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析凌昌全教授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传承名中医的学术思想。方法:以凌昌全教授在上海长海医院治疗肿瘤患者所建立的门诊病历资料库为基础,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IBM SPSS Statistics 19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基于频数分布、关联规则等数据分析方法,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凌教授治疗肿瘤的处方用药经验。结果:(1)凌教授门诊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频数位居前列的中医辨证分型依次为阴虚血瘀、湿滞血瘀、气虚血瘀等。(2)常用中药频数位居前列的依次为解毒方、山药、牡丹皮、生白术等。(3)核心组方为陈皮、赤芍、牡丹皮、生白术、山药、解毒方等。结论:(1)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凌昌全教授治疗肿瘤紧扣辨证论治立方,同时灵活运用专方专药即解毒方。(2)本研究是传承凌昌全教授治疗肿瘤临证经验的一次方法探索,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但限于方法与自身水平,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介绍了著名中医学家马骥教授经过多年的临证实践所创制的复元固本汤(干地黄、山茱萸、炒山药、牡丹皮、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人参、黄芪)一方,适用于治疗慢性肾病型肾炎属于肾气肾阴两虚者,收到较好疗效。笔者遵马老用方,验之于临证收到同样的效果。文中并举验案一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炎蛋白尿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保成 《山西中医》2007,23(1):34-34
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症状之一。笔者根据尿蛋白治疗阴转时间较长之特点,在相对固定组方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脾虚湿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3型进行辨证治疗。结果显示对加快蛋白尿的消退,促进慢性肾炎的缓解有良好作用,兹介绍如下。1基本组方及随证加减1.1方药组成:黄芪12g,白术、茯苓、山萸肉、生山楂、芡实、五味子、女贞子各10g,生山药15g,玉米须15~20g,乌梅炭3~5g(另包冲服)。1.2临证加减脾虚湿困型:多见于慢性肾炎早期,属普通型或隐匿型肾炎。治宜益气健脾,利湿为主。基础方合用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脾肾阳虚型:多见于慢性肾炎中、…  相似文献   

4.
检索1989—2007年维普数据库,查阅中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报道1109篇,筛选出文献67篇,方剂98首,进行用药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晚期肺癌的治疗中所用中药以益气健脾、养阴润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补肾益精类较为常用。气阴两虚证常用中药依次为:麦冬、黄芪、沙参、五味子、太子参、白术、党参、茯苓、生地。肺阴虚证常用中药依次为:麦冬、沙参、生地、百合。气滞血瘀证的常用中药依次为:枳壳、当归、桃仁、延胡索、赤芍、川芎、丹参。痰湿阻肺证常用中药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薏苡仁、杏仁、白芥子、苏子。脾虚痰湿证常用中药依次为:半夏、茯苓、白术、陈皮、党参、薏苡仁、天南星。肺脾气虚证常用中药依次为:白术、半夏、薏苡仁、陈皮、党参、黄芪、茯苓、山药、砂仁。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辨治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史大卓教授诊疗介入后冠心病的证候、中药信息,采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分析史大卓教授治疗介入后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中药、证候、功效作为网络节点,构建中药-中药、证候-中药、功效-功效关系的复杂网络结构图。结果:以中药-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主要中药节点为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以证候-中药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血瘀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赤芍、丹参、莪术、川芎、红花、三七粉,气虚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生黄芪、党参、西洋参,痰浊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瓜蒌、薤白、半夏、陈皮、茯苓,热毒对应的主要中药节点是黄连、金银花、黄芩;以功效-功效为节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中药功效主要节点是益气、活血、化痰、解毒、安神。结论:史大卓教授善于应用益气活血解毒类中药治疗介入后冠心病,核心组方是丹参、生黄芪、川芎、莪术、赤芍、黄连、三七粉、金银花。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案的数据挖掘,探讨分析杨霓芝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用药经验、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门诊病案111 例,共307 诊次。对病案作文本转化,建立数据档案,通过名医传承平台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杨霓芝教授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结果:用药统计显示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7 位核心药物分别为甘草、泽兰、黄芪、桃仁、丹参、女贞子、熟地黄、蒲公英、石韦、菟丝子、山茱萸、墨旱莲、白术、白芍、太子参、土茯苓、当归;临床常用中药组合包括山茱萸-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酸枣仁-合欢皮、黄芪-泽兰-桃仁等。结论:杨霓芝教授辨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证型总以“气虚血瘀”为大纲,益气活血或兼利水为主要治疗方法,并形成专病的核心药物及药对,用药平和,药少力专。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检索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纳入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应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对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研究最终纳入文献171篇,涉及方剂171首,中药140味,药物总频次1 772次,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的组合。挖掘出19个核心组方和7个新方组合。其中高频药物为黄芪、丹参、茯苓、人参、葶苈子、白术、桂枝等。核心组方为黄芪、丹参、茯苓等的组合。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出以益气活血为主的用药特点和以益气为核心辨证加以活血、温阳、利水的组方规律。挖掘出的新方为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兼证的临证治疗提供新的借鉴。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肺癌的中医证型规律和方药使用规律,探索中医治疗肺癌的常规治法及常用药对。方法:收集到中医方药治疗肺癌的方剂213首,构建肺癌方剂库,运用频数统计及频繁集分析肺癌的中医证型规律和方药使用规律。结果:肺癌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等为主要证型。肺癌常用治法应为: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补气、滋阴、养血等)。肺癌用药以补虚药为第一位,其中气虚为最,之后为化痰药、祛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具体又以白术-黄芪补气,麦冬-沙参滋阴,半夏-陈皮化痰,白术-茯苓祛湿,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当归-桃仁活血化瘀。结论:肺癌治疗当围绕气虚、阴虚、痰浊、水湿、热毒、血瘀等病机,以补气滋阴、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以白术-黄芪,麦冬-沙参,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当归-桃仁为常用药对,临症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9.
介绍养阴补肺解毒方治疗肺癌的经验。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徐荷芬教授在50余年的肿瘤临床与科研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思路和诊疗经验。养阴补肺解毒方是徐荷芬教授在古方启发下,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创制出的有效方药,是其学术思想和理论建树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方剂源流、制方思想、方义阐述、组方特色及临证加减规律等方面对养阴补肺解毒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摘录验案一则来阐述养阴补肺解毒方的临证传承心悟。  相似文献   

10.
梁泰红  孙宁宇 《陕西中医》2011,32(3):297-298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风Ⅳ号方(炙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党参、白术等)治疗脑梗塞40例。结果:总有效率92.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不孕症古方组方用药规律,为应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提供理论依据,探讨在中医方剂学研究中应用关联规则的可能性。方法:检索方剂数据库,建立治疗不孕症古方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99首治疗不孕症古方中,单味药应用频率最高者为当归(61.3%),最关联药对为当归+川芎(关联度76.1%),5味药最佳组合为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药物归经以归脾经药物排在首位(65.5%)。结论:不孕症治疗当以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为基础方调和血气,并配以健脾疏肝之品,关联规则这一现代科学手段应用于中医资料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配伍规律。方法以1989年1月至2018年3月在维普、CNKJ、万方医学等数据库中收集的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关联规则,探索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配伍规律。结果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对:对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②川芎、白芷;③川芎、白芍;④川芎、当归;⑤川芎、甘草;⑥川芎、天麻;⑦川芎、柴胡;⑧白芷、细辛等。三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甘草;②川芎、白芷、甘草;③川芎、当归、甘草;④白芷、细辛、甘草等;四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白芷、甘草;②川芎、细辛、白芷、防风;③川芎、当归、白芍、甘草;④川芎、白芷、白芍、甘草等。结论治疗偏头痛的用药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补气养血为主,祛邪以祛风散邪、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08-311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尿血的用药特点,总结其对本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思路。方法:对治疗的224例小儿尿血病例所用方药建立数据库,应用Apriori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提炼出小儿尿血病常用药物23味、药对10对、三联用药48对、四联用药21对;发现张君治疗小儿尿血病以止血、清热、补气药物为主。结论:数据挖掘结果总结的张君用药特点与其治疗小儿尿血过程中小儿体质、尿血致病因素及疾病转归等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高脂血症的中医处方,在建立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泽泻、山楂、丹参、决明子、茯苓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山楂,泽泻”“山楂,丹参”“丹参,泽泻”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何首乌→山楂”“丹参,何首乌→山楂”“何首乌,泽泻→山楂”等;新处方包括“枳壳,延胡索,瓜蒌皮,青皮”“熟地黄,决明子,山药,何首乌,大黄”等。结论:处方用药多具健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清热之功,体现了中医痰瘀同治,标本兼顾的诊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5年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215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阳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发散风寒药、祛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活血化瘀、益气补阳补血、祛风湿散寒。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肾、脾为主。当归、杜仲、甘草、独活、牛膝、白芍、桑寄生、狗脊、续断、川芎、熟地黄是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探讨黄芪临床用量及常用配伍中药和相关症状的规律.方法 收集文献及临床中关于黄芪使用的医案755例,通过对数据进行建库、筛选、去噪、转化等整理后,采用数据统计和数据挖掘的方法,计算出临床中黄芪使用剂量的范围,及黄芪临床使用中的配伍中药和相关症状.结果 黄芪的临床实际用量相比药典中规定的药量要偏大,并且发现黄芪大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李济仁教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李济仁教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应用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分析李济仁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筛选出的84首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词药物为青风藤、苦参、萆薢等清热利湿药物,黄芪、当归、鸡血藤、大血藤、乳香、没药等补气活血通络药物;全蝎、蜈蚣等搜风通络止痛药物;制川乌、制草乌、桂枝等温经通络止痛药物,同时挖掘出35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李济仁教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经验丰富。他主张风寒湿热之邪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辨证时,重视"寒、热",以寒热平调、标本兼顾、顾护脾胃为治疗原则,以清络饮为主方,以风寒湿热的偏性、复杂转化为依据,寒热配伍用药,随症加减,使寒药不伤阳气、热药不伤阴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腰椎管狭窄症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近5年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 00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阳药、祛风湿散寒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祛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活血祛瘀、益气补血、补阳、祛风湿散寒.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甘、辛、苦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肾、脾为主.当归、川芎、独活、杜仲、地龙、黄芪、赤芍、牛膝、白芍、秦艽、甘草、红花、桃仁、桑寄生是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钟以泽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整理钟以泽教授银屑病的门诊处方104张,构建处方数据库,应用相关软件,分析处方中药物的关联性。结果:统计出钟以泽教授治疗银屑病用药中单味药用药≥10次的排名,2味药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排名,3味药联合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排名,以及补阴药、活血祛瘀药的使用及联用情况。结论:2味药及3味药的联用对于组方中加减用药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处方均以清热凉血、清热解毒作为君药的治则,而以补阴、活血祛瘀为臣药的治则,其余为加减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探讨糖尿病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10余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糖尿病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网络图、新方的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TCMISS V1.1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气阴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考究药物的配伍组合对提高糖尿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