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呼气峰流速(PEF)联合血浆脑利钠肽(BNP)检测鉴别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价值。方法选择呼吸困难患者175例,其中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97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8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浆BNP水平,并对BNP水平在100~500 pg/mL患者行血气分析和呼气峰流速检测。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P<0.01)。BNP水平在100~500 pg/mL时,呼吸困难发生率为60.29%,与BNP<100 pg/mL(15.58%)及BNP>500 pg/mL(83.33%)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NP水平在100~500 pg/mL时,心源性、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PaO2、PaCO2、P(A-a)O2和PEF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特定BNP水平联合血气分析、呼气峰流速检测能更快速、简便地鉴别肺源性、心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导致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86例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6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组(56例)、肺源性呼吸困难并发冠心病组(6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与肺源性呼吸困难并发冠心病组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分别为1 324.4 pg/mL±436.5 pg/mL、136.3 pg/mL±59.5 pg/mL、326.7 pg/mL±129.7 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呼吸困难并发冠心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肺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含量变化对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入院时呼吸困难患者150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源性组,51例),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组,47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加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肺源性组,52例)。另选择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BNP和NT-proBNP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源性组,心肺源性组和肺源性组的血浆BNP和NT-proBNP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心源性组的显著高于肺源性组和心肺源性组,心肺源性组的显著高于肺源性组的,P均0.01;治疗前心源性组,心肺源性组,肺源性组的NT-proBNP含量依次为[(3356.6±321.2)pg/ml比(3156.9±239.8)pg/ml比(2563.7±234.20)pg/ml],组间比较P均0.01;出院1周后,3组的血浆BNP和NT-proBN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仍是心源性组的BNP含量最高,肺源性组的最低,心肺源性组的居中,组间比较,P均0.01。结论:血浆BNP和NT-proBNP含量有助于鉴别诊断呼吸困难是否属于心源性或肺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及时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65岁)急性呼吸困难患者95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3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22例.应用快速床旁试验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确定血浆BNP界值.结果 心功能不全所致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诊断界值在150 pg/mL时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达85%左右,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其诊断界值在225 pg/mL.结论 血浆BNP对于老年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有诊断价值,其诊断界值为150 pg/mL.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检测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对住院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用免疫发光定量检测血浆BNP含量,随后进行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BNP分别为(604.78±137.70)ng/L和(43.56±32.7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3,P〈0.01),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血浆BNP对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浆BNP测定在老年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老年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有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共82例,用ELISA方法快速测定BNP水平。结果对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36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血浆BNP水平分别为(628.32±420.22)pg/ml和(146.38±86.26)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比较,其血浆BNP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BNP测定,对老年性呼吸困难的快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钠肽对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检测水平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并且经过各种检查及治疗已经明确诊断的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52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98例,分成两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发作时血清脑钠肽(BNP)的检测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值为(1235pg/ml±938pg/ml)、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的BNP值为(64pg/ml±48pg/ml),两组BNP值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脑钠肽(BNP)检测水平对于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浆B型钠尿肽测定在诊断老年急性呼吸困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BNP测定在诊断老年性急性呼吸困难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共106例,选择正常对照组50例,用荧光免疫法快速测定BNP水平。结果对明确诊断的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51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血浆BNP水平分别为(843.12±432.12)pg/ml和(159.34±97.62)pg/m;对照组50例,其血浆BNP水平为(52.16±16.96)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与对照组及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比较,其血浆BN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浆BNP水平相对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测定对老年性呼吸困难的快速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床边快速血浆B型钠尿肽 (B -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浓度检测对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和最适诊断分界点。方法 前瞻性对急性呼吸困难急诊入院的 131名患者行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 ,两名心脏专家在不知其结果的情况下 ,根据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 ,独立作出病因诊断。一致性诊断作为确定诊断。结果 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 54人 ,血浆BNP浓度为 880 78± 4 0 2 86pg/ml,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 6 2人 ,血浆BNP浓度为 192 86± 174 0 1pg/ml,两组比较P <0 0 1,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浆BNP浓度诊断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接受者工作特征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 0 94 1。最适诊断分界点为 370pg/ml,诊断准确率为86 2 %。结论 床边快速血浆BNP浓度检测有助于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呼吸困难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困难患者。按病理特征分为肺源性呼吸困难组36例和心源性呼吸困难组44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又分为左心衰所致30例和右心衰所致14例。呼吸困难的患者入院后,立即取2ml的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的水平为(605.3±146.2)g/L,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BNP水平为(42.5±12.9)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0,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右心衰组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的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BNP水平对鉴别呼吸困难患者的致病原因有很重要的作用,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病科治疗的老年心衰患者100例,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8.26±5.23)岁。根据血浆BNP水平分为4组,A组[(8.0~93.9)pg/mL]22例;B组[(94.0~349.9)pg/mL]30例;C组[(350.0~988.9)pg/mL]21例;D组[(989.0~5000.0)pg/mL]27例。检测患者血浆BNP水平,测量各组患者LVEF、6MWT、心功能分级以及随访出院2个月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135.13±32.24)pg/mL]比较,B组[(323.14±52.37)pg/mL]、C组[(568.47±132.13)pg/mL]、D组[(1687.57±432.66)pg/mL]血浆BNP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49.56±8.63)%]比较,C组[(42.24±4.41)%]、D组[(35.03±3.87)%]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血浆BNP水平升高,6MWT呈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功能也逐渐下降,MACE发生率增加。老年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93,P0.05),与6MWT呈负相关(r=-0.913,P0.05),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r=0.927,P0.05),与2个月MACE发生率呈正相关(r=0.909,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心功能分级、6MWT及预后密切相关,为临床诊断老年心衰以及评估心衰严重程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及Tel指数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8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按照其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21例选自本院体检中心的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rr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检测血BNP。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rrei指数与血BNP水平逐渐增加,Tei指数均值在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0.40±0.12、0.49±0.09、0.58±0.18和0.69±0.07;BNP均值在心功能I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42.19±17.51、297.45±21.92、703.12±15.76和912.75±37.16(pg/m1),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BNP指标在心功能Ⅰ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ei指数对照组0.31±0.08,BNP对照组(33.12±3.15)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心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血BNP水平升高,并且和Tei指数、LV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3,0.368,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372,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血BNP水平与Tei指数、心功能以及左室构型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血BNP水平与Tei指数能综合反映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Ca2+对脑钠肽(BNP)评价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01例,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及所有患者血BNP浓度中位数(793 pg/mL),将患者分为A组:心功能NYHAⅠ、Ⅱ且BNP793 pg/mL,23例;B组:心功能NYHAⅢ、Ⅳ且BNP793 pg/mL,24例。比较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EF值(LV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缺损(IVSD)、左房内径(LA)和血BNP、钾、钠、氯、血清Ca2+、葡萄糖、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MB、尿酸、TNT、高敏CRP。结果:全部患者LVEF(50.0±10.2)%和BNP(1037.6±1136.2)pg/mL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58,P0.05),A组血清Ca2+浓度明显低于B组[(1.86±0.08)mmol/L vs(2.05±0.03)mmol/L,P0.05]。结论:血清Ca2+浓度是影响BNP评价心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浆B型0脑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血清前Ⅲ型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对不同左心室舒张充盈类型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150例,均无收缩功能障碍,根据左心室舒张充盈类型不同分为正常舒张充盈型组、松驰受损型组、假正常充盈型组、限制性充盈型组.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BNP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CⅢ浓度。结果①正常舒张充盈型组、松弛受损型组、假正常充盈型组、限制性充盈型组的B型BNP分别为(47±16)pg/mL、(147±24)pg/mL、(206±51)pg/mL、(357±64)pg/ml;正常舒张充盈型组、松弛受损型组、假正常充盈型组、限制性充盈型组PCⅢ分别为(81.5±31.4)μg/L、(107.8±30.8)μg/L、(125.3±37.3)μg/L、(157.4±55.4)μg/L,以限制性充盈型组增高最显著,方差分析显示B型BNP与PCⅢ在高血压患者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6,P〈0.05;F=25.4,P〈0.05)。②血浆B型BNP与血清PCⅢ呈正相关(r=0.580,P〈0.05)。结论血浆B型BNP及血清PCⅢ可客观反映无收缩功能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左心衰竭(LHF)患者血浆可溶性Fas (sFas)的水平变化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LHF患者35例为LHF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LHF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采用酶法检测两组血清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ALT)、血糖(BG)和脑利钠肽(BNP).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sFas水平.结果 LHF组血清BNP、BG、sCr及血浆sF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HF组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者血浆sFas水平分别为(533.62±261.55)、(860.54±292.50)、(1 206.22 ±510.98)pg/mL,三者相比,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HF患者血浆sFas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614,P =0.000).结论 LHF患者血浆sFas水平高于正常,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sFas水平变化可能与LHF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0月~2011年6月缺血性心肌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治疗组(n=26),观察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洋地黄类等,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20mg,tid)治疗,疗程6个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分钟步行距离]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脏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与观察组相比,治疗组6个月后LVEF增加[(47.46±9.28)%vs.(41.35±7.66)%],LVEDD降低[(49.50±4.38)mm vs.(59.38±6.85)mm]、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508.83±204.61)m vs.(278.49±106.78)m],同时NT-proBNP亦有明显下降[(1925.00±1287.20)pg/ml vs.(3873.01±3333.59)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常规药物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增加其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80例AECOPD患者,依据超声心动图测得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分为3组:正常肺动脉压组19例、轻度PH组37例和中重度PH组24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血浆BNP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末期右室,左室内径之比(RVDs/LVDs)等检测.结果 轻度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ASP(轻度:44.59±3.27mmHg;中重度:67.46±12.44mmHg)、HsCRP(轻度:8.87±1.20mg/L;中重度:12.06±2.01mg/L)、BNP值(轻度:142.37±27.72pg/mL;中重度:191.12±45.82pg/mL)、RVDs/LVDs(轻度:0.64±0.13;中重度:0.74±0.12)均高于正常肺动脉压组(PASP:25.84±2.27mmHg;HsCRP:2.14±0.81mg/L;BNP:54.54±11.58pg/mL;RVDs/LVDs:0.51±0.14)(P〈0.05),而PaO2(轻度:63.67±9.58mmHg;中重度:56.62±8.27mmHg)则低于正常肺动脉雁组(88.05±8.13mmHg)(P〈0.05),两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P与BNP和HsCRP均呈正相关(r=0.795,r=0.852,P〈0.01),BNP与Pa02呈负相关(r=-0.670,P〈0.01).结论 AE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肺动脉压力、Hs-CRP、RVDs/LVDs等渐进性增高,同时也伴随着血浆BNP水平相应升高,故血浆BNP水平与AECOPD合并P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呈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时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人工合成心钠素对慢性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心钠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常规使用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心钠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心钠素2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结果治疗前CHF组血浆ANP水平为(198.5±68.9)pg/ml,LVEF为(36.8±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8±0.2)pg/ml和(63.2±10.8)%(P〈O.01)。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浆ANP浓度分别为(235.7±73.8)pg/ml、(200.3±67.9)pg/ml和(156.7±69.1)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CHF、高血压心脏病CHF、瓣膜病CHF和扩张型心肌病CHF患者血浆ANP浓度分别为(200.9±57.2)pg/ml、(195.6±75.3)pg/ml、(190.1±82.6)pg/ml和(193.6±79.8)pg/ml,不同病因组患者的A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钠素治疗组HR、SBP、DBP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LVEF、ANP、BNP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心钠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2.5%(P〈O.01)。结论慢性CHF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明显降低,且随心衰程度的加重明显降低。人工合成的心钠素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血清学指标、辅助检查指标与患者不良终点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2004年1月~201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NICM患者18例,其中4例患者院内死亡,进入死亡组,其余14例患者进入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脑钠肽(BNP)、心脏肌动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进行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NYHA心功能分级、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住院期间MBP明显较低[(78±15)mmHg vs.(87±15)mmHg,P<0.05],LVEF值下降[(28.3±7.2)%vs.(32.2±7.4)%,P<0.05],血清BNP明显升高[(2231±556)pg/ml vs.(647±231)pg/ml,P<0.05]。结论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BNP升高、LVEF值明显下降以及cTnI轻微升高可提示患者不良事件高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