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73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70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p53蛋白、PCNA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癌旁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仅见于增生结节中,肝硬化组织均为阴性;增生结节中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提示p53基因突变是肝细胞癌的频发事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增生结节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是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作者还讨论了p53蛋白和PCNA表达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65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和54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Ⅰ级,Ⅲ级异型增生无c-erbB-2和p53蛋白表达,Ⅲ级中表达c-erbB-27例,p538例,胃癌中c-erbB-2阳性Ⅰ级60.0%,Ⅱ级42.9,Ⅲ级25.0,Ⅰ-Ⅱ级癌的c-erbB-2阳性率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53慢白阳性Ⅰ级90.0%,Ⅱ级50.0%,Ⅲ级45.0%,Ⅰ-Ⅱ级癌p53蛋白阳性率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与DNA含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DNA含量。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组DNA含量(8.91C)和PCNA半定量分级(I~Ⅳ级例数为9,13,12,10,下同)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组(6.60c)(14,15,7,2)在肺腺癌,半年内死亡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11/15)和PCNA半定量分级(2,5,4,4)显著高于5年以上生存组(7/19)(10,6,1,2),且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在肺鳞癌,半年内死亡组PCNA半定量分级(4,1,6,2)显著高于5年以上生存组(6,14,7,0),而p53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不明显。结论p53蛋白、PCNA及DNA含量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p53蛋白、PCNA表达对于估测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65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和54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Ⅰ级(n=20)、Ⅱ级(n=20)异型增生无c-erbB-2和p53蛋白表达,Ⅲ级(n=25)中表达c-erbB-27例(28.0%)、p538例(32.0%);胃癌中c-erbB-2阳性Ⅰ级60.0%(12/20)、Ⅱ级42.9%(6/14)、Ⅲ级25.0%(5/20),Ⅰ~Ⅱ级癌的c-erbB-2阳性率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4,P<0.05),p53蛋白阳性Ⅰ级90.0%(18/20)、Ⅱ级50.0%(7/14)、Ⅲ级45.0%(9/20),Ⅰ~Ⅱ级癌p53蛋白阳性率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8,P<0.05)。结果提示c-erbB-2和p53基因突变均发生于胃粘膜癌变的后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地,检测良性胸腺瘤18例,恶性胸腺瘤16例,胸腺癌16例的p53蛋白与PCNA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和PCNA的Ⅲ~Ⅳ级指数在3组胸腺上皮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18),62.5%(10/16),81.3%(13/16)和38.9%(7/18),68.8%(11/16)  相似文献   

6.
肺鳞癌发生过程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含有肺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标本上观察了P53蛋白和PCNA在肺鳞癌发生过程中出现表达的时间和频率。结果在癌旁正常和鳞状化生的支气管上皮未见p53蛋白表达,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升高,阳性细胞也逐渐增多。在p53阳性的不典型增生的支气管上皮,其相应的鳞癌p53蛋白也呈阳性。PCNA的表达也呈现上述特点,但出现表达的时间早于p53蛋白。结果表明p53蛋白和PCNA可作为判断肿瘤发生可能性的有用的标志物,在肺鳞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4例常规胃镜活检的胃粘膜异型增生上皮的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做1~24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p53蛋白阳性的异型增生上皮的癌检出率为57.1%(4/7),其中2例为早期胃癌,而p53阴性的异型增生上皮的癌检出率为11.8%(2/1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胃粘膜上皮p53蛋白表达是一项恶性生物学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胃癌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组织p53、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LSAB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72 例癌组织中的p53 蛋白、PCNA 的表达情况,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53 表达的相关因素,Cox 模型分析p53 、PCNA 表达对预后的的影响。结果:p53 、PCNA 阳性率分别为43-6 % (75/172) 、91-3 % (157/172) 。p53 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53 阳性预后比阴性差,p53 阳性常伴有PCNA 过度表达,但PCNA 高表达,预后有好的趋势。结论:结直肠癌p53 突变的癌细胞多呈高增殖状态,p53 阳性、PCNA 中、低强度表达是预后差的生物学指标。PCNA 高表达,是癌细胞处于高增殖状态、对化疗敏感的标志,对该类病人给予辅助化疗可望提高根治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黄小让  赖日权  王卓才  田野  罗祝泉 《癌症》2000,19(10):899-901
目的:研究胃癌中p16、p53、Rb蛋白及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胃癌组织中p16、p53、Rb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63例胃癌组织中p16、p53、Rb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63例胃癌组织中p16、p53、Rb蛋白和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60.3%、65.6%和71.4%。p16蛋白阳性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序降低、恶性程度增加和浸润深度的  相似文献   

10.
胃粘膜病变中多种肿瘤相关基因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粘膜病变中p16、p21、p53 蛋白、cyclinD1和PCNA表达异常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和显微摄像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结果 227 例胃粘膜病变中p16 阳性152 例(66.9% );p21阳性135 例(59.5% );p53阳性25例(11.0% );cyclinD1 阳性97 例(42.7% )。结论 提示p16、p21 蛋白的低表达和p53 蛋白、cyclinD1的过表达在胃粘膜细胞增殖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 对65例异型增生胃粘膜PCNA(PC10)、CerbB-2(PAb1)和P53蛋白进行了测定。胃粘膜异型增生Ⅰ级PCNA平均指数22.34%, Ⅱ级32.58%, Ⅲ级46.08%,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PCNA平均指数与异型增生病理分级间有很好地相关性(r=0.966, P<0.0005); Ⅰ、Ⅱ级异型增生无P(53)和C-erbB-2蛋白表达, Ⅲ级中P(53)蛋白阳性8例(32%), C-erbB-2蛋白阳性7例(28%)。 本文还就PCNA指数和P(53)、C-erbB-2蛋白表达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组织学发生及p53、PC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技术对33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组织学成分及p53、PCNA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存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移行上皮、鳞状上皮成分以及CK5&;8染色阳性的瘤细胞;p53蛋白阳性表达、PCNA指数与不典型增生及癌变显著相关,与复发无关;p53与PCNA反应强度平行。结论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由鼻粘膜基底层细胞增殖而来的;p53阳性表达及PCNA指数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多发早期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典型增生与多发胃癌的多阶段多中心发生的相互关联性。方法:选取53例早期胃癌的胃标本,全部制成病理切片利用ABC免疫组化法分析多发胃癌的PCNA表达状况。结果:分化型多发早期胃癌及不典型增生粘膜中的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单发早期胃癌例,作为癌前病变的不典型增生粘膜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肠上皮化生粘膜,而且PCNA阳性细胞率随着不典型增生的异型程度的增高而明显上升,重度不典型增生、邻接癌灶的不典型增生粘膜的PCNA阳性细胞率与癌之间无显著异差。结论:不典型增生是分化型多发胃癌多阶段发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p53蛋白、PCNA在胃癌中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p53蛋白、PCNA在胃癌中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3例胃癌细胞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p53蛋白、PCNA检测.结果 p53蛋白、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92.5%,PCNA强阳性表达率占64.2%.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与PCNA强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53蛋白及PCNA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胃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端粒酶活性、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化、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法检测58例胃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胃癌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53和PCNA的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89%(49/55)、77.5%(31/40)和80%(32/40);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3和PCNA阳性率分别为11.4%(4/35)、8.5%(3/35)和14.2%(5/35),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6;胃癌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41和0.0852,而且端粒酶活性与p53、PCNA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859。结论:端粒酶活化、p53和PCNA表达均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端粒酶、p53和PCNA在胃癌分化、浸润中各自起着独立的作用;端粒酶、p53和PCNA同时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5 3、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 ,对 95例胃癌进行p5 3、p16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5 3、p16、PCNA阳性率分别为 49 5 % ( 4 7/ 95 )、2 0 0 % ( 19/95 )、78 9% ( 75 / 95 )。p5 3蛋白、PCNA在进展期胃癌 ( 5 3 5 %、82 6% )淋巴结阳性胃癌 ( 5 9 3 %、86 4% )表达率均高于早期胃癌( 11 1%、44 4% )和淋巴结阴性胃癌 ( 3 3 3 %、66 7% ) (P <0 0 5 )。p5 3蛋白、PCNA在累及浆膜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局限粘膜及粘膜下层胃癌 (P <0 0 5 ,P <0 0 1)。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关系 ,但其在淋巴结阳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11 9% )低于淋巴结阴性胃癌中的表达率 ( 3 3 3 % ) (P <0 0 5 )。p5 3阳性组织大多数伴PCNA阳性表达 (P <0 0 1)。结论 p5 3蛋白、PCNA异常表达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及增殖中均起重要作用。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不同胃黏膜上皮病变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35例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53蛋白,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胃黏膜上皮各级病变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p53表达,表达率随病变加重而增高,腺癌与萎缩性胃炎比P<0.005。PCNA免疫阳性细胞计数与病变发展有相关性。其定量分析数据除浅表性胃炎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p53蛋白和PCNA的变化是胃上皮癌变的重要分子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联合检测了58例脑胶质瘤EGFR、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三者的表达率均随胶质瘤的级别升高而增高增强.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表达的高低有关,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越差,表达率就越高.染色强,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4 4V6、突变型p5 3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研究了 6 8例胃癌组织中CD4 4V6、突变型p5 3、PCNA的表达。结果 :6 8例胃癌CD4 4V6阳性表达率 4 4 1% (30 / 6 8) ,其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类型的分化等级、浸润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突变型p5 3在 6 8例胃癌中阳性检出率为 5 1 5 % (35 / 6 8) ,其表达在胃癌的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而在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C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D4 4V6、突变型p5 3蛋白和PCNA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70胃癌、62例癌前病变和16例对照组,应用改良Warthin-starry法检测Hp,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c-erbB-2等蛋白。结果 HP杂率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肠型和约漫型胃癌间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胃癌和癌前病变组中,HP感染与PCNA表达、c-erbB-2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