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涤痰通络方对疲劳患者卒中后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脑保护、控制基础疾病。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服用涤痰通络方,观察两组入院第1天和第14天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疲劳影响量表(FI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清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后,两组在FSS、FIS、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的FSS、NIHSS、FIS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涤痰通络方能够降低脑卒中后疲劳程度、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究通督调神针刺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疗效。方法:收纳6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传统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通督调神针刺,每天1次,10天作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歇1天。通过使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以及常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表的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程度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干预2个疗程后,采用FSS,SS-QOL以及NIHSS进行综合评分,与同组治疗前进行对比,发现其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干预2个疗程后采用FSS,SS-QOL以及NIHSS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论断:临床上选用通督调神针刺法能够有效的改进个人疲惫状态,显著降低脑卒中后疲劳水平,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卒中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 d。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HINSS)评分和疲劳严重程度(F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干预2个疗程后NIHSS评分及F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2个疗程后NIHSS评分及F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缓解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相关症状,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疲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后疲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运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加用调任通督针法,取穴百会、神庭、关元、气海、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为主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疲劳影响量表(FIS)、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I)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FSS积分、FIS积分、FMA积分和BI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均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FSS积分和FIS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FMA积分和BI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调任通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有效缓解脑梗死后疲劳状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减少疲劳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卒中后疲劳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主观疲劳程度(F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在治疗4周前后,患者的FS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4周前后的FSS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分值均显著减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程度,同时还能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可能合并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钟培元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OSF)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POSF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培元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7例)中药安慰剂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疲劳严重度量表(F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疲劳影响量表(FIS)评分的变化情况,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变化情况,使用Fugl-Meyer评分量和Barthel指数检测患者运动和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FS及F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生活及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上升,和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培元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和生活能力,降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含量,缓解其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7.
董旭  李欢欢  王艳芳 《光明中医》2023,(21):4209-4212
目的 探讨耳穴贴磁治疗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程度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卒中后疲劳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耳穴贴磁组予以磁疗贴按压,王不留行籽组予以王不留行籽按压。试验前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 FSS)、个人疲劳强度问卷(Checklist Individual Strength, CIS)、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S-QOL)进行评定,观察其疲劳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共63例完成试验,FSS评分、CIS评分显示耳穴贴磁组在改善疲劳方面效果明显优于王不留行籽组(P<0.01)。SS-QOL总分显示耳穴贴磁组生活质量的提高优于王不留行籽组(P<0.05)。结论 耳穴贴磁可以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症状及生活质量,其疗效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  相似文献   

8.
李兰华  郑健 《世界中医药》2014,9(9):1155-115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91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进氧支持、控制血糖、血压、抗凝、合理饮食、纠正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防并发症等西医常规基础性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倦怠乏力、关节痛、筋肉酸痛、多汗、纳差、眠差、头痛、情志不舒等临床症状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积分治疗前有所增加,治疗组患者的评分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艾灸和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联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后疲劳是临床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方向治疗神经科疾病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作者临床经验是,运用艾灸和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能达到培元固本、理中益气,活血舒筋的效果,临床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以疲劳乏力为主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任督脉经穴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3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大椎与命门、神阙与关元[电流强度(14±2)m A],对照组进行与观察组相同穴位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电流强度1 m A),两组均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共1个疗程。治疗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评价患者疲劳症状,躯体及心理健康报告(somatic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report,SPHERE)评价潜在症状,同时观察TEAS疗法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FSS评分及SPHER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FSS评分及SPHER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0.001),且观察组FSS评分及SPHERE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1);整个治疗过程中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任督脉经穴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症状和潜在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四神聪配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百会、四神聪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前FSS量表评分、SS-QOL精力部分评分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FSS量表评分、SS-QOL精力部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 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 m 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厚朴温中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厚朴温中汤治疗,观察组加用穴位(中脘、神阙、气海)艾灸治疗。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修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胃黏膜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温中汤联合艾灸治疗CAG对胃黏膜的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近十年临床研究文献中艾灸治疗腹泻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收集近十年国内外数据库中艾灸治疗腹泻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Excel 2013、SPSS 25.0及Apriori算法对艾灸治疗腹泻的病种、治疗方法及穴位组方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30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艾灸以治疗慢性腹泻为主;隔药灸和温和灸较为常用;艾灸与中药结合治疗较为多见。所采用的艾灸穴位处方共涉及65个穴位,频次超过10次的穴位有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中脘、大肠俞、气海、上巨虚、脾俞、肾俞、命门、胃俞、三阴交、下巨虚和阴陵泉,其中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四穴频率超过100次。从分布来看,以任脉和腹部的穴位居多。聚类分析发现核心穴位有天枢、上巨虚-肾俞-大肠俞-三阴交、中脘-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胃俞-命门、气海-下巨虚-阴陵泉。穴位关联性分析发现天枢-关元为最常用穴对。结论 艾灸治疗腹泻以慢性腹泻为主,治疗方法多采用温和灸、隔物灸,穴位以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的使用频率最高,以天枢-关元合用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在神阙、关元等传统保健穴上施用药饼灸,观察在不同性别健康人群中红细胞数量及红细胞CD58表达的变化。方法:将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观察对象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3壮,隔日1次,共灸10次。在施灸前、后分别进行红细胞检查,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表面CD58分子的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结果:施灸前后男子组、女子组红细胞量出现相同变化,两组施灸前、后红细胞差值比较出现显著差异(P<0.05)。与施灸前相比,男子组、女子组红细胞CD58分子的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施灸前(P<0.01),其中,红细胞CD58荧光强度的变化尤为突出;男子组与女子组间比较施灸前后均无差异。结论:隔药饼灸可明显促进红细胞CD58分子表达,在表达数量上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艾灸治疗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未服过调脂药物的血脂异常患者,经饮食治疗3个月后,血脂仍然异常者,按血脂异常不同类型,分为4组.在每组中选出40例患者,再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艾灸手三里、足三里、神阙治疗,对照组只进行饮食治疗,经90天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各个血脂异常不同类型的组别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艾灸手三里、足三里、神阙治疗血脂异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何霞平  胡琳丽 《新中医》2021,53(2):191-19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比较2组康复效果、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下肢平衡能力(BBS)评分、四肢瘫功能指数(QIF)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等Fugl-Meye评分及总分均较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QIF评分均较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BBS、QI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下肢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at stimulation via scar-producing moxibustion at the acupoints Zusanli(ST 36) and Feishu(BL 13) on 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NSCLC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received scar-producing moxibustion at the acupoints Zusanli(ST 36) and Feishu(BL 13) every day for 6 weeks, while group B received no intervention(control group).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NLR and the scores from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 The NLR and the EORTC QLQ-C30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at the end of 6 weeks.RESULTS: Five participants dropped out, leaving afinal total of 65 participants who completed the trial. Groups A and B had a similar mean NLR at baseline. After the treatment course, the NLR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P 0.001). Compared with group B, the EORTC QLQ-C30 scores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erms of global health status or quality of life(P 0.001) and function(P 0.05),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erms of symptoms(P 0.05).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performing scar-producing moxibustion by heat-stimulating the acupoints Zusanli(ST 36) and Feishu(BL13) effectively decreases the NLR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NSCLC.  相似文献   

18.
隔药饼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小路  鲍春龄  侯文光  周艳丽  李璟 《河北中医》2010,32(10):1516-1518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在患者神阙、大赫(双)、足三里(双)3个穴位、5个穴点上施以隔药饼灸,对照组20例施以隔姜灸。2组均每周治疗5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利用改良的Kupperman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并观察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Kupperman指数(M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I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TC、LDL-C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DL-C、LDL-C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隔药饼灸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调整血脂,与隔姜灸相比有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25-327
目的 :探究腹针配合神阙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加坡地区医院门诊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腹针配合神阙灸组42例和常规体针组38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腹针配合神阙灸组总有效率92.86%,常规体针组为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配合神阙灸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为9.85±2.90,常规体针组治疗前后差值为6.46±2.27,症状改善程度前者优于单纯体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配合神阙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