉。  相似文献   

10.
母乳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开发的黄金标准。本文以母乳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研究进展为基础,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成分及功能进行母乳化模拟,提出了第五代母乳化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方向及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蛋白在母乳和牛乳中的差异,采用有机试剂提取法,从母乳和牛乳中提取分离出MFGM蛋白,经皮尔斯TM去垢小柱去除十二烷基硫酸钠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根据特异性肽段匹配数不小于1筛选后,在母乳和牛乳中分别检测到863 种和454 种蛋白,其中二者共有175 种,分别独有688 种和279 种。将母乳中差异表达的688 种蛋白质按PANTHER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的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这些蛋白主要是细胞部分、细胞器、细胞膜等组分,参与的生物途径有新陈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刺激性反应、免疫系统过程、再生作用等,具有催化、黏合、转运、酶调节等多种分子功能。另外,母乳中的这些差异蛋白参与氨酰tRNA生物合成、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脂肪酸代谢、丙酸代谢、甾体合成、酸降解等都是牛乳中的乳脂肪球膜蛋白不具有的功能。通过分析得出母乳和牛乳中的MFGM蛋白具有明显差异,虽然有部分组成和功能的重叠,但在丰度和代谢路径上,牛乳MFGM蛋白不能替代母乳MFGM蛋白。  相似文献   

12.
人乳脂肪是最复杂的天然脂质混合物之一,具有独特的脂肪酸组成、分布和许多复杂脂质。乳脂肪几乎提供着新生婴儿所需的一半能量,同时还会影响婴儿日后的代谢方式和整体发育。因此,随着对母乳脂肪及婴儿生长需求研究的深入,以母乳脂质组成为模板,对婴儿配方乳粉脂质进行母乳化模拟,可以缩小母乳与婴儿配方乳粉喂养婴儿之间的差异。目前,婴儿配方乳粉脂质母乳化主要集中在脂肪酸组成模拟、sn-2棕榈酸结构脂的应用以及乳脂肪球膜成分的添加方面。另外,利用乳脂肪球膜包裹脂滴实现脂肪球结构模拟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步开展。本文着重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在关注婴儿营养需求的同时,为婴儿配方乳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直接测定婴幼儿乳粉中牛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峰  周围  解迎双 《食品科学》2015,36(24):280-28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以婴幼儿乳粉中的牛磺酸为研究对象,从样品处理方法,基质效应以及影响电喷雾离子源的电离因素3 个方面进行优化,建立了一个样品处理简单、快捷,基质效应低,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72%~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16%~3.33%。该方法的仪器检出限为50 μg/L,方法检出限为1 mg/L,应用外标法定量,能够达到欧盟及我国婴幼儿乳粉中牛磺酸的检测要求。整个分析过程在8 min内完成,适合于大批量检测婴幼儿乳粉中牛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检测4 种乳源低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乳样经简单预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4 种重要的乳源低聚糖方法。牛乳及人乳经过脱脂、脱蛋白后经amide液相色谱柱用0.1%氨水-乙腈溶液梯度分离,采用质谱检测。2 种唾液酸乳糖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在0.78~5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0),2 种岩藻糖乳糖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在1.56~100.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0)。加标回收率在80.00%~100.00%之间,重复性、精密度实验所得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应激时奶牛血液中氨基酸与乳蛋白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6头相同泌乳期奶牛,正常饲喂和饮水,实验期35 d(6月29日—8月5日)。每日10:00和18:00记录气温,统计产奶量,每周取全天奶样,Foss乳成分分析仪检测乳蛋白含量。于实验开始第1周和最后1周采集颈静脉血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随着气温的升高(由26℃升高至最高38℃),实验奶牛日均产奶量由15.2 kg/d下降至10 kg/d,乳蛋白产量由0.47 kg/d下降至0.31 kg/d。血液中Glu、Asp、Gly和Val等主要的生糖氨基酸(参与糖异生作用)以及Leu、Ile等生酮氨基酸均升高或显著升高(0.01P0.05);总支链氨基酸(Val、Ile、Leu,主要参加免疫反应)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必需氨基酸中所占的比例由54.75%增至67.89%。结论:在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奶牛可发生热应激,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均降低,但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特别是支链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提示热应激时奶牛血液中高水平的游离氨基酸并未完全用于乳蛋白的合成,还发挥了除此之外的其他作用,而后者的作用优先于参与乳蛋白的合成,即可能优先作为功能性氨基酸参与了机体的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16.
1,3-二不饱和脂肪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UPU)是指甘油骨架的sn-1、sn-3位连接不饱和脂肪酸、sn-2位连接棕榈酸的一类甘油三酯的总称,其在母乳脂肪中含量最高,可为婴儿提供更加均衡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对婴儿生长发育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为对开发新型母乳结构脂肪提供理论支持,系统介绍了不同国家、地区母乳脂肪中3种sn-2棕榈酸甘油三酯UPU、UPS、SPS的含量,我国成熟期母乳中UPU的组成和含量,从降低婴儿粪便硬度、促进脂肪和矿物质吸收、保护肠道健康,提供更多种类、比例更稳定均衡的脂肪酸等方面,论述了UPU的功能作用及其消化和吸收特性,另外对比了市售营养强化剂OPO与母乳中UPU组成的差异,通过分析提出LC-MS方法更适合婴儿配方奶粉中OPO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白靖  姜金斗  陶大利 《食品科学》2014,35(2):257-260
建立果糖酶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乳粉中多聚果糖的方法。在醋酸缓冲溶液条件下加入果聚酶与葡聚酶, 60 ℃水浴1 h,使多聚果糖与麦芽糊精全部分解为葡萄糖与果糖,然后用离子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分别测定酶解前后 样品中果糖及蔗糖的含量,从而计算多聚果糖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PA-1(250 mm×4 mm,4.6 μm),梯度 洗脱,流速0.8 mL/min;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348 8+3.694 0x,r=0.999 9(果糖);y=0.174 8+4.350 4x,r=0.999 7 (蔗糖)。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为3.56%。果糖和蔗糖的定量限分别为1.3、1.2 ng/mL。该方法具 有样品处理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用于调制乳粉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多聚果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李晓东  潘悦  刘璐  朱启鹏 《食品科学》2021,42(21):372-379
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是包裹在天然乳脂肪球外部的3 层膜状结构,然而牛乳基和大豆基婴儿配方奶粉缺少MFGM,脂肪球结构与母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添加外源MFGM以及制备与母乳脂肪球结构接近的婴儿配方奶粉成为了近期的研究焦点。本文综述了MFGM的相关特性和生产开发途径,以及牛乳MFGM在仿母乳脂肪球结构乳液和婴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体外模拟婴儿胃肠道消化实验以及啮齿动物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仿母乳脂肪球结构乳液和婴儿配方奶粉能够促进婴儿脂肪消化并且改善脂质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